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A251- 七殺碑的故事 (A5)
2009/04/04 12:49
瀏覽6,838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A251- 七殺碑的故事 (A5) JCW, 2009/04/04.版權所有.

★☆★☆★ 超快速交通車 用滑鼠左鍵點一下就可進入

(1). "未來世界的政治主張" 原稿,請看:https://city.udn.com/61613/forum  世聯WodFed城市

(2). "未來世界的政治主張" 整理後稿件,請看:http://blog.udn.com/jcwang00/article  世聯城的部落格

(3). 說笑雜項,請看:http://blog.udn.com/jctheoldman  用膝蓋想部落格

(4). 接龍創作,請看:http://blog.udn.com/JC00  外太空的009部落格

~~~~~~~~~~~~~~~~~~~~~~~~~~~~~~~~~~

        "A5-說人性:明、張獻忠、七殺碑  JCW2008/06/22整理,版權所有. " JCW的拙作。其中,"七殺碑" 據說是明末張獻忠所作,但後人考証則認為可能只是傳說。另有人說:所謂七殺碑者,另有其物,卻內容並無 "" 字。可以用電腦的 "搜尋" 功能找七殺碑及張獻忠以明就裡。

        歷史上曾記有此碑銘曰:"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德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

       我以為此言無妄。然而,人總偏向於自以為是;倘有某人真的依此一理念,眞的用這種手段來治國平天下,則一定非要弄到普天之下祗剩下他自己一人就不能算大功告成。人,孰能有全德者!沒人可與比較時,猶存在的 "" 才成了全德無瑕者”--- 理論上當如此。

        那末治者是否應肯定此理念而對叛理欺人傷風敗俗無耻失德的狂妄之徒,無論官民,切實採取這種 "" 的手段呢?

        法治必須採用嚴刑竣法,而且案子,無論鉅細,尤指刑事,應該本着 "寧錯殺、毋枉縱的原刞,在找到嫌犯後務必一律就限期即審速决、而且立即執行。刑罰的最终目的在 "()期無刑";值亂世,更非用重典,非判得重重的不為功。今有人,甚至博學有識之士,以為講人權自由民主就該免體罰、廢死刑 ("關久些不就行啦?"),甚至可以假釋減刑特赦,則绝對是思想錯了,萬萬不可。對壞人來說,輕罪無體罰,重罪不至死,無異在告訴他下次不妨再犯。對被害人來說,豈不有失公道。對司法者來說,請設身處地去想,繫人於獄,判有期的一年半載何足令人犯心生戒懼,判有期的十年八載,甚至無期的终生監禁,其實對犯人才真是殘酷,倒不如乾脆痛快處死了事:長痛不如短痛,犯人可以早早解脱,他才堪稱不失於仁。所以,我人應該主張體罰與死刑,這才是正辦;而且廢監禁可減少人犯在牢裡進修犯案技巧的機會,杜绝獄弊的增長,且能節省建獄養獄所需一應成本及皮费 (Cost and overheads)------公帑者,就是政府從人民荷包裡掏出來的血汗錢;豈容無謂的浪費。

        試想有朝一日,貪官污吏和那作惡之人,輕刞在醫務人員守護之下,受鞭笞或截肢去勢之刑,重刞在公開場合受死且懸屍於市,則,誰膽敢再作惡犯法!

        我甚以為,有關方面官民人士,其所以不敢或不願主張施用嚴刑竣法,不敢或不願主張刑案立法以 "違背即審速决" 為違法失職,不敢或不願主張廢監禁而採體罰與死刑,豈不無為一己設防於未然之嫌?   ===*===

☆☆☆ 今天,我重提上述拙文、為的是要討論 "司法是不是應該切實採取這種 "" 的手段來對付(無論官民的)叛理、欺人、傷風、敗俗、無耻、失德的狂妄之徒呢?"

以下附資料三則供閱:………

[資料一]張獻忠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張獻忠(1606/09/18~1646),秉忠,敬軒,中國末農民起義領袖。清廷和地主階級文人指控其曾經進行過多次大屠殺,但有人認為,類似指控有很大嫌疑基於政治上的對立而非客觀事實。=== * ===

[資料二]明末年間張獻忠曾寫碑立石明志,上書:「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殺殺殺殺殺殺殺! - Yahoo!知識+

        『七殺碑』是民間長期以來流傳的一則關於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的傳聞。據說,張獻忠殺人如草,還特別立碑明志,上書『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殺殺殺殺殺殺殺』,這也就是有名的『七殺碑』。更據說,49年以前此傳聞天下皆知,作家田聞一在采訪中特別提到,這塊碑一直保存到解放初,他父母那輩的都見過。

  然而,近些年來,由於網絡的發達,學術成果在民間的傳播交流遠勝以往,已經有眾多專業的或業餘的論者指出過,考古發現的所謂『七殺碑』上並無一『殺』字,與傳聞截然不同,實為張獻忠『聖諭碑』(『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可見『七殺碑』實為清統治者為誣蔑張獻忠而散布的流言,並且,此流言影響之大,足以證明在清朝的嚴厲思想控制下,『眾口皆碑』道出的未必是事實。

  又然而,仍有論者堅持以某些文章中提到的『解放區前一直保持的七殺碑』的存在為由,認定『七殺碑無殺字』為謬論或謠言,更質疑現存『聖諭碑』系解放後偽造,甚至說原來有『殺』字的『七殺碑』已經被『毀屍滅跡』了。

  以上所謂『質疑』毫無根據,只能說明質疑著對『七殺碑』的歷史所知無幾卻妄下揣測。不過,『七殺碑』的真偽問題的確是許多人關注的話題,故於此將『七殺碑』文物之原委略作簡述,以釋諸疑。

  首先,國內現存兩塊張獻忠『聖諭碑』,都是解放前在國統區發現的,當時的文獻都有記載,並不是解放後纔冒出來的,因此,『解放後偽造』一說絕不成立。

  其次,所謂『解放前人盡皆知的七殺碑』,指出就是上面兩塊碑中的一塊,該碑解放前陳列於成都市『少城公園』,後移至少城民眾教育陳列館。

  第三,少城公園陳列的碑上,沒有一個『殺』字,當時的照片仍在。

  第四,除了照片以外,少城公園當時的陳列說明(見於30年代的出版物)中,文物名稱是『獻忠碑,世稱之七殺碑』,附帶說明三點,I年代,II,來歷,III,疑點。

  第三部份,也就是疑點部份指出,碑文殘缺,無法細辨,但殘存的筆畫中沒有『殺』字的筆畫,而有『與』『思』『量』的筆畫,還有一個完整的『自』,這與史料記載中張獻忠的『六言聖諭』相符(注,這則六言聖諭在明末清初的很多史料中都提到過,而傳說中『七殺碑』的碑文與張獻忠『聖諭』的差別,正在於後者沒有七個殺字,多了『自思自量』幾個字。換句話說,『七殺碑』碑文中有『殺』無『自』,『聖諭』中有『自』無『殺』),因此,懷疑此碑並非『七殺碑』,而是『六言諭碑』。

  可見早在『七殺碑』最早被公開於眾時,就有學者質疑『七殺碑』之傳聞名不副實,就連陳列方都懷疑『七殺碑』之說是以訛傳訛,而且特意在陳列中說出來,所以在文物名稱中沒有用『七殺碑』,而用了『獻忠碑,世傳之七殺碑』,這個文物名稱的意思就是說只能肯定它是張獻忠留下來的碑,而且就是傳聞中所說的那塊所謂『七殺碑』,至於碑文是否與『七殺碑』的傳說相符----『疑點部份』特意加以指出。

  現存的另一塊『聖諭碑』,是1934年由一位英國傳教士在四川廣漢發現的,後來這塊碑被運到廣漢公園中展示。而它的碑文正是史料中記載的張獻忠『六言聖諭』:『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現在再看一下,廣漢那塊碑是很晚纔由洋人發現的,名氣不大很正常,成都那塊『七殺碑』碑文上明明沒有『殺』字,為什麼長期無人懷疑呢?翻查一下史料就不難得知,原來這通碑本來一直放在成都一座官衙的空屋裡,嚴禁外人靠近,據官府的說法,誰摸了它就會引起火災,故而一般老百姓固然沒有機會靠近,官衙裡也沒人敢去一探究竟。直到辛亥革命勝利後,當時任四川軍政府成都知府的官員從重慶來到成都,住進這個衙門,纔打開屋子,讓允許人們看此碑。後來楊森到成都任職,就把它運到少城公園展覽,同時命人寫了『陳列說明』。這就是『七殺碑』真面目長期不為人知的緣由。

參考資料 http://tech.big5.enorth.com.cn/system/2005/09/29/001130593.shtml

JCW按:該文附有甚多相關詞;其中之一為李白的樂府: 

天生我才必, 唐詩:將進酒 李白【樂府】-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教盡還復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讙謔,主人為何言少錢,徑須沽酒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 ===

(3)~~~~~~~~~~~~~~~~~~~~~~~~~~~~~~~

[資料三]明末四川人口大減 傳張獻忠曾屠城 - Yahoo! 新聞 - 明末四川人口大減 傳張獻忠曾屠城:(明報)421 星期一 05:05 (JCW按:原文未載明為何年,但顯然非今年,因為今天2009/04/04是星期六)

【明報專訊】四川人口由明末300萬驟減至約89萬人,其間一直流傳是「屠夫」張獻忠所為,但後世學者卻認為這是清兵嫁禍,究竟誰是真兇,至今則還是一宗懸案。

張獻忠是明末的民變領袖,1644年入四川,佔據成都自號大西皇帝。由於盛傳他叛變失敗後在四川屠城,一直被後世稱為屠夫, 其中有「騎呢」傳說更指他是鵝精怨靈化身,為報復川女用鐵板活生生燙死鵝再砍鵝腿吃,因此姦殺川女後必砍其雙腿。

清朝更流傳張獻忠所寫的七殺碑:「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德以報天,殺、 殺、殺、殺,殺、殺、殺」,不過真正由張獻忠所寫的聖諭碑出土後,卻發現七個殺字原文應為「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雖然不少史書均有描述張獻忠的暴行,但有學者指出,四川人口大減,其實是清兵入關後遭四川人民反抗而屠城,滿清於1649年便貼出公告指「民賊相混,玉石難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是清人為了隱瞞暴行,將責任推卸已死的張獻忠,而天災、瘟疫及虎患亦是其他盛傳令人口大減的原因。=== * ===

===  全文完 ===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政治
自訂分類:準備刪除的項目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