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 益氣生津,滋腎養心,收斂固脫。
2008/07/09 16:32
瀏覽4,592
迴響0
推薦2
引用1
一、產地 五味子生長於中國和俄羅斯,中國主產地為遼寧、吉林、黑龍江、陜西、湖北、山西、四川等地。東北部長白山的汪清縣、朝鮮等產五味子,最負盛名,稱為北五味子。中藥五味子分為北五味子與南五味子、西五味子等三種,乃同種不同屬的植物,入藥以「北五味子」較佳。 方例 1.免疫過敏症─肺氣虧虛、營衛不和,易感風寒異氣 (1)主証:晨起鼻癢打噴嚏、鼻塞、流清鼻涕。面色白、氣短、動則易汗,見風就怕冷。 (2)方藥:桂枝湯合玉屏風散加減 桂枝 12 g、白芍 12 g、炙甘草 5g、生薑 10 g、大棗 四枚。(以上桂枝湯)再加黃耆 25 g、白朮 15 g、防風 8 g、黨參 15 g、五味子 15g。 2.鼻塞較嚴重─肺虛伴隨前額頭重,或眉心痛感 (1)主証:常打噴嚏、流清鼻涕,鼻塞較嚴重,頭重、眉心痛。 (2)治法:健脾補氣、化濁通竅為主。 (3)方藥:補中益氣湯加味 黃耆 20 g、黨參 15 g、白朮 15 g、炙甘草 6g、當歸 12 g、陳皮 4 g、升麻 4g、柴胡 4 g。桂枝 10 g。白芍 10 g、細辛 4 g、麻黃 5 g、五味子 12 g。 3.鼻塞手足發冷─腎元虧虛,脾肺失溫 (1)主証:鼻塞噴嚏流清稀涕,形寒怕冷,手足不溫,耳嗚、腰酸,失眠、多夢、多尿。 (2)治法:溫腎壯陽、健脾止涕。 (3)方藥:溫陽止鼽湯 熟地 15 g、桂枝 10 g、熟附子 10 g、茯苓 15 g、白朮 12g、白芍 10 g、山萸肉 12 g、山藥 20 g、牡丹皮 10g、澤瀉 10g、五味子 10 g、炙甘草 6g。 4.治療牙周病─麥味地黃丸加味 (1)主治:牙齦出血 (2)功效:牙周病、歛肺納腎、腎虛、咳嗽、吐血、潮熱盜汗,臨床應用於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症,肺氣腫,氣喘,肺結核等。 (3)處方:生地 30g、山藥 15g、山萸肉 15g、茯苓 12g、澤瀉 12g、牡丹皮 12g、北五味子 10g、麥冬 25g、骨碎補 10g。 (4)用法:水煎,飯後分三次服,禁食油炸物。 5.耳聾左慈丸:六味地黃湯加減 (1)主治:腎虛耳鳴,耳聾,目眩者。 (2)功效:滋陰通竅 (3)藥方:生地 30g、山藥 15g、山萸肉 15g、茯苓 12g、澤瀉 12g、牡丹皮 12g、石菖蒲 12g、磁石12g、五味子15g。 6.視神經衰弱、視網膜炎等:明目地黃丸 (1)主治:球後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中心性視網膜炎 (2)功效:滋補肝腎以明目、眼睛酸澀、視網膜有問題 (3)藥方:生地 30g、山藥 15g、山萸肉 15g、茯苓 12g、澤瀉 12g、牡丹皮 12g、當歸 12g、柴胡 10g、北五味子 12g。 7.腎虛氣喘、咳嗽、呃逆:都氣丸 (1)主治:咳嗽、呃逆、腎虛、氣喘等症。 (2)功效:止呃逆、止咳、臨床應用於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氣喘等。 (3)藥方:生地 30g、山藥 15g、山萸肉 15g、茯苓 12g、澤瀉 12g、牡丹皮 12g、北五味子 12g。 8.低血壓症處理:營養性低血壓症,尤其素食者常發生之病症 1.藥方一: 五味子 6g、黨參 6g、黃耆 6克、麥冬 10g、肉桂3g。水煎服。1日1劑,連 服 4周為一療程。(此方主治低血壓) 2.藥方二:生脈散 人參12g、麥冬15g、五味子12g。1日1劑,水煎服。(此方主治低血壓氣陰兩虛證) 3.藥方三: 茯苓15克、五味子10、甘草 5g。日1劑,水煎2次,分4次服。 (此方主治低血壓頭暈重) 4藥方四: 黨參 30g、黃精30g、炙甘草 6g。日1劑,水煎服。(此方主治低血壓氣血虛證) 9.小青龍湯─止咳平喘、外感風寒、發熱惡寒、無汗、痰白清稀 (1)主治:斂肺止咳、防肺氣耗盡、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 (2)功用:解表化寒,止咳平喘 (3)藥方:麻黃 8g、白芍藥 12g、細辛 4g、乾薑 8g、桂枝 12g、法半夏 12g、五味子 5g、炙甘草 6g。 (4)說明:中藥臨症,首辨寒熱。大青龍湯治表有寒,裏有熱症。小青龍湯亦治表有寒,裏趨寒飲。要言之,小青龍湯主治表裏俱寒之症。方中用「麻、桂」,化解蘊表之風寒,兼顧四肢百骸,及清掃內臟諸寒諸結;細辛、半夏、乾薑以溫在諸內之寒;芍藥、五味子斂肺氣而止咳喘,兼制病邪。甘草引諸藥歸經,秉和諸症。 10.厥證與腹証的防治 (1)主治:氣厥虛證、血虛厥證、食厥、痰厥等症,及胸脇苦滿等症 (2)功效:回陽救逆,益氣生津,斂陰止汗,生脈 (3)藥方一:四逆散加四逆湯(去逆排苦滿) 甘草 3g、乾薑 2g、熟附子 1g、柴胡 5g、芍藥 4g、枳實 2g。 (4)藥方二:生脈散(增強心跳功能) 人參12g、麥冬15g、五味子12g。 (5)說明:厥證的發生,常有明顯的症狀原因,例如氣厥虛證,多屬平素體質虛弱,厥前有過度疲勞,睡眠不足,飢餓受寒等誘因;血虛厥證,則與失血有關,常發生於大出血、月經過多或分娩之後;痰厥者,好發於恣食肥甘、體豐濕盛之人;食厥症者多發於暴飲暴食直後。 11.中暑陰證 (1)主治:大汗不止,或冷汗自出,四肢厥冷,面色蒼白,心慌煩躁,呼吸淺促,甚則昏迷,不省人事,舌質淡,脈微欲絕。辨證以四肢厥冷,昏迷不省人事,脈微欲絕為特點。 (2)功效:多由素體虛弱或中暑陽證轉化而來。 (3)藥方一:生脈飲合參附龍牡湯 人參12g、麥冬15g、五味子12g、龍骨 20g、牡蠣 20g。 (4)藥方二:四逆湯 熟附子 18g、乾薑 12g、甘草 8g。 註:若陽微欲絕者,可改用四逆湯以回陽救逆。 12.腎氣不固─無夢滑精,陽痿早洩,形寒肢冷,腰膝酸軟,精神萎靡,頭暈耳鳴,動則氣喘 (1)主治:無夢滑精,陽痿早洩,形寒肢冷,腰膝酸軟,精神萎靡,頭暈耳鳴,動則氣喘 (2)功效:補腎澀精 (3)藥方一:龍牡固精湯 龍骨 30g、牡蠣30克、金櫻子12克、蓮子肉12克、芡實12克、山萸肉10克、菟絲子10克、熟地15克、肉桂(後下)3克、五味子6克。 (4)藥方二:金銷固精丸 關沙苑 18g、芡實 18g、蓮鬚 12g、煆龍骨 18g(先煎)、煆牡蠣 18g(先煎)。 13.腎虛脾胃漸衰、男性更年期 (1)主治:應以滋養肝腎、補腎健脾、寧心安神為主。 (2)功效:男性進入更年期,因腎精匱乏,腎氣日衰,以致元氣不足,陰陽偏頗,抗病力減弱,可以改善腎虛脾胃功能。 (3)藥方:肝腎陽虛型: 五味子 8g錢、仙茅 12g、淫羊藿 12g、菌靈芝 12g、補骨脂 12g、山藥 12g、茯苓 12g、枸杞 12g、杜仲 8g。水煎溫服,每日一劑,連服十日為一療程。 14.防止多汗虛汗的方法 (1)主治:多汗虛汗 (2)功用:止汗功用 (3)藥方一:黃耆皮 4g、地骨皮 4g、五味子 3g 說明:買藥時應注意,黃耆只能用其皮,不用黃耆樹心(一般中藥房,只賣黃耆,不單獨買黃耆皮)。地骨皮就是「枸杞子」的根皮,切碎就行,五味子則研成粉末用。 飲法:將三味藥放入一個茶杯內沖開水飲服,多虛汗者,三天內連飲三服,即可見效。 藥理:黃耆皮、地骨皮為滋補良藥;五味子為收歛之劑,得補以收,所以能止汗。黃耆皮含有「纖維素」而固表,其性甘溫,用益很多。地骨皮性甘而涼,能治消耗性之熱清涼解渴。五味子生津止渴,酸收止汗。 (4)藥方二:養陰止汗湯─因陰虛而致的盜汗 五味子 8g、黃耆 12g、熟地 18g、生地 18g、麥冬 12g、霍山石斛 12g、浮小麥 30g、碧桃乾 18g、牡蠣 30g。煎法:所有材料加清水四碗煲成一碗。 (5)藥方三:益氣止汗湯─因氣虛陽虛而引起的自汗 黃耆 18g、白朮 15g、吉林蔘 12g、雲苓 18g、蓮肉 18g、山藥 18g、糯稻根 18g。煎法:所有材料加清水三碗煲成一碗。 15.腎虛頭暈昏痛─玉竹散 五味子 8g、玉竹 18g、淮山 12g、山萸肉 15g、麥冬 8g、熟地 38g、元參12g、川芎 12g、當歸 12g。 三、五味子藥膳食療 據醫學營養專家研究,有五種食物對男性身體保健大有幫助,那就是:五味子、卵磷脂、深海魚油、芝麻素和芹菜子。這些食物有些是中藥材,有些是健康食品,有些是營養補充品,將它們兜在一起,不也印證了食療是最好的保健方法。下面是一些五味子的藥膳食方。 1.腎氣不固─無夢滑精,見色流精,陽痿早洩,形寒肢冷,腰膝酸軟,精神萎靡,頭暈耳鳴,動則氣喘。 藥膳:杜仲爆素羊肉 杜忡15克、五味子6克、素羊肉200克,水適當。燉煮40-50分鐘即可備用。平時也可以做佐餐之用。 2.肝硬化食療法 (1)主証:肝硬化是慢性彌漫性肝臟病變,可由多種疾病所引起。由於種種原因,肝細胞破壞後,得不到修復,形成脂肪浸潤和纖維組織增生,造成肝硬變。早期表現與慢性肝炎相似,此時若不注意治療調養,可發展到肝脾腫大、腹水,甚或嘔血、昏迷等。 (2)食療驗方一 材料:北五味子250克,新鮮青殼鴨蛋12個,白糖4匙。 製備方法:五味子洗淨後,倒人砂鍋中,加冷水兩大碗半(若一般碗要用四碗),先浸泡1小時,再用小火煎1小時。約剩下濃汁半碗時,濾出汁水,棄渣,將五味子濃汁,倒入小砂鍋內,加白糖4匙,小火燒沸1分鐘,至白糖溶化時,離火,置入碗中,備用。鴨蛋洗淨,連殼煮至半熟,大的火燒沸後3分鐘,離火(即蛋白己結成固體,蛋黃的一小部分開始凝結,大部分尚處於流汁狀態)。鴨蛋冷卻後,用粗筷子或剪刀頭打一洞口流出大部分蛋黃(蛋黃燒熟,可給健康人或兒童食用)。然後注入五味子甜濃汁入蛋中。灌滿後,用兩層紙糊封洞口,全蛋再用黃泥糊糊上一層。最後將處理過的鴨蛋放入蒸籠內,蛋的洞口朝上,隔水蒸1小時,離火。 服用法:每日2次,每次1個,當點心吃用。食時,洗淨黃泥,撕去封口紙,用吸管飲藥汁,然後剝離蛋殼後吃蛋白。 預期效果:本方養五臟(心、肺、肝、腎、脾),除虛熱,補肝氣生津解毒,為民間治肝硬化的食療秘方。本方並有降低轉氨脢(GOT、GPT)的作用,常食此方,能使受損的肝細胞逐漸得到修復。 (3)食療驗方二 材料:牛肉2公斤,白蘿蔔1公斤,黃酒4湯匙,蔥段數段。 製法:將牛肉、蘿蔔切塊。先用植物油翻炒牛肉5分鐘,再加黃酒悶燒1O分鐘後倒入砂鍋,加水以旺火煮開。再加蔥段、黃酒,改以小火燉3小時左右。倒入蘿蔔塊,加細鹽1匙,再燉1小時。至牛肉、蘿蔔均已煮爛為止。 服法:飯前空腹服食,或佐膳食。每日三餐吃用,每次食量約50~60g。 效果:本方舒肝補脾,適用於肝硬化症,見肝鬱脾虛者。主症面色晦黃,胸悶腹脹,神疲無力,納呆便溏,舌苔白膩,脈沉細。 (取自大陸偏方驗方大全) 3.五味子茶 材料:五味子3大匙 水6杯 製法:將6杯水煮開,放入五味子煮約20分鐘即可飲用。 4.失眠藥膳─去鬱寧心小米粥 材料:金針花 12g、五味子 4g、枸杞 8g、合歡皮 12g、白芍 8g、白朮 8g、小米 二杯。 做法: (1).將以上藥材置入布袋內,以五碗水煮開十五分鐘,倒出湯汁。 (2).小米洗淨後,倒入湯汁煮粥食用。 用法:隔日一次,睡前食之,可以宣憂解鬱,安定心神。另月經期每天沖泡玫瑰花五錢 當茶飲。 5.五味燒菇筍─健忘、失眠 材料:五味子20g、香菇 50g、冬筍 100g、白蘿葡 100g、蔥白 20g。 做法: (1).五味子裝紗布包,加水煎藥湯150毫升。 (2).香菇去蒂,冬筍在沸水中燙過,切薄片,白蘿蔔刨皮亦切片,蔥白切段。 (3).炒鍋放火上,倒入花生油燒至八成熱,放入白蘿蔔炸過撈起,瀝去油。鍋底留些油,下蔥白熄過,倒入香菇、筍片,如調味料、油炸蘿葡及五味子藥湯,加蓋燒約5分鐘,加入香醋、勾芡後即可食用。 療效:有強陰益腎澀精、養心安神作用。 適症:健忘、遺精、早洩等。 注意事項:臨床應用:(1).久瀉、久痢、脫肛,可鮮竹筍煮粥食。(2).小兒麻疹、風疹、水痘初起和發熱口乾、小便不利,用竹筍和活鯽魚燉湯飲。 6.甘酸消夏飲 藥方:枸杞子30g 五味子3g 山楂10g 紅棗6枚 白糖適量(一人日量) 功效:補氣滋陰、生津止渴、寧心安神、開胃助消化。適用於暑熱煩渴、汗多乏力、食慾不振。 做法:(1).將枸杞子、五味子、山楂、紅棗放置鍋內,加入四至五碗清水蓋過藥材,浸泡二十分鐘。(2).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約煮三十分鐘。(3).加白糖調味。去渣,分數次飲用。 說明: (1).枸杞子滋補肝腎之陰、生津止渴、明目。 (2).五味子生津止渴、收斂止汗、寧心安神。 (3).山楂健胃、助消化。 (4).紅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 (5).白糖補中、潤肺、生津。 備註:五味子酸澀收斂,感冒初起者不宜服用。(怕把感冒外邪收斂在內) 7.五味子膠蜜汁 五味子治五臟不調和強壯神經系統相當有效,藥方用北五味子 150g、花旗參 70g、北耆 35g、酸棘仁 35g、甘草 70g,全藥加上煎成濃汁,隔去藥渣之後加入八成的糖,即100cc藥汁加80cc糖,熬上半小時再加入150g蜜糖,攤涼之後存放於雪櫃,飲用時加水沖成糖水即成。味道甘中帶酸甜,可以預防肝病、治陰虛虛汗、安眠寧神和止喝生津,是很簡便強身飲品。 8.五味子蛋治神經衰弱 五味子100g煎汁500cc,雞蛋10枚煮熟去殼後放入五味子汁中略煮,然後浸泡在汁中2天。每次喫蛋1個,一日1~2次,每次食前需加熱煮沸。一般連服2周左右即顯效或痊愈。 9.五味子茶 藥方:五味子 18g、生地 30g、紫苑 8g、百合 15g、阿膠 12g、桑葉 12g等煎服。五味子有斂肺滋腎、生津斂汗、澀精止瀉、凝心安神的功能。現代醫學則依據藥理分析,證實其有以下這些功效:抗菌、鎮咳祛痰、降血壓、鎮靜、強心、保肝、改善大腦調節、加強智能、提高工作效率。在夏天容易口乾舌燥、倦怠乏力且悶熱多汗者,可以將五味子配上吉林參、麥冬,做成生脈飲(詳上),可收益氣、生津、解渴之效。 10.氣血雙補安神粥 材料:五味子18g、酸棗仁 30g、茯神 18g、黨參 30g、桂圓肉 18g、糯米半杯、冰糖適量。 作法: (1).酸棗仁洗淨,用毛巾吸乾,放於砧板上用刀背壓碎,後和茯神、黨參、五味子一併放入電鍋之內鍋中加水六杯,外鍋加水半杯煮至開關跳起,紗布過濾取高濃汁。 (2).米洗淨泡於少量清水中一小時再加(1)之濃汁及桂圓肉煮至成粥,加適量冰糖即可食用。 說明:茯神:寄生於松樹,抱松樹根而生之茯苓,具鎮靜安神作用。茯神和茯苓相同,除補脾利水外,具有較強之鎮靜、安神作用,而配合五味子之斂肺滋腎,生津斂汗;一般發汗過多,身體疲倦,元氣缺失時,則配合五味子和補氣之黨參相配伍,亦常用於神經衰弱,過度疲勞而失眠,尤其是耳鳴、眩暈則可和酸棗仁相配合,亦可減輕症狀。 11.固精核桃湯 材料:山萸肉 300g、五味子110g、核桃 600g、冰糖 300g。 做法: (1).山萸肉洗淨濾乾。 (2).五味子洗淨後,倒入瓦罐內,加冷水浸泡半小時。然後用小火煎成濃汁,待煎半小時剩汁半碗時,濾出藥汁再加水一碗半,煎第二次,約剩汁半碗時,濾出藥渣。 (3).核桃去殼將核桃肉連衣倒入大磁盤內,加入五味子濃汁,浸泡半小時,然後將山萸肉倒入拌勻,上面放冰糖,磁盤加蓋。 (4).用大火將磁盤隔水蒸3小時後,即可服用。 (5).每日3次,每次1匙。 療效:山萸肉,性微溫味酸澀,能補肝腎、澀精止汗,並有利尿和降壓作用;五味子,性溫味酸,有生津止汗、澀精止瀉、降血壓及興奮子宮平滑肌作用。諸物合用合有溫補肝腎、潤肺通脈、澀精節尿,並有調整和降低血壓的作用。適用病症:老年人神經衰弱、遺精小便次數多,患高血壓者尤適宜。 注意事項: (1).核桃脂肪中71%為亞油酸,12%為亞麻酸。有淨化血液、清除血管壁雜質。提高大腦功能、增強胃腸機能、促進消化和血液循環等良好功能。 (2).本品所含不飽合脂肪酸,可鬆弛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緊張狀態,消除疲勞改善神經系統的功能、降低血脂,故有防止動脈硬化、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3).核桃一天吃2~3個比較適宜,一次吃5~10個,會引起腹瀉,因其能潤燥滑腸,故稀便、腹瀉、痰火積熱者少用。 臨床應用: (1).治神經衰弱,早晚各吃核桃兩枚。 (2).治咳喘,以核桃1個、生薑1片,每早晚空腹將核桃和薑片嚼 食,連續食用。 12.養陰湯─消暑茶 材料:五味子12g、枸杞子12g,甘草 9g、薄荷葉9g,糖適量。 作法:五味子、枸杞子,甘草洗淨加水,煮沸十分鐘,加薄荷葉後加蓋離火,5分鐘後加糖攪勻即可。 13.黨參大棗湯─治皮膚濕疹 材料:五味子 12g、黨參 15g、大棗 十枚 調味料:紅糖適量、清水六碗。 做法:將材料浸洗清潔,注六碗清水入瓦煲。煲約二小時半,放紅糖飲用。 說明:大棗又明南棗,因一般體積有一寸以上,原產地在安徽省。大棗含豐富的糖分,蛋白質、脂肪、維他命A、B2及C。其養血補中的功效遠勝於紅棗,亦較紅棗滋潤。常患皮膚濕疹的人,多數體質較差,而且容易發汗,令皮膚更易出現疹症,黨參南棗湯有補氣補血,兼美容健膚的功效,經常飲用,可收預防及診治的作用。 14. 五味子北芪湯 材料:北五味子 18g、北芪 18g、南杏 10g、北杏 10g、蜜棗 五粒,素肉適當量。(2人份量) 煲法:清水十二碗煲兩小時 功效:補益五臟、延緩衰老。女人三十歲之後,身體即會逐漸走下坡,除了健康狀況日漸衰退之外,皮膚也會逐漸老化,要留住青春,延緩衰老,就要多服抗衰老的湯水。五味子味甘酸、性溫,具有補益五臟、滋腎益肺、斂陰止汗等功效,還有很強的抗衰老作用。 二、原性狀 五味子屬木蘭科五味子屬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入藥用其果實。木蘭科植物東北、朝鮮五味子的成熟果實,俗稱北五味子。汪清縣位於長白山東北部,為林區,非常適合五味子生長的環境,該縣產的五味子乃地道藥材,被譽為名藥之一。其產品具有果實粒大、肉厚、汁多、油性大的明顯優勢,據測含揮發油超過3%。 五味子顧名思義就是有五種味道,別名五味、北五味子,山五味,山花椒,五梅子,紅鈴子,香蘇等名稱。五味子絡葉藤本,老莖暗灰褐色,皮孔明顯,縱裂,小枝灰褐色或褐色,略有角棱,表面有皺紋。子為黑紫色,大粒,有甜味者為良品。北五味子是屬木蘭科植物五味子果實,又名為五梅子。西五味子是屬木蘭科植物翼梗五味子或華中五味子果實,又名為峨嵋五味子。其果粒較小,紅色,皮發泡,肉較薄,品質較差。南五味子Kadsura japonica (L.) Dunal葉革質至紙質。花常單生於葉腋;花被片9-15。果序球狀。 三、化學成份 五味子果實含有多量糖分,蘋果酸、枸櫞酸、樹脂狀物質、揮發油、脂肪油、有機酸。種仁含有五味子甲、乙、丙素,五味子醇甲、乙,五味子酯甲,揮發油等。其中含五味子素、樹脂、脂肪油、維他命A、C等,功能補虛強陰。果肉中含有少量的酒石酸。其況物質含有鐵、錳、矽、磷等物質。 四、性味歸經 性酸、甘,溫。歸肺、心、肝、腎經。味酸鹼溫無毒,主入肺、腎二經。斂肺滋腎,安神止汗。 五、藥理作用 益氣生津,滋腎養心,收斂固脫。有斂肺滋腎、滋腎固精、生津斂汗、澀精止瀉、寧心安神的功能。用於久嗽虛喘、津少口渴、體虛多汗、自汗盜汗、消渴、遺精、滑精、遺尿、脾腎虛寒、五更泄瀉、久瀉不止、心腎陰血虧損、心悸失眠、多夢健忘等。還用於血清轉氨脢升高及神經衰弱。 1.古代研究 作為鎮咳,止瀉,滋養,強止藥用,常用在支氣管炎,氣喘等痰多症狀,以及下痢症狀。主治咳嗽喘息,肺結核,疲勞倦怠,遺精陽痿,自汗盜汗,消化不良,小便頻數,久瀉久痢,健忘失眠。研未或制丸可降轉胺脢,治療慢性肝炎。 《神農本草經》云:「主益氣,咳逆上氣,勞損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 《本草經疏》曰:「五味子主益氣者,肺主諸氣,酸能收,正入肺補肺,故益氣也。其主咳逆上氣者,氣虛則上壅而不歸元,酸以收之,攝氣歸元,其咳逆上氣自除矣。」 《用藥法象》云:「生津止渴、治瀉痢,補元氣不足,收耗散之氣,瞳孔散大。」 《本草備要》云:「性溫、五味俱備,酸鹼為多,故專收歛肺氣而滋腎水,益氣生津,補虛明目,強陰澀精,退熱斂汗,止嘔住瀉,寧嗽定喘,除煩渴。」 2.近代研究 功能歛肺,止咳、祛痰、歛汗、澀精,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子宮,降壓、止瀉。主治肺虛咳嗽 、痰飲、遺精遺尿、陰虛盜汗、失眠、健忘、降血壓、泄瀉、陽痿、神經衰弱,慢性肝炎,皮膚癢。(1)能改善大腦調節功能,增強興奮與抑制過程的靈活性。(2)能提高智力活動及工作效率。(3)鎮靜及強心。(4)降血清轉氨脢及保肝。(5)鎮咳袪痰。(6)抗菌。(7)降血壓。五味子可增強免疫功能,特別是當出現哮喘或氣管昏迷時,它可幫助呼吸系統恢復,中樞神經有鎮靜作用。並被用於滋補身體,產生能量幫助機體在焦慮時維持正常功能,保護肝臟。五味子含有30多種木質素,被稱作肝臟的衛士。1972年的一項研究講到,五味子可使76%的肝炎病人得到治療而沒有副作用。五味子的另一個性質是增強代謝功能,促進肝臟和胃中的產生,從而促進機體解毒。五味子具有增強神經系統,提高大腦反應速度的功能,特別是其果實可提高記憶力與注意力。五味子還具有補腎,提高性功能的作用。五味子的主要醫學功能是:滋補、收斂、鎮定、去痰、肝臟解毒。五味子對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和肝臟最有滋補作用。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本品能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提高智力活 動及工作。且本品能提高腦的調節功能,增強興奮與抑制過程的靈活性,並使兩過程趨於平衡。加強脊髓反射、縮短反射潛伏期能改善人的注意力,協調動件及體力活勁。能提高活力活動及工作效率。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本品有強心作用,可加強心臟收縮力,增加血管張力。 3.降血清轉氨脢作用:本品對家兔四氯化碳所中毒性,肝炎引起的sGPT增高有降低作用。 4.對呼吸系統的作用:五味子能直接興奮呼吸中樞,呼吸頻率及幅度顯著增加,並能對抗嗎啡對動物呼吸頻率的抑制作用。其另有鎮咳、袪痰作用。 5.其他作用:五味子能與興奮子宮平滑肌.加強子宮節律性收縮並提高其緊張性。並有一定之抗菌作用。 6.用於久嗽虛喘:五味子味酸性收,能入肺經,功能收斂肺氣,適宜于肺虛咳嗽及肺腎不足所致的喘咳,常配黨參、麥冬、熟地、山萸肉等同用。本品與細辛、乾 薑配伍,辛散酸收,又可用治寒飲內停,外感風寒之咳嗽。 7.用于自汗、盜汗:本品功能收斂止汗,無論陽虛自汗、陰虛盜汗,均能應用,可配人參、麻黃根、柏子仁、牡蠣等同用。 8.用于遺精、滑精、久瀉不止等症:五味子能益腎固精、澀腸止瀉、治夢遺滑精,可與桑螵蛸、菟絲子等同用﹔治久瀉可與補骨脂、肉豆蔻等同用。 9.用于津少口喝、消渴等症:五味子酸能生津,用治熱傷氣陰,脈虛口渴,可配人參、麥冬等同用,用治消渴,可配黃耆、生地、天花粉同用。 10.用于心悸失眠,夢多健忘等症:本品具有寧心安神作用,用治心悸失眠、夢多健忘等症,可配合人參、生地、麥冬、棗仁等同用。 11.體弱、心悸、不安、汗多、口乾乏津者:五味子、麥門冬、北沙參、黨參。 12.急性低血壓:五味子、炙甘草、黨參、肉桂。 13.神經衰弱、不眠:五味子、酸棗仁、山茱萸、茯神、黨參。 14.尿頻且量多、混濁:五味子、山茱萸、山藥、熟地黃。 15.久咳多痰、口乾:五味子、南沙參、杏仁、遠志、半夏。 16.氣急促:五味子、紫蘇子、萊菔子、麻黃。 17.肺結核、熱不退、頻咳、痰多、氣急:五味子、沙參、石斛、元參、麥門冬。 18.遺精、多汗、多尿、白帶、久瀉:五味子 、金櫻子、白蓮鬚、龍骨、牡蠣。 19.慢性腎炎:五味子、菟絲子、肉蓯蓉、補骨脂、熟地黃。 20.尿崩症:五味子、肉桂、附子、淮山、菟絲子。 21.遺尿:五味子、桑螵蛸。 22.盜汗:五味子、黃耆、浮小麥。 23.過敏性腸炎:五味子、吳茱萸、山藥、肉桂。 另依中醫免疫學中說: 1.對腎上腺皮質功能的影響:五味子 乙醚萃取物能使幼鼠胸腺萎縮,故可能有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的作用。另一方面,五味子有對抗睪丸酮減輕大鼠腎上腺重量的作用,且阻止氫化可體松引起的腎上腺內維生素丙含量下降。 2.抗高溫損傷:五味子製劑能增加燙傷小白鼠的存活率,延長存活時間;與酸棗仁並用,可推遲大白鼠燒傷性休克的發生和延長存活時間,並能減輕局部水腫。 3.護肝及解毒作用:用五味子注射液皮下注射,五味子粉劑、五味子仁、五味子酯甲、五味子乙素分別給動物餵服,對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損傷都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使丙胺酸轉胺脢(GPT)升高的程度顯著減輕。五味子的這種護肝解毒作用與其對肝臟藥脢系統的影響有關,如五味子酒精 萃取物及五味子乙素、丙素、乙醇等都能誘導大鼠肝細胞微粒體細胞色素P-450的生物合成並增加其活性。細胞色素P-450是肝細胞微粒體藥脢系統中進行終末氧化的脢蛋白,在解毒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此外,還發現,用五味子 乙醇誘導的大鼠肝微粒體能使化學致癌性較強的苯並比轉化為致癌性小的代謝物,並能改變這些代謝物與脫氧核糖核酸分子的共價鍵結合,從而起到抗突變效果,故用之預防化學致癌物引起腫瘤是有前途的。五味子的護肝作用還表現在對家兔血吸蟲病性肝纖維化有促進纖維重吸收和促進肝細胞修復的作用。 4.抗放射損傷作用:五味子 萃取物對犬的急性放射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5.調節作用:本品對機體的調節作用較人參、刺五加弱,毒性亦較輕。(1)對中樞神經系統既能增強興奮性,也加強抑制過程,促進二者的平衡,提高大腦皮層的調節作用。(2)能調節胃液分泌,增進視力及聽力,增加大鼠游泳時間,增強機體對非特異性刺激的抵抗力。(3)動物實驗有降壓作用,臨床上高血壓、低血壓、循環衰竭有氣陰不足者均可用之。 6.促進免疫細胞轉化:能促進健康人淋巴母細胞轉化。此外,尚有興奮呼吸,強心,鎮咳,興奮子宮等作用。 六、臨床應用 1.蕁麻疹、皮膚瘙癢症、濕疹等:用五味子酊治療100例,總有效65例。 2.病毒性肝炎:用五味子粉或五味子仁製劑(五味子煎劑基本無效)治療遷延性及慢性傳染性肝炎數千例,獲得較好療效。如某空軍醫院治373例,1月後sGPT 316例復常,佔84.3%;治急性無黃疸型傳染性肝炎347例,19天後331例sGPT復常。又S市中山醫院等用五味子粉單方及複方治療慢性肝炎400例,連用8週,降sGPT總有效率為96%;N市用五味子粉治遷延性、慢性肝炎400例,經2月左右治療,sGPT復常235例占58%,總有效355例佔88%,對症狀改善也都有相當療效,但停藥後sGPT反跳率較高。 3.感染性疾病:(1)單用五味子(個別加中草藥)每日60克,治療急性尿路感染27例,服完1療程5天者25例均獲治癒。(2)用治急性菌痢33例(其中11例加1~3次氯黴素或1~4次四環素,20例合併補液),治癒29例,顯效3例。(3)用治中毒性消化不良21例(合用補液14例,加用氯黴素5例),治癒20例。(4)用治良性腸炎10例均癒,多在1~4天熱退、大便陰轉。 4.支氣管哮喘:屬虛證者常配地黃、山茱萸、胡桃肉等,方如都氣丸;屬風寒或痰飲者配乾薑、細辛、麻黃等用,如小青龍湯。在用銻-273治療血吸蟲病時配合五味子粉劑,對肝臟有顯著保護,sGPT的增高數單用銻劑組比併用五味子粉劑組遠為顯著(P<0.01),併用組的各種症狀亦顯著減輕。此外,還用於氣陰不足之失眠、心悸、虛汗、少氣等。 5.用於久嗽虛喘:五味子能上斂肺氣,下滋腎陰,對於肺腎兩虧所致的久咳虛喘,可以收止咳平喘的效果,常配黨參、麥冬、熟地、山萸肉等。 6.用於津少口渴、體弱多汗等症:本品能生津止渴、固澀斂汗。常可配麥冬、生地 、天花粉等用於治津口渴。又可配黨參、黎冬、浮小麥、牡蠣等治體虛多汗,無論陽虛自汗,陰虛盜汗,均能應用。 7.避免肝臟受損:研究顯示本品對於肝臟具有保護作用。在利用四氯化碳(CCl4)讓動物中毒的實驗裡,五味子能改善受試動物的肝功能。這種對抗四氯化碳肝毒性的保護作用,很可能是因五味子可以提高肝臟麩胺基硫(GSH)濃度、以及增進與麩胺基硫還原酵素(GSH reductase)的活性的緣故。 8.促進肝臟細胞再生:Kubo 等人 (1992) 指出,五味子能刺激肝臟部分切除之動物的肝臟細胞再生能力。它藉由促進鳥氨酸脫羧 (ODC)的活性,刺激肝臟細胞再生,這是肝臟再生初期階段的一種重要生化活動。 七、用量用法 1.煎劑:5~10克或10~20公克/日。 2.五味子粉:每次3~6克,每日3次。 3.科學中藥:0.5~2.0公克/日。可依病症與體質酌量增減使用量。 4.健肝靈:每丸含五味子種仁的乙醇萃取物0.15克(相當於原生藥2.2克),每次2~3丸,每日3次。 八、禁忌 高熱哮喘者勿用、咳嗽初起、外有表邪內未解、內有實熱及痧疹初發者忌用。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