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個充滿樂活 LOHAS 與愛的故事
LOHAS (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LOHAS 族的定義為「一群人在做消費決策時,會考慮到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和環境責任,以健康及自給自足的型態過生活。」
台灣有一群 LOHAS 族,默默用心關注我們生長的這塊土地,這 10 個充滿樂活與愛的人生故事,對生命、他人、大地滿懷感恩。
1. 陳文連:台灣第一位以稻鴨共生法成功培育出有機米的農民。(上圖)
他所種出來的米,不僅被大直明水路上豪宅社區聯合指定購買,連礁溪老爺大酒店也愛用。
他重現老祖宗的智慧,以稻鴨兵團打造全新的有機生態農業。
稻鴨共生生態農法,是利用鴨子愛玩與雜食的天性來去除稻田的害蟲與雜草,捨棄農藥與除草劑;且因為鴨子適度地「搞破壞」,反而幫助秧苗淘汰老根長出新根,水稻更加強健茁壯。
等稻子成熟,鴨子的羽翼也豐了,肉質更因為運動量大而特別有彈性。
這就完成了稻、鴨共生的神奇魔法!
2. 劉力學(皮耶):以廚餘堆肥來種植有機蔬菜。(中圖)
加拿大人劉力學在台灣住了快 40 年,他種的蘿蔓生菜像蔬菜界的名模,個頭高大的白蔥、少見的甜菜、蘿蔔嬰等,都漂亮的不得了。他有一班忠誠的師奶粉絲,每週三都期待他親自送菜來,比拿到先生送的玫瑰花還開心,連病癒後的聖嚴法師,也吃他種的菜來調養身體。
劉力學:「我種有機蔬菜,一開始不是為了有機,而是為了處理廚餘的問題。」
從此展開將廚餘變黑金(有機肥),黑金變有機的種菜人生。
他一分地就用了 70 噸的有機肥,有機質高達 8%,給了蔬菜這麼多的營養,增強抵抗力,自然可以抵禦蟲害、病害,他說:「如果一棵菜被蟲咬的很慘,表示它很虛弱,如果連自己都沒辦法保護,又怎麼能夠提供營養幫助你的健康呢?」
3. 巫建旺:全台第一個通過 MOA 認證的有機先鋒。
巫建旺的東勢小瓢蟲農場,讓小瓢蟲成為全省擁有 200 多個會員信賴支持的農場,每週一次宅配直送,提供 200 多個家庭健康蔬食與營養來源。
走過 15 年有機栽培歲月,巫建旺認為最重要的並非技術,成敗的關鍵在於心態。
一定要先放下操控一切的心態,配合生態、季節,保留蟲與雜草的權利,尊重它在此出生成長的事實,雖然不能完全不防治,但轉對立為共生,往往發現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4. 王乾坤:栽培萬巒「乾坤玉荷包」有機荔枝。
台科大化工系第一屆畢業的他,將果園整個環境整理得不僅綠意迷人,更充滿果香誘惑,夢幻得簡直可以拍攝婚紗照。
每年當荔枝還在抽穗開花時,就已被預訂一空。這高難度有機栽培的美味荔枝,一顆顆都是果園主人王乾坤的掌上珍珠。
這片令人驚艷的美麗果園,正代表著主人對「專業農民」的尊重與執著。
5. 溪底遙、馮小非:打造有機果農的希望平台。
《半農半 X 生活》作者溪底遙:「一定有一種生活,可以不再被時間或金錢逼迫,回歸人類本質。一定有一種人生,在做自己的同時,也能夠貢獻社會。」小非正是在過著這樣的人生!
四年前,溪底遙學習農園在經歷 921 地震的南投中寮鄉成立,馮小非為了讓中寮的農業與土地重現生機,從寫一封封 e-mail 請教專家開始,一步步向老天學習,進而引發當地農友一同努力,種植有機柳丁。
如今,溪底遙以對自然友善的方式,生產沒有農藥殘留的柳丁、有機鳳梨、炭火烘焙的龍眼乾、柳丁醋,以及自己種植的木藍,製成天然染液和染織作品,以理念感動消費者。
6. 徐蘭香:天然醋的創辦人。
1992 年隻身帶領新竹關西農民進行環保抗爭行動,史無前例的促使傾倒毒物的農藥廠關閉、違法高球場停建,因而贏得了環保女鬥士的美譽。
打過艱辛的一役,她在台東闢建了「打碗花農場」,選擇另一種長期護土養生的方式:釀醋。
她從躬身從事與鼓勵契作農民實施有機栽種,以及採野菌釀造的過程中,使土地與農村恢復純淨,食品釀製從工業回歸農業本質,同時也讓尋求健康的人得到真正的營養。
「食物為什麼要在鍋子裡料理呢?
應該在田裡面就開始料理才對,自然健康的原味,比什麼高超的廚藝都還好吃。
多一個農村,就少一間醫院。
其實人吃藥就像土地在吃化學肥料一樣,如果平常多吃自然健康的食物,就不需要醫院的存在。」
7. 林文德:有機綠茶和烏龍茶。(下圖)
宜蘭冬山鄉的林文德,是第二代茶園子弟,原本無心從事茶務的他,繞了一圈,終究選擇回到自己的土地上,從事有機茶作。
從玩票實驗到全心投入,三泰有機綠茶和烏龍茶作出了口碑,得到肯定;現在他更希望分享有機經驗,並推動建立生產履歷、ISO9001 等現代化管理,讓農業經營走向企業化,展現新風貌。
林文德說,從事有機茶作以來深深體認到:土地是自己的,地球卻是大家的。
如何在不破壞環境的原則下,使農業永續經營下去,「實施有機」正是最好的答案。
因為做茶本是看老天吃飯,所以生態、生活、生產、生命是息息相關的,四大領域結合在一起,萬物才能生生不息。
8. 莊惠宜:台灣有機阿薩姆紅茶。
台灣農林公司的日月老茶廠,在前董事長夫人莊惠宜的有機栽作帶領下,重新打響了台灣阿薩姆紅茶的名號!
莊惠宜從小就有一種想法:「有沒有人因為我的存在而獲益,活出生命的價值?」
藉由和土地自然共生共存、不含農藥的有機種茶事業,她果然可以守護更多的生命,為環境盡一份心力,同時也影響更多的人。
9. 章思廣與郭逸萍:打造台灣第一座有機栽培的食用玫瑰園。
「任世上有千萬朵玫瑰,只馴養一朵屬於我的玫瑰」,這是《小王子》感動每一世代讀者的原因。
在南投埔里,一對情侶,章思廣與郭逸萍,同樣選擇了守護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玫瑰。
以無農藥、化肥和除草劑的有機栽種方式,引山泉水灌溉,用愛心、耐心與毅力,使玫瑰成為純淨無毒且秀色可餐的食材,打造了台灣第一座有機栽培的食用玫瑰園。
「所有的女孩都希望收到男朋友的玫瑰花,而他卻送我一座玫瑰園,若不是他的堅持,我可能早就放棄了!」
郭逸萍看著一旁的章思廣靦腆地說。
玫瑰園目前還沒有達到收支平衡,她得一邊兼種仙人掌小盆栽來貼補虧損,而章思廣則是利用晚上的時間,到府維修電腦,來支持著現在的夢想。
他們兩人簡直就像是一對玫瑰騎士,儘管風塵風塵僕僕,仍為自己的夢想全力以赴,為自己出征。
10. 羅山村:全台灣第一個有機村。
從民國 91 年開始,在全村 171 戶、580 位居民的共識下,200 公頃的農地逐漸全部轉為有機耕作,不但孕育了優質的銀川米和富麗米,還有有機梅子、愛玉、桶柑、文旦等;遠離污染的清新環境,和純樸、自然的人文風情,成為實踐樂活農村的最佳範例。
「做了有機之後,最大的改變就是動物都回來了,老一輩的人特別有感覺。」
溫班長說,羅山舊名叫「螺仔坑」,因為在開墾之後,田裡有許多田螺繁殖,而且有一條溪流經過,所以以螺仔來稱呼溪名,形成聚落後就叫螺仔坑。
現在不僅有田螺,還有雉雞、野兔,甚至也有山豬跑到田裡吃稻子。
最特別的是,「傍晚時會聽到山羌的叫聲,老人家會笑著說,這是小時候聽過的聲音,那叫聲是在找伴啦!」
玩米主義有機稻場是一個以稻米為主題的自然學習中心,由「山水米食業有限公司」以公益委託方式,交由「觀樹教育基金會」主持經營。
自從 95 年 3 月開館以來,吸引了許多學校、團體的大小朋友,一起走入田野。
找找看,園裡有多少有趣的動植物呢?
幸福農莊佔地 2000 多坪的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像是一塊磁石,吸引著希望師法自然,創造夢想生活的朋友前來做伙鬥陣,成為一塊「人與自然共生的教育基地」。
孩子們歡樂的笑靨說明了一切。
什麼是幸福?!
從產地到餐桌的距離愈短,表示耗費的資源愈少,多吃在地時令的生鮮食物,才符合樂活的生活態度。
吃有機食物發展永續農業造福下一代,大家一起來製造有機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