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一生之一 祖先家世
就讀小學時,跟很多同學一樣,把祖籍誤填為福建省「龍溪縣」,直到稍識字後,跟著家人去掃墓,發現曾祖父及祖母的墓碑上,都寫著「南安」二字,才猛然知曉祖籍應是福建省「南安縣」,而不是「龍溪縣」。此外,小時候看見曾祖父的墓碑寫的是:「潘公諱興之墓」,所以認為曾祖父姓名是「潘興」。直到
根據日據時代戶籍謄本之記載,我家高祖父潘 萬、高祖母吳氏足,住於前台南廳新昌里鹽埕庄三六一番地,務農為生〈註一〉。
高祖父於大清同治元(慶應二年、一八六二)年
另據戶籍謄本記載,祖父潘鱸鰻係於光緒九年、明治十七(一八八四)年
祖父潘鱸鰻於民國四年、大正四《一九一五》年
記憶中,祖父潘公鱸鰻個性平和善良,講話慢條斯理,一眼望去確是一位溫文儒雅的長者〈註三〉。祖母林氏寬去世後,祖父又娶林氏烏年(口字旁)為繼室,及父親與伯、叔結婚另立門戶後,因各自忙於生活,與祖父及繼祖母聚會不多,除了每年祖父誕辰前往拜壽外,幾乎很少見面,故小時我跟大多數堂兄弟姊妹一樣,對祖父及繼祖母一直都很陌生,不敢親近。記得上小學前,有一次上山放牛時,我曾夥同堂弟秋松去偷摘祖父的楊桃,祖父發現後,因不知我們是他的孫子,故大聲叫喊並從後追逐,害得我跟堂弟二人落荒而逃。如今憶起那樁事,不禁莞爾並覺荒唐!如果當時大大方方去向祖父要幾顆楊桃吃,難道他會拒給嗎?為什麼去偷摘?真是想不懂!
祖父幼年曾讀私塾,略識漢文又會打算盤,早年跟隨曾祖父務農種田,中年轉業晒鹽,後來經營一座小型果園,以番石榴為主,間雜幾棵楊桃、蓮霧、釋迦及木瓜。祖父平日工作之餘,熱心公益,經常協助村人解決困難或排解糾紛,人緣頗佳,名孚眾望,故一直被推為鹽埕「南港」北極殿(俗稱上帝公廟)的「老大」及「老大頭」(相當於現今財團法人北極殿管理委員會的理事及理事長),負責上帝公廟擴建、募款或對外聯誼等工作,並經常擔任「爐主」。記得我上小學後,因稍識字,又會寫字記帳,而曾被祖父指定陪同不識字的堂姊等人,挨家挨戶去向村民收取「丁錢」〈註四〉。
〈註一〉:根據日據時代戶籍謄本記載,我家高祖父潘 萬、曾祖父潘 亨以及祖父潘鱸鰻均務農,曾祖父潘 亨曾任「田田(左加火字)作業甲長」,祖父潘鱸鰻於及民國三十年、昭和十六年元月二十一日改為「製鹽業」;三代均住於台南廳新昌里鹽埕庄三六一番地。
〈註二〉:根據前中興大學企
沈氏所撰「血統獨立」乙文,另稱:「番人為了節稅,只有勤學閩客語言、以漢姓到官廳登記為閩或客,成為國民享受國民待遇。未登記者在乾隆二十三年及道光、光緒陸續賜漢姓澈底漢化,使台灣的平埔及山胞無一不是漢姓閩、客!」又稱:「有唐山公的蕃孫固然冠漢姓,沒有唐山公者也可有漢姓。乾隆二十三年對平埔族的賜姓前已提及。對山胞賜姓比較晚,因為山地開發的時間比較晚。山胞賜姓有案可查的是在道光六年(一八二六)及光緒元年(一八七五)等。所謂賜姓,就是一種命令,不得不接受。潘姓的『潘』字拆開,有水、有田、有米最得青睞,平埔、山胞皆然。道光六年賜姓桃竹苗地區的賽夏族,姓氏包括,高、朱、夏、樟、蟹、日、豆、錢、豐、潘、絲等。光緒元年賜姓恆春排灣族頭目漢名『潘文杰』。光緒十二年,台中縣泰雅族頭目被賜姓『白』。其他山胞種族可能也被賜姓,只是未能一一收集而已。由此可見,不管原住民有沒有和閩客混血,最慢自乾隆二十三年(一七五八)起就開始有人冠漢姓,所以光看姓氏很難區分閩客或平埔。一八二六年之後分辨山胞也開始有困難。既然一、兩百年前台灣原住民就被改裝成中國人,後生的新人類或新新人類,怎會知道原來他們是平埔或山胞呢?」
根據上述,我潘氏家族究係追隨鄭成功來台,定居台南「鹽埕民社」的「福建省南安縣」漢人子孫?抑或台灣平埔族後裔?或是蕃孫?則仍不得而知!
〈註三〉:據說祖父年輕時有一天跟幾位朋友在路邊玩牌消遣,剛好有兩位日本警察路過,誤以為他們公然聚賭,乃一一盤問他們的姓名。祖父最先答稱,他姓潘名叫鱸鰻,警察一聽鱸鰻兩字,馬上賞給祖父一個耳光,並怒罵說,做流氓居然還敢炫耀,原來是日本警察把「鱸鰻」二字誤為「流氓」(按:「鱸鰻」與「流氓」的台語發音相同。其實,祖父生性善良仁慈,毫無流氓氣息。);緊接著另一位朋友答稱,他姓洪,名叫烏士。另一位日本警察立即上前連打他幾個耳光,並怒斥說,公然聚賭竟還敢說說三道四,談論牌品,膽大妄為,藐視公權力,可見一斑。其實,那位警察完全冤枉了他!因為他姓名確是「洪烏士」,但並非玩牌中的紅「仕」或黑「士」(按:「洪」與「紅」的台語發音相同,又「烏」與「黑」的台語發音亦同)!
〈註四〉:按村民願擔任「爐主」者,須先表示意願,並在神前以擲茭得到正茭的多寡來決定。凡擔任「爐主」者,須負責籌劃廟宇全年祭拜活動,包括安排祭典時間及方式,收取「丁錢」、洽僱酬神戲團,以及公佈費用收支等一應事項。每戶應繳「丁錢」之多寡,係依每戶大、小男丁之人數而定,譬如,成人男丁三人,未成人男丁二人,則須繳交大丁三人、小丁二人的「丁錢」,而女人無論成人與否,均無須繳交「丁錢」。
〈註五〉: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及父母之生辰與忌日:
△高祖父潘 萬(生辰未詳)設籍台南廳新昌里鹽埕庄三六一番地,於一八六二年(清穆宗同治元年、壬戌、日本孝明天皇慶應二年)
△高祖母吳氏足(生辰及忌日均不詳)。
○曾祖父潘 亨於一八五四年(清咸豐四年、甲寅、日本安政元年)年元月二十日出生,於一九一九年(民國八年、己未、日本大正八年)
○曾祖母蔡氏見為台南廳仁和里
●曾祖父潘 亨與曾祖母蔡氏見於一八六二年(清同治元年 壬戌、日本文久二年)
△祖父潘鱸鰻出生於一八八四年(民前二十八、日本明治十七年)
△祖母林氏寬為台南廳永寧里灣裡庄林乾與曾氏甘之三女,出生於一八八九年(民前二十三年、日本明治二十二年)
▲祖父潘鱸鰻與祖母林氏寬於於一九○五年(清光緒二十一年、日本明治三十八年)
△繼祖母潘林氏烏哖為台南廳永寧里灣裡庄一千九百七十五番地林丕與林黃氏勤之長女,出生於一八九五年(民國前十七年、日本明治二十八年)
▲祖父潘鱸鰻與繼祖母潘林氏烏哖於一九一五年(民國四年、日本大正四年)
☆父親潘來達出生於農曆己酉年
☆母親潘蔡水針為台南州北門郡七股庄土城子三百九十七番地蔡 抄與吳陳氏金之長女,出生於農曆壬子年
★父親潘來達與母親潘蔡水針於於一九三三年(民國二十二年、日本昭和八年)
- 2樓. 金平同2013/03/25 20:07一點想法
潘姓而且又是南安...實在少見,台南的北門區也有潘姓但不知祖籍,北門以泉州府晉江縣人最多,有晉江籍王、洪、蔡、涂、吳、陳、林、張、許、侯,也有南安籍侯、陳、賴、曾,同安籍王、柯、曾、劉,漳州龍溪籍郭、顏等姓. - 1樓. Luke2010/06/23 07:21關於祖籍
如果單純就記載來看,版主的父母都是泉州人,父親是南安人,母親是台南土城來自嘉義布袋的晉江蔡姓謝謝指教。不知有無證據可考?倘蒙賜知,將不勝感激。再謝。 吉伯特 於 2010/08/18 02:11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