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大教堂(Berliner Dom),位於德國柏林市區博物館島東側的基督新教路德宗教堂,1465年曾是德意志帝國霍亨索倫王朝的宮廷教堂。1894年至1905年間,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下令在此重建一座具有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的新教教堂,為柏林規模最大的教堂,也是最醒目的地標性建築之一,素有「博物館島入口之稱」;大教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遭受到嚴重破壞,整修的工程曠日費時,至今仍持續進行。
博物館島銅鑄模型。可以看到柏林大教堂是博物館島最東側的建築,位在菩提樹大街上,背靠施普雷河(Spree River)。這是CJ三度前來,卻首度入內參觀並攻頂。
面對柏林大教堂。柏林大教堂長144 公尺、寬73公尺,總高116公尺,正立面三座圓頂飾有金色十字架及圓球,是為特徵。前方正對盧斯特花園(Lustgarten), 廣袤如茵的草坪有一座噴水池,草地上有很多人在休憩、嬉戲;左方為舊博物館(Altes Museum),右後方突出的是高365公尺的電視塔(Fernseh Turm),建於1969年,內有電視公司和餐廳。
1747年在柏林大教堂現在的位置上,約翰·鮑曼(Johann Boumann)設計建造一座巴洛克式風格的教堂做為普魯士王室的宮廷教堂;1822年被卡爾·弗里德里希·申克爾(Karl Friedrich Schinkel)改造成古典主義風格。1894年,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下令拆毀這座教堂,並由尤利烏斯·拉什多夫(Julius Carl Raschdorff)重新設計建造了帶有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柏林大座堂,作為基督教新教的主要教堂(並不是主教座堂)與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分庭抗禮。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柏林大教堂遭到盟軍轟炸並發生火災,由於無法接近並滅火,圓頂被大火燒毀並落入地面,戰後人們搭起臨時的圓頂來保護大教堂,修復工作從1975年開始,直到1993年教堂才重新開放,此後修復的工作仍沒有間斷。上圖為2015年於午後時分前來所拍,當時正在進行前門二側工程,夕陽彷彿替大教堂鎏金。
弧形拱門兩側由希臘式的科斯林石柱支撐,門上裝飾有青銅浮雕和馬賽克壁畫。
正門上的壁畫。
圓頂是柏林大教堂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標誌,曾經在二戰因砲火摧殘落地,經多年修復如今昂然聳立。
大教堂前廳購票處。
購票入內參觀。
拱頂的設計令教堂的內部顯得明亮而寬敞,裝飾著線條複雜的古典柱式和精美的壁畫,聖壇柱頭都是鍍金的。大教堂的內部於同一時期由尤利烏斯·拉什多夫(Julius Raschdorff )設計,雕樑畫棟氣勢非凡。
鑲金的大理石與瑪瑙構成富麗堂皇的巴洛克式大祭壇,由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施蒂勒(August Friedrich Stüler)所設計。
大祭壇的穹頂下橢圓形彩繪玻璃窗內容是象徵「信、愛、望」三位天使,自左向右:帶棕櫚葉的代表信仰、舉著杯子的代表愛、舉著勝利旗幟的代表希望。
大祭壇背牆為安東·亞歷山大·馮·維爾納(Anton Alexander von Werner)設計的彩繪玻璃三連畫,自左向右呈現:耶穌的誕生、犧牲、復活。
華麗宏偉管風琴,於1905年製造,由7269根管組成,是德國最大的管風琴之一。
高達74公尺的穹頂,以西里西亞沙岩製成,亦為安東·亞歷山大·馮·維爾納(Anton Alexander von Werner)所設計,飾以8幅耶穌登山傳福音的鑲嵌畫。
教堂最特別的是主要圓頂下的8個人物雕像,是為4位君主及4位學者(PO圖為學者)。4位學者包含馬丁.路德,這8位就是當初促成新教在北德地區蓬勃發展的關鍵人物。
橡木製成的佈道壇安在大理石座上,雕刻繁複精美,飾以鍍金,盡顯華麗氣派。
教堂一樓停放有多位國王豪華靈柩,供人參觀。↑圖為普魯士第一位國王弗里德里希一世(Friedrich I)及王后索菲·夏洛特·馮·漢諾瓦(Sophie Charlotte von Hannover,1668-1705)。
教堂二樓的展示館展示了柏林主教座堂在各個時期的不同樣式以及當時的設計方案(圖左方木門進入);樓梯牆壁上的照片記錄了教堂在二戰時被轟炸和損毀的情景(竟然找不到所拍的相片)。
二樓有處可俯瞰大教堂整個金碧輝煌內部空間的看台。
在此可以更清楚看到穹頂之璀璨華美。
登上270級台階便可在大教堂拱頂外欣賞柏林市區的景色(需另付費),途中經過一段迴廊。
迴廊向外開窗處可透玻璃窗眺望市區。電視塔後隱約可見柏林市內最古老的教堂:瑪利恩教堂(Marien Kirche)的青銅塔樓。
接近登頂,轉成更狹窄的鐵板樓梯。
來到大圓頂外的觀景台俯瞰柏林市區。
大圓頂四周環有手持不同樂器的天使雕像(PO二座代表)。
施普雷河(Spree River),左岸可以見到舊國家美術館(Alte Nationalgalerie)、新博物館(Neues Museum)及部分佩加蒙博物館(Pergamonmuseum)。
施普雷河遊船絡繹不絕,遠方鐵道橋上有快速列車(白色)與地方列車(紅黃)正在會車。
左方有施普雷河遊船碼頭。
這處面向,左方為紅色市政廳(Rotes Rathaus),19世紀建造的新歌德式外貌,高74公尺的鐘塔則是參考法國拉昂大教堂的設計(La cathédrale de Laon);右方的雙尖塔是興建於1220年到1230年的尼古拉教堂(Nikolaikirche),與瑪利恩教堂(Marien Kirche)同為柏林最古老的教堂。
結束登頂眺望,循原梯下樓返回。
二樓的樓梯間。
地下墓室。柏林大教堂曾是霍亨索倫皇族的宮廷教堂,其家族成員都置棺於此處地下墓室中。
2019夏日,CJ攝於柏林大教堂(到此三遊)。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