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物還是人?
謙、卑、傲「三德俱全」
現實生活中
「謙、卑、傲」有很多面相
充滿著「不一定」
作者:杜火淦
有位好友,很有思想、很有見地,對「人」很有興趣,對杜火淦也很有興趣。
她說:
高人或俗人,都是「物以類聚」。
「英雄所見略同」的英雄也是一種「自高」的美稱,呵呵,我們都是俗人,無人出其右也。
讀部落格最有趣的就是能接觸各種不同的「人」,讀文如讀人。有人謙,很少;有人自卑,不少;有人傲,最多.......我們都屬於「人」之一種。
科學家特別傲,不知道科學家們同意嗎?
我對言論的「潛意識」特別有興趣,文章就是言論。我們看不到人,所以無關對人的偏見,只是對言論的反射與與觀感。
客觀的 feedback 是活到老學到老的精進空間,您說是不是?
杜火淦回覆:
哈哈哈,「人」=「物」,依其類而成聚落(布「落」格)。
但你已超越,俯瞰我們這些東西(是人?還是物?)在玩什麼。
但自己隨便看看,樂一下子,比較容易,如欲從每一群東西的「文論」中,去了解每一個東西,那得看完以億計的文字,然後還需分析、研究,才「可能」認識一點點。
那是「神格」的遊戲,並且遠高於希臘「諸神」,「老頑童加老小子」之類的東西,都玩不起,哈哈哈.....
又,謙、卑、傲「三德俱全」的,大有人在,要「看」的話,連神都會得偏頭痛、失眠症,何苦來哉?!
為何說:謙、卑、傲「三德俱全」的,大有人在?
其實此「三德俱全」並無「值得驕傲之處」(六祖[壇經]用語),只是做「人」的普通心態而已。
尤其是,古代儒家的傳承,加上現代科學的陶冶之下,在日常生活中及工作上,表現出的自然是「謙」,如儒家的「謙謙君子」。
至於科學家,數十年間,參加過無數的演講會,每位講者皆「謙謙有禮」。他們發表的論文,在文末也會謙虛地舉列出「本文未竟之處」。所以「謙」是常態。
儒家有所謂「三人行必有吾師」之語,「尊」他人為師,表現的自然是「卑」。
這方面,在科學界尤為顯著,因為科學的範圍已經膨脹到「沒有人能知所有的事」 --霍金在他 25年前出版的[時間簡史]中,已舉出當時歐洲名哲學家所說的這個「現況」。
不要說「隔行如隔山」,即使「本行」內的分工,都細到「沒有人能知所有的行內事」(參見拙作「聆聽同儕」)。
「同行」好比一張牛皮,上面有無數的毛;每一個「本行」的專家僅「專營」於一毛而已。他們經常需向另一根毛的「同儕」請教(或讀其論文)。所以「卑」也是常態。
「傲」?
什麼是「傲」?
儒家的「無友不如己者」是「傲」的表現嗎?
「好為人師」是一種傲的表現吧? !
但通常科學家向「同儕」請教時,對方都會熱心地「好為人師」一番。
他如「不願為師」,你怎麼辦?
如果人人都「不願為師」,科學如何進展?
所以「傲」中也有許多的「不一定」!
現實生活中,「謙、卑、傲」有很多面相,充滿著「不一定」。在「施、受、旁觀」三類人,心中的感受,亦有千萬億種。因涉及的是「情識反應」,是「無常」,難以一概而論。
至於「三德俱全」,那只是杜火淦的「杜火淦論」(定義,見前 po「杜火淦」一文),以嬉笑視之即止!
延伸閱讀:
聆聽同儕 http://blog.udn.com/jfeng13x/82665963
杜火淦 http://blog.udn.com/jfeng13x/83813424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樓. 意樵2016/12/05 04:17不一定
「好為人師」---ㄏㄠˋ --- 不一定是傲.可解為偏愛
「好為人師」---ㄏㄠˇ --- 不一定是謙.可解為欲望
「好為人師」---ㄏㄠˇ --- 不一定是卑.可解為作嫁
「好為人師」---ㄏㄠˇ---ㄏㄠˋ --- 不一定照我的解意來看!!
再接再厲:(從)這些「不一定好」(中),得真妙!HaHaHa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於 2016/12/06 01:58回覆 - 1樓. 戈 筆 揚2016/12/04 05:59我把三篇文章一起讀,觉得收益三倍多。多谢!不敢當!但更見兩個老小子的頻率一樣,哈哈哈......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於 2016/12/04 06:46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