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可能是世上唯一的偌大展覽空間,除了水滴在地板上流淌外,看不到任何人為作品展出,卻能引人在靜思中浮現自我無限創造性的美術館。
在一個颱風將至的徐風細雨日子,乘坐快艇從瀨戶內海破浪直奔豐島,2010年獲得普立茲建築獎的西澤立衛與藝術家內藤禮共同為瀨戶內藝術祭聯手打造「豐島美術館」,此建築體宛如在濱海的梯田間覆蓋了一個大碗碟,碟上的兩端各鑿一個圓孔,上千坪的半圓體看不到任何直線或稜角的樑柱與投射燈具,參訪者被要求赤足、默語、禁影,置身其中恍如回到子宮。
在館中遊走後席地靜坐片刻,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感覺器官自然會被啟動進入靜思核心,觀看地板滲出的展示品「水滴」會因表面張力現象由小而大,於「無分別中」 緩緩自在擴散,以「直下無心」的姿態滾動,途中與其他水滴「因緣而聚」、「隨處作主」 的流往低處,偶爾抬頭眺望洞外風定雨猶落,再低頭凝視水流室更幽,動與靜之間相應成趣,直觀與遊心中互往無礙。室中垂有三條紅白黃細絲,觀眾不易察覺,展示一種低調不張揚的禪意。
風雨萬籟聲,不與世人爭,以平常心納萬物,心隨萬境轉,我閒而物自閒,萬物為我所用,非我所有,室空聲寂是否有此意?抬望洞外的風動樹影讓人驚覺到時間在靜謐中緩緩流逝,如水過無痕,窗外之景無非過眼雲煙,心幽則性透,無喜亦無憂,在息念忘塵中逐漸了悟「我是始,我亦是終」的禪學思想 。
圖片取自網路
- 7樓. ynn6002017/11/22 20:33
日本人很喜歡禪味, 沒有東西存放的空間充滿想像, 比任何場域都更能感覺到豐碩之美.
玄之又玄, 是很多藝術的根本. 能否意會, 得看慧根.
不知和國王的新衣是否有異曲同工之妙?^-^
ynn
禪味的確是玄之又玄,禪家所關心的是把「語」與「默」的對立去除,他們認為真理本身已在靜默中說明一切,若用語言強加說明,徒然是空響而已。
大多數進入美術館的觀眾都能久待靜思,但也有人繞了一圈不明所以的悻悻然的離開,我在裡面靜坐了一個多鐘頭,從滴水的流動去感受人生,從諸法實相去感悟實相無相,水是一種現象上的存在,但卻又不為現象的存在所侷限,這種體會只有坐得住才能了然於胸,就像以前在京都的「謙六園」參觀「枯山水」的禪意也是一種樂趣。
觀眾裡有一位西方年輕人也在場席地長坐,只見他離去前神情嚴肅的跪地三磕頭,「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料他也必有所穫! 石蕊 於 2017/11/23 07:25回覆 - 6樓. 賈爸2017/11/03 22:21得
大
自
在
今天上網前,如果心裡還有甚麼稜稜角角
現在也都平坦舒適了
- 5樓. 石蕊2017/11/02 17:07普立茲建築獎
普立茲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用以表彰在世的建築師,其作品展現遠見特質並對人道與環境有重大貢獻者,素有建築界的諾貝爾獎美譽。
日本的建築界人才輩出,歷屆得獎者如下:
丹下健三(1987),慎文彥(1993),安藤忠雄(1995),妹島和世,西澤立衛(2010),伊東豐雄(2013),坂茂(2014). - 4樓. 慕白2017/11/01 07:31這一生太短
美麗的錯誤太多
烈日如火
只因遲來一個秋
寒露過後
多日的秋雨釀成禍
諸菜枯萎低頭
如今只有重頭來過
又怕
秋霜如愁
點點心上坐 ~樂活農園種菜有感
月月與詩野確實文思敏捷,但石蕊大哥更富意境。誰願與美麗的錯誤雙重擁抱
如秋花在雲霧中魂銷
蘆叢裡有隻雀鳥在鳴叫
遽爾
記起風拂柳,笛聲殘
回頭望見山形漸消瘦
秋雨何嘗有過承諾?
網文突起,詩壇也已削瘦,海星收攤只現一角,
去中將掀起中文頹化的巨浪。 石蕊 於 2017/11/01 10:05回覆 - 3樓. 慕白2017/10/30 21:20山靜無人水自流
等待的卻是一個秋
風吹葉落
飄不上天涯
流不到海角
只有心中的念起伏不休
日子過得真的很快。
詩接龍真的懷念阿!
是很不錯的腦力激盪。
可惜月月及詩野現在不知忙什麽?
月月本來在海星是編委,可惜海星收灘了....。 - 2樓. 慕白2017/10/29 20:07楓染紅塵秋意濃
十月桂花輕似夢
心幽性透
無喜無憂
這個境界對我來說~
再修!再修
石蕊兄!別來無恙十月桂花輕似夢
天淡雲閒今古同
世間惟有修行好
山靜無人水自流
偶然發現我們同是「台灣現代詩」裡的詩友,
我常以「上山」的筆名發表。
回想起我等與古月月以詩接龍的「詩癮」往事,時間過得真快啊! 石蕊 於 2017/10/30 14:22回覆 - 1樓. 旭日初昇2017/10/27 12:31看來真有東方禪學的意境---。日本民族追求的「侘寂」wabi-sabi 是由簡而澹的主動性審美態度,
這種在沉默裡獨探禪意,在孤況裡獨思冥觀乃源自中國,走一趟日本常有一種
禮失而求諸野的感嘆。 石蕊 於 2017/10/30 14:3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