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基督的博愛思想來源
2008/01/30 16:00
瀏覽6,117
迴響6
推薦8
引用1
耶穌基督的博愛思想來源
聖經新約不厭其詳地紀述耶穌出生的奇蹟,十二歲講道折服各長老,三十一歲折服施洗約翰,但是竟完全不提他在十二歲到三十一歲這一段做什麼事,這太奇怪了。
三十一歲以後的耶穌講的博愛,接近佛陀講的慈悲,耶穌講的『天國就在你心中』很像佛教講的『即心如來及諸法由心生』,耶穌講的『要愛你的敵人』,很像佛教講的『怨親平等』,『信主得救』接近『唸佛往生』。耶穌與佛陀的道理如此近似,多得不勝枚舉。
耶穌在十二歲於猶太教堂講道所講的,並沒有他三十一歲以後所講的接近大乘佛教思想的內涵,十二歲的他所講的只是猶太教的民族宗教思想,未有大乘的博愛觀念。
猶太教是最極端民族主義的,直到今天仍然與阿拉伯民族,在敘利亞作殊死互相屠殺,舊約列王紀每一章都記載著,以色列人每攻佔一國一城,就屠城殺了幾十萬人,殺盡一切男丁老幼引以為榮。猶太人怎會容許耶穌講不分種族界限的平等博愛?由此反證,可知耶穌少年時代尚未講博愛,必然仍是講猶太教的所謂『公義』,即是尊崇猶太人而排斥其他民族的極端主義,故此才獲得各長老一致讚揚稱奇。那麼,從十二歲時代的猶太民族自私觀念,怎樣轉變到三十一歲以後的博愛無種族歧視觀念?又怎樣轉變成為自我犧牲的利他思想?
這種偉大的崇高理想,斷不是陋居於窮鄉僻野山村做木匠所得來的,耶穌少年時代跟他父親約瑟學做木工,約瑟是個鄉下窮木匠,懂得多少學問?以色列文盲比例,當時高達幾乎百份之九十九,約瑟可能是個博學者麼?能教給兒子甚麼?
以色列民族充滿仇恨思想,耶穌的偉大博愛思想的成熟不可能是在家裡形成的,他的思想必然是在當時佛法大行的印度受到了佛教大乘思想的影響,而漸趨於成熟,後來自創思想體系,此種推論不會離事實很遠。
聖彼得的筆記是很重要的根據,耶穌在以色列初收聖彼得為門徒(他在十二歲到三十一歲這段,竟沒收一個門徒,豈非奇怪?顯然耶穌在十八歲至三十一歲當中,並不在以色列境內),按常理暇時他必會向彼得講他在過去二十年的往事,並教彼得與西門識字學問,彼得以首徒身份,把耶穌早年的事蹟筆記下來,也是很合理而又極可能的事。
水徒行紀,又稱彼得福音偽造也罷,偽經也罷:什麼叫做真本?什麼叫做真經?只要合情合理的事就是真,不合理的就是假,教廷與教會承不承認,並不能有損水徒行紀記載的真實可能性!
【水徒福音】摘要(水徒行紀,又稱彼得福音)
第一部:
第一章:敘述耶穌母親瑪利亞的身世
第二部,
第二章:『施洗』約翰的出生(耶穌的表兄)
第三章:耶穌出生
第六章:猶太王下令捕殺新生嬰兒,瑪利亞與丈夫約瑟攜帶耶穌逃入埃及避難。同行者,有姨母伊利沙白及其子約翰(施洗)。
第十章:約翰與耶穌同在埃及佐安(Zoan)接受教育,師傅是一位隱士伊利胡(EliHu)
第十章:
第一、二節:伊利胡教給耶穌知道:古時候,遙遠的東方,有一種宗教,他們居住和平之中,他們看見內悟的光,他們在智慧之中修行,他們稱為婆羅門。
第三節:但是婆羅門祭司們肉體慾望太貪婪,他們擅改律法,以作為滿足因慾與貪欲,使貧苦的人民負擔沉重,婆羅門教已經越來越腐化。
第四節:幸而在那黑暗世代之中,尚有少數的聖者潔身自愛,秉持看偉大的智慧燈光照耀世界。
第五節:他們保存婆羅門的智慧,你可以在他們的神聖經典中學到那些大智慧。
第六節:在沙地亞(Chaleada波斯滔古國迦底亞)有一個虔誠的婆羅門,名叫德拉(Terah),住在烏爾(Ur),他的兒子更是虔誠信奉婆羅門教,人們就稱他為『阿婆羅門』(Abram)。他被遣派離開父親,去開宗成為希伯來民族的祖先!
第七節:德拉帶了妻子和兒子,和他的羊群西行,同行還有他的一些親族。來到哈蘭(Haran),德拉死於彼處。
第八節:德拉的兒子阿婆羅門繼承父親的羊群牲口,率領親族繼續向西方移居。
第九節:他來到迦南(Canan---即今日以色列敘利亞一帶)地區的摩拉橡林(Oaks of Morah,就設立營幕居留。
第十節:不久,當地發生了饑荒,阿婆羅門率領牠的親族和牲口羊群,進入埃及,來到肥沃的佐安土地,設營居住。
第十三節:在佐安,阿婆羅門設立了聖廟,傳授婆羅門教的智慧及天文科學。
第十四節:他教會了很多人,後來他率家同到迦南地區居住,定居於馬末利平原(Mamre),老死於彼處。
第十五節:他的一生事蹟及其子孫的事蹟,都載於以色列民族的希伯來聖經之內!這位阿婆羅門,即是舊約中所講的阿伯拉罕Abraham
第十六節:在波斯,人們尊奉婆羅門教,好比極遠遠東國度的人信奉道教一般。
第十一章:
第一節:伊利胡師傅教給耶穌:『印度的祭司都已腐化,婆羅門教已經腐化了,人權已經墮落在塵埃。』
第二節:伊利胡說給耶穌聽:『幸而後來有一位有大能大力的聖人師傅出世,就是佛陀釋迦牟尼,他放棄了財富尊負和世俗的榮耀,他出家到荒野山林洞穴去修行,後來終於獲得覺悟的大智慧成為佛陀。
第三節:佛陀教導世人修行佛法以獲昇華的人生,又教世人怎樣尊重他人。
第四節:佛陀不講那些神祇的律法,他只講人的本性,他的規律只是公正平等,慈悲和公正。
第五節:伊利胡就說:『我可以引用一些佛陀的教訓給你聽,那都是很有幫助於妳的。』
第六節:『憎恨是一個殘忍的詞語,假如有人憎恨你,你不要理會:你能將他人的憎恨轉變為愛和慈悲善心,尤其是,慈悲是像諸天空一般偉大的。』
第七節:『人人都應行善,善必滅惡,捨施可令貪鄙羞慚,真實無偽會使錯謬的曲線恢復為直,因為錯謬只不過是歪曲及迷失的真理。』
第八節:『小有邪念者行邪行者,必自招痛苦煩惱,比他腳下的車輪旋轉一樣,必會迴向循環。』
第九節:『人若能克制自己,就比作戰殺掉一千人都偉大得多。』
第十節:『人若能先以身作則行所信之道,就是一個完人。』
第十一節:『以德報怨,以恩報仇,別人就不會再行不義,因為愛會淨化心,受可淨化施予者及受施者。』
第十二節:『佛陀的教訓,都記載於印度的佛教聖經群書之內,你應去學習,因為佛語就是神聖的上帝的言語。』
第十二章:
第二十二節:伊利胡與沙樂美在埃及佐安的山林,講學了三年教育耶穌及其他學生,一切的學問都有記錄下來在一本叫做『錄』(Lo)的書內,那就是語錄,是有價值的權威書籍。
第二十三節:瑪利亞,約瑟,伊利莎白,約翰等,全家離開埃及,但是不敢回耶路撒冷,因為希律王雖已死,其子阿凱勞斯為王(Archelaus),仍然在位,十分殘酷。
第二十四節:他們來到苦海邊上(Bitter Sea)(註:可能是今之死海),他們到達安格地山地(Engedi),休歇在約述華(Joshua)家中,伊利莎白與其子約翰就在彼定居下來了。
(註:約翰後來長大成為施洗約翰,即是日後為耶穌施洗的,也是因為批評國土納娶寡嫂,因而被捕下獄的施洗約翰。這位耶穌的姨表兄,後來被王后的女兒沙樂美向國王跳演七重紗脫衣舞,要求斬取約翰的人頭,約翰因此喪命。這是有名的聖經故事,英國十九世紀作家王爾德著作『莎樂美』及奧國大作曲家史屈勞斯的歌劇『莎樂美』內『七重紗之舞』,就是依此故事而寫成。)
第二十五節:約瑟,瑪利亞,帶著兒子耶穌,走向約旦,經過多日旅途,回到故鄉那撤列(Nazareth)
第五部:
第十三章:(第一至二十二節,敘述施洗先知約翰的童年及其教育)。
第四五節. 埃及撒卡拉(Sakara)佛教大廟祭司馬德諾弗(Matherno).成為隱士,在山洞教育約翰。
第十二節:約翰表示不明白猶太人屠殺及人羔羊燔祭,怎會得到上帝寬恕及福庇。
第十三節:馬德諾說:上帝並不要求人屠殺犧牲燔祭,這種殘忍野蠻的宗教儀式不是佛的,也不是婆羅門教的,而是向其他國土的邪教學來的。
第十四節:『屠殺人類或動物牲口來燔祭,並不能消除罪孽!』
第十五節:『罪惡是由人心邪惡所產生的,人若要消除罪惡,必須自行反省悔改一切心中的邪念!』
第十六節『人必須恢復淨化心靈,淨化方法就是愛心,慈悲和公正,然後才可獲得消罪孽,獲得寬恕。』
第十七節:『這就是你,作為先驅使者所應向世人傳教的。』
第十八節:約翰問:『什麼是寬恕?』
第十九節:馬德諾說:『就是償還孽債,人若對別人做了不義的事,必須償還,然後才可獲得寬恕。』
第二十節:這位韋陀菩薩又開示:『人的錯誤過失,只有自己才可以改正!』
第二十一節:約翰說:『那麼,人除了他自己本身的力量之外,哪裡還有別的力量可寬恕他呢?他自己能寬恕自己麼?』
第二十二節:韋陀菩薩馬德諾說:『門是大大敞開的,你看見人回到正途,就是他的罪孽獲得寬恕了。』
第十四章:(第一至二十七節,敘述韋陀馬德諾的教訓啟示。)
第十九節:『古時候,世上有很多照亮世人正的聖經,其中包括:韋陀經,波斯火經(Avesta),震旦道德經,還有許多佛經。』
第十五章,第三十一節:約翰被韋陀菩薩馬德諾帶回埃及沙卡拉佛寺教長十八年,直到他能夠克制自己為止。
第一至第二十三章(敘述幼年耶穌在家鄉的情形。)
第十七章(敘述耶穌十二歲在猶太教堂講道)
第六節,耶穌說:『假如人心中充滿著愛,他就不能殺生,他就不能作假證,他就不能貪婪,他就會尊敬上帝和人!』
第三四節:我看見一道金帶,將十誡連繫起來,金帶就是『愛』
第十三節:當耶穌與母親單獨相對之時,耶穌就說……
第十四節:『猶太教拉比(夫子)認為上帝是特別眷愛猶太人的,而且特別降福給猶太人多於其他民族。』
第十五節:『假如上帝果真如此偏袒猶太人,怎能稱為公正呢?』
第十六節:『希臘人,羅馬人,撤馬利亞人,還有別的民族,不也都是上帝的兒女嗎?不是跟猶太人一樣嗎?』
第十七節:『我認為猶太人已經自己建築起了一堵高牆,看不見牆外了!』
第十八節:『猶太人不知道牆外有花朵盛開,有畜牧,有收割,還有其他民族!」
第十九節:『我們最好是打破這些牆障,好叫猶太人也看見外面還有受到上帝福庇的其他子孫!』
第二十節:『我要離開猶太地方,到外面世界去參學和會見其他種族的兄弟姊妹!』
第二十章.第一至二十一節,(敘述耶穌失綜於猶太人的大祭節日宴會。)
第一節:猶太人大祭節日的盛宴結束了,各人上路同鄉。
第二節:瑪利亞問:我的兒子呢?有沒有人看見這孩子。
第二一節:約瑟(耶穌父親)與眾親友到處找尋耶穌不獲 (按:後來兩天以後找到他在猶太神廟十二石級上)
第六部:
第二十一章
第一節:印度南部名城奧理沙(Orissa)的王子拉凡那(Ravanna),亦應邀參加了耶路撒冷猶太人的大祭宴會盛典。
第二節:拉凡那王子很富有,人又公正,他帶者一批婆羅門教士來訪。
第三節:耶穌站在猶太祭司群中講話,拉凡那王子就注意到他了。
第十五節:拉凡那問可不可以將耶穌帶回印度去供給他學習東方婆羅門智慧。
第十六節:耶穌表示渴望前往印度參學,經過多日考慮之後,父母終於准許。
第十七節:於是,拉凡那王子帶著耶穌和行列,登上歸程,走向日出之方向,經過多日旅途,越過辛特(Sind),回到南印度奧理沙省份的王宮。
第十八節:婆羅門教各祭司歡迎王子,也歡迎王子帶回的耶穌。
第十九節.耶穌被送入渣根那神廟(Jagannath)去參學,)在彼處研習韋陀經,與摩尼教律(ManicLaws)。
第二十二一章:第一至二十六節,敘述耶穌在婆羅門僧侶拉瑪斯(Lamas)陪同之下,週遊恆河流域參學求道。
第一節,耶穌和他的朋友拉瑪斯一同週遊奧理沙省全省各地和恆河河谷各城,尋求智慧正道,參學各地聖者高僧。
第二節:班那斯(Barnares)是恆河河畔的文化古城,人文薈萃,耶穌與同伴在此盤桓了很多日子。
第三節:耶穌在大的印度神療大家烏特列卡(Udraka)弟子。
第四節:烏特列卡教導耶穌如何運用各種方法潦病,包括清水,泥土,植物,草藥,冷療,熱療,日光治療,陰影治療等等。
(註:印度草藥專家的知識不亞於中國的草藥專家,當今印度的草藥研究所已經錄有一萬二千多種藥用植物用法,見加拿大電視訪印特輯)
(本章全部講述印度草藥療法,此處從略)
第二十四章:
第一節:耶穌在渣根那聖廟參學了四年。
第二節:有一天,耶穌問難於婆羅門群僧:『請告訴我,為什麼你們婆羅門教認為在上帝眼中是不平等的?』
(按:婆羅門教將人劃分為十二等級,最低級者為賤民。)
第二十四節:婆羅門大祭師說:凡敢觸犯婆羅教道理的,必須被處死!
第二十五節:拉瑪斯慌忙跪下替耶穌乞求赦免死刑.他們就不殺耶穌,只縛住他放逐了事。
第二十六節:耶穌於是離開了,走到黃皮膚與黑皮膚的人家去暫住。
第三十一章
第四節:耶穌在印度傳講人類應該如兄弟手足相親相愛,不分種界,應該平等無分階級。他並且譴責婆羅門教劃分階級不合理,祭司僧人腐化及祭祀儀式太繁褥而且無用。
第六節:婆羅門教的祭司們就說:假如仍然准許這個希伯來青年在印度傳教,將來就會引起革命,平民和賤民就會起來殺掉祭司僧人和摧毀神廟。
第七節:他們就召集了全印度各區的婆羅門祭司僧人,班納斯成為狂熱的婆羅門烽火集中之地。
第十七節:祭司們圖謀逮捕耶穌,但是,又苦於他並無犯罪。
第十九節:祭司們決定暗殺耶穌。
第二十節:他們僱了一個職業兇手,叫他乘夜去暗殺他們的眼中釘。
第二一十一節:拉瑪斯轉到這個暗殺耶穌的陰謀,就慌忙派人去通報耶穌,耶穌就連忙匆匆離開。
第二十二節:耶穌乘夜離開班納斯,同北方兼程而行,所至之處,農人,商人,修行者,都無不幫助他。
第二十三節:經過多日旅途,耶穌來到偉大的雪山(喜馬拉雅山),來到卡彼華斯都(Kapivasu)城市住下。
第廿四節:
第三十二章
第一節:有一位佛教高僧,名叫巴爾陀,阿拉寶(Barta Arabo),很賞識耶穌的上根智慧。
第二節:巴爾陀教耶穌研讀韋陀經,和佛陀的大智慧結晶。
第三節:當他兩人談到人類起源之時,巴爾陀就說。
第四節:『人類足宇宙的奇妙生命。人有每一種生命的優點,因為人曾經歷各種生命形態。』
第五節:『在還未有人類的極古時代,人的原始以不過是一小小點的未只形態的物質,漸漸演變成一粒微小的單細胞生命。』
第六節:宇宙的律向是要一切的東西都不斷改進以趨於完美的,那一粒微末的生命細胞不停地進化,進化為低等的蟲,又漸進為爬蟲類,鳥類,獸類……最後才進化為人類。
第七節:人類本身有心靈,心靈是從經驗來獲取完美的,心常常會以形出現,重演進化的經歷,由原始進化到完美,以是故,心往往現出各種形相,或為蟲,或為烏,或為獸,或為人。
第八節:『將來,每一種生命形態都會進化為完美的人!』
第九節:『當人進化修成最完美境界之時,就會提升至更高境界的生命形態。』
第十節:耶穌就問:巴拉陀啊,是誰教給您這些講心,講人類心歷進化過程的道理的呢?
(以下各節句一直到第四十節,是耶穌與巴拉陀辯論的紀錄耶穌堅持生命是由上帝分別創造的,不是由單細包進化而來。)
第四十一節:最睿智的高僧韋狄雅柏迪(Vidyapti),聽了巴拉陀對耶穌演說人的起源和耶穌的辯答之後,就說……
第四十二節:『列拉卡彼華斯都的高僧們啊:請聽我一言:我們今天真是站在時代的顛峰了,六百年前,偉大的聖靈佛陀辟世來照耀出人類覺醒之路,今天,我們又得見另一位偉大的聖者站在這裡卡彼華斯都大佛寺!』
第四十三節:『這位希伯來先知耶穌是新升起的智慧之星!他帶來了給我們許多上帝的奧秘,全世界將來都會聽聆他的開示,都會榮耀他。』
第四十四節:『你們全寺的高僧啊,應該人人靜聽他的講話。他真是上帝的活見證聖人啊。』
第四十五節:於是,所有的高僧都稱感謝,合掌齊安唸佛,讚美啟悟的佛陀!
第八部:『禪修』(講耶穌在西藏學禪)
第三十六章
第一節:西藏拉薩有一座雄偉的佛官,藏有豐富的古代佛經及原稿。
第二節:印度聖憎韋狄雅柏迪曾經去讀過這些古代佛經寶藏,他對耶穌提及這些古代佛典,耶穌就想自己去一讀這些古經。
第三節:那時候,極束(指中國)的最偉大的大喇嗽高僧聖者孟斯德住在西藏。
第四節:越過喜馬拉雅山脈的伊莫特斯山峰(Emodus)是很艱難的旅程,但是,耶穌並不畏難,啟程前往,聖僧韋狄雅柏斯派有一個可靠的嚮導。
第五節:同時,韋狄雅柏斯寫信給大喇嗽孟斯德向之介紹這位希伯來聖者耶穌,請其盛大歡迎。
第六節:經過多日的驚險長途跋涉,耶穌在嚮導領路之下,來到西藏拉薩佛宮。
第七節:聖僧大喇嘛孟斯德率領全寺僧人,大開宮門迎接耶穌。
第八節:於是耶穌住在拉薩佛宮,獲得機會接近那些古代的神聖佛經原稿,在聖僧孟斯德的協助之下,耶穌得以能夠研讀這些佛經。
第九節:大喇嗽聖僧孟斯德時常為耶穌講解。
第十節:耶穌在拉薩沒有講道傳教,只是研究學習佛經。
第三十七章
第三節:耶穌從西藏來到拉荷Uahme巴取道前往波斯。
第三十八章
第一節:二十四歲的耶穌,到了波斯。
第四十章:耶穌來到塞浦路斯島傳道。
第四十二章:耶穌來到亞述傳道。
第四十五章:耶穌在希臘傳道。
第四十七章:耶穌來到埃及傳道。
第六十四章:耶穌回到加利利海,來到約但河,施洗約翰的洗禮。
從六十五章起,聖彼得福音以下的各章敘述,漸漸接近馬太,馬可與路加三福音所趨的耶穌事蹟,但仍有若干距離。
********
第二十二部:
第一百八十二章,敘述大彼得在耶路撒冷成立第一座基督教堂,彼得被選為耶穌的繼承弟子,眾人尊之為教師領導基督受其長兄。
彼得福音書英文本是在公元十八世紀初次出現,一向被基督教當局視為異端邪說而予以否定,指為偽經。它被否定只因為基督教不願意承認耶穌曾經研究過佛教的經論。但佛教對於耶穌的影響與啟示,是不可否定的事實,這並不會降低了耶穌的地位。耶穌採用了佛教的慈悲與濟度,衍化為博愛,又採用了佛教的平等和許多主張,他更將之發揮宏揚,創立了以博愛和犧牲自我的偉大宗教,經過一千九百多年,如今成為世界上最能發揮利他濟苦的宗教,基督徒的利他濟眾作為,殊足景仰!耶穌的高度自我犧牲拯世的偉大精神,也正是萬世欽仰的聖者模範!他研究過佛教與佛經,這種謙遜好學的態度,正是更加反映出他的偉大的人格的又一面光輝!基督教徒為什麼以耶穌曾研究佛法為恥呢?有頭腦有見識有量度的基督徒,一定不會如此心腸狹窄的。佛陀曾經師事婆羅門教五師,結果青出於藍,更勝於藍,佛陀的思想地位並未因曾師事外道五節而稍損,佛教徒亦並不諱言佛陀曾師事外道五師,在這一點的比較上,佛教徒畢竟是氣量魁宏得多。
本文無意尊佛抑耶,其實,毋寧說是並尊佛陀耶穌,希望本文能引起佛耶兩教人士促進彼此了解本是有淵源的兩大宗教,別再互相攻訐,彼此還應更進一步互相了解和合作,共同為世界和平人類幸福而攜手並肩奮鬥!誰影響誰,都不要緊,事實上,今日的佛教不也有些地方受到基督教的良好影響嗎?
聖經新約不厭其詳地紀述耶穌出生的奇蹟,十二歲講道折服各長老,三十一歲折服施洗約翰,但是竟完全不提他在十二歲到三十一歲這一段做什麼事,這太奇怪了。
三十一歲以後的耶穌講的博愛,接近佛陀講的慈悲,耶穌講的『天國就在你心中』很像佛教講的『即心如來及諸法由心生』,耶穌講的『要愛你的敵人』,很像佛教講的『怨親平等』,『信主得救』接近『唸佛往生』。耶穌與佛陀的道理如此近似,多得不勝枚舉。
耶穌在十二歲於猶太教堂講道所講的,並沒有他三十一歲以後所講的接近大乘佛教思想的內涵,十二歲的他所講的只是猶太教的民族宗教思想,未有大乘的博愛觀念。
猶太教是最極端民族主義的,直到今天仍然與阿拉伯民族,在敘利亞作殊死互相屠殺,舊約列王紀每一章都記載著,以色列人每攻佔一國一城,就屠城殺了幾十萬人,殺盡一切男丁老幼引以為榮。猶太人怎會容許耶穌講不分種族界限的平等博愛?由此反證,可知耶穌少年時代尚未講博愛,必然仍是講猶太教的所謂『公義』,即是尊崇猶太人而排斥其他民族的極端主義,故此才獲得各長老一致讚揚稱奇。那麼,從十二歲時代的猶太民族自私觀念,怎樣轉變到三十一歲以後的博愛無種族歧視觀念?又怎樣轉變成為自我犧牲的利他思想?
這種偉大的崇高理想,斷不是陋居於窮鄉僻野山村做木匠所得來的,耶穌少年時代跟他父親約瑟學做木工,約瑟是個鄉下窮木匠,懂得多少學問?以色列文盲比例,當時高達幾乎百份之九十九,約瑟可能是個博學者麼?能教給兒子甚麼?
以色列民族充滿仇恨思想,耶穌的偉大博愛思想的成熟不可能是在家裡形成的,他的思想必然是在當時佛法大行的印度受到了佛教大乘思想的影響,而漸趨於成熟,後來自創思想體系,此種推論不會離事實很遠。
聖彼得的筆記是很重要的根據,耶穌在以色列初收聖彼得為門徒(他在十二歲到三十一歲這段,竟沒收一個門徒,豈非奇怪?顯然耶穌在十八歲至三十一歲當中,並不在以色列境內),按常理暇時他必會向彼得講他在過去二十年的往事,並教彼得與西門識字學問,彼得以首徒身份,把耶穌早年的事蹟筆記下來,也是很合理而又極可能的事。
水徒行紀,又稱彼得福音偽造也罷,偽經也罷:什麼叫做真本?什麼叫做真經?只要合情合理的事就是真,不合理的就是假,教廷與教會承不承認,並不能有損水徒行紀記載的真實可能性!
【水徒福音】摘要(水徒行紀,又稱彼得福音)
第一部:
第一章:敘述耶穌母親瑪利亞的身世
第二部,
第二章:『施洗』約翰的出生(耶穌的表兄)
第三章:耶穌出生
第六章:猶太王下令捕殺新生嬰兒,瑪利亞與丈夫約瑟攜帶耶穌逃入埃及避難。同行者,有姨母伊利沙白及其子約翰(施洗)。
第十章:約翰與耶穌同在埃及佐安(Zoan)接受教育,師傅是一位隱士伊利胡(EliHu)
第十章:
第一、二節:伊利胡教給耶穌知道:古時候,遙遠的東方,有一種宗教,他們居住和平之中,他們看見內悟的光,他們在智慧之中修行,他們稱為婆羅門。
第三節:但是婆羅門祭司們肉體慾望太貪婪,他們擅改律法,以作為滿足因慾與貪欲,使貧苦的人民負擔沉重,婆羅門教已經越來越腐化。
第四節:幸而在那黑暗世代之中,尚有少數的聖者潔身自愛,秉持看偉大的智慧燈光照耀世界。
第五節:他們保存婆羅門的智慧,你可以在他們的神聖經典中學到那些大智慧。
第六節:在沙地亞(Chaleada波斯滔古國迦底亞)有一個虔誠的婆羅門,名叫德拉(Terah),住在烏爾(Ur),他的兒子更是虔誠信奉婆羅門教,人們就稱他為『阿婆羅門』(Abram)。他被遣派離開父親,去開宗成為希伯來民族的祖先!
第七節:德拉帶了妻子和兒子,和他的羊群西行,同行還有他的一些親族。來到哈蘭(Haran),德拉死於彼處。
第八節:德拉的兒子阿婆羅門繼承父親的羊群牲口,率領親族繼續向西方移居。
第九節:他來到迦南(Canan---即今日以色列敘利亞一帶)地區的摩拉橡林(Oaks of Morah,就設立營幕居留。
第十節:不久,當地發生了饑荒,阿婆羅門率領牠的親族和牲口羊群,進入埃及,來到肥沃的佐安土地,設營居住。
第十三節:在佐安,阿婆羅門設立了聖廟,傳授婆羅門教的智慧及天文科學。
第十四節:他教會了很多人,後來他率家同到迦南地區居住,定居於馬末利平原(Mamre),老死於彼處。
第十五節:他的一生事蹟及其子孫的事蹟,都載於以色列民族的希伯來聖經之內!這位阿婆羅門,即是舊約中所講的阿伯拉罕Abraham
第十六節:在波斯,人們尊奉婆羅門教,好比極遠遠東國度的人信奉道教一般。
第十一章:
第一節:伊利胡師傅教給耶穌:『印度的祭司都已腐化,婆羅門教已經腐化了,人權已經墮落在塵埃。』
第二節:伊利胡說給耶穌聽:『幸而後來有一位有大能大力的聖人師傅出世,就是佛陀釋迦牟尼,他放棄了財富尊負和世俗的榮耀,他出家到荒野山林洞穴去修行,後來終於獲得覺悟的大智慧成為佛陀。
第三節:佛陀教導世人修行佛法以獲昇華的人生,又教世人怎樣尊重他人。
第四節:佛陀不講那些神祇的律法,他只講人的本性,他的規律只是公正平等,慈悲和公正。
第五節:伊利胡就說:『我可以引用一些佛陀的教訓給你聽,那都是很有幫助於妳的。』
第六節:『憎恨是一個殘忍的詞語,假如有人憎恨你,你不要理會:你能將他人的憎恨轉變為愛和慈悲善心,尤其是,慈悲是像諸天空一般偉大的。』
第七節:『人人都應行善,善必滅惡,捨施可令貪鄙羞慚,真實無偽會使錯謬的曲線恢復為直,因為錯謬只不過是歪曲及迷失的真理。』
第八節:『小有邪念者行邪行者,必自招痛苦煩惱,比他腳下的車輪旋轉一樣,必會迴向循環。』
第九節:『人若能克制自己,就比作戰殺掉一千人都偉大得多。』
第十節:『人若能先以身作則行所信之道,就是一個完人。』
第十一節:『以德報怨,以恩報仇,別人就不會再行不義,因為愛會淨化心,受可淨化施予者及受施者。』
第十二節:『佛陀的教訓,都記載於印度的佛教聖經群書之內,你應去學習,因為佛語就是神聖的上帝的言語。』
第十二章:
第二十二節:伊利胡與沙樂美在埃及佐安的山林,講學了三年教育耶穌及其他學生,一切的學問都有記錄下來在一本叫做『錄』(Lo)的書內,那就是語錄,是有價值的權威書籍。
第二十三節:瑪利亞,約瑟,伊利莎白,約翰等,全家離開埃及,但是不敢回耶路撒冷,因為希律王雖已死,其子阿凱勞斯為王(Archelaus),仍然在位,十分殘酷。
第二十四節:他們來到苦海邊上(Bitter Sea)(註:可能是今之死海),他們到達安格地山地(Engedi),休歇在約述華(Joshua)家中,伊利莎白與其子約翰就在彼定居下來了。
(註:約翰後來長大成為施洗約翰,即是日後為耶穌施洗的,也是因為批評國土納娶寡嫂,因而被捕下獄的施洗約翰。這位耶穌的姨表兄,後來被王后的女兒沙樂美向國王跳演七重紗脫衣舞,要求斬取約翰的人頭,約翰因此喪命。這是有名的聖經故事,英國十九世紀作家王爾德著作『莎樂美』及奧國大作曲家史屈勞斯的歌劇『莎樂美』內『七重紗之舞』,就是依此故事而寫成。)
第二十五節:約瑟,瑪利亞,帶著兒子耶穌,走向約旦,經過多日旅途,回到故鄉那撤列(Nazareth)
第五部:
第十三章:(第一至二十二節,敘述施洗先知約翰的童年及其教育)。
第四五節. 埃及撒卡拉(Sakara)佛教大廟祭司馬德諾弗(Matherno).成為隱士,在山洞教育約翰。
第十二節:約翰表示不明白猶太人屠殺及人羔羊燔祭,怎會得到上帝寬恕及福庇。
第十三節:馬德諾說:上帝並不要求人屠殺犧牲燔祭,這種殘忍野蠻的宗教儀式不是佛的,也不是婆羅門教的,而是向其他國土的邪教學來的。
第十四節:『屠殺人類或動物牲口來燔祭,並不能消除罪孽!』
第十五節:『罪惡是由人心邪惡所產生的,人若要消除罪惡,必須自行反省悔改一切心中的邪念!』
第十六節『人必須恢復淨化心靈,淨化方法就是愛心,慈悲和公正,然後才可獲得消罪孽,獲得寬恕。』
第十七節:『這就是你,作為先驅使者所應向世人傳教的。』
第十八節:約翰問:『什麼是寬恕?』
第十九節:馬德諾說:『就是償還孽債,人若對別人做了不義的事,必須償還,然後才可獲得寬恕。』
第二十節:這位韋陀菩薩又開示:『人的錯誤過失,只有自己才可以改正!』
第二十一節:約翰說:『那麼,人除了他自己本身的力量之外,哪裡還有別的力量可寬恕他呢?他自己能寬恕自己麼?』
第二十二節:韋陀菩薩馬德諾說:『門是大大敞開的,你看見人回到正途,就是他的罪孽獲得寬恕了。』
第十四章:(第一至二十七節,敘述韋陀馬德諾的教訓啟示。)
第十九節:『古時候,世上有很多照亮世人正的聖經,其中包括:韋陀經,波斯火經(Avesta),震旦道德經,還有許多佛經。』
第十五章,第三十一節:約翰被韋陀菩薩馬德諾帶回埃及沙卡拉佛寺教長十八年,直到他能夠克制自己為止。
第一至第二十三章(敘述幼年耶穌在家鄉的情形。)
第十七章(敘述耶穌十二歲在猶太教堂講道)
第六節,耶穌說:『假如人心中充滿著愛,他就不能殺生,他就不能作假證,他就不能貪婪,他就會尊敬上帝和人!』
第三四節:我看見一道金帶,將十誡連繫起來,金帶就是『愛』
第十三節:當耶穌與母親單獨相對之時,耶穌就說……
第十四節:『猶太教拉比(夫子)認為上帝是特別眷愛猶太人的,而且特別降福給猶太人多於其他民族。』
第十五節:『假如上帝果真如此偏袒猶太人,怎能稱為公正呢?』
第十六節:『希臘人,羅馬人,撤馬利亞人,還有別的民族,不也都是上帝的兒女嗎?不是跟猶太人一樣嗎?』
第十七節:『我認為猶太人已經自己建築起了一堵高牆,看不見牆外了!』
第十八節:『猶太人不知道牆外有花朵盛開,有畜牧,有收割,還有其他民族!」
第十九節:『我們最好是打破這些牆障,好叫猶太人也看見外面還有受到上帝福庇的其他子孫!』
第二十節:『我要離開猶太地方,到外面世界去參學和會見其他種族的兄弟姊妹!』
第二十章.第一至二十一節,(敘述耶穌失綜於猶太人的大祭節日宴會。)
第一節:猶太人大祭節日的盛宴結束了,各人上路同鄉。
第二節:瑪利亞問:我的兒子呢?有沒有人看見這孩子。
第二一節:約瑟(耶穌父親)與眾親友到處找尋耶穌不獲 (按:後來兩天以後找到他在猶太神廟十二石級上)
第六部:
第二十一章
第一節:印度南部名城奧理沙(Orissa)的王子拉凡那(Ravanna),亦應邀參加了耶路撒冷猶太人的大祭宴會盛典。
第二節:拉凡那王子很富有,人又公正,他帶者一批婆羅門教士來訪。
第三節:耶穌站在猶太祭司群中講話,拉凡那王子就注意到他了。
第十五節:拉凡那問可不可以將耶穌帶回印度去供給他學習東方婆羅門智慧。
第十六節:耶穌表示渴望前往印度參學,經過多日考慮之後,父母終於准許。
第十七節:於是,拉凡那王子帶著耶穌和行列,登上歸程,走向日出之方向,經過多日旅途,越過辛特(Sind),回到南印度奧理沙省份的王宮。
第十八節:婆羅門教各祭司歡迎王子,也歡迎王子帶回的耶穌。
第十九節.耶穌被送入渣根那神廟(Jagannath)去參學,)在彼處研習韋陀經,與摩尼教律(ManicLaws)。
第二十二一章:第一至二十六節,敘述耶穌在婆羅門僧侶拉瑪斯(Lamas)陪同之下,週遊恆河流域參學求道。
第一節,耶穌和他的朋友拉瑪斯一同週遊奧理沙省全省各地和恆河河谷各城,尋求智慧正道,參學各地聖者高僧。
第二節:班那斯(Barnares)是恆河河畔的文化古城,人文薈萃,耶穌與同伴在此盤桓了很多日子。
第三節:耶穌在大的印度神療大家烏特列卡(Udraka)弟子。
第四節:烏特列卡教導耶穌如何運用各種方法潦病,包括清水,泥土,植物,草藥,冷療,熱療,日光治療,陰影治療等等。
(註:印度草藥專家的知識不亞於中國的草藥專家,當今印度的草藥研究所已經錄有一萬二千多種藥用植物用法,見加拿大電視訪印特輯)
(本章全部講述印度草藥療法,此處從略)
第二十四章:
第一節:耶穌在渣根那聖廟參學了四年。
第二節:有一天,耶穌問難於婆羅門群僧:『請告訴我,為什麼你們婆羅門教認為在上帝眼中是不平等的?』
(按:婆羅門教將人劃分為十二等級,最低級者為賤民。)
第二十四節:婆羅門大祭師說:凡敢觸犯婆羅教道理的,必須被處死!
第二十五節:拉瑪斯慌忙跪下替耶穌乞求赦免死刑.他們就不殺耶穌,只縛住他放逐了事。
第二十六節:耶穌於是離開了,走到黃皮膚與黑皮膚的人家去暫住。
第三十一章
第四節:耶穌在印度傳講人類應該如兄弟手足相親相愛,不分種界,應該平等無分階級。他並且譴責婆羅門教劃分階級不合理,祭司僧人腐化及祭祀儀式太繁褥而且無用。
第六節:婆羅門教的祭司們就說:假如仍然准許這個希伯來青年在印度傳教,將來就會引起革命,平民和賤民就會起來殺掉祭司僧人和摧毀神廟。
第七節:他們就召集了全印度各區的婆羅門祭司僧人,班納斯成為狂熱的婆羅門烽火集中之地。
第十七節:祭司們圖謀逮捕耶穌,但是,又苦於他並無犯罪。
第十九節:祭司們決定暗殺耶穌。
第二十節:他們僱了一個職業兇手,叫他乘夜去暗殺他們的眼中釘。
第二一十一節:拉瑪斯轉到這個暗殺耶穌的陰謀,就慌忙派人去通報耶穌,耶穌就連忙匆匆離開。
第二十二節:耶穌乘夜離開班納斯,同北方兼程而行,所至之處,農人,商人,修行者,都無不幫助他。
第二十三節:經過多日旅途,耶穌來到偉大的雪山(喜馬拉雅山),來到卡彼華斯都(Kapivasu)城市住下。
第廿四節:
第三十二章
第一節:有一位佛教高僧,名叫巴爾陀,阿拉寶(Barta Arabo),很賞識耶穌的上根智慧。
第二節:巴爾陀教耶穌研讀韋陀經,和佛陀的大智慧結晶。
第三節:當他兩人談到人類起源之時,巴爾陀就說。
第四節:『人類足宇宙的奇妙生命。人有每一種生命的優點,因為人曾經歷各種生命形態。』
第五節:『在還未有人類的極古時代,人的原始以不過是一小小點的未只形態的物質,漸漸演變成一粒微小的單細胞生命。』
第六節:宇宙的律向是要一切的東西都不斷改進以趨於完美的,那一粒微末的生命細胞不停地進化,進化為低等的蟲,又漸進為爬蟲類,鳥類,獸類……最後才進化為人類。
第七節:人類本身有心靈,心靈是從經驗來獲取完美的,心常常會以形出現,重演進化的經歷,由原始進化到完美,以是故,心往往現出各種形相,或為蟲,或為烏,或為獸,或為人。
第八節:『將來,每一種生命形態都會進化為完美的人!』
第九節:『當人進化修成最完美境界之時,就會提升至更高境界的生命形態。』
第十節:耶穌就問:巴拉陀啊,是誰教給您這些講心,講人類心歷進化過程的道理的呢?
(以下各節句一直到第四十節,是耶穌與巴拉陀辯論的紀錄耶穌堅持生命是由上帝分別創造的,不是由單細包進化而來。)
第四十一節:最睿智的高僧韋狄雅柏迪(Vidyapti),聽了巴拉陀對耶穌演說人的起源和耶穌的辯答之後,就說……
第四十二節:『列拉卡彼華斯都的高僧們啊:請聽我一言:我們今天真是站在時代的顛峰了,六百年前,偉大的聖靈佛陀辟世來照耀出人類覺醒之路,今天,我們又得見另一位偉大的聖者站在這裡卡彼華斯都大佛寺!』
第四十三節:『這位希伯來先知耶穌是新升起的智慧之星!他帶來了給我們許多上帝的奧秘,全世界將來都會聽聆他的開示,都會榮耀他。』
第四十四節:『你們全寺的高僧啊,應該人人靜聽他的講話。他真是上帝的活見證聖人啊。』
第四十五節:於是,所有的高僧都稱感謝,合掌齊安唸佛,讚美啟悟的佛陀!
第八部:『禪修』(講耶穌在西藏學禪)
第三十六章
第一節:西藏拉薩有一座雄偉的佛官,藏有豐富的古代佛經及原稿。
第二節:印度聖憎韋狄雅柏迪曾經去讀過這些古代佛經寶藏,他對耶穌提及這些古代佛典,耶穌就想自己去一讀這些古經。
第三節:那時候,極束(指中國)的最偉大的大喇嗽高僧聖者孟斯德住在西藏。
第四節:越過喜馬拉雅山脈的伊莫特斯山峰(Emodus)是很艱難的旅程,但是,耶穌並不畏難,啟程前往,聖僧韋狄雅柏斯派有一個可靠的嚮導。
第五節:同時,韋狄雅柏斯寫信給大喇嗽孟斯德向之介紹這位希伯來聖者耶穌,請其盛大歡迎。
第六節:經過多日的驚險長途跋涉,耶穌在嚮導領路之下,來到西藏拉薩佛宮。
第七節:聖僧大喇嘛孟斯德率領全寺僧人,大開宮門迎接耶穌。
第八節:於是耶穌住在拉薩佛宮,獲得機會接近那些古代的神聖佛經原稿,在聖僧孟斯德的協助之下,耶穌得以能夠研讀這些佛經。
第九節:大喇嗽聖僧孟斯德時常為耶穌講解。
第十節:耶穌在拉薩沒有講道傳教,只是研究學習佛經。
第三十七章
第三節:耶穌從西藏來到拉荷Uahme巴取道前往波斯。
第三十八章
第一節:二十四歲的耶穌,到了波斯。
第四十章:耶穌來到塞浦路斯島傳道。
第四十二章:耶穌來到亞述傳道。
第四十五章:耶穌在希臘傳道。
第四十七章:耶穌來到埃及傳道。
第六十四章:耶穌回到加利利海,來到約但河,施洗約翰的洗禮。
從六十五章起,聖彼得福音以下的各章敘述,漸漸接近馬太,馬可與路加三福音所趨的耶穌事蹟,但仍有若干距離。
********
第二十二部:
第一百八十二章,敘述大彼得在耶路撒冷成立第一座基督教堂,彼得被選為耶穌的繼承弟子,眾人尊之為教師領導基督受其長兄。
彼得福音書英文本是在公元十八世紀初次出現,一向被基督教當局視為異端邪說而予以否定,指為偽經。它被否定只因為基督教不願意承認耶穌曾經研究過佛教的經論。但佛教對於耶穌的影響與啟示,是不可否定的事實,這並不會降低了耶穌的地位。耶穌採用了佛教的慈悲與濟度,衍化為博愛,又採用了佛教的平等和許多主張,他更將之發揮宏揚,創立了以博愛和犧牲自我的偉大宗教,經過一千九百多年,如今成為世界上最能發揮利他濟苦的宗教,基督徒的利他濟眾作為,殊足景仰!耶穌的高度自我犧牲拯世的偉大精神,也正是萬世欽仰的聖者模範!他研究過佛教與佛經,這種謙遜好學的態度,正是更加反映出他的偉大的人格的又一面光輝!基督教徒為什麼以耶穌曾研究佛法為恥呢?有頭腦有見識有量度的基督徒,一定不會如此心腸狹窄的。佛陀曾經師事婆羅門教五師,結果青出於藍,更勝於藍,佛陀的思想地位並未因曾師事外道五節而稍損,佛教徒亦並不諱言佛陀曾師事外道五師,在這一點的比較上,佛教徒畢竟是氣量魁宏得多。
本文無意尊佛抑耶,其實,毋寧說是並尊佛陀耶穌,希望本文能引起佛耶兩教人士促進彼此了解本是有淵源的兩大宗教,別再互相攻訐,彼此還應更進一步互相了解和合作,共同為世界和平人類幸福而攜手並肩奮鬥!誰影響誰,都不要緊,事實上,今日的佛教不也有些地方受到基督教的良好影響嗎?
迴響(6) :
- 6樓.2012/09/19 22:57藏密喇嘛教, 不是佛教
基督教的博愛, 就是佛教所說的, 貪
基督教也許借用了佛教的一些概念
但沒有任何佛法的實質, 不離貪嗔癡故
不過至少耶穌較有品, 自創品牌
不像藏密喇嘛教, 原是印度教性力派的一支, 混入佛教
以男女交合的房中術, 取代佛法, 荼毒佛教信徒, 尤其是女眾
讓這些佛教信徒, 以為在修佛法, 卻反而向地獄, 甚至墮地獄, 可悲啊
- 5樓. 現代孔明陶朱公2012/06/07 13:05耶穌曾經修行佛法的證據
耶穌曾經修行佛法的證據
馬太福音
6:3 But when thou doest alms, let not thy left hand know what thy right hand doeth:
6:4 That thine alms may be in secret: and thy Father which seeth in secret himself shall reward thee openly.
金剛經第四品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所謂有相布施,就是當一個人身體有病痛,或在經濟上很窮困,或精神上很恐懼不安,或是一些正在受到災害的人,你去布施金錢,或施以其他幫助,這就是有相布施,或稱「有色」布施,即住於相的布施。
但世尊所指的無相布施,是指人類內在靈性,這是千百億萬年都不會生滅的靈性本體,我們去幫助一個人靈性的提升,雖然表面上看不出來我們幫助了什麼,卻是無相布施的真功德。
☆☆☆開張天岸馬 奇逸人中龍☆☆☆
民國政府成立後,近代禪宗大師虛雲老和尚當時是有一百多歲高齡了,在他和孫中山先生和蔣介石的分別對話中被問及基督教(孫中山先生為基督教徒)和佛教的關係和區別時,虛老曾說過基督教乃源自佛教,也指出耶穌基督曾在印度學佛,其教義有很濃厚的佛教影響。
現在看來這些話沒有太大的驚奇,但是虛老當時說是聽洋人所說。但是當時來華的洋人除了做生意的之外就是傳教的。而對於耶穌的真實背景研究和與佛教的淵源也是在1894年一名叫NicolaiAlexandrovitch Notovitch的俄羅斯歷史學家在喀什米爾附近的一個藏傳寺院(HemisMonastery)裏面無意中發現文載後才開示興起。但是還是被衛道者打壓和盡可能推翻以保基督教的不可置疑真理。在1910年才有另外一名俄羅斯學者針對這話題在出一書,名為《The life of Saint Issa》或中文可翻譯為《聖耶薩的一生》同樣將耶穌被佛教影響的說法羅列出來。
這一切的發現都發生在虛老的老年時期,並且在外國,雖說虛老從洋人中得知,但裏面的詳細內容估計虛老並不知情。可是且看以下載錄自虛公於一百零四歲時爲蔣介石,戴季陶,何應欽等做的佛法開示“答蔣公問法書”的內容:
基督教亦脫胎于淨土宗《阿彌陀佛》。試觀耶穌身上搭衣。與佛相同。阿彌陀經說西方極樂世界。耶氏亦說天國極樂。淨土往生分九品。耶教李林天神譜。亦言天神分九品。阿彌陀經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耶氏亦言你不在人間立功。上帝不許你到天國。淨宗二六時念佛名號。求佛接引。耶氏亦以早晚祈禱上帝哀佑。至佛門有灌頂之法。耶氏亦有洗禮之儀--觀此耶氏教義。與淨土宗趣。大致相同。而耶氏誕生於釋迦後千有餘年。當是曾受佛化。得阿彌陀經之授。歸而根據之。另行創教。似無疑義。且耶氏曾晦跡三年。當是赴印度參學。事雖無據。而跡其蛛絲馬跡。似非厚誣云云。其言良非向壁虛構。不過表面上看來。耶氏雖類似淨宗初機之持名念佛。實際則遠遜之。耶教著於他力。明其然。而不明其所以然。跡近勉強。持名念佛。則重他力自作相應。如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雲。“十方如來。憐念衆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爲。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曆生。不相違遠。若衆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得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有因有果。故理事無礙。且耶教說永生。淨宗則雲往生淨土。見佛聞法。悟無生忍。永生之生。以滅顯生。有生對待。終有滅時。無生之生。則本自無生。故無有滅。此所以稱爲無量壽(阿彌陀譯名)也。
另外這一段節錄自由臺灣天華出版馮馮著的《空虛的雲》中冊,笫964頁中虛老與孫中山先生的對話中說到:
孫先生說:「但願如此吧!本來,不錯,革命黨主張學習西洋的民主制度與新科學來救中國,但是也主張保全中國故有傳統文化的呀!我現在著手寫心理建設與倫理建設的演講稿,也要提及到這些問題的.我認為現在舊的教條已倒,新的道德標準必須建立!我們的心理建設,是比經濟建設更加重要迫切需要的.而且也必要建基於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思想,兼取世界民主自由思想的精華.」
「這樣太好了!」虛雲歡喜說:「希望早日能讀到大總統的大作.」
孫先生又笑道:「不過,我認為,有些傳統的迷信倒是應該排除的.譬如求神問卜,符咒治病,奢侈祭祀,藉神佛誕辰而大肆燒香燭大肆耗費,或者斂財,或者以人為犧牲, 這些通俗,倒是不可不改革的.」
虛雲說:「大總統說得對,但是所講的都不是佛教的習慣.佛教也不贊成這一類迷信的!世人迷信媚神,把佛菩薩也拖了進去,以致淆亂了真正的佛教,造成世人誤解佛教的本質了!」
孫先生說:「我也覺得是這樣子!基督是主張博愛的,但是也有些基督徒違背了基督的本意,而去攻擊別教,而去發動動戰爭.這都是很不幸的!其實,我倒覺得基督教與佛教在教義上精神上,原本是很接近的.基督主張博愛不分種族,佛陀主張慈悲有教無類,基督教人要愛仇敵,佛陀教人怨親平等.基督教人施予,佛陀教人佈施.基督說天國就在心裏,佛陀教訓說法由心造........;我是沒有時間去下很多功夫研究,不過心裏想,基督教與佛教可能本來是同源的呢?所以我很反對基督教人士與佛教徒互相攻擊的.」
虛雲說:「大總統對宗教有這樣深入研究與開明的見解,真是令虛雲佩服極了!是的 ,佛教與基督教本是同源的,耶蘇基督十八歲以後,曾往印度研究佛教,可能曾與馬鳴菩薩弟子輩談過道,耶蘇在印度留學大約十年或十一二年,才經由波斯土耳其回到以色列去傳教濟世.」
孫先生驚訝道:「有這些事嗎?」
虛雲說:「基督首徒大彼得所寫的《水徒行傳》,有這樣的記載,可惜此一經本已被後來的教廷所禁了,以致並無流傳.」
孫先生說:「若有此書,倒是要研究研究的了!請問何處有此書呢?」
虛雲說:「我聽外國人說,此書仍有少數本子留存於教廷圖書館與大英圖書館等處.」
孫先生說:「下次我若往倫敦,可得好好找出來一讀了!這本書若再出世,相信對於兩教的團結合作必有很大的貢獻的!也就是對於世界和平也有貢獻啊!」
虛雲說:「可惜一千幾百年前的教廷心作自私,把此書禁掉.」
該書也有另一段:
蔣委員長說:「虛老方才談及耶教與佛教之相同點,可否再多分別?」
虛雲說:「耶蘇教義與佛教淨土宗大致相同!耶蘇誕生於釋迦之後四百餘年,自無可能是淨土學自基督.阿育王在基督紀元前二七二至二二六年在位,大弘佛教,派遣正法大僧至敘利亞、埃及、馬其頓傳播佛教,已將佛教觀念播種於中東一帶.耶蘇自十二歲初次講道後的事蹟,至耶蘇三十二歲正式在以色列傳道,其中二十年之事蹟,全無記載於聖經新約,實無道理!有西洋學者發現耶蘇大門徒聖彼得所著作的《水徒行述年紀》,載有耶蘇早年赴印度參學佛教之經過及後來經波斯土耳其而返以色列傳道,此一記錄,據雲當初原載於聖經新約,後彼羅馬教廷刪除,此一考證,似非厚誣! 若此說成立,則更可證耶蘇可能受佛教之影響,得到《阿彌陀經》,歸國另創新教.」..................
虛老對基督教耶穌的一些生平的瞭解可謂令人吃驚,再說虛老所說的內容居然與現在的這本《Jesus Lived inIndia》非常相似但是此書被宗教研究者關注也就是由其於1994年第一次出版後此話題才被更多人認識。當時虛老說裏面很多是他老人家的自己猜測,沒有實際證據。但是在這本書內通過實地考察和最新發現的文獻記載,很多推測已經被證實可信(或英文常用來形容的“beyond reasonabledoubts”),如搭衣洗禮等習慣。再者,輪迴一說和因果說法本來在原始基督教裏面是有的,也有轉世的啟示,但是卻被羅馬教庭被刪去,其原因也是因為有多行不義的王后為免自己遭受果報而勒令焚毀一切有關學說。在語言學上的研究也證實了很多目前《聖經》裏面記載和希伯來語猶太《聖經》的記載其語言源頭來自梵文,而這些受梵文影響的字的原意大多是和佛教教義有關。再者,《聖經》裏面的故事和比喻大多源自佛經典故。
問題就是虛老當年是如何得知詳情的呢?又如何如此肯定地於此話題跟孫先生和蔣先生兩位舉足輕重的顯赫人物作開示呢?雖然末學不想於此宣揚神通,但是虛老的事蹟和神通已經在不同文獻和眼證下被證實了。而末學知道虛老乃得道高僧,所言無虛,不敢亂作口業順口開河。 現代孔明陶朱公 於 2012/09/18 16:44回覆 - 4樓. 現代孔明陶朱公2010/08/21 21:48金剛經的預言與占星學的證據
金剛經的預言與占星學的證據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
所以佛自己已經預告自己死後的五百年會有人傳他的道....而耶穌正好就是出生於佛滅後的五百年....從事運占星分析....佛誕生於三王星合相的時代...公元前約580年附近...佛活了約80歲....
☆☆☆開張天岸馬 奇逸人中龍☆☆☆
- 3樓. Jacques/紅蔥頭挖玉山埋核廢?2008/01/31 17:07Don't know if you can FIND it in TAIWAN
http://www.amazon.com/History-Fiction-Science-Chronology-No/dp/2913621058五千年前,以色列人從埃及出走,由摩西率領進入迦南地區,所至之處,屠城殆盡,殺人每以數十萬計(請參看舊約列王紀及士師紀各章猶太人的自豪自白)。以色列人強佔了今日的以色列、黎巴嫩、約旦河一帶,屠殺滅盡了當地原有的土著民族(請詳閱列王紀與士師記),自稱爲上帝惟一的選民,排斥一切異族,以色列人已經種下了惡因,往昔被其屠殺的冤魂萬萬千千,再來人世報復,於是有納粹德國之排猶。希特勒與其徒眾屠殺了六百萬猶太人,固然是殘酷,但也是因果循環的報應。以色列人的祖先五千年來不斷滅絕他族子孫,自種了惡因。於是自食惡果,以色列子孫今日遭別人屠殺,現在黎巴嫩境內的以色列人與阿拉伯人互相屠殺,互嘗惡果!
以色列是一個極端排外的民族,並無所謂「博愛」及「上帝愛世人」的思想,在以色列的宗教「猶太教」,是一個極端排外排他的原始民族迷信宗教,與「基督教」根本是兩回事。
兩千年前耶穌在印度研究佛學,大約是他十八歲至三十歲的階段,詳見聖彼得著作「使徒行紀」(Aquarian Apostles Chronicles),該書述及耶穌在印度修學之事甚詳。 不幸,聖保羅與聖彼得不睦,將聖彼得的使徒行紀剔除於新約之外,使世人不得見耶穌在印度修學佛學與實行淨土宗的事實。耶穌經波斯大馬士革等地,經土耳其回到以色列,採用佛教淨土宗的簡便法門,另創宗教。主張博愛平等,主張人類應互相親愛,提倡「信主得永生」「天國在你心中」……凡此,都類似淨土宗講的:「一心持念阿彌陀佛可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怨親平等」。
佛教無「分別心」,耶穌也講「愛你的鄰人,也愛你的敵人」,佛教講忍辱精進,耶穌也教人「如有人唾辱你,就讓他唾辱另一邊臉。」
如果我們細心詳查,就會發現耶穌也多次說過善行必會獲得福址。這觀念就是「善有善報」。
總之,佛教與基督教有許多是相通的,就算你不相信耶穌曾經去印度研究佛學,你也不能否定佛耶兩教有很多相似的美德與崇高理想。
新約中,連耶穌十二歲開始在猶太教聚會上講道這件事,都記載得清清楚楚,可是,耶穌十二歲至三十一歲這一段,新約支字不提,你不覺得奇怪嗎?新約記載,從耶穌十二歲初次講道,忽然一下就跳到他三十一歲左右的正式進入耶路撒冷講道,奇怪嗎?
沒有什麼奇怪的,只不過是大門徒彼得所寫的「使徒行紀」這一本書,後來被保羅剔除了,今日的聖經,是不完整的。假如你有興趣,不妨找一本英文譯本的「使徒行紀」看看,在主要大學的圖畫館都會有此書的。當然,有些基督教人士絕不承認此書。但是,他們也無法解釋爲何新約內幾乎全無首徒聖彼得的語錄,而對保羅的羅馬書等等佔了大部分篇幅。
耶穌採自佛教的教義,當然是受到原始民族迷信的猶太教的攻擊了,排外而屠殺異族爲榮的猶太人,怎會容許耶穌的不分種族的博愛?
於是猶太人寧願釋放殺人大盜巴拉巴,而將耶穌釘上十字架。猶太人釘了耶穌,沒想到基督教反而因此迅速發展成爲今日世界上最大的宗教。
很不幸地,今日的基督教內部,派系林立,彼此互相傾軋,自成水火,而且所傳的教義,也都日漸遠離耶穌的博愛原意,更有許多教會形成狹窄的排外心理。耶穌並未講過排斥佛教的話,耶穌譴責的邪教,指的是中東一帶的拜金牛、拜淫神偶像的邪教,並非指佛教。不幸地,有些基督徒誤解了,竟擅自妄解經意來攻擊一切其他宗教。而且,對於善行的觀念,也不大提起了。
舊日的西方社會一般大眾的宗教心理,受到了基督教的若干影響又摻入了其他色彩,基督教的舊教教廷對於宇宙的解釋,在中古時代,認爲地球是四方的,又認爲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更認爲太陽是繞著地球而轉的,而且天上只有一個太陽。這些觀念本來不是耶穌說的,耶穌根本從未提及宇宙構成。所以,這些天圓地方之說,實與基督無涉,只不過是中古時代教廷是有強大武力的國家,東征西討,僧侶控制了知識學問,實施愚民政策,不令一般人民獲得知識。只叫人民盲目崇拜教皇,教皇就是上帝,造成「黑暗時代」。
哥白尼發明天文望遠鏡,發表地圓學說與地球繞日之說,竟遭教廷逮捕下獄,誣之爲妖,予以焚死。
中古教廷鼓吹信仰上帝是絕對的主宰,叫人敬畏上帝。但是並沒有強調善惡的區分,只是教人恐懼敬畏全能的上帝。這一點事實上已經遠離了基督教的原義而復歸於猶太教,教廷的種種作爲與繁文縟禮也都具有民族教與邪教的色彩了。至於教廷僧侶創造了「贖罪金」措施,容許信徒捐獻金錢來贖罪消災,更形成了貪污腐化,所以後來有馬丁路德的宗教革命,另組新教。
今天,開明的新教人士已經接受了天文學上的各種新發現,也能運用新的太空觀念來詮釋上帝的萬能。教會也大多數回到耶穌的本來教訓而多勸人爲善助人,不過,似乎都沒有採用因果律與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些觀念,也許是因爲那是佛教倡先的真理,一般基督教人士多有分別心,不願採用佛教道理。
基督教對於西方社會有極大的貢獻,成爲今日西方社會的道德支柱,絕不可因中古教會的腐化而抹煞基督的優點。但是,基督教不講因果律,也不講善惡各有報,這對於世人的善化影響力是不夠的,尤其是方今世人大多數已經不甘神權統治,人人對於宇宙都有若干時代化的認識,知識份子多數注重於追尋真理及探討「自我」──這雖然還不是找尋「自性」,只是找尋心理上或形而上的「我」,到底也不再是盲目去奴役自己去諂奉一個喜怒無常的上帝了,可以說,專制的上帝主宰人類生死禍福,這種觀念,已經因太空科學時代的來臨而急遽消逝,上智之人開始找尋自覺與自救,但是下智之人,既失了使他震悚驚懼的主宰上帝,又不知公義所在,更受到物欲、私欲、利益等等的誘惑,人性就逐漸回到原始時代的獸性去了,這些人不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或者完全不相信因果,他們說:「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人埋。」他們只看到眼前的本身利欲滿足,再也不會想到殺人害人會種下惡因,將來會自受惡果,今生不償來生還。
於是有人殺害別人,搶掠財物,強姦輪姦弱女子,屠殺無辜滅族屠城,甚至於有人逆倫殺親。加拿大不久之前有一個二十歲男子槍殺父母兄弟姐妹全家七口,而法律判他是「精神失常」「並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新約有一句:「主啊!原諒他們,因爲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麼!」很不幸,這一句充滿寬恕精神的話,今日已被西方律師用作爲辯護殺人犯的巨盾),於是,判爲「無罪」!
著名的美國紐約州一O三號鬼屋案,是一個兒子回家來槍殺了父母兄弟姐妹,也是被判爲「精神病」。紐約市的「山姆之子」在街上連績槍殺路人女子多人,自稱是上帝使他所爲。詹鍾士在圭亞那驅使千人服毒自殺,也說是「上帝與基督」的意旨,基督教軍在黎巴嫩屠殺貝魯特平民婦孺,也說是奉了「上帝之命」,伊斯蘭教阿拉伯人屠殺以色列人,也稱是「阿拉」(上帝)的差使!各皆自稱是上帝的公義!
可見得,以民族本位而衍化出來的上帝觀念,所謂「公義」,根本就沒有確定的定義,而純粹是以自私爲出發點!被多少人假借來行兇犯罪!這些和耶穌所講的博愛是根本兩回事!自然也更不同於講慈悲戒殺生的佛教觀念了!很不幸,世人不察,洋化只學到皮毛!
假如全世界人人都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假如全世界人人都信佛戒殺生、戒貪、戒邪淫、戒瞋、假如人人都心中慈悲,人人都肯學佛教的「捨」!這世界那會有那麼多戰爭屠殺呢?
猶太教血系傳下來的宇宙觀念,仍然是在基督教中有不變的地位:上帝創造世界,他說要有光,就有光(詳見創世紀)……如果細推舊約的年代,一路推上去,大約可數到上帝造世界的時間,約是距今一萬二千年前。
請問,這宇宙是一萬二千年前形成的嗎? 現代孔明陶朱公 於 2010/08/21 21:31回覆 - 2樓. Jacques/紅蔥頭挖玉山埋核廢?2008/01/31 16:49Jesus Christ was Born in 12 Century
Just Read the first volume of
Chronology: History: Fiction ot Science
by Dr. Anatoly Fomenko
of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
You will know how modern astronomy and statistical pattern classification methods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false make-up histories of Jesus Christ, who was actually born in the 12th century AD. Born more than 1100 year LATER than he supposely was born.
ALWAYS... Trust a Mathematician of science than the Vatican make-up "Artists" or Dr. "Green Chemical" Lee Yuen-Zhe in Taiwan - a third-class political appointee than a scientist. What a Joker!!!
- 1樓. 孫立人的粉絲2008/01/30 23:44宏觀
立意良善,發人深省!
讓英雄蒙塵,日後就不易有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