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寺』為字根衍生的字(高國中適用精簡版)
|
等、痔 |
|
待 峙、畤、跱 持、 詩 時、 侍、恃 |
寺 |
|
|
|
|
──歡迎引用資訊,但請註明來源!
※寺:ㄙˋ[名]1.古代的官舍、官署。《說文解字.寸部》:「寺,廷也。」如:「大理寺」、「太常寺」。
《新唐書.卷四十六.百官志一》:「其官司之別,曰省、曰臺、曰寺、曰監、曰衛、曰府,各統其屬,以分職定位。」
2.佛教的廟宇,僧人所居住的地方。如:「少林寺」、「善導寺」。
3.宦官。如:「寺人」、「閹寺」。
※等:ㄉㄥˇ[名]1.品級、次第。如:「上等」、「甲等」、「劣等」、「高人一等」。
2.種、類。如:「何等人物」、「這等事情」。
3.表類數之詞:(1)表複數。如:「我等」、「爾等」、「一干人等」、「紐約、倫敦、東京等世界金融中心。」
(2)表列舉不盡。如 :「我每天單是孩子的事都忙昏了,其他如廚房等等的事就更不用說了。」
4.一種小型的秤。用來稱金、銀、藥物等少量物品的衡器。俗稱為「等子」、「戥子」。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大等秤進,小等秤出。」
[動]5.待、候。如:「等車」、「等一會兒」。
6.相同、相齊。如:「平等」、「均等」、「相等」、「等於」、「高低不等」。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待:(一)ㄉㄞˋ (二)ㄉㄞ
(一)ㄉㄞˋ[動]1.等候。
《文選.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2.防備、抵禦。
《史記.卷七三.白起王翦傳》:「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
3.依恃、憑靠。
《商君書.農戰》:「國待農戰而安,主待農戰而尊。」
4.對待、照顧。如:「招待」、「款待」、「優待」、「待客之道」、「待人接物」。
5.將要、打算。如:「正待出外,卻下起大雨來了。」
宋.辛棄疾〈最高樓.相思苦〉詞:「待不飲,奈何君有恨;待痛飲,奈何吾有病。」
[助]6.置於句末或句中的語氣詞。相當於「啊」。
宋.何夢桂〈沁園春.孔蓋蜺旌〉詞:「問韶光九十,何如今待!」
(二)ㄉㄞ[動]7.逗留、停留。如:「這些銀兩夠你在此地待上十天半個月的。」
※峙:ㄓˋ[動]1.聳立、對立。如:「對峙」。
《文選.謝惠連.雪賦》:「雪宮建於東國,雪山峙於西域。」
[名]2.水中高土。
《文選.張衡.西京賦》:「散似驚波,聚以京峙。」三國吳.薛綜.注:「京,高也。水中有土曰峙。」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痔:ㄓˋ[名]病名。由於肛門或直腸末端的靜脈曲張,而形成的突出塊物。主要分內痔、外痔兩種,症狀為便血、疼痛。也稱為「痔瘡」。
※畤:ㄓˋ[名]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祭壇。
唐.崔顥〈行經華陰〉詩:「河山北枕秦關險,驛樹西連漢畤平。」
○廣畤:ㄍㄨㄤˇ ㄓˋ古代祭祀地祇的場所。
《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下》:「宣全令祇稱皇地后祇,兆曰廣畤。」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跱:ㄓˋ[動]1.留止、佇立。
《淮南子.脩務》:「鶴跱而不食,晝吟宵哭。」
2.對峙、對立。
《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方今英雄棋跱,豺狼闚望。」
[名]3.行館、招待所。
《後漢書.卷三.章帝紀》:「丁酉,南巡狩,詔所經道上,郡縣無得設儲跱。」
○熊據虎跱:ㄒㄩㄥˊ ㄐㄩˋ ㄏㄨˇ ㄓˋ比喻雄霸一方。
※持:ㄔˊ[動]1.拿、握。如:「持槍」、「持筆」。
2.維護、堅守。如:「保持」、「堅持」、「持之以恆」。
3.對抗。如:「僵持」、「相持不下」。
4.支撐。如:「支持」。
5.扶助。如:「相互扶持」。
6.主管、治理。如:「主持」、「操持家務」、「勤儉持家」。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詩:ㄕ[名]1.文體名。一般與「文」相對。指以精粹而富節奏的語言文字來表現美感、抒發情緒的藝術性作品。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
2.六經之一,即《詩經》。
《論語.為政》:「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動]3.詠誦。
《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詢封禪之事,詩大澤之博,廣符瑞之富。」
※時:ㄕˊ[名]1.季節。如:「四時」。
2.將一天依十二地支順序,所分成的時段,共有十二個時辰,簡稱為「時」。如:「子時」、「辰時」。
3.一日的二十四分之一。一時有六十分。
4.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一時為六十分。如:「這件事不是一時三刻的時間就可以完成。」
5.年代,較長的一段時間。如:「古時」、「盛行一時」。
6.現在或過去的某一時候。如:「此時」、「那時」、「當時」。
7.規定的時刻。如:「按時」、「準時」。
8.歲月、光陰。如:「時不我予」。
9.機會。如:「失時」、「時機」。
《三國演義》第七回:「今不乘時報恨,更待何年!」
10.姓。如明代有時大彬。
[形]11.因時制宜的、能變通的。
《孟子.萬章下》:「孔子,聖之時者也。」
12.當前的、現在的。如:「時局」、「時事」、「時勢」、「時裝」。
[副]13.經常、常常。如:「時常」。
《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14.偶爾。如:「有時」。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侍:ㄕˋ[動]1.伺候。如:「服侍病人要有耐心。」
2.在一旁陪著。
《論語.先進》:「閔子侍側,誾誾(ㄧㄣˊ ㄧㄣˊ和悅的直言勸告。)如也。」
[名]3.服侍或隨從他人的人。如:「女侍」、「侍從」。
4.侍生的簡稱。參見「侍生」條。
○侍生:(1)明、清兩代翰林院中後輩對前輩的自稱。明代翰林,入館後七科者稱晚生,後三科者稱侍生。
(2)對於同輩或晚輩的婦人,皆自稱侍生。
《稱謂錄.卷三二.自稱.侍生》:「今於輓婦人聯幛中概稱侍生。」
(3)舊時地方官拜訪鄉紳,於名帖上自稱侍生,以示謙虛。
《儒林外史》第一回:「說罷,辭了危素,回到衙問,差翟買辦持個侍生帖子去約王冕。」
5.姓。如明代有侍錦。
※恃:ㄕˋ[動]1.依賴、依仗。《廣韻.上聲.止韻》:「恃,依也,賴也。」如:「有恃無恐」、「恃才傲物」。
○有恃無恐:ㄧㄡˇ ㄕˋ ㄨˊ ㄎㄨㄥˇ有依靠而無所顧忌。
《官場現形記》第一七回:「現在縣裡有了憑據,所以他們有恃無恐。」
○恃才傲物:ㄕˋ ㄘㄞˊ ㄠˋ ㄨˋ依仗本身有才幹而驕傲,目空一切。=才高氣傲、目空一切←→虛懷若谷。
《文明小史》第四一回:「見了上司一樣是大人卑職,不像從前的恃才傲物了。」
[名]2.母親。
《聊齋志異.卷二.珠兒》:「六歲失怙恃,不為兄嫂所容,逐居外祖家。」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欲讀細節請參看:【以『寺』為字根衍生的字】
- 1樓. reaizuguo*😻2018/07/07 09:23“寺” 似乎比較特別
“寺” 不捲舌
“詩” 要捲舌
一直沒搞懂是為什麼,~呵呵
若以方言台語唸,[寺、詩、時]三者都沒有捲舌音。可自行試試看!
度凡 於 2018/07/15 23:1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