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JUN/2013
接下來有兩天半的時間停留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Tallinn),這個遙遠國度的陌生城市,擁有歐洲歷史最悠久的石板街道、曾是世界最高建築的教堂、完整的城牆與城塔、童話世界般的古老建築…,夢幻指數破表,處處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史學家認為「Tallinn(a)」的名稱是源自「Taani-linn(a)」這個字,即「丹麥的城堡」之意。小小的古城是波羅的海、也是歐洲最迷人的城市之一。蜿蜒交錯的石子街道,大約從11至15世紀慢慢成形;而那一座座教堂、商人會所、貨棧、民宅及穀倉也幾乎都以原貌維持至今。至於塔林的黃金年代15、16世紀,因為加入漢薩同盟(Hanseatic League,14-16世紀北歐諸城市之間形成的商業及政治聯盟,以德國北部城市為主。“Hansa”或“Hanse”,德文意為「公所」或「會館」,最早是指從須德海到芬蘭及瑞典到挪威的一群商人與一群貿易船隻。13世紀逐漸形成,14世紀達到興盛,加盟城市最多達到160個。)而在波羅的海扮演重要角色同時獲得聲望,強盛的經濟能力除了足以自我防護,更在建築和藝術上發光發熱。18世紀起雖受俄羅斯帝國及蘇聯統治,但最有魅力的老城區卻鮮見俄式風情,走進塔林老城區,就如同走進歐洲中古世紀的場景。
塔林的精華幾乎全都集中在中世紀的舊城區裡,儘管歷史命運多桀,外來政權帶來不斷的戰火,塔林依舊保留了中世紀的美麗與歷史的氛圍,這得歸功於它那堅牢的城牆及石造建築,以及城市現代化過程中沒有遭到破壞。她是北歐唯一一座維持著中世紀外貌和格調的城市,也可以說是一座活生生的博物館, 1997年列名世界遺產。
塔林歷史中心(老城)遺址三面環水,大致分為兩大部分:名為圖姆皮(Toompea,大教堂山丘)的上城區坐落在一塊石灰岩高地上,屬於統治階層和貴族的領域;下城區位於圖姆皮山丘和塔林港之間,因為漢薩同盟的關係,受到德國呂北克(Lübeck)法律的管制,居住在城裡的商人及中產階級統一由市議會管理。
我們上午將由上城區Toompea開始塔林的徒步巡禮。下圖(轉載自網路)是俯瞰塔林舊城的夢幻景觀,隆起的山丘即是Toompea。
維魯城門 Viru Gate 與 維魯街 Viru Tänav
如同歐洲許多中世紀古城一樣,塔林舊城區布滿了迷宮般的街道,這是幾個世紀發展累積的結果。城市規劃所有街道都連接最重要的幾個地方,包括港口、市集、堡壘、塔門及住宅區等。其中市政廳所在的市集廣場主要由三條街道交會,庫寧加(Kuninga)通往上城、維內街(Vene)通往港口,而維魯街則連街維魯城門(Viru Gate)。
維魯城門外即是車水馬龍的現代塔林,由下榻旅館信歩走來,不消10分鐘即到了維魯城門。塔林舊城共有六座城門,如今僅剩維魯城門(Viru Gate)及大海岸城門(Great Coast Gate)。從維魯城門沿著維魯街一路向西即可抵達市政廳。
維魯街串連了中世紀和現代塔林兩個市中心,今天已發展為遊客聚集的購物大街,石板街道兩旁,盡是現代化的美麗櫥窗、手工藝品店、餐廳及咖啡館。來到塔林適逢「塔林老城節」(Tallinn Old Town Days,另文介紹) 舉行期間,郵輪進港載來一波波的人潮,遠遠望去,維魯街遊人如織,而市政廳的尖塔像地標似地為人們指引方向。我們的領隊為了在茫茫人海中異軍突起,今天開始在她的旗幟上加掛中華民國國旗,升級版的領隊旗幟讓尾隨其後的我們無不抬頭挺胸肅然起敬,而經常走在隊伍最後面的我,從此不必擔心找不到龍頭了!
沿著維魯街一路往舊城中心前行,經過人聲鼎沸的市政廳廣場,直接來到上城區Toompea的山腳下,聖尼可拉斯教堂週邊形成熱鬧的市集。
聖尼可拉斯教堂 St. Nicholas' Church
哥德式的聖尼可拉斯教堂,巍然矗立在上城區Toompea的山腳下,是塔林古城的中世紀瑰寶。始建於1230年,獻給漁夫及航海人的守護者聖尼可拉斯(Saint Nicholas),在塔林城牆建起之前,教堂兼有防禦堡壘的功能。雖倖免於1523年的宗教革命掠奪,但卻毀於二次大戰蘇聯的轟炸。目前所見是1980年代重建之後的樣貌,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中顯得無與倫比的輝煌壯麗。內部作為博物館使用,收藏中世紀的宗教藝術品,最有名的是Bernt Notke美麗陰森的畫作《與死神共舞》(Dance with Death)。此外,教堂具有很好的回音效果,幾乎每週都會舉辦管風琴音樂會,可惜我們沒有福氣聆聽!
自由廣場 Vabaduse väljak (Freedom Square)
同樣位於Toompea山腳下的自由廣場, 2009年建成開放,為塔林老城挹注幾許蓬勃生機。從帝俄統治末期至愛沙尼亞獨立初期,這處舊城邊緣的開放空間即成為國家的象徵及市民的驕傲,也是公眾喜愛聚集的活動場所。現在則是一個不落俗套的休閒處所,咖啡座、藝廊環繞周圍,兩側並有1930年代裝置藝術的建築群。最重要的西面,高高的台階上矗立著一座十字型玻璃鑲嵌的巨大柱子,這是用來紀念愛沙尼亞於1918 – 1920獨立戰爭奮力掙脫外來政權獲取自由的紀念碑。
導遊是一位自稱為「老王」的愛沙尼亞帥哥,說得一口流利的中文。他娓娓講述著愛沙尼亞的悲情歷史,外來政權走了一個又來了一個,人民的無奈、歷史的滄桑…,聽得大家無不低首斂眉,當他說到「...現在比較習慣了,剛開始看到這座紀念碑時眼淚差點掉下來…」時,眾人幾乎要跟著一掬同情之涙了,誰知老王冷不防又接了一句「因。為。它。太。醜。了~!」哇勒~悲情頓時變成搞笑版,適時化解了歷史的沉重!
沿著獨立紀念碑的階梯拾級而上,順著城牆邊緣登上Toompea上城區。這裡是中世紀時期貴族、主教及官員們的居住地區,也是歷史上的政治及權力中心,現在則是愛沙尼亞政府和許多大使館及官邸的所在地。
由上城邊緣俯瞰下城及巍然矗立的聖尼可拉斯教堂鐘塔
西方的古老城牆下,正演繹著東方的太極與瑜珈功法,形成有趣的對照。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 St. Alexander Nevsky Cathedral
基督教信仰在愛沙尼亞有來自西方的天主教,以及來自俄羅斯的東正教,據載13世紀的塔林就有東正教堂的存在。Toompea山丘上聳立著塔林最宏偉壯觀的東正教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乃是1894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所興建,居高臨下的地理優勢可以俯瞰整個塔林城,具有軍事監視用途,建造經費出自俄國,建築師也是來自聖彼得堡的Mikhail Preobrazhenski,1900年尼古拉二世時期竣工。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具有典型的俄羅斯風格,共有5座裝飾金色双十字的洋葱圓頂,正面裝飾黄金鑲嵌的聖母與聖子像,是塔林最大和最高的圓頂東正教堂,巍峨壯麗氣勢恢弘。教堂的主保聖人是諾夫哥羅德(Novgorod)的王子亞歷山大涅夫斯基(Alexander Yaroslavich Nevsky),他於1242年在愛沙尼亞邊境附近的佩普西湖(Lake Peipsi)贏得冰上之戰,終止了日爾曼的十字軍向東推進。
許多愛沙尼亞人對這座教堂懷有歷史情結,因為它標記著俄羅斯統治的不堪過去。愛沙尼亞當局原計劃在1924年拆除它,但終究沒有付諸行動。1991年愛沙尼亞脫離蘇聯獨立後,教堂展開修復工程,其意義己經超越於歷史之上了。
圖姆皮城堡 Toompea Castle
圖姆皮城堡是塔林留存至今最古老也最雄偉的建築群,聳立在50公尺的石灰岩峭壁上,最早建於1227-1229年,從日耳曼持劍騎士團年代起就是愛沙尼亞的權力中心。幾個世紀以來,來自各方的強鄰征服愛沙尼亞之後,皆以圖姆皮城堡作為權力和政務的中心,美輪美奐的房舍庭院隱藏著滄桑的歷史印記。
城堡建築可分為三個時期, 13世紀丹麥國王時期,惟多半已不復存在;與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正面相對的粉紅色巴洛克建築,是18世紀俄國凱薩琳大帝所建;而隱身在最內層的建築名為Rigikogu,大約是1920年代的產物,目前作為愛沙尼亞國會所在。保留最完整的皮克赫曼(Pikk Hermann,意為“高大的士兵”)城塔建於1371年,飄揚著愛沙尼亞國旗。
這張鳥瞰圖(轉載自網路)才能看出圖姆皮城堡的全貌
聖母瑪麗亞教堂 Toomkirik (Cathedral of Saint Mary the Virgin)
這是愛沙尼亞最重要的路德教派教堂,又名「圓頂教堂」(Toomkirik / Dome Church),也是自中世紀以來仍然在運作的三座教堂之一。原是建於1219年的木造教堂,因為這座教堂─Toomkirik,才有後來的圖姆皮(Toompea,意為“大教堂山丘”)。目前教堂的主結構大約建於15至17世紀之間,巴洛克式的尖塔則是1779年所增建。歷次改建的結果,外觀已無法看出原圓頂教堂的樣貌。
教堂內部是13至18世紀的許多貴族名人安息之處,包括瑞典公主、凱薩琳大帝的情人及俄國第一位航行地球一圈的海軍上將…。
教堂旁的街頭畫家及其畫作
丹麥國王庭院 Danish King’s Courtyard
上城和下城之間是一個開放的花園庭院,這裡是傳說中的丹麥國旗誕生地。據載,丹麥國王於1219年率領船隊由北方入侵,就在即將不敵愛沙尼亞的抵抗之際,突然一面紅底白十字的旗幟(即現在的丹麥國旗)從天飄降,神聖的符號激勵了丹麥士兵導致最終的勝利,丹麥並在Toompea建立了一座石造城堡,統治愛沙尼亞超過一世紀。而丹麥國王庭院即是昔日降下神聖旗幟之地,當地人留下這座花園庭院,紀念丹麥在愛沙尼亞歷史中曾經留下的軌跡。
帕特庫利觀景台 Patkuli Vaateplatvormid & 口圖觀景台 Kohtu Vaateplatvormid
由下城仰望峭壁上的帕特庫利觀景台
由口圖觀景台俯瞰下城全景
帕特庫利觀景台與口圖觀景台分別位於圖姆皮山丘北側及東側的峭壁上,是擁抱塔林舊城美景的絕佳地點。憑欄遠眺下城,童話式的古老建築、曲折蜿蜒的石板街道,層層疊疊的紅瓦屋頂之間錯落著教堂尖塔與翠綠的樹木,城牆與一座座尖頂塔樓環護著塔林老城,還有遠處停泊在港口的郵輪及波羅的海…,如畫的美景令人喂嘆、夢幻的氣息更令人著迷不已!
本文資料參考:
1. 波蘭‧波羅的海三小國/MOOK
2. http://www.tourism.tallinn.ee/eng
3. 漢薩同盟:http://zh.wikipedia.org/zh-tw/
- 32樓. 😀😀2016/02/23 21:14可以問你一些愛沙尼亞的問題嗎?
- 31樓. 笑春風2014/02/24 17:59
美
謝謝您來訪及迴響!^^ Bianca 於 2014/02/24 22:53回覆 - 30樓. 盹龜雞~ 0314 的玫瑰園2014/02/08 21:06開發得晚 讓塔林美麗的古城 完整的保存下來 ,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 29樓. 天涯孤鴻···花窗2014/02/01 01:04著迷
好喜歡這樣的城堡,讓人跳出現代繁華的世界
沉浸在歐洲古老的文化,藝術的建築,讓人一下子充滿了渺小和讚歎的情懷
保留中世紀風貌瀰漫文化馨香的古城、還有古樸的小鎮,都是我最鍾情的歐洲!
充滿時間的差異與歲月的痕跡,最是引人入勝!
謝謝孤鴻姐姐!祝福您~開春如意 四時平安!
Bianca 於 2014/02/03 15:34回覆 - 28樓. 展迎風2014/01/28 23:08迷人的古城
細緻典雅的建築
還有那棟差點被拆掉的教堂
都讓古城更加迷人
- 27樓. 茶花小屋2014/01/27 14:27
- 26樓. Tomas2014/01/26 06:45歐洲的文化傳承可以回朔到人類最古老的文明起源!!
1157年,科隆(the Cologne) Hansa因救援被”綁票”的獅心理查出錢出力,之後獲得特許在英格蘭各地的 fair 可進行免稅貿易,時過境遷英格蘭各地fair 盛況已不可考-----但,留存下的歌謠傳唱著~~~
二十世紀,Simon & Garfunkel 到英格蘭”採集”古老的民謠,改編成一曲Scarborough fair ,1968年連同The Sound of Silence;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等等歌曲發行兩張專輯而風靡全球,他們沒有說明這歌曲”元素”的來源, 那時沒有發達的網路,並不瞭解這裡有淵遠流長的英格蘭民謠元素-----大學時代的年輕有”偶像崇拜的膚淺”,對Simon & Garfunkel才情佩服得五體投地;這的確是好聽而且有意境的歌曲,相信還會繼續的傳唱下去的!!
Tomas
原來12世紀的Hansa已經出現政商勾結與利益輸送的情事!
Simon & Garfunkel 這首 Scarborough fair 非常動聽,我也很喜歡!只是從不知歌曲背後的曲折故事,及其所來自的英格蘭民謠元素。如果在資訊發達的今日,恐怕早就被抓包了!
歐洲的文化有其深遠傳承,對於觀光客來說,我們或許僅能看到表象而不知其所以然。您這段迴響讓我看得津津有味,感謝深具意涵的分享!
祝福Tomas~新春快樂 萬事如意!^^
Bianca 於 2014/01/26 23:12回覆 - 25樓. 詹于萱2014/01/25 23:26
好漂亮 活生生的童話世界
建築的美 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好友的部落格上方版圖也是這裡吧
祝福假期愉快
- 24樓. 不一樣的羊2014/01/25 11:45
看來東西文化的交流,應該是無所不在囉!西方古老城牆下,大夥兒練的是太極與瑜珈,真有意思。
波羅地海三小國,記得在地理課本讀過,真的景象沒有機會一窺,如今透過您的攝影作品,瞭解當地的風土民情,真是一飽眼福。
東西方文化各有所長,人們對於異文化也相互仰慕嚮往,古老城牆下的太極與瑜珈,就是最好的體現!
波羅地海三小國於我們既遙遠又陌生,親自走過一回之後,因為認識而縮短了不少距離,領略了她們的豐富美麗,也拓展了我們的視野!
謝謝不一樣的羊!祝福您~新春萬事如意!
Bianca 於 2014/01/25 23:43回覆 - 23樓. 雲大少爺2014/01/17 23:07俯瞰圖真是美極
一個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