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力颱風過境,聽著窗外嘩啦啦的風雨聲,我腦海浮現的,卻是兒時颱風天在田野裡奔跑的畫面。
每逢颱風來臨,學校放假,我和鄰家的孩子,卻極少乖乖待在屋子裡,反而是冒著風雨,在產業道路上出沒,尋找風打筍──被颱風吹斷的抽高竹筍。
家鄉因為距離台灣海峽不遠,東北風吹起,風勢猛烈,所以每間隔
颱風多在夏秋季節過境,正是竹筍抽高的時候,由於竹節與竹節間的筍肉尚未纖維化,強風吹來,很容易折斷,掉落下來。這時候撿拾,就只是惜物,不是偷竊了。
我們穿田越溝,把折斷的竹筍集中起來,再用芒草葉一捆,就可以抬回家了。由於長筍頗有重量,小孩力氣有限,通常要來回跑好幾趟。
風打筍一擱在院子裡,家人就都圍過來,手拿鐮刀、臉盆,開始剝去竹籜,把細嫩的筍肉圈切下來。由於是長筍,竹桿已經形成,所以切下來的筍肉都是一圈圈的,很有趣。當臉盆裡的筍肉逐漸堆高,大灶裡的熱水也燒開了,把筍子往裡一倒,滾上幾滾,就可以撈出來放進陶鍋裡。那時候家裡有好幾口盛東西的深咖啡色陶鍋,用木頭蓋子蓋上,接下來就等時間變魔術了。
兩三天過後,熟筍經過發酵,微微帶著酸味,這時就可以準備上桌了。鍋裡爆香辣椒和蝦皮,再舀幾勺熟筍進去快炒,酌加調味料,就成了一道香噴噴又開味的下飯菜了。
夏天家裡每餐上桌的不是絲瓜便是空心菜,有了這道新菜色,每個人都食慾大振,筷子放不下來。母親擔心米飯吃得太兇,後來便只在晚上炒這道風打筍,因為晚上家裡吃的是粥,只要水多下一點,對米缸影響不大。
切除嫩筍肉的竹籜和竹節,晒乾後可以當柴燒,一點都不浪費。不過我們小孩子還可以用來玩遊戲,把大竹筒的底部挖一個洞,裝半筒水,再找一根直徑套得進大竹筒的竹筒,往前一壓,就成了簡易的水槍了。
擔心全身溼答答的挨罵,還可找較長、材質比較堅硬的竹筒,在接近竹節約
颱風季節,對風打筍的想念也越來越深,也許念念不忘的除了酸筍那爽脆的滋味,夾雜的還有玩伴們朗朗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