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1 烏石港碼頭
華棋168號是一艘合法檢驗合格的登島賞鯨娛樂船,專門提供宜蘭烏石港出發的龜山島海上生態旅遊服務。船上配備豪華座椅、冷氣、全方位視聽設備,以及完善的救生安全設施,確保旅客在舒適與安全的環境中享受旅程。
主要行程特色:
- 賞鯨與繞龜山島八景(二合一)行程約2至2.5小時的行程中,旅客可搭乘舒適的遊艇,觀賞海域中常見的飛旋海豚和其他鯨豚家族,並環繞龜山島欣賞天然景觀,包括著名的「牛奶海」現象。專業導覽解說船長擁有數十年的海上經驗,對龜山島的地質、人文以及鯨豚生態有深入了解,並提供風趣且專業的導覽解說,讓旅客深入了解海洋生態與龜山島的神秘面紗。
行程資訊:
- 出發地點宜蘭縣頭城鎮港墘路60號(烏石港)
- 每日船班時間08:00 09:00 12:00 13:00
- 全票新台幣元費用1,200
- 可透過官方網站 或合作平台進行預約。預約方式hc168tw.com
注意事項:
- 登島需提前申請,並由觀光局系統抽籤核准,請於出發前天提供姓名、身分證字號、出生日期等資料,以利作業。
- 所有活動行程皆在烏石港旅客服務中心完成報到手續。
- 登船時需攜帶身分證件,兒童請攜帶健保卡。
- 船班如遇不可抗拒之因素而停駛,將提前通知更換時間事宜。
欖仁樹
欖仁樹是熱帶地區常見的行道樹及庭園植物。其樹姿美觀,樹冠闊傘形,枝條有序伸展、層次明顯,翠綠的葉片在秋冬落葉前轉成橙紅至紫紅色,具明顯的季節色彩,亦可當作另類的「紅葉」觀賞。
欖仁樹又名「大葉欖仁」,與小葉欖仁相對,兩者的分別可望名生義,大葉欖仁的葉片比小葉欖仁大很多倍。
08:50 遊船工作人員講解救生衣穿法
09:02 登上「華棋168」遊船
船長駕駛艙
龜山島位於宜蘭縣頭城鎮海岸以東約10公里處,是孤懸於海中之火山島嶼,因其形似浮龜而得名,更曾被國際知名自然網站《WHEN ON EARTH》列為全世界最酷的小島之一,小小的島上其實風情萬種,蘊含豐富的生態及人文古蹟。島民唯一的信仰中心-普陀巖,原稱拱蘭宮,現供俸觀世音菩薩,而龜尾湖另一端還有一尊觀音乘龍像,屹立於湖畔保佑眾生;圍繞龜尾湖畔的環湖步道、沿途有龜山島生命之泉一稱的冷泉,以及全台唯一天然生長的原生蒲葵林相,還有豐富多樣的動植物生態;毛柿步道的上的大樹直徑超過80公分,被當地居民喻為神樹,以及曾是島上最高學府的原龜山國小校址,還有知名地標「島孤人不孤」也是必拍景點;見證過往駐軍歲月的軍事坑道,裡面非常涼爽,在炎熱的夏日時節也是旅客避暑的最愛,坑道盡頭是一座廢棄砲台,天花板上密密麻麻的消音錐頗有當年軍事肅殺的氛圍,而放眼望去卻是一片美麗的夢幻藍色海域,短短一趟島上之旅,可盡享歷史人文與自然的洗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qRtWnp2nl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pMY3gmQjag
龜山島南岸碼頭
軍事坑道碉堡射口
龜岩峭壁
龜首上方因去年0403地震有些「土石崩落」
網傳「龜山島龜頭斷了」的影片及訊息,內容聲稱 2024 年 4 月 3 日台灣東部海域發生規模 7.2 的地震,位於宜蘭外海的龜山島,龜首斷掉造成大量塵土飛揚。事實是龜山島的龜首是出現「土石崩落」,並沒有發生整個塌陷或是斷掉的情況;而且龜首出現崩落並非首次,在 2022 年、2023 年時皆有發生過,網傳訊息用字不精確,容易造成民眾誤解。
海心潛火,島腹藏聲。地動山驚,雲翻浪橫。龜背微顫,石裂如鳴
雷吼天響,泉湧氣生。靜中有勢,亂後還清;天地無語,萬象歸平
- 《CHATGPT詩作 龜山震吟》
401高地觀景台2014.09.27曾登臨過
龜山島的海蝕洞取名為「眼鏡洞」
北岸碼頭
碼頭區禁止逗留拍照
09:59 登上龜山島
10:06 龜山島遊客中心
10:18 普陀巖 (原名拱蘭宮)
普陀巖是龜山島上最具人文歷史意義的地標之一,建於日治時期,是島上信仰中心。主祀觀世音菩薩,是當年駐島軍人與居民的精神依靠。雖然龜山島現在無常住人口,但普陀巖仍保存良好,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辰,仍會舉辦祭典,吸引許多信眾與遊客登島參拜。
廟宇位置靠近登島步道,建築小巧莊嚴,面海而立,環境清幽。站在廟前,可以遠眺太平洋與宜蘭海岸,是觀景與祈福的最佳地點之一。此地不僅承載信仰,也記錄著龜山島過往的生活軌跡。
10:22 導遊介紹「龜卵石」
10:31 龜山島「冷泉」
龜尾湖
龜尾湖又名龜尾潭,原來是一個淡水湖,後來島上居民引海水進湖,本希望成為一個漁港,但是居民每次築堤都被颱風吹垮而堵住,所以現在是鹹淡各半的湖泊。湖的對岸有一座觀音像,安詳的守護著龜尾潭及居民。
10:40 龜山島「聚落遺址」
龜山島曾有居民居住,形成獨特的聚落文化。然而,1977年因軍事需要,居民被迫遷離,島上聚落逐漸荒廢。目前,僅存部分建築遺跡,如信仰廟宇等,成為歷史的見證。
據記載,龜山島在19世紀初開始有人定居,最早的居民來自福建,發現島上漁獲豐富,適合生活,遂定居於此。日治時期,島上人口約五百人,至民國56年(1967年)達到約七百六十人,設有派出所和小學,形成自給自足的社區。然而,這樣的生活在 1977年劃下句點。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戰略價值高,政府基於軍事考量,決定將島上居民全數遷離,龜山島改為軍事管制區。大部分居民遷至宜蘭縣頭城鎮的「烏石港地區」,有些聚居在「文化村」。
軍事設施遺址
軍事坑道入口
10:45 龜山國民小學
野百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rYlzBLGeI4
11:11 龜山島海堤看「靈龜擺尾」
11:15 龜山島遊客中心
11:20 準備返程
11:24 北岸碼頭橋上看熱帶魚
11:29 登上「華棋168」遊船返航
外澳海灘「阿拉伯宮」(又稱小白宮)
伯朗咖啡城堡二館
12:02 烏石港碼頭上岸
蘭博烏石港驛站 (原烏石港遊客中心)
12:22 礁溪轉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