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脊梯田位於廣西桂林地區是龍勝壯族自治縣和平鄉,是結合人工智慧、力量與大自然的最佳產物。
始建於元朝,完工於清初,已有 650 多年歷史。
壯族人將山像削蘋果般一樣層層剝去皮,再種上農作物,遠望像「通往天國的階梯」,令人非常震撼。
分佈在海拔 300-1100 公尺之間,坡度大多在 26 至 35 度之間,最大坡度達 50 度,一層層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如鏈似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層層疊疊,高低錯落,線條行雲流水,規模磅礴壯觀。堪稱天下一絕。
梯田的景色隨季節而變化:
春風疊銀帶,銀鏈串串連綴,水漫田邊;
夏雨霑綠苗,碧波翩翩搖曳,佳禾蕤苒;
秋收壘金階,金塔垛垛更新,穗滿低垂;
冬雪盤蒼龍,白雪皚皚玉雕,雪兆豐年。
一年中,最熱 7 月,平均氣溫 28.3℃,最冷 1 月,平均氣溫7.9℃。
有趣的是,在這浩瀚如海的梯田世界裡,最大塊梯田的田不過一畝,大多數田都是「帶子丘」和「青蛙一跳三塊田」的碎田塊,有個笑話這樣形容:有個地主要農夫耕完山腳的 206 塊田,農夫把地耕完後,數來數去一共只有 205 塊田,怎麼也找不到那最後一塊,後來他拾起了地上的蓑衣,這才發現原來還有一塊田被蓋住了。
再告訴您一個小秘密,領略龍脊梯田魅力的最佳時機是農曆 4 月 15 以後半個月,春耕時節,但見雲霧彌漫於閣樓梯田間,倒映如鏡的梯田中點綴著衣著火紅的農民、碧綠的秧苗、耕牛;中秋以後的半個月,一片金黃壘壘,儼然一幅氣勢磅礴的造化寫意。
龍脊的壯族村民,據說大多自山東沿海一帶遷徙而來,為表達對大海的追思與敬意,村民的頭飾仍保留藍白相間的飄帶;多彩的服飾點綴梯田的美麗曲線,從流水湍急的河谷,到白雲繚繞的山巔,從萬木蔥蘢的林邊到石壁崖前,都開闢了梯田,嫵媚瀟灑,如詩如畫的美,和那難以言喻,化滄桑為神奇的,鬼斧神工的智慧,深深震撼人心!
龍脊梯田景區內居住著壯、瑤兩種民族,以壯族為主,壯族服飾獨特,可以看到古樸的壯族民間舞蹈,可聽到優美的壯族山歌,享受原汁原味的壯族風情,傳統的銅鼓舞、師公舞、打扁擔,令人耳目一新,讚不絕口。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牽手舉杯共此時,今生不悔凡心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