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前我考上公務人員,起薪從2萬9千元起跳,記得我的前一個工作是在家鄉的工廠擔任資訊處人員,薪水是2萬4千多,當時考公務人員的初衷,就是只因家鄉工作不容易找,再加上父兄希望我成為公務人員,今後受薪穩定,不致大富,但也不會依賴家中經濟支援,大體上就是可以自立了。
隔了二年之後,從讀書時期的那種憂國憂民的無可救藥、不切實際的烏托邦理想又開始左右影響我的想法,我希望自己能在公務機關有所貢獻,除了繼續一邊工作,一邊自我進修之外,我也繼續考了基層乙等特考,記得考試前與好朋友一起到鹿港龍山寺祭祀並祈願,我於十幾年之後的今天,我仍然清楚記得我的發願內容,我向觀音菩薩祈願:「我在公務機關中將善用我的職權,盡力幫助民眾,解決民眾痛苦」。
接下來的故事是這樣發展的,當年有一個考科是土地經濟學,題目我也清楚記得是申論建築物的經濟建築面積,這題目我於考試前有讀過,剛好是某大學當年校內期考的題目,不過不是記得很熟悉。巧的是在考試前夕,我就剛好夢到這考題,醒來之後我也不以為意,也沒再特別去複習這道題目。就在考試那天,試題發了下來,第一題就這麼巧,剛好就是那一題!我當場就驚叫:「怎麼可能?」,還惹得引來試場其他人的眼光,考試後我心情不是很好,因為就是那一題,我自認答的不好,應該錄取希望不大,不過最後的結果竟然是考上了,令我驚訝不已。
事後我認為有願就有力,這力量也一直在職場上支持我,也因這件事我一直到現在都不敢忘記我的誓願,甚至有一陣子我服務單位換到學術圖書館服務時,我認為沒有機會服務到民眾,這可能與我當初向菩薩的發願有違,我一直惦記著,直到前不久換了另外一個單位服務,可以第一線接觸民眾、服務民眾,這件事我才放下心頭。
說完上面那段遭遇,我主要想說明我對於服務民眾的立場想法,如果我不是將「服務民眾」當成是一件神聖的事,我應該也不會許下這種背負一輩子的願吧?至少添香油錢、演戲酬神、打金牌這種一次付清,銀貨兩訖的方式還更乾脆吧?
好了,開始談最近的火辣問題了。公務人員最近幾年似乎成了「過街老鼠」,我想分成幾段談。首先,先談大家比較不願意接受的話題,體民所苦當然絕對是不可撼動的價值中心,應該處處以民眾之處境為優先考量,但實際的狀況是,民眾變得愈來愈聰明了,只要能有利自己的,凡事鑽營計較,老實的民眾就往往不知道權益如何主張,很多不盡情理的防堵性規定或公務員的規律性思考就因應而生,那您會說「總有個彈性吧?」這可能會與公務部門的稽核審計、檢調及司法機關的態度有關,當面臨「無罪推定」與「有罪推定」時,第一個反應又為何?下次遇到有公務人員涉訟見報時,你自己試看看,你的反應也就是稽核審計、檢調及司法機關的第一時間之反應;也因此很多公務員寧可當八腳章魚而不當獅子,其實與這些制度及環境有很大的關係。不過我們思考看看,當公務人員成為便利商店店員時,那會是甚麼樣的光景?你家就是我家?
其次要說的是政治人物及媒體,其實很多時候這些人比一般民眾更瞭解問題的所在,但心中只有政治、只有利益,所以見獵心喜、順水推舟一下,剛好炒作一下議題,順道練兵一下,動員一下政治網絡,以免選舉間隔太久,民眾失去熱忱了,票房就沒了,這也是一個簡單的行銷管理題目。
國家的經濟能否發展、民眾的生活能否過得更好,也是大部分公務員所關心的問題,而每次拿公務員來當議題炒作,果真就能讓國家的經濟發展、民眾的生活過得更好?還是又再為選舉預作族群分割之用,政治動員能量之儲備?當年去分割本省人及外省人,到頭來發現還有客家人、原住民,原來吃臺灣米要講臺灣話,這臺灣話可是分好幾種,而不是只有一種福佬話;分割出農民、勞工、白領等族群,才發現農民裡還有得分,有的是搞得起設施農業的富農,有的是在露天田野苦哈哈看天吃飯的農夫。
分割族群只會一再撕裂臺灣社會,冷靜發現問題、全面宏觀鳥瞰問題、不要片面單點的看問題,當我們能發現真正的問題為何時,發現解決方案則不會太難。舉例而言,今天討論不同族群的所得是否符合公平比例,其實不如改為討論社會財富分配上如何制定政策還比較有意義;如果是為了政府機關服務效率不彰,倒不如正本清源去檢討目前的法令規章及獎懲制度是否有改善空間比較有意義。隨著政治人物及媒體起舞,你只會寵壞他們,養大他們的胃口,對於解決問題根本無益,民眾倒懸、布衣黔首依然困苦過活。
還記得2000年政權移轉前,關中是考試院的部長,那時候也是倡議公務人員的改革,但討論的是如何仿傚日本及新加坡,討論的是如何獎掖優秀、培養國家創新人力,那時候的公務人員心中都有夢想,我一定要成為那優秀突出的一員,曾幾何時,政權移轉後,綠色執政時把公務人員當成國家進步的絆腳石,藍色取回執政權後,更把國家的停滯歸責於公務人員,好像強制砍3%的公務員就可以讓這國家起飛,我不反對強制砍幾%的公務員,但要做得對,如果沒有把握能做對,但至少不要變成更糟;巧的是剛好這時間瑞士落桑學院又公布世界國家競爭力,臺灣大幅從第23名跳到第8名,政治人物及媒體的炮火一夕間熄滅,這不是令人玩味?幾年下來,公務人員成了過街老鼠,國家的退步與公務人員有關,當國家經濟起色時,又好像與公務人員無關,我相信大部分的公務員在「薪資」及「尊嚴」的議題上,計較的是一個「尊嚴」而非「薪資」,當公務員回家時要求兒女不要在學校談及父母為公務人員身分時,我不禁問:當年的士氣何在?這個國家的公務人員士氣今後要如何提振?如果士氣都沒有了,你能期望他會是個具戰鬥力的高效率團隊?
最後讓我回馬槍一下,公務機關中的同仁應該要改變一下觀念了。不能認為沒有違法亂紀的話,誰也動不了我,事實上我的確看過很多公務人員的問題,例如對於民眾的問題無法切身體會其痛苦,抱著法規侃侃而談,但說的都是消極作為;我常說個笑話給同事聽,世上有三種公務人員,一種是「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全部都不行」,另一種是「這個雖然不行,但我有另外一個替代方案」,最後一種最慘「這個可以、那個可以、全部都可以」,實際到了最後卻是甚麼都不願負責。
對於民眾的需求首先講求「依法」是應該的,但在依法的時候,是需要我們去思考在規範內如何達成對方的需要,而不是思考如何以規範去防堵民眾的需求,這如同檢調與司法在審理案件時,面臨「無罪推定」與「有罪推定」的立場選擇是一樣的,國家要興利與防弊,孰為輕重?除了整體環境左右之外,我們公務人員也要有創新作為、創新思考,再這樣下去可不只是過街老鼠了!
各位要的是甚麼樣的政府機關?其實把電視機關掉,把媒體丟掉,冷靜思考一下,答案就會出來了,很多時候問題沒那麼複雜,答案也早在那裡了,只是國王的新衣,你又能如何?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