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析字修辭
2012/10/09 14:17
瀏覽23,340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析 字 修 辭 台南一中 張力中 老師 編授

語文中,刻意就文字形體、聲音、意義加以分析,因而創造出修辭的方式來,叫作 「析字」。文字的「離合」、「增損」、「借形」為「化形析字」;「借音」、「切腳」、「雙反」為「諧音析字」;「牽附」、「演化」為「衍義析字」。它可表達不便直說的文詞,或婉轉,或增趣,從而使人耳目一新。

◎若曹娥碑背:「黃絹」一詞,以黃絹為色絲,…,乃是「衍義析字」;合色絲為絕,……則是「化形析字」。該詞運用二種析字法,可稱為「綜合析字」。


◎化形析字

「離合」:將合體的字離析,或是將獨體加以合併。

1.《三國志•魏延傳》:「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為前鋒。出亮營十里,延夢頭上生角,以問占夢趙直,直詐延曰:『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戰而賊欲自破之象也。』退而告人曰:『角之為字,刀下用也;頭上用刀,其凶甚矣。』」 ※力中按:甲骨文中,「角」是象形字,像有紋路的獸角。「角」並非从刀从用的會意字,趙直解「角」字,不合文字學規範。

2.《太平御覽》卷四百引《續晉陽秋》:「苻堅之遣慕容垂,侍中權翼諫不聽。於是,翼乃夜私遣壯士要路而擊之。垂是夜夢行路,路窮。顧見孔子墓傍墳有八。覺而心惡之。召占夢者占之,曰:『行路窮,道盡也,不可行。孔子名丘,「八」以配「丘」,此「兵」字,路必有伏兵。』」 ※力中按:「兵」从斤从廾,占夢者解「兵」字,不合文字學規範。

3.〈謝小娥傳〉:「小娥嗚咽良久,乃曰:『我父及夫,皆為賊所殺。邇後嘗夢父告曰:「殺我者,車中猴,門東草。」又夢夫告曰:「殺我者,禾中走,一日夫。」歲久無人悟之。』」※兇手是申蘭和申春。 ※力中按:案:「蘭」字下方應為「柬」,「東」、「柬」兩字形近而借用。

4.吳文英〈唐多令〉:「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5.《三國演義•第9回》:「有數十小兒於郊外作歌,風吹歌聲入(董卓)帳。歌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歌聲悲切。」 ※力中按:毛崇崗評注:「『千里草』乃『董』字;『十日卜』乃『卓』字;『不生』者,言死也。」此童謠以析字手法,表達對董卓的啣恨。

6.《西遊記•第26回》開場詩:「處世須存心上刃,修身切記寸邊而。」 ※力中按:「心上刃」是「忍」,「寸邊而」是「耐」。作者之意,處世修身必須「忍耐」。

7.《儒林外史•第32回》中,「張俊民道,『鬍子老官,這事憑你作法便了。做成了,少不得言身寸。』王鬍子道,『我哪個要你謝!你的兒子,就是我的小侄。』」

8.張拓蕪〈大夥兒的舊情人〉:「他就把一條重達五、六錢重的金項鍊雙手奉獻了她,她並不高興,還以為那是鍍了金的西貝貨,隨處亂丟。」 ※力中按:「西貝」是「賈」字離析,「賈」諧音「假」;「西貝貨」即是「假貨」。

9.二月河《康熙大帝•第九章•八阿哥算命窺皇位》:「老九(胤禟)也上來湊熱鬧說:『老張給咱送的這可是佳音啊!真是美不可言!』老八胤禩像喝醉了酒似的,頹然坐在椅子上。…張德明卻不理睬八爺,只顧興奮地說:『…老道就對九爺說的兩個字,試拆一下,供大家一笑。先說這個「佳」字。乃一人執圭之象;再說「美」字,美拆開了是八王大。天意,真是天意呀!』」 ※力中按:事有正反,「佳」可解為人傍重土,葬埋也;「美」字則可拆為「大王八」。

「增損」:將字形筆劃增添或減少一部分的析字法。

1.《鏡花緣•第3回》:「(武后)另起東西南北四座高關,…。這四座關就命武氏弟兄把守,武四思鎮守北關:北方屬水,兼之關下河道西通酉陽之水,取名酉水關。武五思鎮守西關:西方屬金,主肅殺之象,兼因地近巴蜀,取名巴刀關。武六思鎮守東關:東方屬木,又因關下河道向產紫貝,本名木貝關。他因「木」字犯了武氏祖諱,卻把「木」字少寫一筆,名叫才貝關。武七思鎮守南關:南方屬火,因造此關之後,關內屢遭回祿,恐火太旺,取名无火關。 ※力中按:四關依次是指「酒」、「色」、「財」、「炁(氣)」。「氣」古字寫作「 炁 」,若寫成「无火」,仍缺一筆,在析字原則上,算是牽強。

2.《鏡花緣•第86回》中,玉兒道:「…有一家姓王,弟兄八個,求人替起名字,並求替起綽號。所起名字,還要形象不離本姓。一日,有人替他起道:『第一個,王字頭上加一點,名喚王主,綽號叫做「硬出頭的王大」;第二個,王字身旁加一點,名喚王玉,綽號叫做「偷酒壺的王二」;第三個,就叫王三,綽號叫做「沒良心的王三」;第四個,名喚王丰,綽號叫做「扛鐵槍的王四」;第五個,就叫王五,綽號叫做「硬拐彎的王五」;第六個,名喚王壬,綽號叫做「歪腦袋的王六」;第七個,名喚王毛,綽號叫做「拖尾巴的王七」;第八個,名喚王全,…』玉兒說到此處,忽向眾人道:「這個『全』字本歸入部,並非『人』字,所以,王全的綽號叫做'『不成人的王八』。」

「借形」:套用古語時,故意曲解或破讀,改變句意,稱為「借形」。

1.《啟顏錄》:「侯白,州舉秀才,至京。機辯捷,時莫之比。嘗與僕射越國公楊素並馬言話。路傍有槐樹,憔悴死。素乃曰:『侯秀才理道過人,能令此樹活否?』曰:『能。』素云:『何計得活?』曰:『取槐樹子於樹枝上懸著,即當自活。』素云:『因何得活?』答曰:『可不聞《論語》云:「子在,回何敢死。」』素大笑。」 ※力中按:槐,音ㄏㄨㄞˊ。 回,隋唐之時,音讀為ㄏㄨㄞˊ。「徘徊」之「徊」,音ㄏㄨㄞˊ,从「回」得音。《啟顏錄》已佚,文見《太平廣記•卷248》引。

2.褚人穫《堅瓠四集•卷三•先儒成語》:「陸通明世居洞庭。有吳某客於山,往來頗狎。一日,陸內人臨蓐,吳訊曰:『曾弄璋未?』陸曰:『昨暮生一女,已溺之矣!』吳嘲其諱曰:『先生極明,此事欠通了。』陸訝之。吳曰:『豈不聞「溺愛者不明」耶?』」 ※力中按:《禮記•大學》:「人莫知其子之惡。」朱熹注:「溺愛者不明。」

3.《因話錄•卷四•諧戲》:「李尚書選,性嚴毅,不好戲笑。時(周)愿知江西鹽鐡留後事,將至,李公戒從事曰:『周生好諧謔,忝僣無禮,幸諸賢稍莊以待之。』及愿至,數燕,李公寒温外,不與之言,周亦無由得發。一日饌親賓,愿亦預焉。李公有故人子弟來投,落拓不事。李公遍問舊時別墅,及家童有技者,圖書有名者,悉云賣卻。李責曰:『郎君未官,家貧,產業從賣,何至賣及書籍古畫?』惆悵久之。復問曰:『有一本虞永興手寫《尚書》,此猶在否?』其人慚懼,不敢言賣,云:『暫將典錢。』愿忽言曰:『《尚書》大屯。』李公忘卻先拒其談諧之事,遂問曰:『《尚書》何屯?』愿曰:『已遭〈堯典〉、〈舜典〉,又被此兒郎典。』李公興怒之意大開,自此更不拒周。」 ※力中按:燕,通「宴」。虞永興,虞世南,唐初書法大家。屯,通「迍」,危難也,音ㄓㄨㄣ。周愿將「典」字曲解為典當之典

4.有謎作「龍不抬頭不下雨,雨不灑花花不紅。」欲猜春秋人名一。謎底為「夫差」。 ※力中按:「差」破讀為「差勁」之「差」。

5.《浮生六記•閒情記趣》:「紅日將頹,余思粥,擔者即為買米煮之,果腹而歸。芸問曰:『今日之遊樂乎?』眾曰:『非夫人之力不及此。』大笑而散。」 ※力中按:《左傳.僖公卅年》中,晉文公說:「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案:《左傳》原文中,「夫」字讀為陽平聲,為指示詞,即「彼」之義,「夫人」意為「那個人」,指秦穆公。《浮生六記》讀「夫」字為陰平聲,將「夫人」借作「太太」之義,指沈復的夫人陳芸。

6.《清稗類鈔》:「紀文達公夫人某氏卒,高宗命侍衛致祭,殊典也。紀謝恩,高宗問曰:『汝負海內文豪之譽,且伉儷素篤,悼亡之作,必多佳著。』紀曰:『臣年老矣,衰病侵尋,文字亦頹唐,不足登作者之堂。然六十餘年結髮,鼓盆之痛,其曷能已!僅鈔襲古人陳言以塞責。』遂朗誦〈蘭亭序〉「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至「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一節,高宗聞而大笑,曰:『王逸少〈蘭亭序〉只被汝將「夫人」之「夫」字讀作如字,便是一段哭妻祭文矣。汝真善鈔藍本哉!』」 ※紀文達:紀昀,字曉嵐,諡文達。王羲之,字逸少,有〈蘭亭集序〉之作。 ※力中按:〈蘭亭集序〉原文中,「夫」字讀為陽平聲,為發語詞,無意義。紀曉嵐卻讀「夫」字為陰平聲,將「夫人」借作「太太」之義。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繫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諧音析字

「借音」:

1.《史記•張耳陳餘列傳》:「漢八年,上從東垣還,過趙,貫高等乃壁人柏人,要之置廁。上過欲宿,心動,問曰:「縣名為何?」曰:「柏人。」「柏人者,迫於人也!」不宿而去。」 ※力中按:壁人:將人藏於夾壁牆中。 要之置廁:欄截殺死放置在隱蔽處。要:半途攔截。廁:通「側」,旁邊。引申為隱蔽處。

2.劉禹錫〈陋室銘〉:「談笑有鴻儒,來往無白丁。」 ※力中按:借「鴻」音為「紅」,與「白」相對。

3.《儒林外史•第27回》中,「南京的風俗,但凡新媳婦進門,三天就要到廚下去收拾一樣菜,發個利市;這菜一定是魚,取『富貴有「餘」』的意思。」

4.蘋果日報2005年2月4日報導:「前立法院副院長饒穎奇以『老前輩』身分勉勵立委朱鳳芝,他說:『等妳做到八連任時,人家就可以叫妳一聲「朱八屆」!』」 ※力中按:「朱八屆」借音「豬八戒」。

「切腳」:以反切上下字代替本字。

1.《左傳•宣公四年》:「伯棼射王,汰舟及鼓跗,著於丁寧。」 ※力中按:杜預注:丁寧,鉦也。正是反切語。

2.沈括《夢溪筆談•卷15•藝文二》:「古語已有二聲合為一字者,如『不可為叵』、『何不為盍』、『如是為爾』、『而已為耳』、『之乎為諸』之類,以西域二合之音,蓋切字之原也。」
※力中按:《爾雅》:「大祭為禘」、「不律為筆」等,已具反切法之芻型。

3.《老殘遊記•第1回》:「渾身潰爛,每年總要潰幾個窟窿。」 ※力中按:窟窿,孔也。反切語。

4.《紅樓夢•第39回》:「劉姥姥笑道:『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們想這麼著也不能。』賈母道:『什麼福,不過是個老「廢物」罷了。』說的大家都笑了。」 ※力中按:「廢物」是「福」字反切。

5.《鏡花緣•第19回》:「那紫衣女子因我們不知反切,向紅衣女子輕輕笑道:『若以本題而論,豈非「吳郡大老倚閭滿盈」麼?』那紅衣女子聽了,也笑一笑。這就是當時說話光景。林之洋道:『這話既是談論反切起的,據俺看來:他這本題兩字自然就是甚麼反切。你們只管向這反切書上找去,包你找得出。』多九公猛然醒悟道:『唐兄,我們被這女子罵了!按反切而論:「吳郡」是個「問」字;「大老」是個「道」字;「倚閭」是個「於」字;「滿盈」是個「盲」字。他因請教反切,我們都回不知,所以他說:「豈非『問道於盲』麼!」』」

「雙反」:雙反就是順倒雙重反切的簡稱。

1.《朝野僉載》:「唐郝象賢,侍中處俊之孫,頓丘令南容之子也。弱冠,諸友生為之字曰寵之,每於父前稱字。父紿之曰:『汝朋友極賢,吾為汝設饌,可命之也。』翌日,象賢因邀致十數人,南容引生與之飲,謂曰:『諺云:「三公後,出死狗。」小兒誠愚,勞諸君制字,損南容之身尚可,豈可波及侍中也?』因泣涕,眾慚而退。『寵之』者,反語為『癡種』也。」 ※力中按:寵之,反切為「癡」;之寵,反切為「種」。

2.《南史•陳後主本紀》:「或言後主名叔寶,反語為『少福』,亦敗亡之徵云。」 ※力中按:叔寶,反切為「少」;寶叔,反切為「福」。

3.《資治通鑑•卷202•唐紀十八》中,「(高宗儀鳳三年)十二月,詔停來年『通乾』之號,以反語不善故也。」 ※力中按:「通乾」反語「天窮」。通乾,反切為「天」;乾通,反切為「窮」。

◎衍義析字

「牽附」:即隨語牽涉。

1.《西遊記•第38回》中,「行者笑道:『如何?我說你護短,你怎麼就知他不肯去?你只象我叫你時不答應,半個時辰便了!我這去,但憑三寸不爛之舌,莫說是豬八戒,就是豬九戒,也有本事教他跟著我走。』唐僧道:『也罷,隨你去叫他。』」

2.《紅樓夢•第28回》中,「黛玉道:『今兒得罪我事小;倘若明兒寶姑娘來,甚麼貝姑娘來,也得罪了,事情豈不大了?』」

3.於黎華《夢回青河》:「大姑也輪不到你來批評,她要把美雲小娘嫁給姓馬的、姓牛的是她的事,你阿爺、阿婆都不過問,你萬不能去多嘴,聽見了沒有?』」

※力中按:「八」、「九」數字接續,「寶」、「貝」,「牛」、「馬」意類相連,所以,牽附相承。

「演化」:隱藏字意,需由表面詞義推求方可得出本義,古稱「繆語」。

1.《世說新語•捷悟篇》:「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 臼,受辛也,於字為『辤』,所謂『絕妙好辤』也。」

2.《紅樓夢•第5回》:「頁上便畫著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詞道是:『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 ※力中按:文字扣「林黛(帶)玉」。又,「雪」扣「薛」,「金簪」扣「寶釵」。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語言
自訂分類:教學隨筆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