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起雲劑事件 顯見國內食品公司的專業不足
專業知識不足或許是拿來做為企業隱藏「黑心利益」的形象,這次塑化劑DEHP事件,幾乎囊括了所有國內知名大公司的飲料產品,差不多是內銷工廠,雖然全部都有 GMP工廠認證,塑化劑DEHP卻成了飲料中最大的獨漏網之魚?
這也為何曾經提過外銷工廠與內銷工廠的素質差很大。其中最大差異在於工廠負責人的理念與思維。正統的外銷工廠,尤其是出口日本,都歷經無數次的檢驗標準提升,學習到不得不從根做起,從產地原料藥物及抗生素殘留的檢驗,生產履歷,早在民國七十幾年就已經完全建立一套標準製造流程,不必依賴政府在這世紀委託資策會推廣的生產履歷。
塑化劑起雲劑 DEHP DINP 算是食品添加劑的一種,早期外銷海產品最多就是斑節蝦與蝦仁,都用硼砂保鮮,膨漲劑加工讓重量增加,此類老工廠最後慢慢被淘汰,起而代之的是用生鮮海產原料,當日捕撈直接進入工廠加工完成,不必添加任何藥劑。
因此大多數外銷食品加工廠,接單時都已經有一套完整的衛生檢驗流程,專營內銷的工廠都以代工為主,從小規模開始逐漸擴充,沒有一套檢驗標準,客戶要求什麼就做什麼,甚至於用低廉不合格原料滲入,降低成本,滿足客戶的低價訂單,只要不死人就沒問題。
GMP 工廠有何用?
從這次起雲劑事件來看,都是全國知名大廠,銷售的也都是暢銷產品,也都擁有號稱 GMP 認證合格許可。GMP 工廠有何用?
企業老闆應該負起責任
為何一定要用起雲劑?主管沒有報告?睜眼說瞎話?因為大家都在用,不用缺少產品競爭力,所以才會爆發集團沒良心事件。所以這次所有牽涉到的廠商都要罰金,不管是已知未知都一樣。明明知道又進貨加工的罪加一等,無知者跟進的老闆除了罰款外要強制上專業知識課程。
衛生署應整頓添加劑的管理
除了這次起雲劑事件外,只是冰山一角,相信還有不少化學藥品充當食品添加劑,衛生署影列舉那些化學藥品不能充當食品添加劑,造成影響消費者健康的情況,並給予進口商管制添加劑的流向。
- 1樓. 李深耕2011/06/26 11:00政府最上游也出問題時,解決問題方法 可能也出問題!?
請參考
食品安不安全? 它 一「網」搞定 ; 產銷履歷系統 它已搞多年!? 現搞食品雲 !? 2011/6/23
請東元、大同、神通等集團 縮回 影響國家資源分配的那隻手 2011/6/24
「特別費」、「塑化劑」:台灣 特赦「所有領導者」 2011/6/10
雲端食品生產履歷 只是美麗空洞的架構
如果不從基層做起,再好的e化食品生產履歷機制也沒用。
國內的食品項目太多,難以一一管制。只能嚴謹監督,深入追查上游來源。
幾位沒良心的黑心商人就搞亂全國市場。
基本上可分產地、製造商、通路商 來進行輔導。產地、製造商比較能輔導及監督。
通路商(加工或代工)沒有自主商品,才會想一些歪點子賺黑心錢。
起雲劑事件,連衛生署官員都認為不可思議,根本就是謀財害命手法。
農民會上網填履歷的會有幾個人?電視還播農夫用手機上網查天氣廣告,很不實在。
Merchandiser 於 2011/06/28 15:23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