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智失or自私
2016/04/08 12:04
瀏覽4,510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果舟法師看到了齋明寺寫到不給齋明寺長輩晚餐吃一事,替果○師辯駁地說她當監院時,有告知住眾:要吃晚餐的可以把中午的「剩菜剩飯」加熱來吃!

所以她認為,不是不給晚餐吃,她被冤枉了!

然而,台灣社會裡哪有長期以「剩菜剩飯」供家中長輩當晚餐的?如此情事,偶一為之,都不應該。何況經年累月長達10年?此事已公諸於世,已有公評,當事人不見反省,只想辯駁,令人無言。

那就再談談101年法鼓大學(法鼓文理學院)的工地事件吧! 聖嚴師父是很重視工地安全的,在98100年間曾因應工地安全的需求,特別與優實安全衛生管理顧問公司訂立安全管理契約,委託該專業公司負責工地安全。而且在這簽約三個年期間,工地安全也都安然過關,沒有發生事故。

然而,當時擔任建工處「輔導師」的果治法師,在101年初以每年可節省30餘萬元經費為理由,終止了這項安全管理契約。少了這項營造安全管理機制,工地在當年(101429就發生了臨時點工羅志遠於高處墜落死亡事件(見本部落格首篇「黑海vs.黑山」第肆段第二項之記載)。這位「輔導師」是怎麼輔導的呢?

師父生前曾於《法鼓山的方向》解釋過「輔導師」應具備的條件:「法鼓山的每一項弘化事業,都設有輔導師。他們是代表我聖嚴師父(和尚),對法鼓山系統之下各事業體所有在職菩薩及義工菩薩們,做瞭解、溝通、協調、關懷、指導的工作,是師父和他們之間的橋樑,能暢通無阻地傳達師父的關懷和指導方針的原則

輔導師們和各地區的召集委員、會員等信眾之間的關係,是以師父的原則為原則以師父的理念為理念以師父的方針為方針。各地的召集委員也是一樣,用他們的福德智慧協助師父及師父的代表「輔導師」,來推動弘揚佛化的事業;所以,他們是法鼓山各分支院的護持者,不是獨立機構的領導人」。

師父說:「我們的輔導師們所具備的條件,不足以讓他們認為就是代表師父,所以,我們不用指導」二字,而用「輔導」,做協調關懷溝通主理法務糾正偏差的工作輔導師一定要掌握我們的共識理念精神方針方法。自身一定要在「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基礎下來運作,要尊重禮遇感謝慰勉義工和菩薩們切勿以輔導師的身分地位立場壓迫強制某項事或某些人」。

師父當時是這麼說的,但僧團卻經常指派欠缺福德、欠缺智慧的不適格法師來輔導。她們從輔導變成指導,以省錢作藉口漠視一切,包括漠視人身安全,當然死亡災難就無從避免了!

其實,這和不想煮晚餐給別人吃的心態是一致的。這種心態就是不想把口袋裡的錢拿出來。有人問:她們都出家了,省下這些錢幹嘛?答案是,省下的錢來還是放在口袋裡,其實就是自私啦。

這些出家人斤斤計較、汲汲營營,雖然表象上是為道場不是為自己,但是為道場也是同樣的私心的表現,否則慈濟風暴不會這麼大。此外,有智慧的人是不會省不該省的錢,因為不但省不到,而且會付出更大的代價。不該省而省,就是失智智失

最後再要問一句,對於此案的亡者羅志遠其家屬,多年來曾否關懷過?如果沒有或做得不夠,也就連基本的悲心也失去了。本篇名就該改成失智自私失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