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爭
2025/07/10 09:29
瀏覽170
迴響0
推薦5
引用0
處事難,難在無爭。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古早人的義氣,雖然這麼作也這樣教孩子,但別再腦補。
有人說:做人貴在讓、高在忍,美在善,忍是容不是傻,讓是品德不是弱,與人為善作根本。事實上道理只合適廟堂,堂皇高大尚過眼就得忘。
有人問:為何是無爭不是其他?
你想,淪入柬緬泰境抱頭蹲地的一堆堆小白怎麼來。老頭也想當今已屬亂世,老大更莫出頭。學會老大的本事當老二不香嗎!別忘了樹大風必催,槍打出頭鳥。為甚麼要隱、要藏、要低調!
天下最爽唯一事,別人當你有錢人,其實最危險。爽向來須代價。昔日風光今落魄,成名得利多風波,身家平安誰不知,面對誘惑莫!莫!莫!
無知少年時,少林腿、擒拿術、鐵沙掌、綁沙袋瞎搞一通。一場釘孤枝才知道全都用不上,唯有膽識最可靠。當時苦練為了伸張正義,現在防身用腦不用拳腳。人家有槍怎麼辦,唸幾句口白你參考。
幹架前 刀太鈍膽太瘦 沒錢休想與人鬥。
圍事時 水太深風太大 沒有實力不說話。
衝突中 先穿襪子後穿鞋 先當孫子後當爺。
世上沒有通天樹 只有一物祥一物 輸了該認就認。
言輕不勸人、個小不拉架、是非之地先開遛 以防公親變事主。
街頭許多鬥毆,皆因鬥兇鬥狠、貪欲作祟、權錢相謀。那麼多人被詐騙,欲豁難填無底洞,肆意妄為不受教,皆從意起。
自無爭可分內無爭與外無爭。處事屬於對外無爭,內無爭是自己內心世界講求平順無波;而六十耳順的境界是對外的功夫,同時也是對內的修為。耳順要眼順心順同時缺一不可。
天下無爭固然是烏托邦不必奢求,自無爭是做得到的。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