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修煉的深層意義---意識層次的提昇
2010/12/04 20:58
瀏覽1,291
迴響0
推薦1
引用1
太極拳修煉的深層意義---意識層次的提昇(99/11/29~12/05)鄭無極
之前曾寫過太極拳修煉的目的就是在學做人,而這個<學做人>是經由<內心自省>、<修正不良習性>變化個性氣質所醞釀出來的磁場效應,也是別人對你我的認知與評價;而其實心靈自我內在的感知,是否能隨時保持清明自在與平安喜悅,亦即心中沒有絲毫的雜念妄想,摒棄感官意識對外界的認知,讓深層的意識得以浮現,所謂「心滅則性現」,與佛教追求的「明心見性」,都是同樣的道理,也是太極拳修煉的真正價值所在---意識層次的提昇;因為人的本性原來是全知的,但自出生之後,因後天識神主事,以為物質才是唯一的存在,而且人的一生沾染太多七情六慾等不良習性,把本性的能力逐漸掩蓋了,所以佛家說,人類是處於「無明」的狀態,就是因為如此,人才需要不斷轉世修行,去除累世的黑暗想念與偏差習性,讓深層的意識得以重新浮現,恢復人本來的面目;而太極拳就是最好的修煉工具。
太極拳的修煉主在透過有形拳架加入「鬆」的元素長期的訓練,使得身體內氣得以鬆沉到腳底後所產生的能量反彈,進而開發腦能量,逐漸自動導入「鬆靜」與「心靈自省」的修煉,此時,因骨髓充滿、腦炁較充足,雜念妄想可以感受到日漸減少,因此應加入靜功(雙腳站樁和靜坐)的修煉,期藉形體的鬆靜累積與開發內在的能量,靜定的功力愈深,產生的能量愈大,深入靜定,則意識不復存在,由無意識主導人體的運作,有先天的能量主宰全身的能量系統;所謂:「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靜能生動,愈深入靜定,能量(氣)愈細緻、精微而強大,愈能深入開發人體深層組織,如內臟、內竅、經絡和骨髓;靜的統合能力強,可將全身的能量統合起來,開拓人類未知的潛能。
下面謹將個人對<意念>修習的要領、練功對「意識」的影響與期間所產生的感知變化的體驗,提出來與大家交流分享及探討。
意念修習之要領:1心注於息,心息合一(先注意鼻子一呼一吸,再則注意呼氣,最後放掉意念回歸自然);此時妄念湧現,非來也;乃心清,故能覺知一切動靜也。此乃未修「禪定」時,心放縱散漫猶如有洞之過濾器,水倒入即流光,致看不到東西,非無也;當修練至一定境時,好似將放縱散漫的漏洞都填補起來,此時就如同將水倒入杯子般,水就能清楚顯現了(心清醒了、自能覺知妄念)。2眼觀鼻、鼻觀心,先守後放,順其自然。(初期眼觀鼻;再則視線向前看,但仍能微視鼻尖;最後直向前看,且不需看到鼻尖了)。
練功對意識的影響:1練功初期,意識紛擾,久之,尤如濁水漸漸沉澱、澄清,一段時間後,經脈一一暢通,新病舊疾逐一治癒,來自軀體和生理的干擾大大減少,意識因而容易淡化。2進入較高階段,就會開始慢慢整理潛意識,清除深埋的積鬱,亦能治療一些由長期情緒因素所引起的心身交感症,如失眠、消化不良、精神不振等。3最大效益,因來自意識和情緒的干擾減少,下視丘和腦幹的功能趨強,較易進入深眠狀態。4練至某一程度,原始初腦的意識(第六感、直覺、靈感)就會重新發展出來,衍生所謂的特殊能力(特異功能)。5練功進入高度靜、定的境界時,意識中樞的源頭意識就會顯現出來,或可能出現更深一層的源頭意識-生命中心意識,佛家所說:「定能生慧」即是指此。6道家高級氣功修練階段,大都意守泥丸宮或印堂穴,意識中樞甚或生命中心的源頭意識始可顯現,使頭顱中心的中央丹球自然處於最佳之氣功態,方易頓悟而明心見性,瞥見本性、自性或佛性。
意識感知變化的過程(修學次第):1初學時,妄念多得如瀑布般洶湧奔瀉,毫無間歇。2經由精進修持後,妄念則如山谷溪流,有時會因下雨或其他原因,十分湍急,但大部分時間都是平順安穩的。3境界更深時,則如同有波浪的海,雖有波浪攪動,但只在表面搖晃,不會影響到海底深處,因此時已具相當定力,故雖念頭生起,但不致干擾深層定境。4最後則如同無波的大海,一種無波無念的境界(無波之境),恆久而和諧,充滿喜悅、淨明和自在。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所以,就養生而言,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看一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而凡人欲求長壽,應先除病,欲求除病,當明用氣,欲明用氣,當先養性,養性之法,當先調心;因此,倘想要有個健康的身體,就要從太極拳<練氣>著手,由練氣將身體先調好,而後自動會引導進入<心靈自省>的階段,將內心不好的習性與黑暗的想念慢慢掃除乾淨,自然就能改善自己與周邊的磁場氛圍,提昇自己的親和力,使人樂於與你親近;總而言之,努力修煉太極拳來提昇自己的意識層次,使得人身小天地與宇宙大天地相應,我們才能發現生命的源頭,明白宇宙的真相,也才是養好健康身體與學好做人的根本之道。
註:
外離相曰『禪』、內不亂曰『定』;心無妄念曰『寂』、身無妄行曰『靜』,亦即『涅槃』。
人體的「內氣系統」和負責消化、吸收、循環的「生理系統」是兩套並行的能量系統,兩者之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轉換,彼此可以互補和替代,因此採氣所得到的能量,可部份取代以食物為來源的化學能。
得道者的認知過程是靈-感-悟-知,由靈感而來的信息為真,所以是智慧;而常人的認知過程是知-悟-感-靈,恰好相反,知是眼觀耳聽蒐集來的經驗資料,這是知識,知識不一定全然為真。在啟發特異功能時,意識必須處於靈、感的「空靈狀態」,不可處於知、悟的「思維狀態」。
修煉太極拳應該懷抱著「以武入道」的精神去追求,亦即習練太極拳不應只是停留在比賽排名或武術上的追尋,而是應該<通過太極拳的修煉來體悟大道,以大道的精神來指導太極拳修煉的實踐>,如此才能找到太極拳的真精神與真價值;而修道的意義,即是期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夠修煉出適應高次元靈界生活的能力。
之前曾寫過太極拳修煉的目的就是在學做人,而這個<學做人>是經由<內心自省>、<修正不良習性>變化個性氣質所醞釀出來的磁場效應,也是別人對你我的認知與評價;而其實心靈自我內在的感知,是否能隨時保持清明自在與平安喜悅,亦即心中沒有絲毫的雜念妄想,摒棄感官意識對外界的認知,讓深層的意識得以浮現,所謂「心滅則性現」,與佛教追求的「明心見性」,都是同樣的道理,也是太極拳修煉的真正價值所在---意識層次的提昇;因為人的本性原來是全知的,但自出生之後,因後天識神主事,以為物質才是唯一的存在,而且人的一生沾染太多七情六慾等不良習性,把本性的能力逐漸掩蓋了,所以佛家說,人類是處於「無明」的狀態,就是因為如此,人才需要不斷轉世修行,去除累世的黑暗想念與偏差習性,讓深層的意識得以重新浮現,恢復人本來的面目;而太極拳就是最好的修煉工具。
太極拳的修煉主在透過有形拳架加入「鬆」的元素長期的訓練,使得身體內氣得以鬆沉到腳底後所產生的能量反彈,進而開發腦能量,逐漸自動導入「鬆靜」與「心靈自省」的修煉,此時,因骨髓充滿、腦炁較充足,雜念妄想可以感受到日漸減少,因此應加入靜功(雙腳站樁和靜坐)的修煉,期藉形體的鬆靜累積與開發內在的能量,靜定的功力愈深,產生的能量愈大,深入靜定,則意識不復存在,由無意識主導人體的運作,有先天的能量主宰全身的能量系統;所謂:「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靜能生動,愈深入靜定,能量(氣)愈細緻、精微而強大,愈能深入開發人體深層組織,如內臟、內竅、經絡和骨髓;靜的統合能力強,可將全身的能量統合起來,開拓人類未知的潛能。
下面謹將個人對<意念>修習的要領、練功對「意識」的影響與期間所產生的感知變化的體驗,提出來與大家交流分享及探討。
意念修習之要領:1心注於息,心息合一(先注意鼻子一呼一吸,再則注意呼氣,最後放掉意念回歸自然);此時妄念湧現,非來也;乃心清,故能覺知一切動靜也。此乃未修「禪定」時,心放縱散漫猶如有洞之過濾器,水倒入即流光,致看不到東西,非無也;當修練至一定境時,好似將放縱散漫的漏洞都填補起來,此時就如同將水倒入杯子般,水就能清楚顯現了(心清醒了、自能覺知妄念)。2眼觀鼻、鼻觀心,先守後放,順其自然。(初期眼觀鼻;再則視線向前看,但仍能微視鼻尖;最後直向前看,且不需看到鼻尖了)。
練功對意識的影響:1練功初期,意識紛擾,久之,尤如濁水漸漸沉澱、澄清,一段時間後,經脈一一暢通,新病舊疾逐一治癒,來自軀體和生理的干擾大大減少,意識因而容易淡化。2進入較高階段,就會開始慢慢整理潛意識,清除深埋的積鬱,亦能治療一些由長期情緒因素所引起的心身交感症,如失眠、消化不良、精神不振等。3最大效益,因來自意識和情緒的干擾減少,下視丘和腦幹的功能趨強,較易進入深眠狀態。4練至某一程度,原始初腦的意識(第六感、直覺、靈感)就會重新發展出來,衍生所謂的特殊能力(特異功能)。5練功進入高度靜、定的境界時,意識中樞的源頭意識就會顯現出來,或可能出現更深一層的源頭意識-生命中心意識,佛家所說:「定能生慧」即是指此。6道家高級氣功修練階段,大都意守泥丸宮或印堂穴,意識中樞甚或生命中心的源頭意識始可顯現,使頭顱中心的中央丹球自然處於最佳之氣功態,方易頓悟而明心見性,瞥見本性、自性或佛性。
意識感知變化的過程(修學次第):1初學時,妄念多得如瀑布般洶湧奔瀉,毫無間歇。2經由精進修持後,妄念則如山谷溪流,有時會因下雨或其他原因,十分湍急,但大部分時間都是平順安穩的。3境界更深時,則如同有波浪的海,雖有波浪攪動,但只在表面搖晃,不會影響到海底深處,因此時已具相當定力,故雖念頭生起,但不致干擾深層定境。4最後則如同無波的大海,一種無波無念的境界(無波之境),恆久而和諧,充滿喜悅、淨明和自在。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所以,就養生而言,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看一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而凡人欲求長壽,應先除病,欲求除病,當明用氣,欲明用氣,當先養性,養性之法,當先調心;因此,倘想要有個健康的身體,就要從太極拳<練氣>著手,由練氣將身體先調好,而後自動會引導進入<心靈自省>的階段,將內心不好的習性與黑暗的想念慢慢掃除乾淨,自然就能改善自己與周邊的磁場氛圍,提昇自己的親和力,使人樂於與你親近;總而言之,努力修煉太極拳來提昇自己的意識層次,使得人身小天地與宇宙大天地相應,我們才能發現生命的源頭,明白宇宙的真相,也才是養好健康身體與學好做人的根本之道。
註:
外離相曰『禪』、內不亂曰『定』;心無妄念曰『寂』、身無妄行曰『靜』,亦即『涅槃』。
人體的「內氣系統」和負責消化、吸收、循環的「生理系統」是兩套並行的能量系統,兩者之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轉換,彼此可以互補和替代,因此採氣所得到的能量,可部份取代以食物為來源的化學能。
得道者的認知過程是靈-感-悟-知,由靈感而來的信息為真,所以是智慧;而常人的認知過程是知-悟-感-靈,恰好相反,知是眼觀耳聽蒐集來的經驗資料,這是知識,知識不一定全然為真。在啟發特異功能時,意識必須處於靈、感的「空靈狀態」,不可處於知、悟的「思維狀態」。
修煉太極拳應該懷抱著「以武入道」的精神去追求,亦即習練太極拳不應只是停留在比賽排名或武術上的追尋,而是應該<通過太極拳的修煉來體悟大道,以大道的精神來指導太極拳修煉的實踐>,如此才能找到太極拳的真精神與真價值;而修道的意義,即是期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夠修煉出適應高次元靈界生活的能力。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