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坊聽詩語】舊愛新歡‧之二十五
作者:朱玉昌(元智大學中語系兼任助理教授‧漢光教育基金會顧問)
喜好詩文書畫的乾隆皇帝自詡「十全老人」,一生六下江南,後代稗官野史,多把他下江南繪聲繪影成「找樂子」,但他在自己欽定的〈御製南巡記〉裡,歸結了四項南下原因:其一,滿足江浙百姓恭請光臨的渴望;其二,順應滿朝文武引用經史及循聖祖前例的建議;其三,江浙地廣人稠,理當考察人民所苦;其四,為盡孝道,帶著媽媽去旅行。
正因被傳成是「找樂子」,這才冒出那麼多驚險、有趣的軼聞故事供後人樂道。無論如何,乾隆欽定的四項原因,都算實在,前兩項先營造一種萬民勸進的冠冕理由,為南巡之路堂皇鋪路。第三項才是行程的真正目的,是為鞏固政權而不得不為的治國手段,最後一項則為弘揚孝名兼得孝譽,順道暢遊名勝一番。
江、浙兩地面積和人口數,在清代約占全國的百分之二,比重不大,但因優渥地理環境與經濟條件,足以創造出高貢獻度的區域產值。根據文獻記載,江、浙每年賦稅繳納占全國比例極高,商業關稅達國家總體稅額的一半,賦銀數為百分之二十八,賦糧數是百分之三十,鹽課銀兩數更高至百分之六十八。因此,維穩兩省,對政權至關重要。
由於江南經常發生水患,成為影響國家財政收入的隱憂,「南巡之事,莫大於河工」,這就是乾隆每回下江南,將督辦防汛水利工程視為首要任務的緣故。作好河工,輔以觀民察吏(整肅汙吏)、蠲賦恩賞(免除稅賦)、培植士族、加恩士紳和閱兵祭陵便是南巡贏得民心的最大政治要務。
日理萬機也要懂得調適休閒,江南六朝金粉,十里秦淮,杭城湖畔秀色迷人,從乾隆每到一回作詩一遍,六回毫無缺漏的景點觀之,乾隆酷愛西湖,尤鍾情於十景毋庸置疑,也多虧乾隆御駕臨幸,賦詩流傳,西湖十景才能真正名聞遐邇,迄今保有遊客絡繹不絕的盛況。
行家賞西湖十景,深悉無法一次賞足,十景多以時序分辨,春夏秋冬,互別苗頭,沒有排名先後,各具千秋,只有造訪時間對否,乾隆首次到訪時節為一七五一年三月,親臨十景,結合知識典故,在聖祖康熙題字碑石背面,一一寫下詩作,其中四季景點最是精采,依序為〈蘇堤春曉〉、〈曲院風荷〉、〈平湖秋月〉與〈斷橋殘雪〉。
【乾隆‧西湖十景/春夏秋冬】新譯
春/〈蘇堤春曉〉
通守錢塘記大蘇,取之無盡適逢吾。長堤萬古傳名姓,肯讓夷光擅此湖。
走在蘇堤上就想起了曾在這兒當過通判的蘇東坡,他筆下寫的那分清風明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閒適,恰巧都讓我感受到了,當年他疏浚西湖修築的這座長堤,後人也用他的姓氏來命名紀念。倒是西施啊!西子湖的美名,從此將不再是妳一個人所能獨享。
「通守錢塘記大蘇」語出《東坡全集》〈別天竺觀音詩〉序「余昔通守錢塘,移蒞膠西。」蘇東坡曾在杭州任職通守,乾隆初次來到蘇堤,立即想起了蘇軾。「通守」職位次於太守,亦稱通判。
「取之無盡適逢吾」乾隆意指蘇東坡曾在文章裡描繪過的意境,他已充分感受到了。「取之無盡」指資源豐富,取用不完的意思。出自蘇東坡〈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適逢」恰好遇到。「長堤」即貫穿西湖南北的蘇堤。
「肯讓」這裡作反詰語,是哪裡肯讓的意思。「夷光」就是西施,又稱西子,本名施夷光。因西湖也叫西子湖,所以,文人墨客作品中,常把西施與西湖引作相互譬喻。「肯讓夷光擅此湖」詩意說明西湖雖是西施的西湖,但從蘇軾疏通西湖並建設蘇堤之後,這西湖也成了蘇軾的西湖,自此西湖就不再讓西施專美於前。「擅」指專擅,即獨斷獨行。
夏/〈曲院風荷〉
九里松旁曲院風,荷花開處照波紅。莫驚筆誤傳新牓,惡旨崇情大禹同。
九里雲松旁的釀酒坊,迎著夏日微風散發出清淡的酒香,湖岸邊上,荷花綻放的模樣好似照波花一般,特別引人注目。不要懷疑拿照波比擬荷花,就像大家驚訝聖祖在榜上題了個大白字,把麴院的「麴」字錯寫成「曲」字,殊不知,聖祖如夏禹一樣不迷戀美酒,但樂於聽到有益國家社稷的聲音,所以,刻意將釀酒的「麴」字改作歌曲的「曲」字。
這首詩題旨是乾隆皇帝為爺爺康熙寫的錯字作辯解。
「九里松」為地名,又名九里雲松,位於西湖洪春橋至靈隱合澗橋段,因步道兩側種植有數百公尺長的松樹而得名。「曲院」原指南宋官辦的釀酒麴坊,因康熙皇帝將「麴」字誤寫為「曲」字,但乾隆爺將錯就錯打了圓場,後人也就順應天子意,改用了「曲院」。
「荷花開處照波紅」並非直譯為「荷花盛開,倒映在水面上紅豔一片。」乾隆跩文時而迂迴、時而直接,「照波」又名仙女花,番杏科照波屬,叢生植物,夏天生、夏天長,喜陽光,植株低矮,錐形葉短,肉質。群生開花時,猶如荷花群非常壯觀。「紅」此處作形容詞,意指受人注目的意思。
「筆誤」因疏忽而寫錯字。「牓」即揭示牌或張貼於公共場所的告示。「惡旨崇情大禹同」典出《孟子.離婁》下篇「禹惡旨酒,而好善言。」意思是說,夏禹不喜歡美酒,卻愛聽有益世道的言論。「惡旨」指不喜歡美味的食物。「崇情」為重視實際的狀況。
秋/〈平湖秋月〉
春水初生綠似油,新蛾瀉影鏡光柔。待予重命行秋棹,飽弄金波萬頃流。
初春的湖水隨著積雪融解而顯得深邃壯闊,流動中的湖面波光粼粼,閃爍的光影,猶如女兒家新畫的細眉,明淨、光滑而柔媚。這般景色,想必在秋夜裡會更美,待我秋月再訪,定差人備船,盡情地在這遼闊無邊的金色水面上任其漂搖流蕩。
「春水初生」指初春時節,江水因融雪而上漲。「綠似油」形容顏色深暗且興盛。「新蛾」意指婦女新畫的細眉。「瀉」是向下急流的水,此處作流動解釋。「鏡光柔」三個字皆為形容詞,即明淨、光滑與細柔。「命」為差遣。「行秋棹」指在秋天裡行船。「金波萬頃」喻水色金黃,廣闊無際的樣子。
冬/〈斷橋殘雪〉
想像銀塘積素餘,湖光山色又何如。近從趙北橋邊過,一例風光入翠輿。
還在想像這片清澈明淨的湖水積雪以後,四面的湖光山色將會呈現出一種什麼模樣呢?剛從這座斷橋邊經過,轎子裡的我,向外望去,沒想到遠山近水的美景,已盡收眼底。
「想像銀塘積素餘」乾隆於一七五一年(乾隆十六年)三月抵達杭州,時冰雪已經融解,乾隆見聖祖御題「斷橋殘雪」,因無緣目睹冰封橋面出現斷橋幻象的實景,當下產生聯想。「銀塘」是清澈明凈的池塘。「積素」為積雪的意思。「餘」此處作副詞,作以後解。
「趙北橋」指的就是「斷橋」,橋為南宋(宋代為趙家天下)時期所建,地理位置在西湖的北岸,由於乾隆酷愛舞文弄墨,「趙北橋」當屬別出心裁的譬喻之作。「翠輿」即綠呢官轎,清代位居三品以上官位者,出門得乘坐八人抬的綠呢轎子。
◎ 關於題旨 / 憶趣‧辯解‧遺憾‧抒懷
乾隆這四首詩作的題旨,春為憶趣,踏上「蘇堤春曉」,憶起蘇東坡,打趣地讓蘇東坡較勁了西施。夏作辯解,看見麴院前碑石上聖祖御題「曲院風荷」的錯字,藉夏禹不愛美酒典故,將錯就錯地化解逆勢為順勢。
秋是遺憾,「平湖秋月」已說明最佳乘船賞月的時機在中秋,來早了雖欣賞了不同的景色,卻不無缺憾,只能相約下回再續。冬純抒懷,轎行「斷橋殘雪」邊,雪化了,斷橋景象不在,轎至橋頭,意外地飽覽了四周優美的風光。
後世文人常用格律或拿前朝名家詩作與乾隆作品相作比較,並嚴格批判乾隆是以天子之尊坐享文名,其詩作多俗不可耐,毫無文學價值可言。這種論述不免過於武斷,而且非常魯莽,頗失文人氣度。事實上,要成就為知名大氣的詩家本不容易,清代留詩數十萬首,膾炙人口的也不多見,尤其,乾隆之後的詩作又如何?愛碎嘴的文友,似乎一樣落入不見得高明的窘境。
【詩人簡介】
愛新覺羅.弘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文治武功兼修,禪位後任太上皇,實際掌權達六十三年。在位期間,致力多民族發展,曾六下江南,平定大小和卓之亂。一生好詩文書畫,詩作共有四萬一千八百首之多。乾隆五十七年,自撰《十全武功記》,自詡「十全老人」。廟號清高宗,諡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