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987年-1053年)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後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出身官宦之家,為人放蕩不羈,留連於秦樓楚館,終生潦倒。柳永仕途坎坷,景祐元年(1034年),才賜進士出身,是時已是年近半百。曾授屯田員外郎,又稱柳屯田。
其作品僅《樂章集》一卷流傳至今。曾官至屯田員外郎,故又稱柳屯田。
創作慢詞獨多,對宋代慢詞的發展頗有影響。擅長白描手法,鋪敘刻劃,情景交融,以俚語入詞,音律諧婉,多吸收生活中的語言。其詞當時廣為流傳,
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雨霖鈴》、《八聲甘州》、《望海潮》等頗有名,以嚴肅的態度,唱出不忍的離別,難收的歸思,極富感染力。作品中時有頹廢思想和庸俗情趣。詩僅存數首。在詞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著有《樂章集》。
柳永與張先齊名,並稱張柳。柳永的父親、叔叔、哥哥三接、三復都是進士,連兒子、姪子都是。
柳永一生都在煙花柳巷裡親熱唱和,大部分的詞誕生在笙歌艷舞、錦榻綉被之中,當時歌妓們的心聲是:「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
柳永晚年窮愁潦倒,死時一貧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們集資營葬。死後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節,歌妓都相約赴其墳地祭掃,並相沿成習,稱之「吊柳七」或「吊柳會」。
雨霖鈴
寒蟬淒切
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
方留戀處
蘭舟摧發
執手相看淚眼
竟無語凝噎
念去處千里煙波
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
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
應是良辰好景虛切
便縱有千種風情
更與何人說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5樓. 夜風樓主2008/11/05 22:47雨淋鈴
雨淋鈴-望歸
釵留前膝,怨銀觥盡,燭照離席,
臨樓望遠天際,思人已去,誰知心寂?
我問浮雲何恨?看青衫淋濕,宿鳥去,
千里傳言,散髮絲絲可曾憶?
菱花鏡裡描金額,那時回?月下聞清笛,
瑩窗冷露孤坐。眠舊榻,夢中同弋,
幻裏求真,應取,溫馨一段如畫,再束攏,
迴想柔情 ,此景誰能識。
第二庚辰荔月 - 4樓.2008/11/05 06:23好有意境
【念去處千里煙波 暮靄沉沉楚天闊】每次讀到這兩句,彷彿依稀能感受到千年前的江岸寒煙與文人的傷懷情緒。
音樂內容都十分風雅精緻,充滿古典文學的特殊神韻,很高興能看到這樣高水準的部落格。Thanks for your visit. 鹰農 於 2008/11/05 13:38回覆 - 3樓. 鹰農2008/11/04 17:52張先
張先(990年-1078年)字子野,湖州烏程(今浙江吳興)人,人亦稱張安陸,北宋詞人。於北宋詞壇開風氣之先,與柳永齊名。有名句雲:嬌柔懶起,簾墜卷花影;柳徑無人,墜飛絮無影;雲破月來花弄影。時稱「張三影」。其詞含蓄雅正,意象繁富,內在凝練,于兩宋婉約詞史裏影響巨大,在詞由小令向慢詞的過渡中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功臣。正如清末詞家陳廷焯雲:「張子野詞,古今一大轉移也。前此則為晏歐、為溫韋,體段雖具,聲色未開;後此則為秦柳、為蘇辛、為美成白石,發揚蹈厲,氣局一新,而古意漸失。子野適得其中。」(《白雨齋詞話》卷一)。《詞學通論》中引吳梅評價雲:「子野上結晏、歐之局,下開蘇秦之先,在北宋諸家中適得其平,有含蓄處,亦有發越處。但含蓄不似溫、韋,發越亦不似豪蘇膩柳。規模既正,氣格亦古,非諸家能及也。」南宋中後期「醇雅」派中薑夔的詞受其影響極大。《詞潔輯評》中先著提到:「(子野)白描高手,為姜白石之先驅。」
張先一生安享富貴,詩酒風流,頗多佳話。好友蘇軾贈詩「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為其生活寫照。據傳張先在八十歲時仍娶十八歲的女子為妾,得意地賦詩:「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一次家宴上,蘇軾再度賦詩調侃:「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裏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 2樓. Ailing2008/11/04 11:48期待
很棒的網站!我尤其喜愛古詩詞
及歷史文物!我會常來拜訪!
期待下一篇大作!
You are truly wlecome. 鹰農 於 2008/11/04 11:54回覆 - 1樓. 一顆麥子2008/11/04 11:45柳永的詞
這首是我最喜歡的詞之一Thanks. 鹰農 於 2008/11/04 11:5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