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遇到兵會有理說不清,理念不合信仰不同,論述雞同鴨講是正常之事,同樣一顆腦裝入同樣文字與語言,經過腦部篩選沉澱,再透過嘴轉述有時會南轅北轍,為什麼會如此?因同理心不同。
同理心緣自人生歷練,曾歷經相同苦難自然能體會彼此心聲,酸甜苦辣不用說出口,聽者即能感受對方心境,快樂易忘痛苦烙印,心酸會刻劃在心靈一輩子,故同理心亦是痛苦感受的心。
成仙成佛的古聖賢,無一人是在快樂中成道,都是歷經風霜痛苦折磨才悟道,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悟道,樹下不是乘涼就是上吊,焉能悟道?若坐樹下即能悟道成仙成佛,則大樹下乘涼聊天走象棋老者,個個將來都是佛,天下焉有這等好事。
釋尊菩提樹下是求靜,靜中思考人生哲理,受魔王波旬干擾而不動其靜,更需承受肉體及精神的折磨,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即是此道理。
莫非古聖賢腦袋混沌不清喜歡被虐待?
不是這樣,能成道者智慧皆屬高等,對人事物看法與邏輯觀皆優於一般人,既然是高智慧為何無法突破困境而受折磨?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病是無法醫,苦是要自己嚐,才能了解什麼叫做苦,非親非戚往生,你不會有所悲傷,自家人往生你會悲痛,情感會觸動深處的靈魂,自己不知苦焉能體會他人苦,苦吃多就會有同理心。
前世今生來世輪迴,有人認為是無稽之談,有人認為確有其事,真與假都在自我認定,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若無,何來班禪與達賴一世轉一世,形成師徒師、師渡師,我們智慧會比班禪達賴高嗎?無形界是誠者成形散者成氣,我常說與其爭論有沒無形界的存在,不如探討古人行持坐臥是否值得學習。
人生學習是活到老學到老,為何有人出生即是聰穎讀書過目不忘,而有人出生即是鈍化,書到手周公即到雙眼酸澀,因學習是累世累積,累世科學無法印證,科學醫學將之歸類基因,但也有父母精於讀書考試,子女卻與孔子無緣,代表科學亦有無法解答的盲點。
因累世修行之故,六祖惠能不識字但累世修行的累積,已經深植在他的靈魂基因中,當他心竅一通百竅自然通,故能成為一代宗師,姜太公統領百萬大軍打敗紂王,表示他的本事高人一等。
但他在七十二歲下山時,連妻都會娶錯,生活更陷入困頓,照說以他本事,識人應該不難,謀取微利生活更不應該有問題,為何有通天本事的姜太公,卻會陷入人生的困境?因入凡肉身苦尚未吃足,尚無法融匯貫通世間事,無法體會人間苦,因自病會有盲點,如同醫生治病救人,自己亦會生病無法醫,當姜太公苦吃盡體會人間苦,突破盲點就是他開竅時,故姜太公隱居十年,只因時未到強出頭是沒用。
孫臏與龐涓同為鬼谷仙師弟子,兩人是修道同窗,禁不起龐涓請託冒然下山,結果遭龐涓迫害砍去雙足,六祖惠能不識字,姜太公娶錯妻,孫臏被砍去雙足,三人皆是佛道界高人中的高人,在他們為人一生中,卻都有說不盡的苦,亦因他們苦吃得比任何人多,故他們比誰都有同理心,自然能擁有高智慧。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