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己不是選代表
2011/09/29 21:33
瀏覽681
迴響1
推薦10
引用0
圖說:高更:布道后的幻覺(1888)
宋楚瑜先生參不參選,選不選到底,勝不勝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第三條路」的再次提出和操練,對於中間選民和新生代的意義。
貧富差距極大的M型社會已經定型時,中間選民當然不好再忽藍忽綠,在社會改革的契機上被藍綠兩黨愚弄,為虎作倀。新生代選民要當家作主,脫離未來可能的貧困,當然更加需要新思維。
2000年以來的兩次政黨輪替,讓我們看出藍綠執政並無什麼不同;司法和稅務的不公平、社會混亂、經濟不振都是確切的明證。藍綠兩黨只在大型選舉時,以統獨的意識分歧來掩飾自己的趨富階級性、對中下階層民眾的背叛和執政缺失。由於統獨各自的基本票源一定,而中間選民舉足輕重,一旦轉向就能決定勝負。但是,中間選民兩度轉向,對於台灣政經社會的優質發展並無決定性影響;他們必須了悟:台灣的民主政治發展,中間選民和下層社會大眾的命運是相同的,只剩下「選舉代表」的權利;選後,什麼好事都不會發生。
2000年時,世界原有的政經版圖已經開始加速崩解;這時,我們已經可以清楚看到因為第三世界的大國陸續崛起,這種改變的趨向和大勢已定。以歐美為主的西方世界(包括日本和台灣),將不再能對世界任意予取予求;大部分的國家,既使不發生茉莉花革命,也將會有改變國體的要求。對於新生代而言,第三條路,走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中間的一種政治經濟理念的概稱,這時候當是可以多加認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