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邦敏
量子化的「生物能量場」
1925 年以前的生物學,是以牛頓機械式觀點來架構偏向線性與物質化的論述,而生物能量場是源於法拉第的「場 Field」論,才開啟新的一片天地。
有了「場」的概念,大家才注意到空間裡每一點都有作用力產生,各有其強度、方向,彼此間互相影響。
自此,電場、磁場、重力場的研究,陸續展開,也開始誕生各種作用力方程式;生物能場也是由科學家透過電磁能量探測,將之作用於生物個體產生的各種的效應結果,開始影響生物學的新發展方向。
1925 年起,量子論興起,物理學上,指在某一個特定時間上,有很多可能的結果同時存在。
「量子」指出細小的光子是種數量相同且不連續的電磁幅射,而量子論就認為這個世界是由這些微小的光子集成光束,再依不同的振動速度組合而成。
新生物學以量子論為基礎,最早論述出版於 1981年,魯博謝爾德瑞克 Rupert Sheldrake 的書〈新生命科學 A New Science of Life〉指出各式各樣生物形態背後有相對應的形態發育場 Morphogenetic Field 在創造與控制眾多生命組織的完形 Gestalts,而它是非定域性關係 Non-local Correlation 的迪布羅依波 Louise de Broglie wave。
用一般大眾容易了解的說法是:物質的細胞體也是看不到的波動組成,能測量到它具有效應的能量,所投射出來的形態結果,其存在只能算是機率。
最早把電帶到生物學領域的是耶魯大學醫學院解剖學教授伯爾博士 Harold Saxon Burr Ph.D.,1972 年他出版一本書《永生的藍圖 Blueprint for Immortality》,書中詳細提出他觀察一棵樹的電子特性,並連續記錄了該樹的電訊號長達 10 年,發現了樹的電訊號改變和太陽黑子間的關係。
伯爾博士和他在耶魯的同事花了近 40 年的時間,證實所有生物都具有精密電壓計可測量到的電場。伯爾博士以他設計的直流式真空管電壓計所檢測到人體與植物的各種生理現象,而提出電動力場 Electric Dynamic Field 為基礎的生物能量場 Life Field 假說,第一次把電子與生物能場結合,開啟物理與生命本質探討的新空間。
現代科學已經確知,每一個生物體都有電荷分布,根據現代生理學的了解,人體內的生物電,分布在每個細胞內外或細胞之間,當細胞遭到損傷時,這個細胞上所帶的電就會產生變化。
利用人體內電變化、電磁分布的原理,發展出一些精密的診斷儀器,如心電圖、腦電圖、肌電圖、核磁共振攝影、掃描儀 MRI。
未來人類更會發明出檢測身體的三度儀 Tricoder 微型 NMR 的精密醫療儀器。
目前的科技研究已經了解,這種電在人體表面有固定的分布軌跡,亦即固定的傳導路徑,同時,在體表的這些傳導路徑上,還有許多的特定的測量點,電阻低,可以反應體內不同器官所帶電的變化。
這與傳統中國醫學經絡理論不謀而合,也就是中醫所指的氣,氣在人體經絡中運行時,事實上就是生物電的分布與流動平衡的現象。
生物能量醫學是研究生物體上能量變化的信息醫學。
量子醫學認為形成分子的次原子 (電子electron、中子neutron、質子proton、介子meson、夸克quark、膠子gluon、光子photon) 是一堆能量封包,都是電磁場的形式。
生命的本體是光子體,當它意識聚焦到此波函數時,激發它緊縮,量子學者稱為「OR (Observative reduction)」,此波動能量崩塌時,光子生命體就被投射彰顯在三次元空間,生物形態發育場的藍圖就如此完成了實體創造,生命也就開花結果,奔馳於此娑婆世界了。
美國的亞伯蘭醫學博士,是最早發現振動在人體醫學上有極為有效的功用,帶動意識在醫學的新領域,雖然沒有被主流的對抗醫療體系接受,卻引領人類打開了另一扇窗戶,去探索宇宙萬物真實的另一個面目。在西方有研究波動的一些電子工程師,就延續他的創見而開創了新的科技領域,來探討物質以外的意識,這個屬形而上且無法簡易言狀的層面。
以光子密碼來探討生物能量場是「光子密碼」是曾坤章博士將美國發展的一種頻率意識科技做為基礎,再參考英、德兩國等先進國家後續發展的量子醫學理論,經過驗證與改良發展後,廣泛的應用於各種領域。
「光子密碼」主要是應用來提升人類內在生命的本質,進而讓人類了解生命究竟實相的一種新紀元的意識科技。提醒人類不要繼續被困於肉體的物質世界,讓大家放開眼界,一窺宏觀且奧妙的靈性宇宙。
相對於人類貪婪、攻擊性、破壞性的唯物科技進展;愛、和諧、喜悅與美麗的一面出現在英國南部地區,大片的麥田中;常常在夏季麥田成熟時出現很多大型神秘幾何圖案「麥田圈」。
ET是用它來與我們作單向通訊;跟我們潛意識通話。
德國共振療法就採用麥田圈的空照圖片,當作光子傳輸加持的訊息源,其中神秘幾何圖案有豐富的生態系形態發生場所缺失的密碼。
因該區有全球最厚實的蓄水能力的白堊土層,得以讓這些幾何圖案中滿載的量子波動訊息能量,穿越地表,讓訊息更能深入地下水脈,使這些水攜帶著生態穩定的密碼,再流向下游的河川與海域,不但散布到歐陸各處,更能借北大西洋暖流帶動至格陵蘭冰河入海岸邊,融入全球巡迴的深層洋流,散佈該信息到各處,調整地球偏離聖愛而充滿恐懼與分離的振動波頻。
該信息是喚醒我們回到聖愛、喜悅與和諧的高頻率體系中,並讓生態系完成自療!
地球在 2011~2013 年,會經歷某些轉變 (進入光子帶 photon belt),開始在全球每一處打下一股和聲之流 (a flow of harmonics)的基礎,充滿光與愛的新城市,會陸續建立起來,而共振頻率高與有愛心的人們,會陸續聚集到這些有創意有美感的地方。
並且,到 2037 年,地球也將極有可能成為宇宙聯盟 the Association of Worlds 的成員,這是外星人巴夏 Bashar 送給我們的提示。
M
M 植物雖然沒有神經細胞軸索,但植物每個細胞的細胞壁下也有細胞膜,膜上有許多蛋白質天線,當這些天線接到植物本身光體的共振感應,信息會在微管發起光的振動,所有的細胞間都有光的量子式信息交換,細胞內就會產生一連串的化學反應,我們才能以微弱的電流計測出其反應。這點,讓我們見識到娑婆世界萬事萬物的一體靈性,即使是不會運動的植物,還是有豐富的情感;人類為了生存,要取得建材與食物來延續肉體性命。
M 為此,我們砍伐樹木時也要有慈悲同理心,吃菜蔬水果也要心存感謝,萬事萬物本為一體,皆為了物質環境的有限性,而互相奉獻、互相扶助。
M 食物維繫我們肉體生命的延續,你如果懂得感恩,食物的光子體也會感應到,樂意將其投射的物質供養你,吃素的好處在於減少地球糧食資源的浪費。
M 萬物皆有意識,有食物只要心存感謝,活下去以良心處事、以愛心待人,任何業障皆不會與我有牽連!只要是具有覺察的讀者,你不覺得活在這個物質化的世界,真的要努力精進,才能報答所有為你奉獻生命的眾生靈食物嗎?
M 水的生物能源場,是我們最重要視關心的,人體約 65﹪~70﹪的組成是水,而水是人體生物化學反應的場所,現在環境汙染很嚴重,水美麗的波型(生物能源)皆受扭曲而失去應有的能量,只有退而求其次,找比較好的水喝。
M 住宅方面,由於鋁是一種「憂鬱性」的金屬,能少用就不用它,木材是與人的振頻共鳴,好木材會使人健康,如果能用會呼吸的建材最好,塑膠建材普通;房子內部高度不可太低,人的頂輪被壓,氣場會不順。
M 至於穿著衣服以天然的纖維最理想,既不過敏且有天然能量。
還有到醫院看病時,若院內有木頭椅子,會吸收病人的病氣(一種 frequency),我們坐下去會被影響。
M 收藏古董字畫,都會收集以前陳列的宅氣所有的環境能量,因此前人的氣勢很重要!
M 建議大家常郊遊,一個月最少二次到森林區、海邊,把濁氣排除;高爾夫球球場樹頂,常有小光球在跑,與 Golf 一樣大小,是生命能量之集合體;海濤聲可把人的心靈淨化,許多大作家喜歡在海邊、湖邊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