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原來先秦封建楚國開明到了庶民都有能力擁有學問簡的明證出世了 ————談近年出土的偽『棗紙簡』與偽『秦家嘴簡』
2025/08/18 11:24
瀏覽1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原來先秦封建楚國開明到了庶民都有能力擁有學問簡的明證出世了
————談近年出土的偽『棗紙簡』與偽『秦家嘴簡』

先秦的封建世代,一般人想法應是人民都生活的像奴隸,春秋孔子之前,人民都沒有受教育的權利,都只能當牛馬。孔子開私人教育之先,只要些許學費,就可進入孔子門下,為人民的未來之路,亮了一道明燈。這種投入擁有知識的貴族門下,以獲得知識的方法,是春秋時代開始的主要人民求知途徑。所以諸子百家在春秋戰國繼起,想求知的就投入諸子門下。老師以學問主張受到列國國君重用後,門生可以吃香喝辣。到了戰國時代更有養士之風,貴族也開始收弟子了,人民更容易進入貴族之門下,生活也有著落。

不過,很多諸子和貴族對於弟子,都是身教為主,以口頭授業而不必拿出竹簡教門生,即使教竹簡內容也是弟子得背誦起來。而且竹簡也不是人民可以隨便得到的,市面上也沒有學問簡冊在書店可以買得到,都是私抄的。若有需要,則向若擁有的自己老師去抄寫於自己製成的無字竹簡上,或找其他老師而還得別人同意才能夠抄到,當然,也有些技術門。如果國君及貴族,自有其手下有製簡及寫簡,或命人找熟此製簡及寫簡者製寫之,此所以出土竹簡歷來都係帝王陵墓或國君或貴族,民間庶人是沒有這種條件的,此所以在庶民墓地出土的,都至多有下葬時隨葬的簡,及破敗的用器;如竹簡豐富的郭店楚簡經學者推測應是楚國國君或貴族之墓,這是學界的共識。

而且墓裡有竹簡,當是墓主生前的遺命,或死後大臣的安排。而人民之墓,死了就找業者安排葬事,或找鄰幫忙,能在墓裡擺上生前所好自製或重金弄來的竹簡的這種安排,常理上是不可能的。此所以歷來出土竹簡沒有除簡以外的竹簡,也是有道理的。

不過,時代不同了,在古學少人重視之下,知識份子對古人到底是如何過活的,反而更生疏了,所以今世發掘的先秦楚墓,就也跟著學術的荒蕪而進步了,先秦封建楚國開明到了庶民都有能力擁有學問簡的明證出世了。

話分二頭。自從1995年自香港古玩市場上買來的上博簡問世後,有人質疑可能是偽簡,此對於上博館長馬承源壓力很大,他是一個自信力很強,自認為對於竹簡足以辨偽的學人,還講述過他之前對於用碳14測出的所謂真品也有辨其偽的實際經驗。但此時卻在上博簡上被人看出了問題。但,如果他自信之堅,自可通過各種說明辨解別人的看法的不確,難道他自己也覺悟到這次他真是看走了眼,再也辨駁不了了,於是最後選擇跳樓自盡。而自此此一上博簡偽不偽,也多從大眾的視界裡被淡忘。

到了2008年,又出現了李學勤找紫光的老闆買下了所謂出現在香港古玩市場的大批量竹簡,收在清華大學,稱為清華簡的。此一批竹簡面世,也遭到零星來自學界的反應,認為是假簡,甚至找到故宮專家去鑑定是『新簡作舊,但作舊不足』的今人偽造竹簡。不過批評之聲不能蓋過鋪天蓋的宣傳歌頌。但此一狀況在2019年底到2020年年底之間,來自台灣約200多篇批評上博清華安簡是偽簡的辨偽古文物論述也傳播到內地。如果沒有這些論述,清華簡還是歲月靜好,可以繼續吹下去。但這些論述一直出世,於是內地學界開始有針對性的宣揚清華簡是真簡的論述也出現,當然,也被台灣這些文章的作者反駁過,所以於今之計,如果能出土一篇出土竹簡,竟有和清華簡相近的內容的,則清華簡還可以扳回一

果然,有需求而老天也聽到了,皇天不負苦心人,恰正好,不多不少,竟然就在台灣有人滿血批判清華偽簡的2020年同一年,這種夢想就真實現了,清華簡如獲甘霖,似又可滿血復活了。但,在2020年初,因為疫情造成了封城數月,也使此有如即時雨的竹簡出世慢了些時間。

依荊州博物館人員指出,先是,『龍會河北岸324號楚墓發掘於2019年,其與1975年發掘的雨臺山楚墓同屬一片墓地,出土竹簡內容涉及楚國祭祀與軍事禮儀記錄、與周武王、周公相關的“書”類文獻。唐維寺126號墓發掘於2019年,頭箱內出土了8枚蔔筮祭禱簡,多枚簡有斜向絲綢纏繞痕跡,為罕見的考古資訊。彭家灣183號墓發掘於2020年,出土竹簡12枚,內容也為筮祭禱。棗林鋪造紙廠46號墓發掘於2020年,墓主人骨保存良好,頭箱內出土了大量竹簡,綴合後有535支,可分為竹書9篇。』再下一次,則是『王家嘴798號墓發掘於2021年,其中出土了《詩經•國風》《孔子曰》及樂書等眾多價值極高的竹書。發掘2023年的秦家嘴1093號墓為單棺的庶人墓,是目前單座墓葬出土楚簡數量最多、文字最多的一座,竹書內容涵蓋先秦“書”、“語”、諸子、數學、醫學等眾多領域。』

可以明顯看出,出土和2017年公佈的清華簡七《越公其事》相似的竹簡《吳王夫差起師伐越》,共竹簡79支的棗林鋪造紙廠46號墓的發掘在2020年10月30日找到此簡的,就是在被批清華簡屬偽簡的百多篇論述持續出世時期內,一點都不含糊。也就不上一年,這批近似清華簡七《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越公其事》的棗紙簡《吳王夫差起師伐越》79支就可以好端端的被人從古墓裡的積水裡撈出來而問世,以幫忙清華簡即刻又再次成為了真品。

興頭一來,2021年王家嘴798號墓又傳來好消息,又出土了《詩經•國風》《孔子曰》及樂書等眾多價值極高的竹書。再二年的2023年的秦家嘴1093號墓為單棺的庶人墓,是目前單座墓葬出土楚簡數量最多、文字最多的一座,竹書內容涵蓋先秦“書”、“語”、諸子、數學、醫學等眾多領域。看樣子,繼清華簡都快要研究完了,馬上研究者又立刻有了後續研究的頭路,應該持續下去,可以吃一輩子到退休了。

荊州棗紙簡《吳王夫差起師伐越》和清華簡七《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越公其事》比對起來,可以看出棗紙簡《吳王夫差起師伐越》較《越公其事》簡約,像是一個把《越公其事》內容刪改一下化簡的樣子。但其中有一點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兩簡稱呼勾踐的名謂不同,《越公其事》稱勾踐是『越公』,而《吳王夫差起師伐越》稱勾踐為『越王』或『越君』,真有深意哉。而有人(劉國忠《清華簡的文獻特色與墓主身份蠡測》)認為『“越公”一詞是楚國人的一種特有稱謂,因為越國為楚國所滅,所以楚人有意把越國國君改稱為“越公”。這一詞語本身帶有一定的貶斥意味』『但在稱越王勾踐時,所用的詞是“越君”或“越王”,證明清華簡《越公其事》中“越公”一詞也是楚人有意的改動』。其實正看出清華簡的《越公其事》的“越公”為證明清華簡為偽之證。

『公』者,斷非所謂對勾踐的貶稱,因為『公』者,是西周封建時代對於最高級貴族的稱呼,到了春秋時代亦然。所以在春秋時代,如《左傳》稱越君為“越子”,為公、侯、伯、子、男低一級,稱楚君為“楚子”,和越君並列爵級。而清華簡還稱勾踐為“越公”,那麼豈不太抬舉勾踐高於楚君,而且是周代最高級的貴族了。所以《越公其事》對稱謂的不當,又正見《越公其事》是偽簡,因為,連最基本的封建體制的爵位制度都不曉,豈不令人喟歎。而棗紙簡《吳王夫差起師伐越》稱『勾踐』為“越君”或“越王”,若認為《越公其事》的“越公”是一大貶義,也無怪乎黑白不辨了。

更妙的是自從湖北荊州棗林鋪第46號楚墓出土的清華偽簡《越公其事》的縮版的棗紙簡《吳王夫差起師伐越》後,果然在學術出了一個風向,那就是清華簡又滿版復活了,學界中又開始擁清華簡是真簡,甚至連美國人夏含夷、日本、新加坡所謂漢學家都紛紛主張清華簡必真了,亦可見學術界的學術真斤兩了。

不過好戲還在後頭的年月裡,『王家嘴798號墓發掘於2021年,其中出土了《詩經•國風》《孔子曰》及樂書等眾多價值極高的竹書。發掘于2023年的秦家嘴1093號墓為單棺的庶人墓,是目前單座墓葬出土楚簡數量最多、文字最多的一座,竹書內容涵蓋先秦“書”、“語”、諸子、數學、醫學等眾多領域。』

好了,果然興頭上來了,這下子,看來似乎很有價值的竹簡又繼上博簡、清華簡、安大簡等而出土了,好像戰國楚人上下齊心,不管是君主、貴族還是下民,凡是墓葬,都全部喜歡擺進竹簡,所以,興頭來了,古人都依潮流了,於是,最不堪入目的,就是2023年的秦家嘴1093號墓為單棺的庶人墓,即,墓內找不到什麼其他有價值的殉葬品,但這個楚國的庶人,就是喜歡在墓裡擺放了竹簡給後人驚喜。先不用想一下,楚國這個到了戰國末年都還是貴族當家,平民處於戰亂,平日還得納稅,或種田或當兵打慘烈殺人如麻沒有明天的戰爭之下,還是能放下鋤頭,拿上竹簡覽觀,盡上最後可能沒有明天的日子下讀著『先秦“書”、“語”、諸子、數學、醫學等眾多領域』,博學如此,原來高手就是生活如同奴隸,知識發達比今天老百姓學得還多,而且他老婆在他死後還知道把諸竹簡都放在此一老百姓墓中,真是不可小看先秦所謂下民過得像奴隸的社會之下,原來人民都過得生活如風生水起,又多采又豐富;而且像是竹簡這種得加工竹簡並書寫之,而且材料還五花八門,不得不四處求師,訪有價值的竹簡借來一抄,如此花費巨資又耗力之事,小小庶民真有此財力及餘閒可為嗎。2024年7月10日上午,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做了題為《荊州近年出土簡帛雜談》的講座,主持人程浩總結指出了『秦家嘴1093號庶人墓集中出土的數量眾多、內涵豐富的竹簡,很好地反映了戰國中晚期底層士人希望通過搜集竹書獲取知識,進而實現階層躍遷的風尚』,真令人大開腦洞了。(劉有恒,2025.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