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故宮博物院中長期展出的珍藏中,「翠玉白菜」和「肉形石」的曝光率最高。
但藝術價值而言,在世界古中國文物中,上圖所示之故宮館藏「汝窯蓮花溫碗」絕對是名列前矛。
宋代五大名窯 (汝、官、哥、定、鈞) 中,公認最稀有的,應屬汝窯官瓷;在全世界博物館館藏和收藏家中,傳世者估計不超過 80 件。加上汝瓷燒造時間極短,工藝技藝特殊,考証推論僅在北宋哲宗元祐到徽宗崇寧年間,約二十年而己。汝窯官瓷質精少的程度,南宋即有「近尤難得」之說,台北故宮珍藏有 21 件,終成為中國歷代瓷器中的魁首。

汝窯官瓷釉色是淡天青色和天青色,藍中帶青,青中帶藍,彷彿「雨過天青雲破處」的感覺。汝官瓷的釉面,多數開片,不開片或開冰紋十分稀少。不開片的,目前只有台北故宮所藏的一件橢圓型「水仙盆」(上圖)。側向觀察汝瓷,可看到釉面呈粉色,持別是口緣和稜角隱約出現淡淡粉色光,為汝瓷的寧靜氣質添了神祕美感,同時也因為瑪瑙入釉所呈現的光澤具有玉石感。河南汝州多瑪瑙石,這或許是汝窯官瓷中有汝洲瑪瑙末入釉的背景。明成化、清康熙、清雍正、清乾隆皆己瓷器精美而著名,其御制官窯亦嘗試仿汝窯瓷器,但從未達到宋徵宗的水準。
蔡曉芳先生,創設「曉芳窯」,為國內外陶瓷界當代大師,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曾稱贊曉芳大師「造形優美,用色典雅,不但具當代陶瓷代表,他的作品裡更可感受中華文化內斂的人文神韻」。其自用陶瓷用品(下圖)及餽贈禮物皆指定曉芳窯的精品。

早年有人把大師的作品拿去蘇富比拍賣會,大家都以為這是真正出土之宋朝汝窯官瓷,直到大師自行澄清,因此聲名遠播。原來失傳已久的宋代製瓷工藝法,居然在台灣做出來,甚至樣式更多樣化(下圖),顏色更溫潤。

民國七十年代,曉芳窯出來的作品被故蔣復聰院長之賞識,委以仿故宮典藏瓷器贈送國內外政要。而在八十年代,故宮紀念品商店亦曾出售過曉芳窯所仿之宋汝瓷。
中國陶瓷源遠流長,曉芳大師本著求盡善盡美的精神,四十餘年來,以其歷朝歷代製瓷知識和藝術家的敏銳眼光,創造出精美之作品,似乎訴說著當代藝術的精彩。
註:
由於陶瓷燒造完美率不高, 為了愛惜作品得來不易 , 故在臺北曉芳窯有遺珠品 (瑕疵品) 作為銷售或贈送至消費者的美意 。 讓一些愛好曉芳窯器物的愛好者也能容易入手曉芳窯的器物 。 筆者者就是二十年前,由一位藝術家好友建議購買了一批杯盤家用日用品,因而有幸結識大師。目前該批日用品已不捨得使用,僅收藏觀賞之。
曉芳窯官方網站 http://www.hsiaofang.com/
大英博物舘珍藏汝瓷 Cup-Stand (下圖)
- 6樓. 太朴草堂2012/09/02 00:27
- 5樓. 盹龜雞~ 0314 的玫瑰園2009/05/29 13:43明 成化鬪彩雞化杯
這只杯子顏色美得恰到好處. 薄又精緻 .
今天才曉得釉藥上有這些乾坤呢 ~ 所以汝窑那個不招搖的粉(可以說略霧嗎)
是釉藥磨細的粉末透出來的自然色.
有一句話形容傳說中汝窯瓷器,是所謂「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可以說是自唐代千峰翠色釉色以來,文人雅士對釉色理想境界。讓我們想像力發揮吧!
紫老虎 於 2009/05/30 20:55回覆 - 4樓. 盹龜雞~ 0314 的玫瑰園2009/05/29 09:02汝磁
手繪的那兩只戲嬰 好活 好可愛.
原來上釉還有這些學問~ 薄薄的釉除了填實胎胚 還可以加上瑪腦等玉石.
那得要磨多細啊 ? 我們現在才達到奈米技術, 難不成古人比我們還會磨 ?
文中第三只雙耳長頸花瓶 厚實穩重, 是不是上釉也要上厚些 ? 這種好看的青色也是碼瑙色 ? 一般的瑪瑙不是紅色的居多 ?
其實粉光是因為磨細的玉石過高温窯燒 (1200C以上) 而變化的。御用官窯瓷器才會用寶石入釉,一般民窯僅能用金屬 (如鐵) 或彩色入釉後燒製。
文中之瓶為蔡曉芳仿「粉青鳳耳瓶」,原件在博物舘中(忘了那一家)。粉青色青瓷釉色單純,是薄胎厚釉。再介紹明成化斗彩雞缸杯,存世僅三件。
紫老虎 於 2009/05/29 12:56回覆 - 3樓. 盹龜雞~ 0314 的玫瑰園2009/05/28 19:36曉芳大師 與 汝瓷
我喜歡妳的那些收藏 ~造型大方溫婉 沉靜耐看.
曉芳大師的薄胎廣口青花瓷碗 , 薄到近乎透明, 真美~ .
- 2樓. 盹龜雞~ 0314 的玫瑰園2009/05/27 10:39溫潤典雅的汝磁
愈上年紀 愈是歎服古人的智慧~ 那麼古老的年代, 缺乏科技理論教導,
怎麼會那麼聰明呢 ?
請告訴我們甚麼是開片 ? 謝謝 .
所謂的「開片」,又稱「冰裂紋」。就好像安全玻璃打破並沒有碎片滿地,整片仍連在一起但有裂紋。另外一個現象就是做冰塊倒出來所呈現一條條裂紋。開片成型是瓷胎兩种釉因為窯燒高溫而引起的自然變化。如罐表面所示。
紫老虎 於 2009/05/28 00:30回覆 - 1樓.2009/05/26 19:13真美
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