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價差逆價差是兩個數字的比較結果,
台指期減加權指數若為正數,即為正價差;
若是負數,就是逆價差,
以2024/6/26為例,台指期收盤數字是22872,
加權指數收盤數字是22986,故:
22872 – 22986= -114
也就是逆價差114點。價差數字可以代表什麼呢?
一般說法是大盤是現貨,台指期是期貨,
大戶法人會在期貨交易展現未來走向的看法,
台指期一般是指最近結算的大型台指期貨,簡稱大台,
也就是追蹤加權指數的最近到期合約,
以目前2024/6月底為例,就是2024/7月到期的大台,
會在7月第三個週三13:45分結算,
之後最近的台指期就是2024/8月的合約,依此類推。
回到正逆價差的比較,這個數字就是最近結算的
台指期減目前加權指數的結果,被視為大戶法人在
未來最多一個月(視目前離結算日多近而定),
認為該有的現貨價格,即加權指數應該向上或向下,
若是正價差,表示目前看法是向上,
逆價差為向下,請注意是「目前」。因為看法每天在變,
隨時有或大或小的新變因出現,影響台指期成交價。
簡單說法是正價差是看多,逆價差是看跌,
但也沒這麼簡單。就個人長期觀察來說,
逆價差30點以內是常態,幅度又因為季節不同而有異,
通常每年5-7月,尤其是5月下半月以後,逆價差逐步擴大,
到六月底應該在150點以上,因為台股進入除權息旺季,
除權息完畢之後,加權指數總會「蒸發」2-300點左右,
與台指期的價差就會回到正常位置。
但2024年不一般,正價差時間較長,
6月應該逆價差較大幅度也變小了。
圖1
以圖1來說,若按月統計,2023年12個月的平均價差
有8個月是逆價差,4個月正價差,且正價差數字都很小。
同時2023年下半年,尤其是9月以後,價差數字非常小,
因為大盤正在向上攻堅。2024年前5個月都是正價差,
瘋狂的4月及5月都是正價差40點以上,
直到6月才因為進入除權息旺季,形成該有的逆價差,
但幅度也不大,第一次百點逆價差是6/25逆價差132點,
整個6月統計的逆價差數字估計也不會太大,
若去掉除息該蒸發的部份,還是正價差,
表示對於大盤的未來仍然看好。
所以對於正逆價差的觀察不是看一兩天,必須長期觀察,
建立該有的股感,如6月該進入除息旺季,
往年逆價差總在150點以上,今年不是,原因當然是大盤太旺了。
至於何時逆轉呢?同樣還是需要長期觀察,
可以週及月為單位,觀察目前正價差或
極小逆價差現象是否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