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樂曲介紹-良宵
2025/04/15 00:21
瀏覽94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良宵》原名《除夜小唱》,二胡獨奏曲,劉天華所作,創作於1928年的除夕夜。

1928年1月22日(農曆除夕),劉天華邀請音樂界的朋友及學生到他家裡過年。室內燈光明亮,屋外辭舊迎新的鞭炮聲和孩子們的嬉笑聲交織在一起,面對此情此景,劉天華的心情愉悅。其一是在過去一年裡,他創辦了“國樂改進社”和《音樂雜誌》,標誌著他在事業上取得了進展;其二是家裡來了一些共同籌辦“國樂改進社”的朋友和學生。在歡樂氣氛的感染下,他產生了靈感,於是邊拉琴邊記譜,即興創作完成了二胡獨奏曲《除夜小唱》,後更名為《良宵》。該曲是劉天華創作時間最短、也是較易學會的一首二胡曲。

1993年《良宵》獲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華人20世紀音樂經典作品獎」。《良宵》是中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30首太空播放曲目之一。

《良宵》在結構上由前後對稱的兩部分組成,採用了D宮調式,共64小節,2/4拍。作者把西方的單二部再現曲式結構和中國的五聲音階相結合,使旋律核心貫穿始終,讓樂思不斷的發展,旋律此起彼伏,富有一定的條理性與層次感。

第一部分
該部分一共32個小節,採用的是複調形態的二聲部自由對位,旋律聽起來平穩但不悲傷,反而輕快有歌唱性,就這樣用通俗的音符將主旋律自然的引出:樂曲以平穩的節奏和具有中國音樂特色的五聲音階環繞開來,營造了安靜舒適的環境。開頭只用了五個音(3、5、6、1、2),就使得情緒由平穩轉變到明快。
接著,下一句的旋律當中出現了55兩個音高相同的音。雖然音高一樣,但是兩個音的處理方法並不一樣:前一個5使用空弦,清脆乾淨;後一個5使用內弦,沉穩厚實。綜合分析來看,該部分的後一半比前一半更加活潑、歡快。後半部分的音程跳動幅度較大,不但出現了六、七、八度的音程跳進,而且還出現了十度大跳,使過年的熱鬧氣氛和作者內心激動的心情得到了體現。

樂曲進入第二部分後,情緒開始高漲,旋律變化較大。該樂段先是旋律在低音區音域擴大到二把位的中高音區,接著音域一直上升到第三把位的高音區,最後音域向上發展,回到了第一把位,到達最低音1,這些段落看似是由分句構成,但又具有連貫感。尤其是幾串十六分音符的出現,把除夕夜其樂融融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從第45小節到第48小節,作者把頓弓的手法和小提琴中的撥弦相結合,利用內外弦音色的不同來交替對比。直至倒數第五小節,音樂又回到剛開始的情緒,最終用漸慢、漸弱的處理,以和諧、安靜的氣氛結束全曲。


資料引用:
1.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9%AF%E5%AE%B5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9%AF%E5%AE%B5/2771748



电影《刘天华》插曲:《良宵》陈军演奏


【名家音樂會】 二胡大師朱昌耀/ 良宵



《良宵 》二胡 段皑皑


長雲樂集 2025/04/13 何慈婷/二胡-良宵


長雲樂集 2012/01/01 簫/王子維--良宵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不分類 不分類
自訂分類:不分類
下一則: 樂曲介紹-相思聲聲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