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四大天王』十五年風雨歷程
北京新浪網 (2007-11-14 10:03)
有人說,『四大天王』是香港娛樂圈團結的一種象徵。
有人說,『四大天王』是香港娛樂圈壟斷的一種標誌,無數個明星被封為『四小天王』或『第五天王』,但這些小天王無一例外被『四大天王』給湮沒,『四大天王』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是香港娛樂圈壟斷時代的產物,它的壟斷也是香港娛樂圈黃金時代的象徵,空前絕後。
15年,驀然回首『四大天王』在新人輩出的娛樂圈里經歷這風雨,他們的成功一直是後輩學習的榜樣,但是歲月的流逝在他們各自的人生路上留下了不同的色彩。
劉德華──一路勇往直前
我和我追逐的夢──出道最早
『四大天王』中,劉德華是成名最早的一位,1981年畢業於無線藝人第10屆藝人訓練班,1982年他便演出了第一部電影《彩雲曲》,同年因演出許鞍華的《投奔怒海》開始嶄露頭角。1983年在『永恆唱片』他有了自己第一首歌──電視劇《神雕大俠》主題曲,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的名字開始被香港樂壇熟知。嚴格來說,劉德華的聲線並不是很占優勢,但是總是能找到適合自己唱的歌,無論是粵語還是國語。從《我和我追逐的夢》到《來生緣》,從《謝謝你的愛》到《真情難收》,一首一首『劉式情歌』已經成為了當年港式情歌的代名詞。
勇闖影壇展示『真我的風采』
出道早,並不是劉德華區別于其他3人最大的不同,關鍵是在所有人心目中,劉德華是成功藝人的完美典範,他勞動模範一般的工作狂精神,讓同行和媒體都贊嘆不已。2000年劉德華投資拍了自己從藝以來的第100部電影《阿虎》,堪稱老而彌堅。除此之外,他多能多專的均衡發展也是4個人中人氣保持最好的,即使從2000年獲得第一個金像獎影帝後,他在電影方面開始投入較多的精力,但音樂方面依舊保持高產,雖然陳耀川為他打造的『大陸化』的情歌失去了最廣闊的市場,但仍然有不少追隨者。回憶往昔,劉德華為香港影視留下了濃重的一筆,誰也無法泯滅他在影壇的功績,多少個性鮮明的角色深深印在人們的腦海,誰又知道當年的青春少年勇闖影壇的艱辛。
由草根走向中層的
1981年,劉德華畢業於無線藝員訓練班,主演的第一部電視劇為《花艇小英雄》,而令他開始獲得聲名的則是1982年12月熱播的警匪劇《獵鷹》。1982年他參演了第一部電影《彩雲曲》,1984年因合約糾紛被無線雪藏大半年,1985年與無線改簽後隨即活躍于電影圈。
上世紀80年代劉德華參演的電影,明顯帶有他在電視劇中的氣味和影子,如《英雄好漢》(1987)和《江湖情》(1987)等英雄類型片都是如此。『劉德華在表演上的特色很早就呈現出來了,我一直覺得他有一種「街坊味」,他在處理草根角色的時候,特別有親切感。比如說,他早期拍追女片和古惑仔片時候,就有一種「流民太子仔」的感覺,一方面他是流民的姿態,但同時有太子哥的傲氣和胸有成竹。』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登徒評價劉德華時說。
在上世紀80年代這個香港電影建立本土意識的影業興旺階段,這種流民太子仔的感覺,是劉德華找到的發展特色,他的角色每每是草根本質,卻最終得到中產階級或者專業人士的姿態,在銀幕上發揮魅力。
銀幕上的『悲劇英雄』
90年代之後,劉德華演出了很多反英雄的角色,在整個社會背景下看,當時社會中已經找不到英雄,整個電影圈都不要英雄。對於劉德華來說,表演這種角色是一種突破,從英雄走向反英雄,《烈火戰車》就是其特別明顯的反英雄片。
劉德華自己也曾說過,在英雄走向反英雄的過渡中,他有一段表演上的迷惘期。目前,他的英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到了《無間道》,劉德華的反英雄角色被認為是這方面的成功典範。現在看起來,他反而是在反英雄的演繹上,得到了更多專業人士的關注。
中年轉身重塑自我
劉德華的電影事業多產期為1988至1992年。但處於多產期的劉德華,也往往被認為『處理性格和情感沒有深度,角色類型化』。影評人張偉雄說:『他喜歡在鏡頭里玩形態、玩火機、玩槍、玩小動作,連髮型都不能改。可以說,他是同一時期一直演兩種角色而已,路數甚窄。多產期還造就了劉德華在表演上的另一個大特點,就是模仿。』
劉德華是如此專心一意急急去走出自己。《瘦身男女》和《大塊頭有大智慧》組成「假身兩部v情v,是一個偶像向自己一個階段說vA見嗎?這是他的轉型,在自我放棄,重新去尋找自己的定位。
不斷尋求轉型和突破的劉德華,得到了更多好評。他為自己的演員生涯衝出了一條血路。在他放下了架式之後,在他逐漸步入中年之後,他表現出更多的可塑性。並因此憑借《暗戰》獲得第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因《阿虎》而獲得第六屆金紫荊獎最佳男主角;因影片《大塊頭有大智慧》獲得第二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因《無間道3》獲得第四十一屆ux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等多項殊榮。
歌壇影壇永遠的強者
劉德華從出道一來不論是在歌壇還是影壇都憑借其吃苦努力的敬業精神,開拓出良好的成績。他在歌壇一直都承續了『老黃牛』般的精神,不斷耕耘,不計得失永不停歇。看看他出道來發行專輯的數量,就足以証明他的用功。更難能可貴的是,不但沒有間斷唱歌,還能音樂上不斷創新。近兩年來劉天王也不乏優秀歌曲問世,難怪他的『粉絲』會那樣癡迷。
歌壇事業節節高的劉德華,又開始了他新一輪的全球演唱會,一站站的下來,讓我們不禁感嘆他如何能夠在歲月流逝中永葆鬥志?著實是我們後輩學習的楷模。在影壇他依然是永遠的焦點,一直懷有夢想的天王用自己的所得創辦了屬於自己的影視王國『天幕』,並且投拍《兄弟》再次聚集了當年『無線五虎』中的『四虎』,成為影壇的焦點。永遠謙和的微笑,永遠飽滿的鬥志造就了歌壇影壇永遠的強者──劉德華。
張學友──歌壇永遠的神話
『苦』是音樂的里程
張學友高中畢業後曾先後任職于香港貿易發展局和國泰航空公司。由於不滿小職員的單調生活,學友感到失落和惆悵。1984年他參加了『全港十八區業餘歌唱大賽』,憑一曲《大地恩情》,由一萬多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奪得冠軍。寶麗金唱片公司對張學友的歌藝欣賞非常,與之簽約為旗下歌手,全力推薦這位樂壇明日之星。從他的第一張粵語專輯《SMILE/微笑》開始,張學友開始了他的星路歷程。8個月後,他再次推出專輯《AMOUR/遙遠的她》,而且備受好評。
但是,學友的出道卻有那麼一點點生不逢時。八十年代中期,正是譚詠麟和張國榮『殺』得不可開交的時期。張學友的唱功不是不精湛,聲線也不是不迷人,可是在譚詠麟、張國榮兩顆巨星的掩映下,任他再出色,也耀不到你的眼睛。一路走來,就如同荷馬史詩《奧德賽》中的主人翁尤利西斯的長途回鄉之旅,充滿了挑戰與艱辛。張學友憑著他的毅力披荊斬棘,成就了這一段光輝的旅程。但是,其中的滋味,也只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了。
『淡』是樂觀態度
面對事業的起起伏伏,跌跌宕宕,張學友似乎看得很通透。他總是以平常心去面對,用淡然的態度處之。在經歷過的日子里,他一直在積累著過去,思考著未來,尋找著生活的意義。家人的支援和責難,朋友的鼓勵和傷害,歌迷的留下及離去,公司的吹捧和忽視,大眾的喜愛和厭惡,上天的眷顧和唾棄……成就了今天的學友。他把自己比作一隻將要破繭而出的飛蛾,他說:『今天的我不怕面對失敗,因為我知道他日我必定會成功。我若手握成功,不會感到驕傲,因為我知道它將挫敗我。』『今天我不怕面對黑暗和未知的將來,因為我知道我將從它身上學習到更多,從而帶我到更新更遼闊的空間。我知道最終我將像飛蛾般,撲向光明,進入永恆,那又何懼,我並不孤獨。因為某年,某月,某日,某地的某一刻,我曾和你同在,感謝你教給我的!』 張學友的收獲不只在名利的範疇,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磨練。現在的張學友只是堅持唱好他的歌。對於他的事業,他說,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唱到70歲!
『電』是心靈的觸動
雖然演戲不是學友的老本行,但是作為一名藝員,張學友還是有不少『觸電』的經歷。一直以來,張學友都是全情y諵J地演好每一部戲。1986年張學友接拍了第一部影片《霹靂大喇叭》。劇中張學友的戲分雖然不多,但他揮灑自如的表演,給歌迷、影迷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在第二部影片《癡心的我》中,張學友就擔任了主角,其中也有出色的表演。由於學友憨厚老實的長相,再加上他的笑容和眼神中總是帶著一絲單純與靦腆,之後喜劇戲約不斷。他又先後接拍了《天賜良緣》、《八星報喜》、《意亂情迷》等一些比較賣座的喜劇片。1988年,張學友在電影《旺角卡門》中改變了戲路,飾演一個不務正業的『爛仔』。張學友投入、出色的演出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導演楊帆評價他說:『演戲很投入,人聰明,導演要求的表情都能做好,是個極有魅力的年輕演員。』憑借在《旺角卡門》中的精彩表現,張學友贏得了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殊榮。
『情』是不變的主題
1996年,當張學友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他拉著羅美薇的手步進了結婚的禮堂,結束了長達十年的愛情馬拉松。在『四大天王』紅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張學友是唯一一位讓女友曝光,也是第一位開花結果的人。張學友是一個對事業負責,也對愛情負責的藝人。要知道,在演藝圈中,想要歌迷和女友都很好地照顧到,不是一件容易把握的事情。難得的是,他們的戀情v迨w經眾所周知,而學友的事業也在穩定中發展。他們兩個,郎有情,妹有意,而且從來不鬧緋聞。他們雙方彼此對對方的認定,使得學友情場得意,演藝事業更是意氣風發。僅從這一點來看,不難看出張學友是一位很有智慧的男人。他最可愛的一點,就是他用情很深也很真,他和羅美薇的愛情yY是佐証。
張學友和羅美薇在合作電影《癡心的我》時墜入情網。交往初期,張學友還沒有走紅。個性溫婉的羅美薇陪著他走過了那一段人生的低谷。當他在歌壇不如意、常常酗酒澆愁的時候,美薇依然在他的身邊,不斷地安慰他,鼓勵他,讓他重拾自信,重新在歌壇上站立起來。回想起那段日子,學友說:『在我最潦倒的時候,我看到了美薇對我的愛。』
『慈』是父親的心
張學友有了個寶貝女兒,人們對他在歌壇的要求似乎也在一夜間放得寬松。歌迷不會再當真去責怪一個可愛女孩的爸爸不求上進。當然,在張學友的眼里,家庭可能確實比事業還要重要,他喜歡家庭給他帶來的安全感。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頓飯,天南地北地、無憂無慮地神聊是他的一個很大的夢想。所以現在的學友是有女萬事足,為了妻子和愛女,這兩年他也低調了很多。每次一提起他的寶貝女兒瑤華,他都會笑得合不攏嘴,一副慈父的模樣。
看來,現在的張學友已經完全投入到父親的角色,這倒確實讓人欣賞。我們希望歌神多點時間放在音樂上,同時也喜歡看到他多一份心思放在女兒身上,這還真是一對矛盾。
『懸』的感覺讓歌迷好怕
張學友在2000年出過一張專輯《走過1999》,唱著『世紀末情歌』,仍走大眾化路線,但專輯並未給人留下太深印象。隨後女兒降生,歌神似乎從歌壇銷聲匿跡了,仿佛真的躲進了家庭的小天地,知足地過起三人世界生活了。歌迷們失落地開始指其『不求上進』。再加上張學友近年來一直備受鼻敏感症困擾,病情y韟陷c化跡象,嚴重影響他唱歌時的聲線。張學友的魅力指數急劇下跌,其藝途幾乎命懸一線。
要知道張學友十多年來以一把雄渾磁性的嗓子享譽樂壇,大鼻子出了毛病可不是小事!為了不致惡化,學友自受鼻敏感困擾後,已刻意減少工作量,除了唱片減產,上台表演次數也大大減少。
學友曾請觀眾不要嫌棄他失准,他說:『我很少出現這種情況的,沒辦法!』雖然學友說z蚨A度輕鬆,但卻令人感慨。觀眾反應仍極之熱烈,頻頻鼓掌大力支援。好在他終於挺過來了,2002世界巡演,一氣呵成將有十多場個唱,張學友給足了專業精神,歌神大旗終究沒有倒下。
『夢』與尊嚴在延伸
有夢的人是停不住的。張學友並沒有打算安度中年,他還想自組公司,還想為別的歌手製作專輯,還想為女兒寫歌,他要與女兒一起唱歌,他要唱到70歲。一個男人堅強地續寫著他的夢想與尊嚴。隨著年齡的增長,學友的歌也逐漸變得更加深沉和成熟。從當年激情澎湃地高唱《情網》、《吻別》的張學友,我們聽到了年輕人所特有的傷情與堅持。到現在他的《結束不是我要的結果》,我們卻發現他明顯多了些成熟與內斂,那已經是一種在濃濃的悲傷上面蒙著一層輕紗似的情歌了。它已經有了明顯的屬於張學友的淡然──即使是無奈的結果,也不會有太多的外露的悲痛,有的只是難舍的輕輕的感慨。
在《雪狼湖》全球巡演之後,他似乎『隱退』于人們的視線,然而繼去年他又再次發行新專輯《在你身邊》,『歌神』又閃耀在舞檯上。今年年初開始啟動的全球個人演唱會,令我們看到了一個雖已歲月留痕,但歌聲依舊動聽的張學友。
郭富城──一直『舞動』的王者
漫漫成名路
『四大天王』中,郭富城的成名道路最為漫長。很多年以前,幾個香港聖馬力諾中學的女孩共同擁有一個小秘密:她們發現無線電視台的伴舞員中有一個非常漂亮的靚仔。每一次他在熒屏上出現後,幾個女孩就會在一起興奮的議論:這次我又看見他了,他有酒窩,還是雙眼皮,還有他的眼神......這是女孩們最心愛的秘密。
後來她們知道了,那個神秘的靚仔在異鄉的臺灣已經成了歌星,他叫做『郭富城』。從那時起,他漸漸不再神秘,成為名滿天下的『四大天王』之一 。郭富城,1965年生于香港。1984年,19歲的郭富城考入無線電視台的舞蹈訓練班,1987年轉入無線藝訓班,期間演過數部電視劇,《鐳射青春》、《成吉思汗》、《我系黃飛鴻》等等。
直到1990年,一直默默無聞的郭富城在臺灣拍了一支電單車的廣告,沒想到這則廣告竟改變了郭富城的一生。他那俊朗的外型、濕漉漉的頭髮、帶電的眼神與迷人的微笑使無數的臺灣少女為之傾倒,緊接著一則『愛之味』廣告使他無論走到那裡,都有臺灣的少女向他高喊:『你是我的巧克力』。(廣告語)隨後灌錄了三張國語大碟,紅透了整個寶島。1992年冊封『四大天王』,奉陪末座,成名時已28歲,後來,郭富城開始嘗試多方面發展,拍了王晶的電影《街頭霸王》,演了電視劇《烈火狂奔》,也遇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經紀人、填詞人小美。
叱吒影壇的『舞王』
雖然郭富城舞蹈技能不俗,但令他最羞澀的就是音樂,舞曲風格似乎也成了他撇不開的拐杖,『以舞會友』成了方便快捷取悅歌迷的套路。成為百事可樂代言人後,郭富城逐漸往扮相新奇大膽、歌曲風格多樣的前衛路子上走。但郭富城的本性並不是一個前衛的人,所以只好在形象上動腦筋,幸好他每一次形象的改變似乎都能影響潮流,從最開始的『四六分頭』、到接拍百事可樂後的『火箭頭』,郭富城在『四大天王』中,更多地用自己的外形來干預時尚。可以說郭富城能有今天的成就,與廣告是分不開的。從他出道至今,每時每刻都有廣告圍繞著他,先不說讓他一夜成名的電單車廣告,1998年初當上的『百事巨星』甚至是其從藝生涯的轉捩點。2005年郭富城終獲臺灣金馬影帝,是『四大天王』中第三個獲得此殊榮的。2006年郭富城又因電影《父子》蟬聯臺灣金馬影帝。
郭富城從藝以來,參與的電影作品不多,15年來包括客串的電影都只有26部,而且由於形象變化不多,只有《雷霆戰警》、《風雲》、《浪漫櫻花》給人留下一些印象。2005年,接拍《三岔口》的他終於決心犧牲形象,來迎接這部『等待10年的好劇本』,郭富城的努力沒有白費,終於在自己40歲時的2005年得到最好的禮物,這也是其演藝生涯不可多得的亮點。
不服老大造型百變
在四大天王里,郭富城似乎是對那個『四大天王』時代最有感情的一個,他曾在幾次演唱會中唱其他天王的歌來表示自己對那段日子的留戀。而且面對新人不斷湧現的娛樂圈,他更是從不服老,似乎和其青春性感形象相對應。近兩年來,郭天王除了拍攝了多部us座又叫賣的影片,並屢獲影界大獎,可謂收獲頗豐。同時,他不斷在自己的造型上求變,求新,在今年其個人演唱會上,更是驚人地打造出藍色魅惑的形象,讓歌迷們驚呼不已。
可以說這麼多年來,郭富城是最受時光老人眷顧的一個,因為在他身上我們並沒有看到很多歲月的痕跡。舞檯上的他還是那樣熱舞著,還是那樣的激情u|溢。
黎明──不溫不火的天王
這個出生在北京的俊秀男生最初被大家認識應該就是那首《我來自北京》。可以說uL是當時『四大天王』中普通話最好的一個,而且也是最具有書生相的一個。很多人最初都認為他走進娛樂圈是個錯誤,他不應該進入如此複雜動蕩的圈子,應該去過更為平靜的生活。然而誰又能想到,就是當年的那個『奶油小生』不僅僅是俘獲了無數少女的心,更是不溫不火的在歌壇影壇闖蕩了這十五年,並且創立了自己的音樂公司。
悠悠成名路
1990年,在香港歌壇轉戰多年的黎明終於推出首張個人專輯《黎明》,獲得一致好評。
1991年黎明推出了《是愛是緣》、《今夜你會不會來》、《我的感覺》、《傾城之最》四張專輯,其中主打歌《對不起我愛你》、《今夜你會不會來》不但榮登 1991年度TVB十大勁歌金曲榜,本人亦榮獲1991年度商業電台叱吒樂壇全港播放率最高男歌手銅獎、和記十大魅力男士、十大健康形像藝人等眾多獎項。
1993年,劉德華、黎明雙雙出演了由成龍主演的影片《醉拳2》和《城市獵人》,兩位天王在同一年皆獲得與成龍大哥的合作機會,足以看出後來居上的黎明和闖蕩娛樂圈十多年的劉德華在香港娛樂圈幾乎平起平坐,這也表現出香港造星工廠令人生畏的力量。而此時,也正是劉德華和黎明在影、視、歌壇爭奪最為激烈的時刻,演唱會場上,彼此的歌迷相互喝倒彩的情況時有發生,而這個帶有戲劇性的場景也被周星弛搬上了銀幕戲謔一番,在影片《破壞之王》中我們就可以看到這個令人捧腹的畫面。
1995年,『四大天王』經歷了一段相對平靜的日子,而黎明再次期間z斨癒y熱度不減』。童年黎明首次與王家衛導演合作,拍攝了影片《墮落天使》。在影片中,黎明出演天使1號,
是一個殺手。與張學友、劉德華在《旺角卡門》中個性鮮明的表現不同的是,黎明在此片中的表演完全被淹沒在其華麗的外表之下,沒有太多的表情和台詞,呈現出來的只是一位冷酷到底的殺手形象,角色單一,過于臉譜化。
一直排斥『天王』頭銜的天王
近些年,黎明工作量銳減,轉型開始做了娛樂公司老板。因此近年的工作安排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來接。黎明似乎是四大天王裡面最排斥這個稱號的。在接受採訪時,他基本上對關於『四大天王』的問題不作太多回應。『四大天王作為一個名稱,會永遠存在。但我覺得它是用來開玩笑,用來挖苦人,用來玩耍的。天王的名稱對我黎明來講是沒有作用的,你可以查我的記錄,從第一天有四大天王這個名稱,我從來沒有用過。到任何一個地方做宣傳,別人叫黎明我最開心,叫天王最難受!這隻是媒體為了炒作而起的一個名稱,與我有什麼關係?現在又是什麼小天王、小天后,這是沒什麼用的。』但作為當年『四大天王』這個稱號的受益者,黎明無論如何也無法擺脫公眾對他的『天王』印象。
談起這些,黎明覺得頗為無奈。『或許從包裝和宣傳上講,這樣的稱號不單單對於我們四個人,也對於整個香港樂壇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長達10年的時間y畯怚|個人包攬了大部分的獎項,也造成了一些不太好的後果。比如那個時代一些其他的優秀男歌手會因此感到壓力很大。香港的樂壇也因此失去了一些可能性。現在過去了這麼久,不少新的歌手冒了出來,我覺得我們其實已經獲得了很多的利益,沒有必要再在那些所謂的頒獎禮上分豬肉。不如把更多的機會留給年輕人。所以後來我決定退出頒獎禮。』
灑脫面對壓力
因為四大天王留給香港歌壇的印記過于深刻,不少年輕歌手出道之後都比較刻意的避免被人稱作所謂天王接班人,陳奕迅還曾公開說不買黎明的唱片。對於後輩歌手對於自己的看法,黎明的表現很大度:『尊重分兩種:一種是內心真正尊重,一種是表面尊重。同一個人,某些人可能認為很需要尊重,而另外一些人可能認為完全沒必要。生活vb現在這種自由的社會,人們都只會尊重實力。』也正因此,黎明這些年的工作重心已經從個人發展轉移到了公司運作方面。『我現在已經有了足夠的知名度,所以根本沒有必要亂接工作勉強自己來做。我多拍幾部影片、錢賺多賺少都不是問題,但用壓榨自己的方式uh拍,只會讓自己死得更快些。人生要走很長的路,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工作既令我有滿z炤P又令我失落,但男人必須把精力放在事業中。像周潤發和成龍大哥,他們都是我的前輩,每天面對不同的環境在拼搏,我也應該向他們那樣努力。至於壓力,你越逃避,它越糾纏你,應該像對非典那樣。』
我們都明白當年風風火火『四大天王』當道的娛樂時代已經過去了,『四大天王』是娛樂圈的一個神話,像四根發育過良的大樹遮蔽了身邊後來的同類。大樹至少象徵了一種繁榮,四大天王的光芒在香港樂壇上空整整籠罩了十五年。十五年,是整整一代人的青春,如果有一天你覺得不再喜歡四大天王的歌,那是因為我們的青春逝去了。如果你至今還吼著他們的歌、一如既往地愛著『四大天王』,那是我們的青春真的逝去了。
文/李凱 于玲玲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