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已經下片多時了~
不過無妨 電影看不成 讀讀電影筆記 聽聽我的一面之詞
也許也可以得到一些不同的樂趣與感懷?
“請為我在羅馬多留一天”
這譯名 很容易被誤 以為是纏綿浪漫的愛情喜劇片
其實它的原名是 Breaking Up in Rome ~
對的 就是~“在羅馬分手”!
不過義大利式的分手 氣度是優雅 令人讚嘆的
雖然有點感傷遺憾 卻十分讓人釋懷寬慰!
尤其兩位主角在羅馬台伯河上的加里坡第Ponte Garibaldi橋
一場淋漓盡致的滂沱大雨中 達成分手的共識
他多情的對即將飛倫敦履新的她說:
“真希望妳能為我在羅馬多留一天.....〞
“那你開口啊 我就會留下來的~”
他微笑著 給了她一個不置可否卻溫馨的擁抱~
這場緣盡情未了的戲 導演將分手的藝術推展到浪漫的極致!
多留一天?那又能怎麼樣呢?
當愛情不再存在 生活失去原有的憧憬與激情時
當兩人沒有背叛 也不曾翻臉吵架
但是卻不再分享心情 共處一室依然感覺孤單寂寞時
何不優雅地轉一個彎 放了對方也放了自己?
整部電影 金句連連~
充分流露了義大利人豁達瀟灑又浪漫的愛情觀!
尤其是這句:
~“分手不是相互的毀滅 應該是相互的改變”
第一張照片是翻拍電影“Breaking Up in Rome”的海報
其餘都是在山東濟南郊區 著名的紅葉谷拍的
那裏滿山遍野 都是落葉灌木黃櫨
每年的紅葉季 各方遊客紛至沓來 非常熱鬧
它的葉子與楓樹大異其趣 但色澤艷麗風采動人不遑多讓
這是10年前的秋天拍的~
在這個季節裡 用這些紅葉說分手故事
感覺好像再適合不過了~
這部電影 真實反映了歐洲女性的地位與現狀
尤其在社會風氣開放的北歐和西歐
女性受了高等教育 有了獨立的思想和經濟能力
於是當女性不再依賴男性供養時
男性的沙文主義便自然崩解
她因享有更多的經濟自主權與感情的自由
而不再需要低聲下氣委曲求全!
相對的 這些傑出的婦女 也紛紛浮出檯面
成為治理地方的菁英 甚至大權在握的國家領導人~
她們不再是專職無薪 相夫教子的主婦
而是以真材實學和膽識 與男性分庭抗禮一較高下
並成為今日撐起社會半邊天的樑柱!
“請為我在羅馬多留一天”是兩對男女的故事
湯瑪索是個知名的作家
情人柔依是個事業有成的 最時髦的競電遊戲高階主管~
他們同居十年 女方工作忙碌毫無結婚的打算
倒是湯瑪索 總希望擁有自己的房子和孩子 ......
他們感情穩定 習慣生活中有彼此
他們也像老夫老妻 雖然沒有出軌 但已缺乏熱情
生活上許多事 也不再關心與分享
比如他化名“馬奎斯”為時尚雜誌的讀者解答愛情的疑難雜症
柔依卻毫不知情 竟投書向他訴說愛情的困境....
另一對 女的是羅馬市長
男的是她的大學的初戀情人 現在則是她背後支持她的男人~
他們的問題其實就是傳統的夫妻問題
不同的是“男主外女主內”的角色已經互換
那個抱怨妻子成天忙於公務不回家的人 變成了羅馬市長的先生
他每天要陪女兒做功課 送她上學
為了響應市長大人推動的綠色出行 他得騎單車出門
即便他有痔瘡 也不得不這樣做.....
這位羅馬市的第一先生 與湯瑪索是大學時代的哥兒們
他常常向這位愛情專家吐苦水
請教分手離婚的妙方~
素不知他遇到的市長大人 可是個真正的高手 EQ驚人
在女兒有意無意地透露:
“媽媽跟我說 將來要找一個跟爸爸一樣的丈夫”!
感動之餘 他心甘情願 回到妻子的背後~
繼續默默為她經營一個家 一個安全的避風港~
就像傳統的婦女 一切丈夫優先!
回過頭來 再看柔依和湯瑪索這一對情人
他們的問題出在哪裡呢?
同時擔任編劇與導演的男主角的里奧
他非常客觀寫實的在劇中反映了今日的社會現狀
片中所有的女性 比男性更有事業的企圖心
她們努力工作樂在其中 也有更好的成就與社會地位 .....
她們有自己的夢想 自由獨立的人格
不再是養在深閨 祈禱白馬王子解救的無助小公主
也不再是男人慾望掌控下 傳宗接代的可憐的生育機器.....
里奧很巧妙地暗示 今日男性的尷尬處境
面對脫胎換骨的時代女性
男人若不知反思自省 改變觀念與生活態度
只怕有朝一日也會淪為“第二性”吧?
不過 女性還是有她天生的愛情盲點~
在潛意識裡 也許還是希望男人比自己強 可以有所依靠吧?
柔依不跟湯瑪索爭論吵架 但是不意味她還愛他
她受不了他刮了鬍鬚不清乾淨洗手台
受不了他總是坐在一旁讓她開車~
她是個時髦光鮮的職業女強人 他卻喜歡輕鬆自在
“一個四十歲的人 穿得像二十歲那樣”!
也讓她非常的“受不了”!
柔依在某個孤單寂寞的時刻 想到要與湯瑪索分手
她寫了一封信向“馬奎斯”求助
希望在不傷害情人的情況下與他分手......
但是她並不知道 馬奎斯就是自己的枕邊人湯瑪索~
而他在驚訝之餘 利用機會探詢她的秘密
並一一改過她不喜歡的毛病 意圖挽回她的心.....
但是她對他的改變 除了感到詫異不解之外
並不因此而回頭愛他~
當她被公司調升到倫敦當主管時 她決定與他攤牌
她選擇追求事業 放棄感情......
人生的道路 何其的錯綜複雜~
兩個人若在路上相遇相知 自然是有緣人
然而不論是順緣或逆緣
凡是能激發彼此潛能互為增上的 都是可貴的緣分
當然最好的狀態是 有了對方的激勵 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
彼此的人生 因為有了對方的陪伴 而豐富圓滿~
反之 又何必死守不放 成了冤家呢?
當愛情走進死胡同 彼此失去往日激情時
兩個已經無法相愛的人
最聰明的辦法也許就是好好分手 而不是勉強復合~
全劇提出了耐人尋味的觀察....
這部顛覆傳統男女形象的電影
有個才華橫溢的男神導演艾多阿爾多里奧Edoardo Leo
他素有“會行走的費洛蒙”之稱
被譽為“義大利最性感的男人” 曾以“幸運女神”封帝
此次又以編劇導演主演等 多重身分擔綱
用一段探討“當愛情走到盡頭”應該如何面對的故事
重新理性 深刻的審視現代人的兩性關係~
讓“好聚好散”結束一場感情 不傷害對方.....
要如何真誠地面對失落 如何找到翻篇勇氣的必要等等
難怪“請為我在羅馬多留一天”
會被認為是今秋最浪漫的愛情童話了~
雖然里奧已經執導過六部電影
但這部電影 更加奠定了他在影壇的地位
不但獲選多倫多拉瓦扎咖啡城市影展的觀摩影片
並獲得義大利費拉亞諾電影獎最佳新導演獎
他不但請來“完美的敵人”影后瑪爾塔涅托飾演對手戲
還將今日羅馬的美麗風光盡收眼底
包括以華麗巴洛克藝術聞名的納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
連接梵諦岡的維克多伊曼紐二世橋 Ponte Vittorio EmanueleⅡ
還有羅馬的台伯河 Tevere 競技場等等
讓觀眾飽覽羅馬美麗的風情
被認為是繼“羅馬假期”“愛上羅馬”經典名片後
又一部為羅馬增添浪漫風采的好電影!
謝謝分享~
周末假日愉快!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5樓. behappy2022/11/21 05:05看完這篇文章讓我想到現在同性伴侶愈來愈多 是否是因為許多人已不知如何與異性相處呢?這個問題 還真沒想過呢
也許吧 不過~
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
應該其來有自
不會只是現代人的問題
只是現代社會開放 資訊發達
所以討論比較多罷了.....
換言之 同性伴侶
是否更容易相處呢?
誰也不清楚啊~
對圈外人來說
更是諱莫如深了....
人與人的溝通和相處是否和諧
跟當事者的心態有直接的關係
跟雙方的性別
好像反而沒那麼大的關連了?
以上只是淺見
謝謝分享~ lillian 於 2022/11/21 10:43回覆 - 4樓. 寧靜姐2022/11/06 21:18我很喜歡看你寫的電影故事,謝謝!
- 3樓. Path Walker2022/11/06 16:50回訪 問安
“墜入愛河超級簡單,但失戀簡直太可怕了。”
“To fall in love is awfully simple,
but to fall out of love is simply awful.”
– Bess Myerson先生早安~
Bess Myerson 是個大明星與超模
對這類亮眼的美人來說
“墜入愛河超級簡單”是理所當然的
那麼“失戀”又何須害怕呢?
趕緊準備迎接另一段新的戀情
不就成了嗎?
倒是那些曖曖內含光的含蓄女子
多半眼高過頂不易墬入愛河
還要有緣才能遇到“知音”
豈不更是難上加難了?
也許 對這樣的女子來說
“失戀”才是不可承受的重吧? lillian 於 2022/11/07 08:51回覆 - 2樓. 愛馬2022/11/06 13:42感謝 Lillian 解説 “增上緣", 我懂了哎呀~感謝什麼啦~
我只是順便提了幾句話
完全無所謂的“解說”啊~
愛馬是個冰雪聰明的女子
所有的“懂”與“悟”
都是你自己的慧根和成就啊!
假日快樂~ lillian 於 2022/11/06 15:02回覆 - 1樓. 夏爾克2022/11/06 09:20看來羅馬是個很適宜分手的地方夏老師早安~
羅馬是否合適分手啊~
不確定ㄟ 也許吧?
不過 倒是很確定
羅馬是個適合戀愛的地方!
比如~
赫本的“羅馬假期”
就是經典的代表之作啊~
假日愉快! lillian 於 2022/11/06 10:2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