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暴動不論「係由共黨煽惑所造成的」或「係受共黨及少數本省暴徒乘國軍他調煽動爆發」,抑或「完全是因為過於憤怒產生一種自發的也是突然的事件」,畢竟都是不法的行為。此外,綜觀當時各地發生的情形,不能說完全沒有「計劃」、沒有「組織」,也不能說完全「沒有縱的命令,也沒有橫的聯絡」。以下是當時各地「串連」活動的實況:
1、(新竹市)〈新竹市則於3月2日清晨,有一批從臺北來到新竹的青年和學生,…並呼籲民眾參加起義。…市民開始毆打外省人,或是搗毀外省人經營的商店,或是分頭襲擊派出所、法院、市府機關和官員宿舍。〉(《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第052頁第6行)
(評註:「有一批從臺北來到新竹的青年和學生,…並呼籲民眾參加起義」。)
2、(嘉義市)〈衝突始於3月5日,嘉義民軍發動攻擊紅毛埤軍械庫以及水上機場,戰況激烈,民軍傷亡慘重,期間曾有阿里山原住民及臺中、斗六的武裝部隊前來增援民軍,形成與機場丶紅毛埤守軍相互對峙的情形。〉(《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第062頁第12行)
(評註:「阿里山原住民及臺中、斗六的武裝部隊前來增援民軍,形成與機場丶紅毛埤守軍相互對峙的情形」。)
3、(嘉義市)〈二二八對嘉義市民構成極大傷害。嘉義市周遭的鄉鎮也受此波及。北港、新港、斗六、虎尾、新營、朴子都有民眾到嘉義市支援,維持治安。〉(《諸羅山城二二八》第6頁第七行)
(評註:「北港、新港、斗六、虎尾、新營、朴子都有民眾到嘉義市支援」。)
4、(嘉義市)〈一九四七年三月二日,臺北「二二七緝菸血案」引發的民眾起義事件蔓延至嘉義,臺中方面數名青年至嘉義市中央噴水池旁演說。受到鼓勵的民眾包圍市長公館,外省市長孫志俊見勢不妙跳牆而走,到憲兵隊躲藏。民眾燒了部分市長的家具,又前往警察局接收武器,外省警察聞風先逃。當日外省官員皆棄職逃躲,市民控制了廣播電臺、警察局、市政府等機構。〉(《諸羅山城二二八》第二頁第6行)
(評註:「臺中方面數名青年至嘉義市中央噴水池旁演說」。)
5、(嘉義市)〈三月五日起,民眾發動攻擊紅毛埤軍械庫,並與國民黨軍隊在水上機場內外形成對峙局面。國民黨軍隊企圖突圍而出,造成民軍重大傷亡,據說至少有三百人死在當場,已知姓名有:林清林、王萬吉、陳少輝等。外地部隊的增援亦不斷來到,例如奮起湖部隊,朴子義勇隊等,處委會也請託阿里山原住民下山援助,湯守仁帶領下的高山部隊在機場外防禦。〉(《諸羅山城二二八》第三頁第6行)
(評註:「外地部隊的增援亦不斷來到,例如奮起湖部隊,朴子義勇隊等,處委會也請託阿里山原住民下山援助,湯守仁帶領下的高山部隊在機場外防禦」。)
6、(嘉義市)〈紅毛埤回來後,我們(奮起湖部隊)又在嘉義市停留三天。指揮部要求我們去支援圍水上機場我們仍以沒武器拒絕,一定要有武器我們才去。⋯,我們看情況不佳,前後在嘉義停留一個星期,就回山上。那是在嘉義人派代表去水上機場講和之前。高山部隊在機場,比我們晚兩天回山上。二二八事件後,湯守仁乘火車把武器運到奮起湖,再運到樂野。他們運武器回來時,我們已經回山上,看見他們推著八〇砲回樂野去。〉(《諸羅山城二二八》第二一〇頁第5行)
(評註:「我們(奮起湖部隊)又在嘉義市停留三天。指揮部要求我們去支援圍水上機場我們仍以沒武器拒絕,一定要有武器我們才去」。)
7、〈一九四七年三月二月下午三時,從彰化、臺中南下的年輕人數十人,來到嘉義火車站和中央噴水池之間,當街演講,呼籲市民加入抗爭行列。嘉義市民受此影響,相聚(繼)奮起,包圍嘉義巿長孫志俊官舍和嘉義警察局,隨之爆發嘉義地區的二二八事件。〉(《嘉義驛前二二八》第二頁第7行)
(評註:「從彰化、臺中南下的年輕人數十人,來到嘉義火車站和中央噴水池之間,當街演講,呼籲市民加入抗爭行列」。)
8、〈五日,三民主義青年團書記盧鈵欽打電話請阿里山鄒族原住民下山,協助維持市內治安。嘉義群眾與來援的臺中隊、斗六隊、竹山隊、新營隊䀋水隊等三千多人,聯合發動向毛紅埤軍械庫和水上機場的總攻擊,占水源地及發電廠。中午,民軍與機場守軍激戰,民軍傷亡三百多人。民眾並斷絕水上機場水電。〉(《嘉義驛前二二八》第三頁第5行)
(評註:「三民主義青年團書記盧鈵欽打電話請阿里山鄒族原住民下山,協助維持市內治安。嘉義群眾與來援的臺中隊、斗六隊、竹山隊、新營隊䀋水隊等三千多人,聯合發動向毛紅埤軍械庫和水上機場的總攻擊,占水源地及發電廠」。)
9、〈七日,阿里山鄒族原住民在湯守仁率領下加入戰鬥行列。民軍攻擊紅毛埤火藥庫。羅營部隊先破壞彈藥,焚毀倉庫,退至水上機場,途中遇南靖糖廠職員護送崔姓外省籍警察及另一名外省人前往嘉義,軍人公然槍殺四名糖廠職員於崎頂頭,另外又拘捕兩名臺灣人,並帶至水上機場殺害,部隊沿途還俘虜十餘人。〉(《嘉義驛前二二八》第三頁第11行)
(評註:「阿里山鄒族原住民在湯守仁率領下加入戰鬥行列。民軍攻擊紅毛埤火藥庫。羅營部隊先破壞彈藥,焚毀倉庫」。)
10、〈二二八事件發生後,隔天臺北的人來,宣傳賣菸的被打的事,之後,臺灣人就打外省人。我當時是嘉義中學高中部二年級學生,我們一位老師他弟弟被外省軍隊打死了,他就抓了一個外省人在嘉義醫院旁打。這老師平常上課時,也常說那些福州人和非法省人多麽惡劣,弟弟又被外省人殺了,他一定非常憤怒。又過幾天,原住民從阿里山下來,他們集中住在現在的民權路的勞工會館那裏,然後就去飛機場和外省人打,聽說也死了幾個。〉(《嘉義驛前二二八》第二五八頁第4行)
(評註:「二二八事件發生後,隔天臺北的人來,宣傳賣菸的被打的事「。)
11、〈竹山人率先為二二八犧牲的是張昭田,他在3月6日參加攻虎尾機場的行動中死亡;其次是3月7日前往林內濁水發電廠附近攔截國軍的一群竹山青年,根據受難者廖如賓的兒子廖國揚的追查,『竹山(人)被打死的都集中在 一個區域,就是發電廠再上去的那個大圳溝』。〉(《濁水溪畔二二八》第008頁第2行)
(評註:「竹山人率先為二二八犧牲的是張昭田,他在3月6日參加攻虎尾機場的行動中死亡」。)
12、〈二二八事件之際由於虎尾空軍基地的守軍人數不多,當大林、斗六、北港、西螺的民軍前來包圍,予以斷糧斷電,撐不了幾天就逃走了,前文所述林內坪頂的國軍就是從這裡去的。不過沒幾天國軍支援部隊抵達虎尾以後,攻佔機場的民軍 就一哄而散。這種「攻佔」的意義原本不大,只是就整個二二八事件而言, 民軍曾經「戰勝」的似乎僅此一樁。〉(《濁水溪畔二二八》第012頁第16行)
(評註:「二二八事件之際由於虎尾空軍基地的守軍人數不多,當大林、斗六、北港、西螺的民軍前來包圍,予以斷糧斷電,撐不了幾天就逃走了」。)
13、〈先父自睹國軍濫殺無辜,出面號召百多名青年,組織「斗六治安維持會」保衛鄉里。⋯⋯先父在眾人力推下擔任維持治安警備長,曾派人支援嘉義民軍。後來隊伍經過整編,改為「斗六警備隊」,在先父率領下,聯合台中、竹山、斗南的民軍攻佔虎尾空軍基地。〉(《濁水溪畔二二八》第038頁最底下一行)
(評註:「後來隊伍經過整編,改為「斗六警備隊」,在先父率領下,聯合台中、竹山、斗南的民軍攻佔虎尾空軍基地」。)
14、〈當時謝雪紅啦、北港的啦、嘉義的啦、台中的啦,甚至台北的、阿里山的高砂族都慢慢靠過來,其中台中的最多,他們都說在其他地方沒辦法生存,想要集中到樟湖,跟我們做最後的抵抗力。〉(《濁水溪畔二二八》第078頁第15行)
(評註:「當時謝雪紅啦、北港的啦、嘉義的啦、台中的啦,甚至台北的、阿里山的高砂族都慢慢靠過來,其中台中的最多」。)
15、〈二二八事件發生後,我爸爸帶著朴子隊、北港隊、新營隊等三支隊伍,前往埔里跟二七部隊會合,經過雲林古坑的崁腳時,遭到國軍伏擊,包括我爸爸在內,有七十二個人遇害。〉(《濁水溪畔二二八》第108頁第12行)
(評註:「二二八事件發生後,我爸爸帶著朴子隊、北港隊、新營隊等三支隊伍,前往埔里跟二七部隊會合,經過雲林古坑的崁腳時,遭到國軍伏擊」。)
16、〈虎尾衝突事情一發生之後,四處就有人傳說要去攻機場,隔天就有來自西螺、北港的一群人來了⋯⋯。當時先出來帶頭的人,是住在虎尾街上刻印店的老闆吳重庚,⋯⋯,結果他沒有能力控制局面。〉(《濁水溪畔二二八》第174頁第10行)(評註:「虎尾衝突事情一發生之後,四處就有人傳說要去攻機場,隔天就有來自西螺、北港的一群人來了」。)
17、〈我父親張烽民⋯⋯,在林內車站等車要回竹山時,看到竹山來的義勇隊正要去攻打虎尾機場,其中有我的伯父張昭田(1927年生)和一位吳登山醫生共用一件雨衣,⋯⋯,兩兄弟在世間的最後一面,竟是如此擦身而過。〉(《濁水溪畔二二八》第205頁第2行)
(評註:「我父親張烽民⋯⋯,在林內車站等車要回竹山時,看到竹山來的義勇隊正要去攻打虎尾機場,其中有我的伯父張昭田(1927年生)和一位吳登山醫生共用一件雨衣」。)
18、〈1947年3月5日,也就是攻打虎尾機場前夕,伯父的朋友還特別為他餞行,⋯⋯當時出面邀集人手的是吳登山,伯父則是竹山率先犧牲的人。〉(《濁水溪畔二二八》第208頁第4行)
(評註:「1947年3月5日,也就是攻打虎尾機場前夕,伯父的朋友還特別為他餞行,⋯⋯當時出面邀集人手的是吳登山,伯父則是竹山率先犧牲的人「。)
19、〈第一天(3月6日)竹山民兵進攻虎尾機場,那一天有一位竹山青年張昭田中彈身亡,他以前當過日本憲兵。〉(《濁水溪畔二二八》第227頁第1行)
(評註:「第一天(3月6日)竹山民兵進攻虎尾機場,那一天有一位竹山青年張昭田中彈身亡」。)
20、〈那些跟中國兵對抗的民軍大多是從竹山來的,我們這邊的人沒有參加,不過在這裡卻被打死了好多人。民兵也有從社頭來的,在觸口那裡打起來,竹山來的很多人有槍,也有「竹篙湊菜刀」棍棒拿了就來的,也有從武術館拿刀槍斧鉞出來的。戰況也很激烈,尤其三號水門堤防那裡死最多人。〉(《濁水溪畔二二八》第292頁第5行)
(評註:「那些跟中國兵對抗的民軍大多是從竹山來的,我們這邊的人沒有參加,不過在這裡卻被打死了好多人。民兵也有從社頭來的」。)
21、(高雄市)〈高雄市二二八事件始於3月3日,黃昏之際,由北南下的人士分乘3輛卡車,分頭到市內各角落向市民報告臺北、臺中、臺南各地的情形,於是市民與青年學生開始行動,目標瞄準貪官污吏,到處大打「阿山」〉。(《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第243頁第9行)
(評註:「高雄市二二八事件始於3月3日,黃昏之際,由北南下的人士分乘3輛卡車,分頭到市內各角落向市民報告臺北、臺中、臺南各地的情形」。)
22、(臺北市)〈二二八事件發生,他(余炳金,人家都叫他阿木仔)曾來臺北。他們那一群,不是留過學的,就是曾受較高等教育的人,也有一些是跟著吃飯的,可能有組織,我不是很清楚。他們在臺北事件發生後,一路南下,經新竹、臺中都有他們同黨的,南下到嘉義就回北港了。〉(《嘉雲平野二二八》第一六七頁第5行)
(評註:「他們在臺北事件發生後,一路南下,經新竹、臺中都有他們同黨的,南下到嘉義就回北港了」。)
23、(阿里山鄉)〈三月十日,處理委員會再提和談條件,機場方面置之不理。高山部隊獲悉將和平解決,乃撤回阿里山。〉(《諸羅山城二二八》第四頁第1行)
(評註:「高山部隊獲悉將和平解決,乃撤回阿里山」。)
24、(北港)〈另一個重要區塊就是北港自衛隊、自治聯軍的動向,他們知道斗六醫生陳篡地率領的民軍,已經撤到古坑樟湖山上,準備前往會合的時候,在古坑梅山交界的地方受到中國兵伏擊,死傷慘重。〉(《天猶未光》第056頁第14行)
(評註:「北港自衛隊、自治聯軍⋯知道斗六醫生陳篡地率領的民軍,已經撤到古坑樟湖山上,準備前往會合的時候,在古坑梅山交界的地方受到中國兵伏擊」。)
42、(佳里鎮)〈(台南縣)回到佳里來,夢鶴(吳新榮)始知南方歸來的軍屬,因聞嘉義市民正在飛機場惡戰,自決組織救援隊乘卡車出發。當時曾有日本軍籍的李池田,身裝日本軍服,腰佩日本軍刀,領他們到麻豆滙(會)同曾文區隊。⋯⋯所以翌日夢鶴自決私派王圖治星夜赴嘉打探他們的消息,⋯⋯只知救援隊長陳木心在火線犧牲外,其餘者可能四散的四散,逃回的逃回。〉(《二二八事件回憶集》〈吳新榮的回憶〉第005頁第14行)
(評註:「南方歸來的軍屬,因聞嘉義市民正在飛機場惡戰,自決組織救援隊乘卡車出發」。)
43、(臺南市)〈三月五日下午,我們維護台南市治安的隊伍解散後,馬上聽到嘉義廣播電臺用台語廣播嘉義水上機場的賊仔兵衝出來,⋯緊急請求全島的援軍,所以不只是台南、雲林、彰化、台中也派隊伍支援。(《嘉義北回二二八》第二六頁第11行)
(評註:「聽到嘉義廣播電臺用台語廣播嘉義水上機場的賊仔兵衝出來,⋯緊急請求全島的援軍,所以不只是台南、雲林、彰化、台中也派隊伍支援」。)
44、(臺南市)〈馳援嘉義的人馬,基本上與參加維持台南市治安工作的隊員是同一批人,⋯⋯⋯參加的人包括我(吳慶年,前成大物理系教授)、陳端五、張鴻源、⋯⋯許朝卿、陳德信等,約有二十多位。其中陳端五因家住台中,而台中也有狀況,所以到嘉義過後兩天回臺中去。王振華(成大化工系教授):楊再禮(奇美公司前副經理)、吳鎮三(前成大化工系退休教授)等都說他們自己也有去嘉義四天。吳教授帶隊到嘉義我知道,我在機械系門口歡送;⋯也是我在工學院門口歡迎回來的。〉(《嘉義北回二二八》第二七頁第10行)
(評註:「馳援嘉義的人馬,基本上與參加維持台南市治安工作的隊員是同一批人,⋯⋯⋯參加的人包括我(吳慶年,前成大物理系教授)、陳端五、張鴻源、⋯⋯許朝卿、陳德信等,約有二十多位」。)
45、〈三月六日上午,我們到水上機場周圍視察狀況,決定一方面加入圍機場行列,另一方面派人與車去占領離飛機場不遠的陸軍醫院(現正的榮總)⋯⋯。下午我們加強圍堵機場。⋯。我們到達時,水上機場開槍射擊我們,我們也回敬過去,我們有兩梃輕機關槍,每人手上都有一把三八步槍,配備有五十發子彈,彈藥充足,根本不怕賊仔軍。後來彈藥不足,⋯⋯,台南工學院同學就利用鐡路開機關車(火車頭),搬運子彈到水上火車站,再由院車送到戰場;⋯⋯圍攻機場的還有陸軍隊、海軍隊,共約千人左右,分守在北邊與東邊,高山部隊大概有一百人左右,防守機場正門附近;形成袋狀包圍。我們學生隊只有二十幾個,不多,還兼扮演聯繫各隊,鼓勵士氣的角色。〉(《嘉義北回二二八》第三一頁第9行)
(評註:「台南工學院同學就利用鐡路開機關車(火車頭),搬運子彈到水上火車站,再由院車送到戰場;⋯⋯圍攻機場的還有陸軍隊、海軍隊,共約千人左右,分守在北邊與東邊,高山部隊大概有一百人左右,防守機場正門附近」。)
46、(臺中市)〈後幾日,我和葉陶作農夫農婦裝扮,到隣近鄕鎮遊走,傳佈消息,鼓勵農村青年起來參加,並加以編組,三三五五一組組的投向市內編制(二七)部隊報到。〉(《二二八回憶集》〈楊逵的回憶〉第131頁第5行)
(評註:「我和葉陶作農夫農婦裝扮,到隣近鄕鎮遊走,傳佈消息,鼓勵農村青年起來參加,並加以編組,三三五五一組組的投向市內編制(二七)部隊報到」。)
47、(臺北市)〈台北的青年、工人、農民、學生決定奪取武器庫攻打軍營和國民黨的首腦機關但因國民黨兵力,集中在台北,並已做好對付我們的準備,我們攻打不進去,眼見台北起義一時沒有希望,我們聽說台中也已揭竿而起,公推謝雪紅為首領,佔領國民黨所有黨政機關和飛機場,宣布成立台中人民政府,於是同學們說我們到台中拿武器,再回台北鬥爭,我於三月三日晚來到台中。這時以林獻堂為首的士紳也組成「二.二八處理委員會」,掌握著一部分隊伍和槍彈,由吳振武指揮。當時謝雪紅手下有台中師範、台中一中、台中商業學校學生組成的隊伍,還有在嘉義攻打機場沒有成功的黃文輝也帶著一個小隊來了,謝雪紅叫我指揮這批命名為」二七部隊」的隊伍。〉(《二二八回憶集》〈周明的回憶〉(周明本名古瑞雲)第177頁第13行)
(評註:「我們聽說台中也已揭竿而起,公推謝雪紅為首領,佔領國民黨所有黨政機關和飛機場,宣布成立台中人民政府,於是同學們說我們到台中拿武器,再回台北鬥爭,我於三月三日晚來到台中」。)
48、(高雄市)〈我們接到的指令說:高雄方面有人要上來支援,我們先在機場外邊等。機場附近已有學生在那邊守著。〉(《嘉義北回二二八》第五四頁第10行)(評註:「我們接到的指令說:高雄方面有人要上來支援,我們先在機場外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