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4-弄臣 Jester JCW, 2009/05/07.版權所有.
★☆★☆★ 超快速交通車: 用滑鼠左鍵點一下就可進入 ▼
(1). "未來世界的政治主張" 原稿,請看:https://city.udn.com/61613/forum 世聯WodFed城市
(2). "未來世界的政治主張" 整理後稿件,請看:http://blog.udn.com/jcwang00/article 世聯城的部落格
~~~~~~~~~~~~~~~~~~~~~~~~~~~~~~~~~~
"弄臣" 究竟是何等人物?今解之:……
☆【一】:弄臣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zh.wikipedia.org/wiki/弄臣 - 本文介绍的是中國古代宮廷一個職位;弄臣英文是jester,courtier等,意指朝臣、奉承、諂媚者。英文說明見本文 "☆【三】"。此外,威爾第有一歌劇,名Rigoletto (中文劇名 "弄臣"),則見弄臣 Rigoletto (歌劇)。
弄臣(中國古稱優;"優",原作演員解),是古代宮廷中以插科打諢來為國王消煩解悶的人物(但未必是正式的職銜);在西方國家常由侏儒擔任[1]。雖然身分卑下,但弄臣往往是宮廷中唯一享有言論自由的人 (all-licensed fool[2]),文學、傳說中他們常被塑造成「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的諷諫者,例如以及《史記·滑稽列傳》裡記述的優孟和優旃,莎劇裡的一眾弄人,他們常利用了滑稽的諷刺功能對君王進行諫言。
只要富機智,有風趣,誰都可以當上弄臣。歷史上的弄臣有的出身草根,目不識丁,有的卻學養很高,本身是詩人、樂師、教士,例如漢武帝最寵愛的東方朔本身就是個文士。
國王與弄臣的關係有時親密得令人難以置信,亨利八世與他的弄臣薩默斯(Will Sommers)是有名的例子,據說薩默斯跟國王親密得可以直呼其名,管他叫「哈里」(Harry)、「大叔」(Uncle)[3]。在《一千零一夜·駝背人的故事》中,那個中國皇帝「一霎眼的時間」少見他的弄人也是不能的。
根據歐陽修的《新五代史》,甚至有膽量打皇帝耳光的弄臣:莊宗嘗與群優戲於庭,四顧而呼曰:「李天下,李天下(是為莊宗為自己起的藝名)何在?」新磨遽前以手批其頰。莊宗失色,左右皆恐,群伶亦大驚駭,共持新磨詰曰:「汝奈何批天子頰?」新磨對曰:「李天下者,一人而已,復誰呼邪!」於是左右皆笑,莊宗大喜,賜與新磨甚厚。──〈伶官傳第二十五〉
弄臣有時就是君王的男寵,如戰國時代龍陽君與魏王,而清朝的弄臣和珅傳說長得與乾隆少年時代調戲過的雍正帝妃子一模一樣,因此和珅與乾隆似乎有著不尋常的關係。
~~~~~~~~~~~~~~~~~~~~~~~~~~~~~~
☆【二】:中國報導週刊,文化視點,韓西林:談談中國當前文化中的“弄臣”化傾向 2009/04/06 01:09:01 *轉載自:中國報導週刊 http://www.china-week.com
弄臣為帝王所寵倖狎玩之臣。“弄臣”這個詞,是漢代文帝發明的。漢文帝的身邊有一個大臣,名叫鄧通,時為太中大夫,很得文帝的賞識和寵倖。被文帝稱之為“弄臣”。文帝對其喜愛有加,即使鄧通當著朝臣的面,在文帝面前舉止怠慢,有失禮節,文帝也不怪罪,反而還賜以欣賞。
後來的人把那種投主子所好,在主子面前耍把戲、出洋相,甚至有時候還對主子假責怪真吹捧,千方百計地討主子歡心,毫無廉恥地拍主子馬屁,竭盡全力地滿足主子的感官享樂,深得主子喜愛,也分得了一杯羹的卑鄙小人稱之為 "弄臣"。弄臣是個可悲的角色,他必須不斷地為主人找樂子,幫助主人實行一切尋歡作樂的計畫,因而遭到他人的厭惡和鄙視。對這一切,弄臣他心裡很明白,但他卻不以為然,因為他一方面是以此謀生,另一方面,他更以受到帝王的歡愛為榮!
弄臣是封建專制主義政治文化的特殊產物,他是沒有被切掉生殖器的太監,是纏了小腳的男人,是完全把自己人格拋棄了的人。弄臣的唯一宗旨就是使帝王高興。
當前我國的主流文化就有著嚴重的“弄臣”化傾向。其表現如下:
其一,下流化。以前說文化中有一種低俗化傾向,現在看來,哪裡是什麼“低俗化”,完全是地地道道的低級下流化。如象一位學者所說:“現在有相當一部分文藝作品完全喪失了道德的判斷與要求,以書寫隱私或展覽個人隱私為能事,一味投合部分受眾的低級趣味,甚至等而下之,誨淫誨盜,或欣賞殘酷,欣賞人性之惡,把作品作為泄欲的工具。”
其二,假面化。真實的主流文化人很多都是與他們所描寫、所塑造、所扮演的“正面人物”和“英雄形象”剛好相反的人,這且不談,關鍵是他們在自己的作品中粉飾太平,假造繁榮;閉眼不看現實世界,終日沉溺於虛幻的“盛世”之中。甚至出現了這樣的情況:現實生活中問題越多、越是不堪,文藝舞臺上越是富麗堂皇、奢侈華貴。造假,成為主流文化最令人厭惡的行為!
其三,奴化。為了張揚“和諧”,公開宣揚奴性。各種主流文藝作品中的那些人物,幾乎全是沒有個性,沒有人格,沒有脾氣,沒有是非觀念,性別難以識別,逆來順受、識相認命,沒有思想、只會耍嘴皮子,沒有大智慧、只有小聰明的小人。這種人有趣,但既可憐又可悲。
其四,唯利是圖。文化圈中充滿銅臭味,為了錢,那些文化人什麼都可以出賣。出賣自己既不說了,最可恨的是出賣人民。在他們的作品裡,下層民眾不是白癡,就是傻子,再就是無賴,出盡了洋相。為了賣錢,真實的人民被他們徹底篡改了。
我們的國家告別封建社會已經近百年了,文化中殘留的封建糟粕居然還如此之多!以至於文化人只有成為弄臣才可能成為主流,這種情況再不改變,則國將不國矣!
"關心國是" 相關日誌:
需警醒的中國文化危機 (0)
迷失的一代 (0)
走出中國問題的文化困境 (1)
詩,自我懷疑的形式 (0)
論近代中國衰落的社會文化原因 (0)
認領我們的使命 (0)
膾炙人口說膾炙 (2)
美得驚動了中央 (0)
美國經濟危機中的文化情結 (0)
羅大佑為何還能顛覆工體 (0)
綜藝節目這是怎麼了? (0)
私欲熏心的當代中國文化現象 (16)
珍愛自己的歷史文化 (0)
王朔:一半自戀,一半受虐 (0)
溫州文化對企業文化設計的啟發 (0)
淺談中國當代小說創作的價值取向 (0)
林黛玉愛上羅密歐 (0)
有感于“文化平等權” (0)
無處不在的人文衝突 (0)
文壇罵戰——無聊或爭鳴 (0)
文化霸權或文化柔權 (0)
文化生產力理論的實踐價值 (0)
文化與文明 (3)
文化“化”人 (1)
文人的四個檔次 (0)
改寫紅樓夢——移花接木 (0)
我們是否需要成人文化 (0)
我們是否可以有另一支“狗仔隊” (0)
我們在對話的氛圍中繾行心靈 (0)
我們今天需要什麼樣的啟蒙? (0)
驚聞漢城改首爾 (2)
惡俗和高雅其實是一個代溝問題 (3)
將假話進行到底 (0)
對城市建築的文化閱讀 (0)
在文化的脂肪上搔癢 (0)
國人出遊時的陋習與中國文化無關 (1)
吳天明痛斥中國影視圈 (1)
歎《千年一歎》 (0)
[*** 如轉載本文請注明,轉載自:中國報導週刊http://www.china-week.com ]
~~~~~~~~~~~~~~~~~~~~~~~~~~~~~~
☆【三】:Jester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 en.wikipedia.org/wiki/Jester - Cached
A jester, joker, jokester, fool, wit-cracker, prankster, or buffoon弄臣有上述多種英文稱呼, was a person employed to tell jokes and provide general entertainment, typically by a monarch.乃說笑娛悅君上之人也。 Jesters are stereotypically thought to have worn brightly colored clothes and eccentric hats in a motley pattern. Their hats were especially distinctive; made of cloth, they were floppy with three points (liliripes), each of which had a jingle bell at the end. The three points of the hat represent the donkey's ears and tail worn by jesters in earlier times.彼等穿著色彩異常、樣式古怪的服裝,頭戴三角尖帽,帽墜繫小鈴鐺;帽之作三角形乃像徵蠢驢之雙耳一尾。Other things distinctive about the jester were his laughter and his mock sceptre, known as a bauble or marotte.其特點咸為手持名為bauble或marotte的小丑之杖,笑聲尤其特別的怪腔怪調。今之丑角則稱buffon。
Contents: 1.1 Political significance (中譯於下節) |
Political significance弄臣在政治上的重要性 - In societies where freedom of speech was not recognized as a right, the court jester—precisely because anything he said was by definition "a jest" and "the uttering of a fool"—could speak frankly on controversial issues[1] in a way in which anyone else would have been severely punished for. Monarchs understood the usefulness of having such a person at their side.[1]在並無言論自由權的地區,一般人倘出言不慎而涉及爭議性的問題就會被從嚴處置,弄臣則否,蓋弄臣者眾所周知之佞人耳,自然出言愚不可及甚至不遜;君上亦咸知彼等其實愚笨無用之輩也。Still, even the jester was not entirely immune from punishment, and he needed to walk a thin line and exercise careful judgment in how far he might go - which required him to be far from a fool, in the modern sense.然而,弄臣雖知其出言無狀咸可得免於深究,仍自有節制而不輕易逾越……弄臣豈真是傻瓜蠢蛋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