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53上- 左派 右派 什麼才是中間派
JCW 2010/09/12. NoDerives (ND) Creative commons Copyright.
▽ External Link ▽
(1). My forum: https://city.udn.com/61613/forum (3). It's fun: http://blog.udn.com/jctheoldman
(2). My blog: http://blog.udn.com/jcwang00/article (4). Relay Story: http://blog.udn.com/JC00
(5). Windows Live > Office ---------------------------Translate多語言翻譯器 ----------------------
.
.
這是我為隨時閱讀方便所做的摘要:………
~~~~~~~~~~~~
思想、黨派、人物有左派(左翼)和右派(右翼)之分。
自從卡爾.馬克思言論問世,法國人民把皇上的腦袋斫了之後,政治經濟思想、黨派、人物有左派和右派之分,卻似乎並無中間派之說;非但沒有中間派之說,不左不右的人還被視作冥頑不靈之輩。直到二十世紀中葉,社會主義才被重視為非左也非右的中間一體,可望是世界各地今後一致的走向。為何嗎?共產主義是高度理想、不可能、也不適宜實施的意識形態,資本主義則是放慫人性物慾的任性行為,會使社會道德敗壞的萬惡之源!
自從卡爾.馬克思的共產言論出來之後,世界上泛起了一片紅潮禍患,幸好我人類在演化、智慧增長之際,有頭腦比較靈巧、思想敏捷者發現:當年馬氏以之為從資本主義改向共產主義的中間階手法、社會主義、才是真正可以使人民永享福祉的政治經濟主張。但是,一般人對左-中-右之說仍然模糊不明者為數仍極多,原是共產主義者的政客黨棍就鼓其如簧之舌,以共產主義走資就是社會主義之說蠱惑愚弄人民。社會主義變體之名稱就日漸增多;何為真正的社會主義倒罕聞其詳了。
現代思想裡面的真正的社會主議該如何定義呢?今人對真正的社會主義此詞確切的定義尚未找得;也許該說它是「去共、資兩者之短,取共、資兩者之長的主張」吧。因此,我在『未來世界的三元政治主張』裡名之以PMPES,俾示別於「共產主義走資的社會主義」;我說PMPES真社會主義不以「貫澈共產主義全部主張」為終極目標,PMPES真社會主義要「去共、資兩者之短,取共、資兩者之長」。
~~~~~~~~~~~~
★要看社會主義的資料可找《社會主義、Socialism – Wikipedia》(必須兼看英文篇)。
★Marxists.org是「非謀利性質,旨在傳播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歷史文獻和參考資料」的網站。
*** *** *** ***
看維基百科如何區分台灣海峽兩岸大中華地區的左、右派………
★(1). 大中華地區左派、右派 - 維基百科:大中華地區的左派、右派如下:
☆ 臺灣 - 在1949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播遷來臺之前,中華民國最主要的政黨是中國國民黨。中國國民黨在創建之初是一個左翼政黨。在中華民國國父孫文的領導時期曾經「聯俄容共」。但在蔣中正掌權之後,尤其是寧漢合作之後,中國國民黨轉型成為偏右派政黨。1948年,國民黨當中的左派成員,如宋慶齡、何香凝等人另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當時的知識界,也分為左右派,比如著名左翼作家魯迅、右派學者胡適。在今天的中華民國,對民族概念上的中華民族較為友善的泛藍陣營,如中國國民黨、親民黨、新黨,較為關注大中華地區經濟發展與中華文化的保存,並且反共,因此通常被分類為右派;而傾向遠離中國、宣佈臺灣獨立的泛綠陣營,如民主進步黨和臺灣團結聯盟、建國黨,則較為重視資源的分配、照顧基層民眾(即草根)、弱勢團體(包含婦女、少數民族、身心障礙等)的利益,重視環保、生態議題,並專注於社會福利政策等,因此一般被視為比中國國民黨左一些。
但是民主進步黨的支持基礎還是以偏右自由派的都會區本省中產階級及知識份子為主,亦可以說是中間偏右政黨;只是民進黨的施政比國民黨左一些而已。至於統派團體臺灣勞動黨、夏潮聯誼會則偏向左翼。
這些政黨在諸如在兩岸關係等不同議題上的取向,時常和這些政黨本身相對的左右定位不符,甚至相反。在各項選舉前夕,為了拉攏中間派選民,這種現象尤其明顯。也因此臺灣的媒體鮮少用左翼右翼來分類政黨。此外,目前任何的選舉裡都幾乎沒有出現任何左派與右派的用詞。基本上,以一般觀點來看,國、民兩黨皆屬於中間偏右派政黨(臺灣政治左右之分並不明顯)。
泛綠 | 泛藍 |
支持臺灣本土化、臺灣主體性運動[來源請求] | 維護中國傳統 |
主張宣佈臺灣獨立 | 主張與中國大陸統一[來源請求] |
臺灣正名制憲運動 | 捍衛中華民國 |
但,中國國民黨的部分左派支持者重視跟中國共產黨的關係,在中國大陸事實上也有反對中國共產黨的右派地下國民黨。
☆香港、澳門 - 港澳兩地的左、右派意義不一定等同普遍認同的左、右派,有時甚至會與普遍的定義完全相反。自從港澳回歸後,就難以用經濟取向區別左、右派。
在香港、澳門,左派一般被形容為親中共(建制派)分子或團體,這個定義大約可追溯至1960年代,當時港澳兩地正受文革風潮影響,不少支持社會主義的工人紛紛製造騷亂,另外當時的有部分大學生對這些工人表示同情,並信奉馬克思主義,對當時的港英或澳葡政府不滿,故此他們就被稱為左派。
港澳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後,有些商人為了獲得在中國大陸的利益,他們的政治立場趨向親中;但「左派等於親中」的概念已經深入民心,故此,即使自由黨在經濟取向採取親資本主義態度,仍然被市民稱為左派。
前區議員梁安琪曾在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論壇上,指責對手社民連陶君行身為泛民主派一員卻自稱左派,陶君行便解釋國際間多數以經濟取向而非政治立場定義左右派。
☆中國大陸 -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左派的政黨。所以在中國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前,還包括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的幾年內,右派有同情、相信或支持資本主義、反對暴力革命、進而反對中國共產黨及其政權的意思,雖然這種意向不一定很強烈。相反,左派則是代表工人農民的利益、支持徹底革命、支持輸出革命,等等。由於右派一度被普遍認為是反動的、消極的,一些政治鬥爭失敗的「極左派」,如「四人幫」,也曾經被定性為「形左實右」。
1957年,中國共產黨發起「反右運動」,從此一些人有了「右派」這個政治身份。「右派」和地主、富農、反革命、壞分子合稱「黑五類」。 相反,革命軍人、革命幹部、工人、貧農、下中農等紅五類被認為是左派的中堅。
1980年代之前中共的左、右派……… | |
左派 | 右派 |
革命派 | |
自認為代表無產階級,即工人農民的利益 | 被左派認為同情、相信或支持資產階級 |
建政之前主張暴力革命 | 建政之前主張和國民黨合作,議會鬥爭 |
絕對公有化 | 相對保護私有財產、個人自由 |
政治上對共產黨無限忠誠 | 認為可以提出不同意見 |
科技上傾向蘇聯的體系,後來主張自力更生 | 主張向歐美學習 |
重點「抓革命」 | 重點「促生產」 |
近年來,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人思維也有明顯變化。現在的左派,是指那些反對或質疑市場經濟和私有制,堅持原教旨的共產主義和毛澤東晚年思想的保守派人士,極端左派則根本反對鄧小平主導的改革開放,憧憬毛澤東時代。而右派則主張實現憲政民主、市場經濟化,保護私有制,等等。可是,左右的區分也常常是具體、相對和變化的。
中國共產黨內既有主張左的(如鄧力群),也有主張右的(如李銳),但主持工作的通常被認為是保持穩定的平衡派。很多人認為:像主張資本家入共產黨、自認為代表「先進的生產力」等只是中共黨內的一些認識或分歧,並非左右之主張。
2002年5月在清華大學舉行的一次小型討論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王緝思對於全世界的政治光譜做出如下解釋:「維護現存的資本主義秩序,維護西方主導、親資本的就是右;主張社會公平,縮小貧富差距,減少經濟危機,對壟斷加以限制,發展中國家加強對西方侵蝕的抵禦,就至少可以稱作中間偏左。」這一解釋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可,當然亦有持不同看法的人。
1980年代之後中共的左、右派………
===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