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神功與化同契,百里拜靈祇 - (2025.07.08苗栗竹南龍鳳漁港、後厝龍鳳宮、草店尾中港龍鳳宮、中港慈裕宮)
2025/07/10 14:57
瀏覽120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09:34 成福路家樂福門前

09:49 玉成公園福德宮上洗手間

10:06 國道三號木柵隧道北口

11:41 台61西濱快速公路「92復興」路標

「 92復興」在台61線(西濱快速公路)竹南段,大概是介於 91.25公里(復興路口)和 92.33公里(中美里路口)之間

11:43 開過頭,向北折返經台61西濱快速公路「91博愛」路標

11:49 龍鳳漁港停車場

竹南的龍鳳漁港,位於苗栗縣竹南鎮龍鳳里,是一座天然漁港,位於冷水溪出海口與龍鳳大排交接處的南岸,正好緊鄰台61西濱快速公路,也是全台唯一位於海線縱貫線沿線的漁港。


🎣 有哪些特色?

漁業資源豐富

  • 漁港周邊多礁石,底棲魚類種類繁多,近海常見花枝、烏魚、鯛、鯧等。

  • 漁產年產量約324公噸,價值約新台幣2,810萬元。

  • 港內設有漁貨直銷中心,為苗栗縣第一座假日魚市,假日會有早上6:30和下午1:30的拍賣。

獨特景觀設施

  • 2008年建有帆船造型跨海景觀橋(帆船大橋),也是熱門景點之一。

  • 橋與自行車道串聯,可賞海景、騎單車,夜晚增設燈光,氣氛浪漫。

休閒、親子、釣魚熱點

  • 漁港設有停車場、廁所及洗腳處,旁邊就是風跡沙灘及假日之森,適合踏浪、玩水 。

  • 港內可以手釣花枝與其他漁獲,是體驗漁村生活的好方式 。

  • 可搭配竹風綠光海風自行車道,北接崎頂,南通苑裡,景緻洗滌身心 。

海洋風電意象

  • 港口外海2–6公里處設有全台首座商轉離岸風力發電場(Formosa 1),風車成為漁港特色之一。


🚗 怎麼去?

  • 自行開車:國道3 → 龍鳳交流道下 → 台61線 → 龍江街即可抵達。

  • 大眾運輸:搭臺鐵至竹南站後轉計程車,或租 YouBike 沿自行車道前往。


🕒 貼心資訊

  • 全年開放,免門票

  • 設施:停車場、漁貨直銷中心、廁所、洗腳處、觀景平台、自行車道等。


✅ 小結

龍鳳漁港不僅是個捕撈豐盛的漁港,也結合了景觀橋、自行車道、沙灘休憩與海洋風電等元素,既適合假日走走逛逛,也適合釣魚、踏浪、看夕陽或夜景,是竹南海岸一處小而美的親子與情侶景點。

 

11:57 賴桑港口海鮮

生魚片(旗魚、鮭魚)220元

櫻花蝦炒飯120元

鐵板蚵仔260元

塔香海瓜子180元

福菜肉片湯240元

12:44 離開賴桑港口海鮮

12:45 龍鳳大排前陸橋

龍鳳大排是位於臺灣苗栗縣竹南鎮的排水與水利要道,特別在冷水溪出海口處與龍鳳大排交會形成濱海地形,這裡同時是龍鳳漁港的重要基礎。以下是它的特色介紹:


🗺️ 基本地理位置

  • 龍鳳大排位於竹南鎮龍鳳里,是新港溪(冷水溪支流)排放至海域的主要排水渠道,南岸與漁港交接,自民國80年代以來成為龍鳳漁港發展關鍵之一。

  • 緊鄰台61西濱快速公路,交通十分便捷 。


🚤 功能與環境影響

  • 作為典型天然出海口,龍鳳大排攜帶多量淡水與漂砂,與海水互動促成潮間帶地形,因此成為底棲生物聚集區,進而吸引漁業活動,成為港口漁船停泊與卸貨重要地點。

  • 底質通常混合砂與礁石,有利於花枝、烏魚、鯛魚等棲息,因此也演進成為手釣與牽罟體驗的核心地帶。


🛠️ 設施與休憩用途

  • 圍繞大排與漁港周邊,竹南鎮政府建設了自行車道與木棧步道,串聯崎頂濱海遊樂區、風跡沙灘與北濱森林公園,是騎乘與漫步熱門路線 。

  • 2022年完成排水整治與港口聯外道路拓寬,使交通與防洪效能提升 。


🎣 體驗活動與觀光結合

  • 牽罟活動:沿著龍鳳大排與漁港岸邊舉辦,讓遊客體驗古法捕魚—用網拉魚、拔河方式登岸。

  • 海釣、手釣:各季節大排與港口是釣花枝、魚類的熱門地點。


🌱 生態與景觀特色

  • 因地形與水質條件,龍鳳大排周邊還形成濕地與防風林,為竹南海岸生態旅遊帶來自然景觀與觀鳥機會。

  • 如前所述,連接自行車道與景觀設施,使大排沿岸成為拍照、散步與賞夕陽的休閒區域。


🏁 總結

龍鳳大排並非僅是功能性的排水溝,而是與龍鳳漁港共同構成竹南沿海自然、生產與休閒融合的特色區域。它包括以下角色:

  • 排水與港口生態支撐:連結冷水溪上市淤與海域,養育了漁業資源。

  • 古法體驗場域:牽罟、海釣功能在大排岸邊成為可參與活動。

  • 休憩與旅遊走廊:自行車與木棧道沿線串聯多處景點,是假日輕旅行好去處。

跨越龍鳳大排的龍鳳港彩虹橋

📌 解釋:

  • 彩虹橋橫跨的是龍鳳大排的出海口部分,並非大型河川如大甲溪、頭前溪等。

  • 龍鳳大排是竹南鎮重要的人工排水系統,連接內陸與龍鳳漁港,也是漁港水源與防洪要道之一。

  • 有時地方居民也簡稱它為「龍鳳溪」。


🌊 延伸:

龍鳳大排與北側的冷水溪出海口幾乎並行,也有一些資料誤以為彩虹橋跨越的是冷水溪,但實際上:

  • 冷水溪出海處位於彩虹橋北方約300公尺;

  • 彩虹橋的位置是橫跨龍鳳大排末段

冷水坑溪

竹南的冷水坑溪(俗稱冷水溪)是一條小型溪流,與龍鳳漁港緊密相連,具有以下特色:


🌊 河流概況

  • 河長約5.7公里,平均落差約11米/公里,水源來自泉水和地表逕流,水量偏少卻穩定,長期供農業灌溉利用 。

  • 上游流經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基地,冷水坑溪段曾進行親水工程與滯洪池整治,兼具都市防洪與生態功能 。


📍 地理位置與魚獲資源

  • 冷水坑溪最後匯入 冷水溪出海口,與 龍鳳大排 分流後接海,位置就在彩虹橋旁 。

  • 溪口與沿岸多礁石與砂洲結合,成為底棲生物與海魚入溪洄游的地點,漁獲包括烏魚、花枝、白鯧等 。


🐟 環境事件與監測

  • 曾多次發生魚群大量暴斃事件,環保署與地方環保局部署即時監測與調查,疑因工廠排廢、高濁度與低溶氧交互影響所致。

  • 死魚事件常集中於冷水坑溪仁愛路到忠孝橋下游一帶,曾檢出pH值低至2~3,造成當地生態與民眾安全疑慮。


🧭 生態與親水設施

  • 下游河段已轉型為親水生態帶,規劃滯洪池與綠廊步道,結合農田、水圳、社區環境與海岸風景資源 。

  • 舊有多處小水庫與圳溝被活化,成為都市親水與生態教育場所,也是竹南重要的水岸休閒走廊。


🗺️ 使用與現況

項目描述
功能農業灌溉、防洪滯洪、親水遊憩
生態價值支持底棲魚類、洄游魚類生態棲地
環保措施即時水質監測、化學排放稽查、溝渠整治
休憩結合自行車道、水岸公園、濕地觀光帶

✅ 小結

冷水坑溪是一條結合生態、農業與都市功能的重要小溪。從泉水到滯洪,再到溪口出海,串起竹南的工業、農業與漁業。同時,也因魚群暴斃等環保課題受到高度關注。未來沿岸規劃將更強調安全水質、親水休憩與生態教育

 

苦楝小苗

苦楝大樹

紅螯螳臂蟹

以下是關於 紅螯螳臂蟹Chiromantes haematocheir)的詳盡介紹:


🦀 基本分類與外觀特徵

  • 學名Chiromantes haematocheir,原名為 Sesarma haematocheir,屬於相手蟹科螳臂蟹屬 。

  • 外觀

    • 頭胸甲方形,約寬3 cm,表面光滑,帶有「微笑弧形」紋。

    • 成蟹雄性的大螯呈鮮紅色,螯指偏白或橘紅。雌蟹與幼蟹的螯較小,多為黃至紅褐色 。


🗺️ 分布與棲地

  • 原生於東亞地區,包括台灣、香港、日本、韓國及中國沿海地區。

  • 棲息於近海淡水河口、沼澤、紅樹林、沿岸草叢及稻田邊的泥岸,非常適應潮間帶與草澤環境 。


🌙 生活習性

  • 夜行性:夜間活動力強,白天常躲於洞穴、土丘或植物下。

  • 雜食性:以藻類、有機碎屑、小魚、螺貝類甚至動物屍體為食。

  • 攀爬高手:能利用強壯螯腳爬上蘆葦、芒草等植被,有時模仿螳螂姿態舉螯。


🍼 繁殖與洄游

  • 每年夏季是其抱卵繁殖季,雌蟹會集體往海邊洄游並釋放幼體 。

  • 這段期間成蟹、大量幼蟹在濕地與道路邊出現,每年5–8月尤其常見。

  • 然而繁殖時期也是高風險期,如在城市防洪路上常見大量蟹被車輾壓,導致族群下降 。


🛡 生態意義與保育

  • 作為潮間帶與濕地的重要分解者與底棲捕食者,在生態系中扮演關鍵角色。

  • 繁殖洄游時期所面臨的路殺危機顯示,需要透過管制開發、設置通道或控速來保護牠們 。

  • 在許多自然保護區(如高美濕地、關渡沿岸)是觀察生態的重要物種。


✅ 小結

紅螯螳臂蟹以其鮮紅大螯與夜間生活型態成為臺灣北部常見的陸蟹代表,牠們適應力強、雜食、擅長攀爬,又在夏季集體洄游放卵,是濕地生態中的明星物種。然而面對道路開發與路殺問題,保護工作仍需持續重視。


📌 延伸與建議

  • 想觀察或拍攝牠們?建議每年5–8月傍晚前往濕地邊的自行車道或防洪路,但要注意安全。

熊蟬

13:10 冷水坑海濱

竹南的冷水坑海濱是指從龍鳳漁港附近跨越冷水坑溪出海口,一直到中港溪河口北岸的這段竹南濱海森林遊憩區,也被稱作「竹南海濱自然公園」或配合自行車道規劃的「假日之森」、「親子之森」、「長青之森」。以下幫你整理介紹 👇


🌿 自然景觀與生態環境

  • 須注意:此處非台北陽明山的冷水坑,而是竹南鎮「冷水坑溪」接海段,這裡結合濕地、沙灘及濱海防風林,屬河口生態帶。

  • 沙灘為典型潮間帶,日落時分有「鏡面沙灘」美景,「風跡沙灘」上的細沙與風力發電機與夕陽構成絕美畫面。 

  • 周邊濱海森林主要由木麻黃、防風林組成,有紅樹林、人工濕地棲息多種螃蟹(如角眼沙蟹、招潮蟹)與候鳥(如東方環頸鴴)。 


🚴‍♂️ 活動與設施

  • 竹南綠光海風自行車道貫穿此區,全長約8 公里,從崎頂新樂園經龍鳳漁港、冷水坑海濱,一直到中港溪出海口北岸。路線坡度平緩,結合海風、綠林與田野景致,適合親子、散步或騎行。 

  • 「假日之森」海岸線約1.5 公里,是風浪平穩、風力強勁的水上活動場域,適合風箏衝浪、SUP、風浪板等新手與進階玩家。苗栗此處被譽為中部水上活動聖地,曾舉辦國際賽事。 

  • 森林遊憩區分為三段:假日之森(海邊活動)、親子之森(戶外休憩、賞花賞鳥)、長青之森(森林步道、綠地湖泊),適合不同族群休閒。


🅿️ 交通與服務

  • 可從竹南火車站騎 YouBike(約3 公里直達)或自行開車(停車場多設於漁港與親子之森入口)。 

  • 龍鳳漁港設有停車場、廁所、洗腳處與漁貨直銷中心,附近有簡餐店家與小吃,方便遊客用餐或購買漁產。 

🧭 精選推薦

活動推薦地點說明
海邊踏浪 & 拍照假日之森沙灘、風跡沙灘夕陽景色壯麗,得天獨厚的潮間帶美景
賞蟹生態與濕地散步紅樹林濕地步道可觀察招潮蟹、角眼沙蟹與各種潮間帶物種
騎自行車綠光海風自行車道全段沿途山海相連,風光明媚、適合漫遊
水上活動假日之森海岸風大浪平,適合風箏衝浪、SUP、板類等

✅ 小貼士

  • 最佳造訪時間:黃昏前後的夕陽時段最美,不熱又好拍照;若要賞蟹,退潮時最容易一睹其蹤。

  • 裝備建議:沙灘拖鞋、防曬用品、自備補給;若騎車則佩戴安全帽。

  • 注意事項:部分區域可能有排水臭味,視風向而定;請勿亂丟垃圾,守護生態。


✨ 小結

竹南冷水坑海濱區融合濱海沙灘、生態林及濕地自行車道,不同區域讓人可以海邊踏浪、親水賞蟹、單車漫遊,還能嘗鮮漁港直銷艇鮮戰功。是個適合親子同遊、情侶散心或生態探索的好去處。

 

 竹南外海的離岸風力發電場

以下是「海洋竹南離岸風力發電場」的詳細介紹:

🌊 基本概況

  • 名稱:海洋竹南離岸風力發電場(英文:Formosa 1 Offshore Wind Farm),又稱海洋風場,是台灣首座商轉的離岸風電場。

  • 位置:位於苗栗縣竹南鎮龍鳳漁港外海,離岸距離約 2 至 6 公里,水深介於 15–30 公尺 。

  • 面積:風場範圍約 10.27 平方公里。

⚙️ 建設時程與容量

  • 第一階段(示範期):2017 年 4 月商轉,安裝兩部 Siemens SWT‑4.0‑130(各 4 MW),總計 8 MW。 

  • 第二階段(擴充期):2019 年 12 月完成,增設 20 部 Siemens SWT‑6.0‑154(各 6 MW),新增 120 MW,兩期合計容量為 128 MW。 

📊 發電效益與環保影響

  • 年發電量:約 4.8 億度電,可供應約 12.8 萬戶家庭用電。

  • 碳減量:每年可減少約 245,600 噸二氧化碳排放。

🏗 技術特色與開發者

  • 風機配置:採用深受國際市場認可的 Siemens monopile 基礎、大型 6 MW 風機以降低總機數、減少環境干擾 。

  • 投資團隊

    • Ørsted(丹麥公司)持股 35%

    • JERA(日本電力公司)32.5%

    • Macquarie Capital(澳洲)25%

    • Swancor Renewable(上緯新能源,台灣)7.5% 。

🧭 發展定位

  • 屬於台灣示範風場模式的第一階段,標誌著台灣啟動有始以來的離岸風電商業運轉 。

  • 亦為後續 Formosa 2(海能離岸風電場)及更多大型風場的基礎驗證案例。


✅ 總結

海洋竹南離岸風電場在示範運轉與商業規模之間取得成功,為台灣綠能轉型奠定里程碑。它不僅驗證了大型風機、海域工程與環境管理的整合能力,也為後續集中部署、區塊開發的離岸風電策略提供寶貴資源。

 

13:16 龍鳳港彩虹橋

13:22 苗栗竹南龍鳳漁港

13:25 離開龍鳳漁港停車場

13:36 後厝龍鳳宮

以下是關於竹南后厝龍鳳宮(俗稱後厝媽祖廟)的詳細介紹:


📍 基本資料

  • 名稱:竹南后厝龍鳳宮(又稱:后厝媽祖宮/外媽祖)

  • 位置:苗栗縣竹南鎮龍安街69號(龍鳳里)

  • 主祀神祇:天上聖母(媽祖),另有註生娘娘、福德正神、五穀先帝與觀音、文昌、月老等多尊神像

  • 建廟年代:最早可追溯至福建漁民於1661年(明永曆十五年)在竹南海濱開基奉祀媽祖,正式建立於清道光十五、十六年(1835–1836)遷至現址並建廟,因風水得名為龍鳳宮


🏛 建築特色與歷史發展

  • 曾歷經多次重建與擴建:

    • 清光緒11年(1885年)與日治時期1928–1933年改建,形成今日廟貌

    • 民國70年代興建宏偉之「大媽祖像」及相關設施

  • 大媽祖神像 高達136台尺(約45公尺,約12層樓),堪稱世界最高坐姿媽祖像,頂層可遠眺台灣海峽

  • 廟內以剪黏、交趾陶、斗拱、藻井、壁畫(二十四孝圖、媽祖救難圖等)以及多尊古匾著稱

  • 廟內另有古井「龍泉井」與多件歷史文物,如清代石製香爐、宣德銅爐等


📅 儀式活動與信仰特色

  • 乞龜/擲龜王活動:每年農曆正月初五舉行,為廟方重要傳統儀式

  • 曾與「中港慈裕宮」(內媽祖)共同舉辦遶境、祭港等民俗活動,構成竹南媽祖信仰體系


🌟 參觀與旅遊建議

  • 特色亮點

    • 壯觀的高聳媽祖大像,適合拍照與眺望海峽

    • 廟後設有農特產中心,方便購買竹南在地產品

    • 廟宇造景優美,兼具宗教與文物欣賞價值

  • 交通方式

    • 自行開車沿台61線或124縣道直達,距竹南交流道約6公里


✨ 總結

竹南后厝龍鳳宮源遠流長,是竹南地區泉漳移民最早建造的媽祖宮廟之一,象徵海洋與地方信仰交匯。其宏偉的媽祖雕像、豐富宗教儀式與精緻廟宇藝術,不僅是信仰中心,也成為竹南重要的文化觀光景點。

 

「與天同功」匾是媽祖廟的標配

📜 「與天同功」匾的歷史與意義

1. 匾額位置及外觀

「與天同功」匾掛於大殿神龕之上,是金色陽文字體,底色為藍色並施以螺鈿裝飾,看上去頗為富麗,初看似為皇帝所賜,實為地方信眾敬獻。

2. 年款與贈匾者

匾上刻有「光緒乙酉年桐月吉旦」(即光緒11年、1885年),由當地及新竹名士鄭如蘭等人捐贈,用於紀念廟宇修建或擴建活動。

3. 替代御匾的地方風貌

雖「與天同功」原為光緒帝御賜讚匾(首見於1881年),其餘多由官方或軍政地方官如福建巡撫岑毓英等頒布。然而后厝龍鳳宮的是第三代仿刻品,展現民間與士紳透過仿製御匾,爭取媽祖廟正統性與聲望的現象。


🔍 文化與信仰意涵

  • 象徵信望提升:「與天同功」匾象徵廟方神威等於天,能獲此匾額代表媽祖認可,亦顯示地方信眾與名士對廟宇地位的肯定及提升意圖。

  • 地區競爭現象:在清末至日治初期,台灣各地媽祖廟間藉由獲匾、仿匾等方式炫耀神威與資源,一種社會與信仰的競賽,龍鳳宮此匾即屬典型案例。


✅ 總結

後厝龍鳳宮的「與天同功」匾,雖非直接由皇帝所賜,卻代表1885年地方士紳群體對媽祖信仰的崇敬與積極扶持,也反映了台灣媽祖廟在晚清時期透過文化匾額競爭定位的歷史面貌。

 

13:51 離開後厝龍鳳宮

14:00 草店尾中港龍鳳宮

下面是草店尾中港龍鳳宮(又稱草店尾媽祖廟)的詳細介紹:


📍 基本資訊

  • 名稱:中港龍鳳宮(草店尾龍鳳宮)

  • 地址:苗栗縣竹南鎮民生路101號(舊地名“草店尾”)

  • 主祀神明:天上聖母(媽祖),同祀開閩聖王、太保元帥等神祇


🏛 歷史沿革

  • 起源於清道光年間(約1821年),有閩南西河人士帶來三尊媽祖神像渡台,因遇風暴登陸於草店尾,原在連什一家中臨時供奉,稱為「同功廟」。

  • 1831年(道光十一年),連什一返閩,再度遇風獲媽祖顯應庇佑,遂邀神像至湄洲進香,再引回台並迎奉開閩聖王與太保元帥神像。

  • 1885年(光緒十一年),連什一家與謝掌田等善信重建廟宇,正式改名「龍鳳宮」。

  • 1964–1970年間再整修,並於1970年完成八卦型(八角)廟殿,1979年成立管理委員會,1987–88年間增建拜殿。


🛕 建築與信仰特色

  • 八角型廟殿:兼具傳統閩南建築特色與地方創新。

  • 裝飾精美:內部彩繪細緻,門廊、斗拱等工藝技法娴熟。

  • 偏殿布置:供奉太歲星君、地藏王菩薩與歷代功德主牌位。

  • 文化地位:因主祀開閩聖王,成為王姓宗親的重要信仰中心。


🎎 活動與慶典

  • 廟方 FB 公告端午節「點光明燈」儀式。

  • 與草店尾、后厝龍鳳宮及中港慈裕宮共同參與遶境、祭江、洗港等民俗活動。

  • 地方信眾會在重要節慶集聚,共襄光明燈、洗港儀式等。


✅ 小結

草店尾中港龍鳳宮歷史悠久,從「同功廟」的簡陋供奉成為今日氣魄宏大的八角廟宇。其融合媽祖信仰與開閩王祭奉,展現地方信望發展;內部裝飾優美、習俗活動豐富,使它成為竹南的宗教文化亮點。 

草店尾中港龍鳳宮也掛著「與天同功」匾

📜 「與天同功」匾真實情況

  • 匾文性質:非皇帝御賜,而是民間模擬御匾樣式製作,藉以彰顯媽祖神威及廟宇地位。

  • 製作年代:推估為光緒或日治初期,由地方信眾敬獻,具文化象徵意義。


❗ 與后厝龍鳳宮「與天同功」匾之區別

項目草店尾中港龍鳳宮后厝龍鳳宮
匾額名稱與天同功與天同功
製作背景地方信眾敬獻(非御賜)鄭如蘭等仕紳於光緒十一年敬獻
下款/款識臺北王有嘉敬贈明確刻有「光緒乙酉年桐月吉旦」
文化象徵彰顯神威與信仰正統顯現士紳參與宗教建設與聲望
宗教體系草店尾「外媽」系統后厝「外媽」系統

🧭 備註:竹南地區的「與天同功」匾不只一塊

在竹南地區,包括:

  • 后厝龍鳳宮

  • 草店尾中港龍鳳宮

  • 中港慈裕宮(部分來源也有提到)
    都有可能出現「與天同功」匾或類似格式的模擬御匾,反映清末以來地方媽祖信仰的文化競爭與地位提升行動。


✅ 小結

草店尾中港龍鳳宮的「與天同功」匾,並非與后厝龍鳳宮的光緒十一年鄭如蘭匾同一塊,而是另一尊敬製的模擬御匾,用來強化廟宇在地位與信仰正統性的象徵。這些匾額在地方民間信仰中扮演舉足輕重的文化角色,展現清末民初台灣民間信仰的發展與地方仕紳的參與。

 

草店尾中港龍鳳宮「開閩聖王」的原始神尊

🕰 開閩聖王神尊起源

  • 廟宇創建於清道光年間(約1821年),最初是閩南西河人士渡台時攜帶三尊媽祖神像,因遭遇風暴漂至草店尾(中港),暫時供奉於連姓仕紳連什一家中,名為「同功廟」 。

  • 根據史料記載,連什一於1831年(道光十一年)返閩,再度遇風暴逃難,媽祖顯靈庇佑後,他遂與另一信眾謝掌田共同返回湄洲進香。回程時,媽祖聖筊指示他們迎奉開閩聖王(即王審知)與太保元帥神像一併回台,成為龍鳳宮的重要陪祀神尊。


👑 開閩聖王身分與角色

  • 「開閩聖王」即 王審知,是唐末河南固始人,奉命入閩平亂,曾被封為瑯琊王;後因亂世自立為閩王,是閩南開國的重要歷史人物,故信眾視其為地方保護神 。

  • 在龍鳳宮中,開閩聖王與太保元帥一同陪祀媽祖,象徵廟宇兼具鎮宅護國及護佑家園的雙重作用,也強化王姓宗親的文化認同 。


🎨 神尊現況與信仰傳承

  • 龍鳳宮現仍供奉媽祖、開閩聖王與太保元帥等,是草店尾地區王氏家族與在地信徒的重要信仰核心 。

  • 廟內彩繪、雲樑雕刻與懸掛的「中港龍鳳宮廟誌」碑記,清楚記載此三尊神像的迎回與供奉歷史,顯示對開閩聖王的尊崇也屬於傳統歷史脈絡的一部分 。


✅ 小結

  • 開閩聖王神像於1831年由龍鳳宮創建者之一連什一及謝掌田從湄洲迎回,作為陪祀神尊留存至今。

  • 王審知作為傳說中的閩地開拓者,被當作聖王供奉,不僅體現師祖的歷史意涵,也加強了王姓宗親在地方的信仰凝聚力。

  • 至今龍鳳宮仍完整保存這段神尊迎回故事,是草店尾地方信仰中一項珍貴的文化資產。

14:22 離開草店尾中港龍鳳宮

14:25 中港慈裕宮

中港慈裕宮,又稱中港媽祖廟,位於苗栗縣竹南鎮中美里民生路,是一座具有豐富歷史與民俗文化意涵的媽祖廟。以下為介紹:


📜 歷史沿革

  • 創建年代:始於明朝永曆年間,約為1658年左右,當時漳州移民為感念媽祖保佑航海安順,在「鹽館前」搭建茅草小廟。

  • 遷建與重修

    • 1783年(乾隆48年),因人口增加重建現址,並保有當年所獻「乾隆癸卯年桂月」石。

    • 1826年因漳泉械鬥而焚毀,1838年重新建廟,定型為七開間、三進兩廊、附左右護龍的閩南宮殿格局。

    • 其後年代包括1874、1918、1935、1966、1971、1999等多次修繕,保持建築與文物完整。

🏛 建築特色

  • 石雕藝術與木構架保存完整,特別是入口前殿那對早期青斗石獅及蟠龍石柱,皆為珍貴古物。

  • 廟的左右配殿由不同派別匠師—漳州與泉州派別「對場造」建造,因此細部裝飾明顯不同,呈現獨特「廟角憨番」雕刻──西洋男女模樣扛壓廟角的廟宇趣味表現(「憨番扛廟角」)。

  • 後殿另設文物館與金銀紙博物館,供民眾參觀珍貴文化資產。

🛐 祭祀活動

  • 主祀天上聖母(媽祖),配祀關聖帝君、註生娘娘、千里眼、順風耳、大眾等。

  • 被譽為台灣三媽祖之一,與北港朝天宮、東港東隆宮齊名。

🧂 特色慶典

  • 端午祭江洗港:全台唯一夏季媽祖出巡活動,端午當天媽祖率領神轎繞境多地,並於出海口超渡孤魂,以淨化河港、保佑平安。

  • 元宵炸邯鄲:農曆正月十五舉行,呈現火炮與街頭信仰盛儀。

  • 媽祖生日慶典、中元普渡:9月9日媽祖聖誕,另有中元普渡暨鹿典祭祀活動,反映深厚社區信仰與人情世俗交流。


🚗 交通資訊

  • 大眾運輸:搭火車至竹南站,步行約1.5 km(西行經中正路至民生路)即可抵達。

  • 自行開車:可經中山高速公路或西濱交流道下,轉接區域道路直達民生路7號。


🎯 小結

中港慈裕宮不僅是苗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媽祖殿,還因豐富的建築細節、宗教儀式與地方民俗特色,被列為國家(苗栗)三級古蹟,是臺灣宗教文化的重要代表。在此可欣賞傳統閩南廟宇建築工藝,體驗具有儀式感的信仰生活,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媽祖文化,非常推薦來此一訪!

 

中港慈裕宮擁有三面清代御賜與信眾敬獻的重要匾額,均列為苗栗縣一般古物,具有珍貴歷史意義與文化價值:


🏅 允王惟后(清同治十三年,1875年)

  • 時間:同治十三年(西元1875年仲冬)

  • 來源:由臺灣掛印總兵「武隆阿」欽命贈予慈裕宮,以紀念本廟重修完成。

  • 匾文:「大清同治十三年仲冬之月重修」,下附「欽命臺灣掛印總兵武隆阿贈」。

  • 意涵:據推測,同治皇帝或因本宮靈驗,所獲療效,賜匾以示恩澤;亦與宮內重修時機相符,屬難得皇家認證文物。


🌟 與天同功(清光緒八年,1882年)

  • 時間:光緒八年(西元1882年正月)

  • 背景:福建巡撫岑毓英為光緒帝代建大甲溪橋,運材時船隻遭風暴阻滯,被迫停靠中港。據傳媽祖顯靈,風平浪靜後船隻得以順利航行,工程得以繼續。

  • 匾文特徵:匾額中刻有“旨”字與「光緒御筆之寶」方印,並附上下款,僅此一例真品,其它同行廟宇多為仿作。

  • 意義:皇帝親自賜匾表示官方對媽祖靈驗的肯定,亦象徵天人感應、地方與廷廷政之間的信仰鏈結。


🛡 護國庇民(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

  • 時間:嘉慶二十二年(西元1817年)

  • 背景:慈裕宮在乾隆48年(1783)遷建後,翌年即被善信捐建重修,匾額正是當年工藝的代表。雖有傳言外框可能為日治時期重修。

  • 功能:「護國庇民」典型匾文稱頌媽祖神恩,強調廟宇作為護民祈福中心的角色。

  • 文資地位:於2014年11月7日公告為古物,同年「允王惟后」匾亦列入古物,展現三座匾所見跨時期信仰資產。

「與天同功」匾額中刻有“旨”字與「光緒御筆之寶」篆印

以下是全台灣現存「與天同功」匾額的完整整理,分類為三種版本:


1. 清光緒 7 年(1881)官方御匾 – 第一批

  • 特徵:來自光緒帝御命,由南書房翰林撰書、鉤摹版型,中央有「光緒御筆之寶」印,無上下款。

  • 廟宇與地點

    • 臺中 大甲鎮瀾宮

    • 彰化 鹿港天后宮

    • 彰化 彰化市天后宮

    • 臺南 大天后宮

    • 高雄 鳳山雙慈亭

    • 屏東 內埔天后宮

    • 新竹 長和宮

    • 新竹 內天后宮

    • 臺北 臺北天后宮

    • 澎湖 澎湖天后宮(雖現存為日後仿製品)


2. 光緒 8 年(1882)附「落款」改版 – 實質官賜的「御匾」

  • 特徵:由福建巡撫岑毓英撰落款、帶印璽,中央仍帶“光緒御筆之寶”。風格與版本1基本一致,但屬地方再次授匾。

  • 廟宇

    • 中港慈裕宮(竹南)

    • 后龍慈雲宮(苗栗)

    • 長和宮(新竹)


3. 日治、民國時期仿製之後版 – 附落款或裝飾更新

  • 特徵:仿版常有刻款,如光緒10 年、民國年間,或採不同材質/貼飾(如磁磚)。

  • 廟宇

    • 冬山定安宮(宜蘭)– 民國49(1960)年落款,無皇帝璽印,磁磚手繪風格

    • 利澤簡永安宮(宜蘭五結)– 1930 年仿刻,稱為「與靝同功」

    • 其他如後厝龍鳳宮(苑裡)、苑裡慈和宮新竹後厝龍鳳宮等亦屬此類


✔️ 分區統計(據苗栗縣天后宮資料):

  • 北部:6 座(頭城慶元宮、宜蘭昭應宮、羅東震安宮、臺北天后宮、新竹內天后宮、新竹長和宮)

  • 中部:14 座(包含中港慈裕宮、后龍慈雲宮、大甲鎮瀾宮、鹿港、彰化等)

  • 南部:5 座(臺南大天后宮、安平天后宮、南化天后宮、鳳山雙慈宮、屏東內埔天后宮)

  • 澎湖:1 座(澎湖天后宮)


📌 重點比較總表

版本年代特徵代表廟宇(例示)
第一版光緒7年(1881)無落款,中文字帶古璽印,第一批御匾大甲鎮瀾宮、鹿港天后宮、臺南大天后宮等
第二版光緒8年(1882)有落款與璽印,實質官賜中港慈裕宮、后龍慈雲宮、長和宮
後續版光緒10年後,至民國仿刻或地方捐獻,樣式多樣冬山定安宮、利澤簡永安宮等

✅ 小結

  • 「與天同功」匾全台現存含官方御賜與仿製,共約26–20 方,分布於北中南及澎湖地區,屬媽祖廟御匾中最多者。

  • 真正「帶落款與璽印」的,僅限中港慈裕宮、后龍慈雲宮、長和宮等少數具實質官方背景版本。

  • 其他多為仿版、地方重建或近代敬獻,仍反映媽祖信仰傳播的社會意涵。

14:35 離開中港慈裕宮 (廟埕日出橋)

中港慈裕宮前殿前,有一座別具意義的「日出橋」,以下完整介紹它的背景、特色與象徵含:


🌉 起源與設計理念

  • 位置:位於三川殿(廟前殿)入口前方,橫跨前埕空間 。

  • 設計由來

    • 廟址初定於中港溪畔,昔日廟前實有溪流,由橋梁連接,是進入廟宇儀式性通道。

    • 日後填平溪道,橋下空間以石板鋪面,形成獨立橋體,象徵廟區過去與水的連結。


📅 興建年代

  • 建橋時間:依據地方探索記錄,現存日出橋建於民國48年(西元1959年)重製,橋下早已無流水。

  • 後續並無大規模改動,橋體與石獅、橋欄等細部維持原貌。


🧱 建築特色

  • 石橋造型:造型仿傳統式石橋,淡雅樸質,與廟宇風格相融合。

  • 橋頭裝飾

    • 四角設有小型青斗石獅,部分為清代石材,另有近代補雕版本,可辨古今 。

    • 桥上常見掛設紅燈籠、媽祖平安符,寓意「走過平安橋,受媽祖保佑」 。


🧭 象徵意涵

  • 「日出橋」命名:呼應慈裕宮面朝東方、仰望「日出」的地理格局,由西向東跨越,象徵迎晨、沐恩。

  • 儀式性功能:進入正殿的必經之路,不僅是物理動線,也具有心靈啟程的象徵意義。


📸 拍攝與參訪建議

  • 最佳視角

    • 拍攝整體橋身與三川殿構圖,特別在黃昏或清晨,光線映照橋面與廟門最佳。

    • 將橋頭獅像與橋面平安符或燈籠結合,形塑具有文史深度的構圖。

  • 紀錄橋上活動

    • 儀式如「洗港祭江」、廟會空檔,橋頭經常成為重要集結點,拍攝氣氛豐富。

    • 能捕捉信眾、神轎與橋面互動,也是極佳題材。


✅ 小結

「日出橋」既是中港慈裕宮存留水岸文化的標誌,也串聯起歷史記憶與信仰儀式:從溪流渡口,到如今象徵踏入神域的儀式入口。雖然已無水,但它所涵蓋的空間意義、歷史沉澱,以及拍攝視覺價值仍不減。若到廟裡,不妨緩步橋上,想像當年流水盈橋下的場景吧! 

14:50 台灣中油車亭竹南站

台61公路看後厝龍鳳宮的媽祖大像

15:13 風情海岸

新竹「風情海岸」是香山濕地與十七公里海岸線的重要自然與休閒區段,以下是完整介紹 🌊


📍 位置與範圍

  • 位於新竹市香山區的海濱公路(西濱快速道路)沿線,北接南寮漁港,南至南港賞鳥區,全長約 17 公里,自行車道串聯多個景點。

  • 風情海岸屬於香山濕地的一部分,靠近潮間帶,擁有典型沙丘與濕地植物,為國家級野生動物保護區。


🎯 主要景點介紹

幸福沙灣 & 觀景平台

  • 沿自行車道設有觀海平台與「魚鱗天梯」,採用石階方式取代消波塊,讓遊客可近距離感受海景,已成為拍照熱門打卡點 。

賞蟹步道

  • 約 250 公尺的木棧道沿濕地而建,能近距離觀察招潮蟹、彈塗魚等潮間帶生物,是親子自然教育的熱門路線。

海山漁港觀海平台

  • 海山漁港附近的觀海平台環境寧靜,可觀潮汐變化、漁船進出,適合攝影與散步 。

港南運河公園

  • 橫跨港南運河設計有親水平台、兒童遊戲區、無邊際夕陽平台與攀爬設施,兼具遊憩與生態功能。

南港賞鳥區

  • 位於南港,廢棄漁塭改建賞鳥池塘與親水平台,是觀察候鳥的好地點 。

朝山陸橋

  • 連接香山濕地與朝山社區,弧形造型宛如船隻,有「鹹魚翻身」之稱,可以眺望風力發電機與溼地夕照美景 。


🚴‍♀‍ 活動與建議

  • 自行車/步行:17 公里海岸線自行車道平坦、配置完善,適合騎行、慢跑或漫步。

  • 生態體驗:潮間帶與濕地保護區生態豐富,是挖蛤、看蟹、觀鳥的好場域,適合親子踏查 。

  • 攝影、賞景:魚鱗天梯與平台為拍日落與海景絕佳地點;朝山陸橋和海山漁港也擁有開闊視野。


15:29 新竹垃圾焚化廠(翰陽科技綠能股份有限公司)

新竹縣的新垃圾焚化廠(位於竹北市,鳳鼻隧道南端旁)由翰陽科技綠能股份有限公司(為台鎔科技子公司)透過 BOO(建造‑營運‑擁有)模式興建,並致力推展「轉廢為能」綠色循環發展。


🏗️ 計畫里程碑

  • 2019–2020 年:翰陽綠能(台鎔子公司)參與投標、簽訂 BOO 合約、完成環評及基地用地與併聯許可等關鍵程序。

  • 2021 年 7 月:新建工程動土,台鎔創辦人陳春翰等參加開工典禮 。

  • 2024 年 11 月:縣府副縣長確認年底投料、點火及試車,預計於 2025 年初投入商轉 。


技術與效益

  • 高效能熱處理 + 能源回收:每日兩爐、總共可處理約 500 噸生活與一般事業廢棄物,並透過廢熱發電,提升資源再利用效率。

  • 紓解垃圾壓力:結束縣內以前需外送掩埋或外縣代燒的不便,以及垃圾山、掩埋場火災等問題。

  • 附加公共參觀設施:焚化爐煙囪觀景道設計允許民眾參訪,兼具教育與觀光功能。


現階段進度與未來展望

指標進度說明
工程進度即將完工遭逢颱風、地震延宕,但年底試車計畫尚維持中 
試車與商轉2024 年底起試燒,2025 年上半年正式運轉
處理量與費率每日 500 噸;每噸收費估新台幣 2,100 元起,超過門檻後提高至 2,520 元

為什麼這項目重要?

  1. 解決長期垃圾堆積問題:大幅減少新竹縣依賴他縣代燒及堆置的惡性循環。

  2. 環保+經濟雙效益:透過廢熱回收及綠電發電,進一步降低二次污染,提升再生能源利用率。

  3. 社會參與+宣教機會:焚化爐兼具參觀設計,增進公民了解廢棄物處理與循環理念。


綜合結論

翰陽科技綠能主導的新竹縣垃圾焚化廠計畫,結合高效焚化與綠能回收,預期年底試車,明年上半年正式投入運轉,對疏解垃圾壓力、提升資源循環與環境友善度具重大发展意義。

 

16:43 國3北上接近木柵休息 (左上山頭為猴山岳)

17:01 成福路家樂福門前

 

 

首頁

附錄 : 

竹南景點位置圖

竹南冷水坑散步路線圖

全站分類:不分類 不分類
自訂分類:不分類
上一則: 2025.07.09~07.14後山埤印象
下一則: 2025.07.04~07.07後山埤印象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