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成佛動畫】、念佛能解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yu2Ujfw678
天台宗修觀的方法之一,名曰止觀,
所謂止,是止息妄念;觀,是反觀自性。
但為了便於學人修習起見,又分為一心三止三觀。
所謂三止,即是體真止,方便隨緣止,和息二邊分別止。
(一)體真止—體念真如之理,止息一切礬緣之妄想(偏空)。
(二)方便隨緣止,又名系緣守境止—知空非空,
止於諸法幻化之理;分別葯病化益者。
知空非空為方便,分別葯病隨緣歷境為隨緣,
安住假諦之理而不動謂之止(偏假)。
(三)息二邊分別止,又名制心止—知第一止偏於真,
第二止偏於假,息真假二邊而止於中諦。
至於三觀,即是空觀、假觀、中觀。
(一)空觀—觀一切法之空(真)諦。
(二)假觀—觀一切法之假(俗)諦。
(三)中觀—此觀有二,觀一切法非空非假即是中,
謂之雙非中觀。觀一切法亦空亦假即是中,謂之雙照中觀。
但修止亦應兼觀,修觀亦應兼止,這樣才能使定慧均等,
而且見思惑也可以因止而伏,因觀而破,這是淨空法師:三止三觀
佛家修行,綱領、原則著重在修觀,天台家講「三止三觀」,
我們念佛也沒有離開修觀的原則。
「觀」是什麼?觀念。
修觀就是把我們過去種種錯誤的觀念修正過來,這叫修觀。
在一般講修學有三個層次,宗門裡面常講。
第一個是「觀照」,什麼叫觀照?
常常提醒一個覺悟的觀念,時時刻刻提醒,這是觀照。
觀照功夫得力了,在我們淨土宗來講就是「功夫成片」,
有這樣的功夫決定得生淨土。
為什麼?念念能夠不迷,念念提得起觀照,
在我們淨土宗就是一句佛號,心地才動念,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心裡頭起了念頭。
念頭不外乎善惡,順自己意思起了貪心,
不合自己意思起了瞋恚,會動這個念頭,
沒有違順的時候起無記,這都不好。
所以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他警覺性很高,念頭一起:「阿彌陀佛」,
就立刻轉到「阿彌陀佛」,這在宗門裡面講就是觀照的功夫。
古德所謂是:「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沒有關系,
要警覺得快,佛號立刻提起來,把念頭換過來,這是觀照的功夫。
觀照功夫深的時候,自自然然這些妄想、念頭不起了,
功夫真能控得住,不起了,這就是「事一心不亂」,
在宗門叫「照住」,是得定,禪定現前了。
到最上層的功夫是「照見」,我們讀《心經》:
「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照見,「見」是智慧開了,
從定開慧了,在我們淨宗是「理一心不亂」,就照見了。
「照見五蘊皆空」,五蘊皆空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見到宇宙之間一切法,真相是「無所有、不可得」。
這兩句話是佛在《大般若經》裡面重復了幾百遍,
所以你將六百卷《大般若》瀏覽一遍,其他的都記不得,都忘記了,
這個印象太深太深了!
只要你記得這六個字,六百卷《大般若》的精髓你就得到了。
世尊說法確實有他巧妙之處,重點總會讓你記住。
為什麼無所有、不可得?
《金剛經》上說的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華嚴十定品》裡面講得更透徹,事實真相是什麼?剎
那際,這個才是事實真相。「剎那際」就是不生不滅,
如果你真的透徹、明白,契入這個境界,那就恭喜你,
你了不起了。為什麼?
你證得無生法忍的果位,無生法忍就是明了剎那際,
一切法不生不滅,生滅同時。
《楞嚴經》上講「當處出生,當處滅盡」,
就是剎那際,所以是無所有,所以是不可得,這是事實真相。
你以為有所有、以為有所得,這是妄想。
十法界的眾生,不要說六道,都沒有離開妄想。
可見得妄想這一關很難突破,突破妄想這一關,你就脫離十法界,
你就入一真法界。
所以功德必須要修,福德也要修。
福德著重在事相上,功德著重在心地上。
——地藏菩薩本願經(第四集)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2-0004
(資料來源: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4/143838.html)修觀的妙處。
地藏王菩薩的功德利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O5XMQjJcHY&list=PLFF3A0621319066FE&index=8
地藏菩薩本願經----淨空法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ryD4pFJu7Y&list=PLCF0D16BDFA154D9D&index=4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