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學的天空下,一切顯得那麼輕盈、優美、即時;一旦倫理學登場,
一切就變得那麼沈重、頑固而無聊。」~ 齊克果
社會上有一種人,稱為「道德中心者」。
這種人的特點就是,只要看見跟道德有關的事情,就自然而然會從道德的角度來看。
舉例來說,看到有人隨地小便,就覺得這個人沒有公德心。看到有人外遇,就認為
這人對婚姻不忠。甚至看到有人開休旅車,就覺得不環保。
看到上面這段話,許多人可能會感到疑惑,難道這不是沒有公德心、不是不忠、不是
不環保嗎?如果你有這樣的疑惑,一點都不奇怪,這表示你是個道德中心者。因為,
你只看到了道德的面向,或者,你習慣把道德思考置於優位。
那麼,你會問的第二個問題是,「做一個道德中心者有什麼不對嗎?這樣不是對社會
最好嗎?」當你這樣問的時候,那就表示你實實在在是一個道德中心者。因為你還是
馬上想到要去衡量「對與不對、好與不好」。我當然不會回答你對或是不對、好或是
不好,因為我不是一個道德中心者。
如果你被我歸類為道德中心者,不用感到氣餒,因為社會鑿刀把每個人如此雕塑。由於
99%以上的人都是如此,大家就活得很「理所當然」,也就不容易發現,原來,除了
道德中心之外,還有其他選項。
很少有人是自然覺醒的。但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一個(佔總人口數低於1%的)非道德
中心者時,通常你會覺得他是個不道德的人、爛人、甚至是個社會雜碎(請注意:一個
社會雜碎、爛人、或是不道德的人不一定是個非道德中心者)。假如你心胸寬大,
不在乎他是個社會雜碎,願意跟他交往,或是願意犧牲一下,抱持著感化他、改變他的態度,
好好跟他交朋友。那麼,他就有機會解除你心中從小種下的魔咒,讓你從道德中心的漩渦
裡面轉出來,乍見真性與美學的新天地。然後,你會發現,「原來我也是個社會雜碎,
一種無拘無束的自在生命所流瀉出的藝術作品。」
當然,我原本就是個無可救藥的道德中心者。而對我發出第一槍震撼彈的,是阿亮哥。
記得那一天,我剛進台大哲學系,搬到男一舍沒多久,室友時耀中帶我去聞名的431寢室
見識一下,我還記得當時阿亮和藹可親的笑容,歡迎我加入他們的聊天。一直到很久很久
以後,他對我始終像是對待弟弟一般,無論我做了什麼蠢事、說了什麼蠢話,他都保持著
那和藹可親的笑容,拍拍我的肩膀。除了那天的第一句對話,他非常的嚴肅。
第一次見面,為了不甘示弱,因為我也(自認為)是個有哲學底子的人啊!在自我介紹時,
我說,「我是個崇尚並且實踐王陽明哲學的人。」聽到這句話的阿亮表情突然嚴肅起來,
我原本以為他會認為我很厲害,可是說出來的話卻讓我很灰心,他說,「你不要被他們騙了啦!」
然後很語重心長的接著說,「沒事多來這裡走走,慢慢的你就會懂了。」後來聊些什麼我已經
完全不記得了,但阿亮說這幾句話時的神情,卻仍然歷歷在目。這個神情一直盤旋在我的腦海中,
形成一股揮不去的力量,雖然我一直不認同,想要抵制這種觀念,在矛盾思維的不斷衝突中,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我懂了。因為我終於看見「道德中心思考」的漩渦,在那轉阿轉,
但已無法再將我捲入。
在我心目中,431這個群體,是一股在跳脫道德中心思維之後的原始生命力量,這股力量
正在社會的各個角落,進行著創造活動,你永遠無法預期,這股創造力將會引導出什麼樣
的作品、思想、以及人生。
阿亮哥,他已完成了屬於他的生命藝術。而被他影響的許多人,也正在繼續創造的活動,
而且影響著別人。一個一個從道德中心的思考漩渦中走出來,在屬於真實人性的美學天空下,
開出燦爛的,不知什麼東西。這股風潮、力量,還在繼續。在阿亮哥的笑聲中、歌聲中、
狂醉中,就讓這場危險的風暴,無休無止的蔓延下去吧!
2013年9月27日
懷念我最和藹可親的阿亮學長
- 1樓. pancat2015/07/23 20:09昨天才從高中學長口中知道郝學長走了,我其實不算認識他,但記憶中的他,帶著憂鬱缺單純的氣質(pancatlee@pchome.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