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聞奶色變,大家被毒奶粉影響甚鉅,很多食品都被貼上標籤,所以現在消費者在選購食品上也特別小心謹慎。然在這一片毒害聲浪中,我想提醒的是有些食品不具毒害,但攝食過量卻也會危害身體健康的「反式脂肪」。
請你耐心看完它!
反式脂肪是比動物性脂肪還「壞」的脂肪,對心臟的傷害性比其他油脂還高。很多人小心地不吃豬皮、肥肉,卻不知道吃一小包包裝食品,就會吃入每天建議攝取量上限的三、四倍反式脂肪。而且有超過六成民眾沒聽過反式脂肪,近八成民眾不知道政府已要求包裝食品必須標示反式脂肪。
為了健康,不少民眾選擇植物油,並以植物油經過加工後的反式脂肪來增加其酥脆口感。但近年研究陸續發現,反式脂肪對心臟的危害,竟比動物性脂肪更大。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 (WHO)訂出每名成年人每天攝取反式脂肪不得超過 2.2克的標準,美國更率先在2006年規定所有包裝食品都應標示反式脂肪的含量,我國衛生署則在今年元月跟進。
到超商及大賣場檢視包裝食品部分,雖絕大多數都有明確標示,但進一步換算卻發現反式脂肪含量相當高,只要吃一點點就超過一天的攝取量。像目前最夯的「 張 君雅小妹妹」巧克力甜甜圈,每100公克含4.8公克反式脂肪,每天只能吃一小包。老牌子零食「乖乖」,一天也只能吃一包。
人造奶油的製作方法,是在每個植物油分子裡加兩個氫原子,使原本順式脂肪酸 ( cis -Fatty Acid) 變成反式脂肪酸 ( trans -Fatty Acid)。反式脂肪酸由於分子的極性較大,油分子之間的互相吸引力較強,所以在常溫下 ( 25 ℃ ) 是固態,相當穩定。而原本的大豆油、玉米油這些植物油,在常溫下比較不穩定, 呈液態。 這就像變魔術一樣,液態的植物油,加了兩個氫之後, 就變成固態的氫化植物油,然後再加點調味料、人工香料與色素,味道與模樣就跟奶油一樣了。
因此,美國政府規定,從2006年起,食品要清楚標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丹麥也規定,從2004年起,含反式脂肪酸超過 2% 的食品,不得在丹麥販售,顯示各國都開始正視這個問題。而在台灣,一般民眾不曉得反式脂肪酸對身體危害的嚴重性與存在的普遍性,麵包師傅、餐廳廚師、路邊的小販更不知道他們用的油對健康有多大影響,食品標示更是不清不楚,種種現象實在令人相當憂心。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3樓. 甄葉樹2008/12/25 12:37用心
Dear :
您的好心意
救人無數ㄛ!
感謝分享 !
- 2樓. 微粒子*~2008/10/02 10:55回應鄉居
打錯字囉
有個錯字是「堆」不是﹝推﹞
請海涵
- 1樓. 鄉居2008/10/01 11:15"No Trans Fat"
現在很多食品都會特別標明這個標語
以吸引顧客購買
本來我以為這是油炸食品的副產品
沒想到人工奶油中可能也有
真可怕啊
Dear:
好吃的食品總是存在著誘人的加工危機
最好的把關者就是吃自然的食材
但天然的食物也受環境污染了
所以更要慎選飲食來源
畢竟長時間的推累總會出現問題的
祝 健 康
微粒子*~ 於 2008/10/02 10:51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