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義、德、奧紀行~~義大利~~威尼斯(Venezia) (中)
2025/01/11 08:00
瀏覽569
迴響4
推薦55
引用0
#1.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一隅......
.
.
.
.
接續上一篇的介紹,這篇就不多介紹了!且隨花鼠妹的腳步一起逛這座浪漫的水都吧!
.
.
.
.
#2.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一隅......面對潟湖入口的廣場上聳立著兩根石柱,象徵威尼斯的城門,其中一根柱子的頂端立著聖希歐多爾(Saint Theodora)雕像,踩著被他殺死的龍,另一根柱子的頂端則是一隻象徵威尼斯的帶翼獅子雕像—聖馬可獅(Leone di San Marco),他們都是威尼斯的守護神。
.
.
#3.聖馬可鐘樓(Campanile di San Marco).......高高聳立的聖馬可鐘樓是威尼斯最顯眼的地標之一,鐘樓高達98.6公尺,鐘塔頂端還有一尊大天使加百利的風向標。聖馬可鐘樓的前身是九世紀的碼頭瞭望台,今日所見的鐘樓樣貌,是在十六世紀地震後重建時底定。此後聖馬可鐘樓多次經歷火災破壞,更在1902年完全倒塌。現今的聖馬可鐘樓,則是在1902年依照之前的設計重建的。
.
.
#4.聖馬可鐘樓(Campanile di San Marco).......
.
.
#5.黃昏時分的聖馬可大教堂(Basilica di Marco)......這個畫面是第一天抵達威尼斯拍攝的,教堂前的遊客數量還好,不過,第三天到訪時,人潮顯得特別擁擠。儘管如此,聖馬可大教堂在秋陽的照耀下,依然亮麗無比,美中不足的是,教堂的入口處被圍籬包覆著。
.
.
#6.聖馬可大教堂(Basilica di Marco)......聖馬可大教堂的前身是一座建於九世紀的小教堂,為了供俸從埃及亞歷山卓城運回來的聖馬可遺體而建造的,後來因遭祝融而損毀,於西元1043年~1071年重建,教堂正面的五個入口拱門及羅馬拱門則陸續完成於17世紀。精雕細琢的聖馬可教堂融合了東、西方建築文化特色,屋頂的五個圓形大穹頂仿自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正面的華麗裝飾源自拜占庭風格,呈十字型的教堂結構則屬於希臘式,教堂內部也融合了拜占庭、古羅馬、哥德式和文藝復興等不同藝術風格。由於教堂運用大量的大理石裝飾和馬賽克襯飾,因此也博得「黃金教堂」之美稱。
.
.
#7.側看聖馬可大教堂......
.
#8.無論是正面或是側面都是精雕細琢。
.
#9.黃昏時分的夕陽,將聖馬可大教堂的正面,渲染成燦爛的金黃色。
.
.
#10.大教堂正門上方裝置著四匹栩栩如生的銅馬雕像,目前所見的銅馬雕像是複製品,真品則被收藏在教堂裡的博物館。原版的四銅馬雕像於西元前四世紀在希俄斯島(Xioc)完成的,後來被狄奧多西二世(Theodosius II)將它們運到君士坦丁堡,安置在君士坦丁堡的古賽馬場上。十三世紀(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威尼斯軍隊洗劫君士坦丁堡時把它們帶回威尼斯。1797年拿破崙征服了威尼斯,將它們當作戰利品帶回巴黎,並裝置在羅浮宮對面的卡盧梭凱旋門,直到1815年滑鐵盧戰役後,才將其歸還。
.
.
#11.總督宮(Palazzo Ducale)外觀一隅......總督宮又稱為道奇宮,建於十四世紀初期,以白色石灰岩為主要結構,搭配柱廊、石柱、涼廊和四葉形透氣孔,並穿插了粉紅色石灰岩構成的幾何圖案。總督宮在過去是歷代總督的市政廳和住所,同時也是威尼斯共和國的政府機關與最高法院所在地。現今的總督宮已改為博物館使用,館內的展品以威尼斯為主題的繪畫作品。
.
.
#12.總督宮(Palazzo Ducale)外觀一隅......
.
.
#13.聖馬可廣場一隅......聖馬可廣場在威尼斯共和國時期就是市中心,現今仍是觀光客必訪的景點之一。廣場的周圍環繞著許多美麗的建築,例如,聖馬可教堂、總督宮、新、舊行政長官邸、柯雷爾博物館(Museo Correr)和鐘塔等等。十八世紀,拿破崙佔領威尼斯後,曾讚嘆聖馬可廣場是〝歐洲最美麗的客廳〞和〝世界最美的廣場〞。另外,開幕於1720年的百年咖啡館—弗洛里安咖啡館(Caffè Florian)也位在這裡,可能是為了增添水都浪漫的氛圍,這家百年咖啡館很講究,現場提供小型樂團表演。不過,偷偷提醒一下!這裡的消費也是很高貴喔!
.
.
#14.從麥桿橋上望向嘆息橋(Ponte dei Sospiri)一隅......位於總督府側面的嘆息橋是一座巴洛克式風格的石橋,從外觀看,這座封閉的石拱橋僅留兩個小窗子可以窺看外面的天日。由於總督府地下監獄滿水時,就會成為一座水牢,據說犯人一旦度過這座橋,恐怕無法再回到這個世界了,因此,囚犯們從橋上的小窗戶往外看時,知道自己可能即將與人生告別,而留下的嘆息聲,故這座橋被命名為〝嘆息橋〞。
.
.
#15.從斯拉夫人堤岸(Riva degli Schiavoni)望向貢多拉(Gondola)碼頭......
.
.
#16.從斯拉夫人堤岸(Riva degli Schiavoni)望向貢多拉碼頭......從這裡也可以眺望位於前方的聖喬治·馬焦雷教堂。
.
#17.從遠處望去,聖喬治·馬焦雷教堂宛若漂浮在水面。
.
#18.從潟湖回望聖馬可區的景觀最是漂亮,美麗的景色盡收眼底。
.
.
#19.碼頭前方的那條濱海大道就是斯拉夫人堤岸(Riva degli Schiavoni),橫跨在小運河上面的那座小橋就是麥桿橋,是欣賞嘆息橋的最佳地方。
.
.
#20.從運河這側也可以看到高高聳立的聖馬可鐘樓。
.
#21.位於鬧區的這處運河儘管河面很狹小,貢多拉依然來回穿梭不停。
.
#22.
.
#23.
.
#24.大運河一隅......
.
#25.大運河一隅......
.
#26.大運河一隅......
.
#26~1.大運河一隅......
.
.
#27.里阿爾托橋(Ponte di Rialto)......橫跨在大運河上的里阿爾托橋是一座專供行人走的單拱形石橋,這座橋的前身是一座建於1250年的木橋,在漫長的歲月中曾兩度倒蹋過,後來在1588年至1591年間重建為石橋,由建築師安東尼奧·達龐特(Antonio da Ponte)設計,美麗的石拱橋身有著文藝復興式風格。另外,里阿爾托橋是大運河上四座橋樑中的其中之一,也是唯一一座完全以石材建造的石拱橋。
.
.
#28.從里阿爾托橋上俯眺大運河風光......
.
#29.從里阿爾托橋上俯眺大運河風光......
.
.
#30.里阿爾托橋(Ponte di Rialto)橋上一隅......有別於大運河上的另外三座橋樑,里阿爾托橋的橋上兩旁商店林立,因此行人始終絡繹不絕,加上橋上的通道可以俯眺大運河的風光,因此這一帶的人潮總是顯得特別擁擠。
.
.
#31.廣場一隅......
.
#32.廣場一隅......
.
#33.廣場一隅......
.
#34.廣場一隅......
.
#35.小巷弄一隅......威尼斯主島上有許多蜿蜒曲折的小巷弄,行走其間可以深刻感受水都的迷人氛圍。
.
#36.街區一隅......傍晚時分,露天的餐廳和咖啡館也是坐滿遊客。
.
#37.廣場一隅......斑駁的房子充滿歲月滄桑,一如廣場上這口古井。
.
#38.廣場一隅......矗立在廣場上的石造旗杆底座很特別,除了置有青銅雕人物雕像外,下方並刻有許多文字。
.
#39.不知名的教堂鐘樓......除了知名的教堂外,其實威尼斯本島上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教堂。
.
#40.不知名的教堂......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4) :
- 4樓. Flying Eagle2025/01/17 00:55
聖馬可大教堂乍看不太像傳統的西式教堂,總覺得有點東方風味,果然它融合了多種文化的元素。
威尼斯真是個美麗的城市,令人嚮往!
- 3樓. 異鄉芝麻事-洛城的居家安全生活2025/01/13 13:10又一個我比較孰悉且造訪過的城市, 那是 30 多年前了
威尼斯既獨特又漂亮,多數的人到義大利旅行都會到此一遊.
花鼠妹 於 2025/01/13 21:23回覆 - 2樓. Charles Lin2025/01/13 00:13我第一次去威尼斯,已40好幾,花鼠妹年紀輕輕,就有膽識環遊世界,真令人羨慕。
- 1樓. 阿丙0.62025/01/12 16:27
看見水都威尼斯
聯想起文藝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