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中庸之道?
2022/12/22 09:31
瀏覽4,516
迴響0
推薦5
引用0
老子中庸之道學說,緣自道之圖騰太極,太極生兩儀幻化無限卦象,因兩儀係由陰陽黑白兩魚相合成圓,故黑白不分成不了圓,對邊缺一魚不成太極,因無陰陽魚對稱,唯剩全陰魚或全陽魚,單魚非太極,屬過極之道非中庸之道,過極之道是指超越陰陽的規矩,超越陰陽的規矩則無規無矩,無規不成矩,則為人將無規矩可言。
故【中庸之道】意表不偏不倚、不慍不火、不柔不剛,白話文意思是不要傾向一邊,不記恨不可過怒,不懦弱無能亦不剛愎自用,故老子倡導無為而無不為,亦謂【做該做的事而不胡作非為】。
老祖宗歷經千百年修煉通天知理,知曉人身難得,故對擁有肉身凡體寄語厚望,因此將人性規矩訂定高標準,希望藉由高標準的人心讓彼此間圓滿,而非藉由人之心性纏鬥。
從太極演化兩儀,衍生奇門遁甲搭配易經的哲論產生無限卦象,而卦象有凶有吉、有速有緩、有進有退、有衝有停,卦卦有相生相剋,將此演化套用於人世間的俗事,亦是我們每天生活面對的論調,簡單說人世間無絕對的贊成,亦無絕對的反對,無絕對的全是,亦無絕對的全非,單邊屬專制違背常道的相對論,愛因斯坦相對論是老祖宗的陰陽兩極論。
老子會倡導【中庸之道】,因祂悟透人性,知道人與人之間會因過偏過激、過慍過火、過柔過剛,而產生無限糾紛,這些糾紛重者,將導致喪命枉費人身,輕者將使人彼此間老死不相往來,因此祂將【過】修正為【不】,也就是將過度修正為不要,凡事不要過度,亦不要不作為。
為人處事的難處與難為,在於過度與不過度,何謂過度?何謂不過度?何謂是?何謂非?誰說了算?常順了姑意逆了嫂意,順了東偏離西,如同人常言:男子漢大丈夫寧死不屈,可又有人說:男子漢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到底是要不屈還是要能屈能伸?大家都知人多力量大,但相對也是人多嘴雜。
綜觀人世間恩恩怨怨,為人處事確實是一件高智慧的事,有時,有緣千里來相會,但亦有不是冤家不聚頭,所以人要修圓是難事,因圓的起源在兩儀,要分黑白與是非,人分黑白與是非必將得罪一方,秉持是非黑白好處,不會成為人們眼中沆瀣一氣的一丘之貉,秉持是非黑白雖未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