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玉昌 (元智大學中語系兼任助理教授‧漢光教育基金會顧問)
翠雲峰下,綠水湖前,「神劍山莊」不世出的劍客,武林公認的才子,英俊聰慧,俠義正直,這位方滿十七便一戰成名,承繼「天下第一劍」封號的三少爺謝曉峰,自此禁錮在江湖豪傑不斷挑戰的牢籠裡,當他厭倦這種生活,以詐死化名「阿吉」,試圖埋身社會底層。
他青梅竹馬富有野心的妻子慕容秋荻知他未死,千方百計逼他現身,另一位使劍高手燕十三也未曾停止取代他成為天下第一的夢想,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三少爺被迫重現江湖,終與燕十三對決,三少爺本該命喪燕十三獨創劍法之下,未料,人性弔詭常沒來由地瞬間轉念,是英雄惜英雄使然,燕十三反手將劍峰劃向自己的咽喉,三少爺則削去雙手拇指不再使劍而真正歸隱。
這是古龍俠情巨著《三少爺的劍》的故事大綱,一九七六年被香港大導演楚原搬上大銀幕,拍攝過程,古龍因小說尚未脫稿,編劇倪匡簡化人物情節並酷首(KUSO)結局,憑空塑造一位走火入魔的武癡慕蓉金龍,三兩下打趴欲爭天下第一的「劍神」謝曉峰與「劍聖」燕十三。
楚原獨樹一幟的棚拍美學,將布景搭建得美輪美奐,畫面呈現精緻浪漫,為當時武俠片型開啟一波新視覺美學風範,為了拔擢新秀,幾乎動員武俠黃金時期邵氏旗下的一線英雄站台客串,此舉順勢推高了票房,還真捧出一位武俠巨星。
這部睽違大銀幕近四十年的原著小說,其間亦兩度改製成電視連續劇,但當年被力捧飾演第一代三少爺的演員爾冬陞,似乎不曾忘懷再次搬上大銀幕的可能性,在十多年的歷史新聞檔案中,爾冬陞物色三少爺接替人選至少包括了已逝的張國榮,可能由女角反串的張栢芝,及日籍演員竹野內豐等。
因著現代電影技術優勢,新一代三少爺由林更新雀屏中選,爾冬陞與資深電影人徐克聯袂重新打造,確定翻拍新聞於三年前曝光後,萬千古龍粉與武俠迷便已翹首盼望。劇組花了一百二十二天進行分鏡拍攝,後製時間長達二年多,原定上映檔期,在求好心切下,一度延宕,這種慢工細活下的製作,搭配適度露出拍攝花絮,讓影迷更加有所期待。
千呼萬喚始出來,從技術層面論及這部電影,無論畫面運鏡、場景調度、布景服裝、武打設計、配樂剪輯、後製特效,整體表現皆有一定水準,即便故事情節,也填補了原著小說部分重要角色及敘事上的留白,如加重消失數十章節的燕十三戲分,強化三少爺與慕蓉秋荻的愛恨因果等,將整個架構改編得更為合理。
新版攜帶著這麼多優點風光上檔,上映後負評口碑卻極端地高於好評,導致票房失色,支持者也許不解,相較舊版三少爺的命途為何顯得多舛,最終以人民幣一點零一億元默默下檔。
從影片營造,看得出三位編劇,為了讓劇中人物關係符合流暢的邏輯而煞費苦心,這種用心,純就一部商業武俠電影堪稱上乘佳作,可是,當把愛情、武鬥場面鋪陳得太過太滿,反倒弱化了原著精神,因為《三少爺的劍》不同於愛情小說,古龍式俠情是著重雙雄對決時,心理應變上的急速與力度。
熟悉古龍的鐵粉心知肚明,古龍作品所以誘人,是他的文學寫意造詣非常地強,寫意變化因人感受而異,硬要透過視覺傳達出來,若非有絕佳技巧,往往吃力不討好,佛光大學創校校長龔鵬程在一次夜訪古龍後,撰文寫下古龍的心情:「他直截坦率地認為拍電影只是為了賺錢,別人拍成他的電影他也不看,對楚原的改編尤多不以為然。」
古龍不看,不以為然,那是他深知自己的作品「詞有盡卻意無窮」,如書裡三少爺與燕十三決戰互峙,緊要關頭有段意境描述:「當對方手裡這柄劍開始有了生命時,他的劍就已死了,已無法再有任何變化,因為所有的變化都已在對方這一劍控制中。」又如第六章開頭戰鬥寫著:「一種極緩慢,極優美的動作,就像是風那麼自然。然後他的劍就慢慢的刺了出來。從最不可思議的部位刺了出來,刺出後忽然又有了最不可思議的變化。」
「一劍西來,天外飛仙。」高手過招,形象層次盡在意境,這是古龍的看家本領,電影工作者欲將其視覺化不難想像難度之高,恐怕除了深層藝術電影尚能觸及皮毛外,對商業片無疑是種嚴苛的考驗。
古龍特色向來以寫意爲主,寫實爲輔,不似寫實小說家,按字描述即可還原面貌,所以很難拍好的原因就在這裡。在武俠片漸趨式微的時代,自創故事風險極高,選擇武俠名家作品固然是條票房捷徑,但輕忽了粉絲的影響力,等同置身最大的風險,《三少爺的劍》就是輸在這裡。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