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平心再平路
回應SCFtw2的兩篇文章(未列標題,因作者不准 copy):
第一篇引用文:
https://city.udn.com/3309/5652493?tpno=0&cate_no=0
第二篇引用文:
https://city.udn.com/3309/5653172?tpno=0&cate_no=0
Dear SCFtw2:
哈哈哈,老小子拍馬屁拍到馬腿上了。很欣賞您的文章(包括在高本衲格子的留言),也覺得那些「高僧們」老是用些不合時宜的古文唬老百姓,利己誤人(包括「人間佛教」那位;見「第一篇引用文」),不是件好事。
但撥亂反正之舉,超出個人能力之外。欣見您掄大斧、揮大刀,妄想附合一番,也 po上一篇以作呼應,表達些獨夫淺見:那2500年前,民智未開時代的人都聽得懂的「佛法」,今人應該也很容易聽得懂(個人經驗已證明確實如此,且已為文多篇)。
至於「第二篇引用文」所言,的確是誤會一場。謹舉一篇九年前的心得報告「路平專案」為例,其內容雖膚淺但乃必須的起步點 -- 節錄如下:
路平專案 http://blog.udn.com/jfeng13x/81748078
文末陳述的心得如下:
佛法是用來安我的心。
沒錯!
但是悟了、心平了,路還是不平的呀!
從此我就可以不理那些不平的路了嗎?
不是的!
現實生活中的「路不平」並不會因我「心平」而改變。
「萬法唯心所現」並非說「我的心改變了」,「萬法」就變了!
「萬法」還是「萬法」它自己,一點也沒因我而改變!
「我的心」就是「五蘊」。
當五蘊隨著萬法遷流不息產生無限煩惱之時,如何能夠好好地處理人或事的問題?
只有在「心平」之下才有能力處理「路不平」的事。
老和尚教我們的是在「人、事」上起煩惱的當下,先用佛法調理好「心」,再回頭去處理那個產生問題的「人、事」。
他沒有教我們用「心的幻境」去逃避現實生活中的萬法,不是要我們止於「心平了,路還是不平」,而是要我們在做到「心平」後更清晰地、更積極地、更有效率地去進行每一個「路平專案」。
延伸閱讀:
吃素與持齋之別(平易近人的佛法 1) http://blog.udn.com/jfeng13x/103522419
「佛」的意義是「老師」(平易近人的佛法 2) http://blog.udn.com/jfeng13x/103571812
色即是空(上)(平易近人的佛法 3) http://blog.udn.com/jfeng13x/103735174
色即是空(下)(平易近人的佛法 4) http://blog.udn.com/jfeng13x/103833400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樓. 老頑童上山2017/06/10 16:50
呵呵!
突然想到[平鑫,平路]
- 1樓. Path Walker2017/06/07 11:56偶感
遇事或遇到境緣 在"理"上 以智慧照見 只須去 "了別" 而 "不生分別"
在"事"上 心的作用是能生萬法 故 "與病興藥" 去對治問題 去處理問題
行者 心平則無諍 無論動與靜 定的功夫做到家 自己腳跟站穩 時時能作主
行於菩提道上 路平也好 路顛簸也好 沿途風景都是自己的 與他人無關
九年來 這一路上"精勤度" 也許常進三步 退兩步 但 "悟境" 不會退
願 仁者大德 福慧增長 菩提圓滿
小弟 合十
欣得大德教言!老兄的文字功力深厚,向為小弟欽羨,筆下優美、簡潔、又富意境;書法和淨空老和尚的體相似 -- 舍下鐵門外,貼著他的「淨心遍寰宇,善意滿人間」,天天看,故有此感。從書法上亦可感受到您的修持境界。盼老兄不時賜下教益。 老小子 上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於 2017/06/07 18:37回覆再者:小弟從「有」中漸漸體悟「空」義,五年前已能做到:空白的優先名單 http://blog.udn.com/jfeng13x/81065069 ,稍得「心之逍遙」,差強人意。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於 2017/06/07 18:4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