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好文賞析】孔維勤老師系列作品《下棋》─ 03/27
2015/03/27 19:16
瀏覽1,060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下棋的人。心要定。

下棋的孩子。外面天打雷劈也能不動如山。

因爲棋局裏的人。只有腦海裏的棋譜。與出手ㄧ著的好棋與壞棋。

棋下的不好是壞棋。時機不對是「緩著」。棋下壞了是「惡著」。一着棋下錯。全盤盡輸是「敗著」。

棋下的好是「好手」。好手之上有「妙手」。「妙手」之上有「鬼手」。下棋出奇不意。鬼斧天成。還是不能保證勝利。最後「勝手」直接攻城掠地。361子的地上資源盡入囊中。

專心下棋的孩子看著棋盤。有圖像的感知。有不同情境的智慧。能舉一反三。

朋友說。下圍棋的人要專心。將「天」的眉心「地」的丹田「人」的人中。連成一直線。然後肚臍對著棋盤的「天元」。

端坐在棋盤前。對著棋盤的天元如如不動。

下棋的心手相連。不同情境的高度專注。卻能不動如山。

韓國的李昌鎬別號「石佛」。他總能靈動的在棋盤上。找到他直覺與創造的位置。如天元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我另一位居住宜蘭的老友。一輩子愛棋。他從小教女兒吟唱口訣。練習擺譜。研究棋譜變化圖。隨著父女的對話。思考不同情境。隨時修正。讓壞棋變好棋。

父女以棋為友。樂此不疲。他教導女兒面對勝負。面對棋力不如己者。先讓幾子。輸者不如自己。便不會太得意。自己輸的時候。不會太失意。向贏家學習。學到教訓。

贏棋的時候。原因是對手太弱。一開始就贏的棋盤。自然不會驕傲。

以棋為生活。輸贏勝負沒有了得失心。

ㄧ如他與女兒下棋的「手談」。

三四個小時。父女不說什麼話。手下的棋子對奕。如同真實的圖畫。

父女在不言之中。心中的意識透過手談。可以更真實更清楚的表達自己。

我另一位朋友。是當年成功嶺的夥伴。我們都讀哲學。

他把圍棋當做人與人之間。不分貧富貴賤。不分男女老幼。不論任何身份。最好的溝通方式。

一別至今。四十年後見面。都是花甲之年的老人了。

他開了二十年的棋館。有十三個徒弟。他是業餘的「棋文化」推動者。

因爲有個六歲的兒子。他下棋多了人間的滋味。

他兒子開始不愛下棋。愛玩遊戲。在棋館耳濡目染後產生興趣。嚷著六段棋士的爸爸教。

爸爸出題。兒子ㄧ段才能拜他為師。他知道愛棋下棋。要有動機。要有興趣。「飢餓栽培法」最有效。

他六歲的兒子。自從喜歡圍棋。每天下棋取代遊戲。他看棋書。圍棋的遊戲王國。比電腦裏的遊戲更好玩。

朋友知道。下棋最直接的負作用。會帶來了殘酷無情的勝負世界。

爸爸心疼孩子。他的圍棋教育從輸贏開始。

他讓孩子第一次輸棋。孩子愛面子痛哭失聲。爸爸不以為意。

他繼續帶兒子到不熟悉的棋社。第二次兒子又輸了。可是沒有哭。

因爲沒有認識的人。爸爸不在。哭了沒用。就不哭了。

朋友知道。如果學下棋沒有樂趣。只有輸贏。下棋輸了。沒面子。輸不起。天崩地裂的結果。因爲丟人。在爸媽面前哭。是他輸的委屈。要搏取父母同情。

朋友故意離開。他讓兒子經歷輸贏勝負。輸的時候當作教訓。自然輸得起。眼淚也就不必了。

他不教兒子下棋。順其自然讓兒子生活在棋館。天天看人下棋。看出興趣。這是他的孟母三遷。

朋友帶小朋友與人對奕。在輸贏的時候不聞不問。孩子下棋。不通過輸贏這一關。下棋的生涯不會長久。所以不同棋局的學習。是他的機會教育。

畢竟。圍棋得地。「氣」是活棋的關鍵。

連成一氣。

圍棋圖像的感知語彙。充滿自由的變化。沒有一盤棋長的一樣。簡單的黑子白子。不同的布局組合。一氣呵成變化無窮。

一模一樣的圍棋子。一黑一白。一陰一陽。因爲天地定位。擺對了位置。成爲中流砥柱。連綿棋士的江山。

孩子下棋最豐富。

無限的創造力。希奇古怪的想法。驚人之舉的直觀力。不及於亂。卻能不按牌理出牌。

朋友看自己六歲孩子。一子一子專注下棋。說不出有多麼得意。

他越發相信。變化多端。饒有趣味的圍棋。是上天給兒童的禮物。是他們的心靈花園。

童年圍棋遊戲式的學習。也是他們成長後人生的縮影。在殘酷的勝負世界。勝不驕敗不餒。

面對人生的挑戰。圍棋送給孩子的禮物。是孩子在輸贏間交朋友。

孩子自己作主。天圓地方。瓜熟蒂落。自己「下」的一盤棋。自己負責。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孔老師系列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