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投資領域很有名的理論,其實是現象,
意思是說當路邊擦鞋童都在談股票買股票的時候,
就表示股市已經到高點了,台灣也有菜籃族的說法,
就是婆婆媽媽買完菜後,提著菜藍來到號子看盤,
號子是電子下單流行之前,散戶投資人聚集的地方,
可以交流訊息,菜籃族及擦鞋童是同樣的道理,
就是當資金不多,訊息來源來自路邊或聽說的人
都投入股市,表示最後的接盤俠都已經入局,
沒有更多的接盤俠,股市已過熱。
現在台股在20000點上下,站在歷史高點,
所有新聞都像火熱的造市者般,很難冷靜,以下觀察幾個現象。
台股本益比
證交所每個月都會公佈台股本益比及相關數字,
2024/2月大盤本益比是22.96,殖利率是3.23,
股價淨值比是2.24。
圖1 2024/2月的台股本益比
只看一個月無法看出長期變化,再看近十年台股本益比
圖2近十年台股本益比
對於台股本益比的最常見說法是合理區間在10-20之間,
由2023/11月開始台股本益比就突破20,現在來到22.96,
歷史高點是2021/2月的23.45,之後開始修正,
證交所公佈的本益比公式是:
大盤本益比 = 大盤採樣股票市值推計總額 / 大盤採樣股票純益推計總額
這段公式有「大盤取樣」四個字,取樣的股票也有公佈,
共986支,應該就是去除少數可能在暫停交易、
下市邊綠,編不出財報之外的所有公司都在取樣之內,
但沒公佈分子分母的數字,做為分子的總市值是60兆2730億,
反算回來,分母應該是2兆6251億,
證交所每月7日公佈上月的本益比,
而3月底所有公司都要公佈去年年報,
所以4/7公佈的本益比,到底是修正分母?
修正分子?本益比是繼續創高?或向下修正?
總之,10-20是台股長期合理區間。
反1 ETF的成交量
台股中有許多反1 ETF,就是連結指數上漲,
反1 ETF向下走,走向相反,其中連結加權指數的
反1 ETF共有四支,包括00632R元大台灣50反1,
00686R群益台灣加權反1,00664R國泰台灣加權反1,
00676R富邦台灣加權反1,這四支的成交價
都因為加權指數大漲而大跌,若看成交量的話,
其中00632R由3/4開始的成交量始終在前五名,3/13成交量是115000多張,但成交價已來到歷史低點的4:
圖3 00632R走勢
其他三支連結加權指數的反1 ETF也是大盤愈漲
成交量愈大,因為居高思危啊!避險是任何時候
都要有的操作,法人大戶的避險會操作期貨選擇權,
反1 ETF是散戶很好的避險選擇。
巴菲特的在手現金
現在的新聞真的很爛,只會人云亦云。
新聞中常看到巴菲特的在手現金持續創新高,
連結到股市過熱,所以巴菲特要保留更多現金在手,是嗎?
2023年底波克夏公司的在手現金是1676億美元,
的確是歷史高點,但還要再看波克夏公司的資產總值,
2023年底是1兆699億美元,在手現金比例是15.6%,
最近五年的現金及資產總值是: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資產總值(億) |
10,699 |
9,484.6 |
9,587.8 |
8,737.2 |
8,177.2 |
在手現金(億) |
1,676.4 |
1,285.8 |
1,467.1 |
1,382.9 |
1,279.7 |
現金/資產 |
15.6% |
13.5% |
15.3% |
15.8% |
15.6% |
表1
以比例來看,只有2022年的在手現金/總資產是13.5%,
其他年度都在15-16間,比例範圍非常固定在13-16的區間內,
因為生意做大了,任何數字都會放大,
所以只看在手現金的話,就容易被做文章。
至於找不到便宜股這樣的標題,在一片火熱之中,
選股本來就愈來愈難,什麼都貴,
但又會覺得買什麼都容易賺到,愈是如此愈是要
收縮選股標準,因為你我都不想當擦鞋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