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清水寺後又到中午。上回來京都吃的是湯豆腐,卻無緣嚐試另外一項也是名物的湯葉料理。於是又來到了順正。
上回來很守規矩的一人點了一套套餐。結果套餐的內容多到吃不完。這次學乖了,兩人點了一套湯葉套餐,另外又點了一個單品料理。
湯葉就是豆腐皮。只不過這豆腐皮是我們自己製作的。先上來一個這樣盛著濃郁豆漿的鍋子。
湯葉是需要時間和耐心的料理。小火慢慢的烹,豆漿不滾卻會慢慢的在表面結成一層膜。
這時候就需要用小竹籤,沿著鍋子的邊緣,慢慢的將這層膜撈起。撈起的膜,就是帶著濃郁豆香的豆皮。沾著淡醬油吃,簡單的美味。這樣的一鍋豆漿,就讓我們玩很久。
套餐另外的菜品,胡麻冷豆腐
麵麩,豆皮福袋,和蝦的組合
炸物,我就想不透,為什麼放冷也會好吃的炸物。到底有什麼祕密?
田樂味增豆腐
漬物,我喜歡鹹昆布
粒粒分明的白飯。那白飯,上面放上現作的腐皮,淋上一滴醬油,就香得不得了了。
單點的鰻魚豆腐。這道夏天才有的料理,很好吃唷!食慾和精神都能振奮的料理。主要是鰻魚下的豆腐又軟又香,而且是溫暖不燙口的溫度。
離開順正後,順著三年坂往下走。上回來的知名辣椒粉店,夏天可有新玩意兒。這是特製的狂辣霜淇淋。沒勇氣嚐試,照個像紀念。
一邊走路一邊把三年坂為什麼又叫作產寧坂的故事說給姊姊聽,另外跟告訴她路邊這些葫蘆,就是萬一走在產寧板上跌倒招來厄運時除厄運用的。
上回直接三年坂二年坂的就走到了寧寧之道。這回我想要看看八坂之塔,於是在二年坂和三年坂的交接口,轉往這條石坂路。
這樣的景緻,只有京都才看得到。這舞伎是一位遊客媽媽假扮的,她的女兒乖巧的陪在媽媽身邊,小心翼翼的牽著媽媽,就怕媽媽穿著高高的木屐一不小心跌倒。
我承認,除了後面的塔,主要目的還是想吃甜點。上回怎麼樣都找不到的文之助茶房,原來藏身於前往八坂塔的路上。
老房子,有一個僻靜的庭院。好像所有的茶屋都要有著這樣的紅傘。天熱,只有一個男人獨自坐在外頭抽菸。
這樣子非假日的下午,有冷氣的店內人也不多。店裡面放得全部是老東西。以前的布招牌。舊照片,也許是客人送的紀念品。說也奇怪,全部放在一起,竟然有一種古老純樸的和諧。
我們坐在榻榻米上。身邊有一個美麗的女子獨自正坐著,默默的低頭吃冰。那吃冰的神態很專心。這樣的專心,很美。看著她的側影,竟然有些痴了!這時,服務生端上了我們的田舍冰。
日文程度還不到可以詢問為什麼叫做田舍冰,我只是從其他人的遊記綜合資訊得到這是這裡的招牌。剉冰灑上黃豆粉和糖漿,上面是黃豆冰淇淋,還帶有兩顆又圓又軟Q的湯圓。濃郁的豆香,不太甜的冰,涼爽而解渴。
只是兩個人分吃一份冰,在這炎熱的夏天,卻是不太足夠的。出了文之助茶房,繼續往下走,走到了鍵善良房的高台寺店。
鍵善良房的葛切,只要來京都,就一定要嚐。一樣先用木漆盤先送上兩顆用和三盆糖作成的菊壽糖。含在嘴裡,馬上就化為糖粉的充斥在嘴中,這時候喝上一口煎茶,把糖沖下去,你會感受到一股淡淡的高雅的甜之餘韻,但,這糖,一顆便已足夠。
同樣的木漆盒子端了出來
一層是黑糖蜜
一層是盛在冰水裡面的葛切
如果上回秋天來時吃的葛切足以讓我念念不忘。那麼在盛夏品嚐葛切更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試想,夾起冷縮原理而彈性十足的葛切,沾一點黑糖蜜,然後稀哩呼嚕的吸進嘴裡。這葛切不太需要咀嚼,冰涼的直接滑進我炙熱的胃裡。身上的毛細孔,因為這涼爽而愉快著呼吸著。而想要夾起葛切時筷子與冰塊碰撞的聲音,再再的都提醒著我,我正在享受著夏天!
(待續)
[已於2010年11月30日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旅遊休閒|旅人手札][已經2011年1月6日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消費流行|部落客嘗鮮]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6樓. KK from Vancouver2010/12/05 05:46^^*
寫得好讚!!!

- 5樓. 不能正經2010/12/03 05:42那張下坡的景
好的真叫人不知是佇足好,還是沿著漫步好...
- 4樓. 路人怡2010/12/02 16:25讚的啦!
路人怡明年也想去京都賞楓~~~~

先來妳的格子過過癮!

左手寫遊記、右手寫姪女,心裡一邊自言自語…
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路人怡的•路過日誌”唷!
- 3樓. 廚房裡的酒鬼2010/12/02 12:18鍵善良房甜點真精緻
用漆器盛裝甜點~真美
- 2樓. ☆如★2010/12/01 12:00好想試試葛切喔...
好想試試葛切喔...
哈囉!!圖片有的沒顯示喔!!
跟著你可以吃到好多美食耶!!

- 1樓. stec2010/11/30 20:35有辣
你不要被日本人的吃辣的程度騙了~
沒有意外的話多事"有辣"的辣度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