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紀元老師從美國來台開短期課程的某一天,我跟他約好了,從學校回飯店時,
順道來我家小坐片刻(因為他沒來過我家),但是,到了約好的時間,他還沒出現,
於是我就打電話給負責載他的老師,那位老師回答:「余老師說今天不過去了。」
我想:「大概是今天太累了吧!」以我跟他的交情,我是不會為這樣的事情生氣的,
但是心中還是有一點點不是滋味。就算再累,來坐個五分鐘也行啊,感覺上來我家這
件事是個完全可以被忽略的小事,雖然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隔天中午,我請他吃飯,他主動告訴我昨天的事由:他說,「昨天那位老師開過頭了
(不知是無意還是故意)才跟他說,『已經開過頭了,還要不要折回去。』」基於禮貌,
他說,「那就不用了,改天再去好了。」然後我打電話去的時候,那位老師說:「余老師說不去了。」
當然,這位老師說的是事實,但是,這樣的說詞刻意避開了自己的一點點(開過頭的)責任,
卻很可能導致我對余老師的誤解。幸好余老師是個不會讓這種小誤解壓在人心,
化成不知會長出什麼東西的種子之人。聽他這麼一說,心中的一個小小芥蒂也化解了。
芥蒂雖小,可不要小看它,埋入心中之後,如果有適當的條件,可不知會發展出什麼樣的東西。
有些誤解,我們發現了,但是覺得很小,懶得去解釋。我想,這是個很不好的習慣。
----------
隔壁早餐店的員工習慣把機車停在我家門前,而且停的很前面,幾乎堵在門口了,
而他們店門口卻保持淨空。雖然我家沒在做生意,但是,機車堵在那裡還是滿不舒服的,
不過,也不想跟他們計較了。雖說不計較,但也只是沒有訴諸行動而已,心中還是很不是滋味。
最近,我一直在修練自己的心胸,似乎有點成果了,當我正好站在門口時,一個員工又停過來,
停的很前面,我不再假裝沒看見(不再做無言的抗議)而是笑笑的跟她說,「妳是不是不希
望機車淋雨,所以才停的這麼前面呢?」(因為前面有遮雨篷。)她說:「不是」,而是她原本都
停在自己店門口,但有些客人的機車會去刮到它的愛車,所以只好停到我家門口,但還是會被刮,
所以乾脆停前面一點。最後補了一句:「希望沒有妨礙到你們。」
唉!我又誤解了。
如果早一點知道這種很能讓人體諒的理由(並非只是想佔人便宜),以及這種「希望沒妨礙到你們」
的言論,心裡會好過很多。過去的心裡不舒服,根本就是沒有意義的。
不過也幸好,當初沒有因為誤解而和他們發生言語上的衝突,不然一定會很後悔。
我自己從來沒有怕機車被刮過,還真不容易想到這個原因呢。
從這些例子來看,可以推測,不知還有多少沒有化解的誤會,在心中的某個地方,繼續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