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概論》第二章
2013/09/25 22:19
瀏覽1,306
迴響0
推薦42
引用0
<---快來按圖搶購,博客來書籍館現正熱賣特價中!!
第二章:詩歌
第一節:詩歌的萌芽
「韻文」:詩歌重聲韻,具格律或音樂
「散文」:散行不講求格律、協韻
第二節:詩歌特質
孔「詩經」:
「風」十五國風
「雅」朝宴演唱用
「頌」宗廟祭祀時的歌舞樂章
本質「詩言志」;「詩緣情而綺靡」
第三節:四言詩_「詩經」
詩有六義:「風雅頌者(體裁),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作法),詩文之異辭」
「風」:十五國風,為里巷歌謠之作
「雅」:大雅、小雅,朝臣筆記施政成敗
「頌」:祭祀時,男覡女巫載歌載舞之樂章
「賦」:記敘法
「比」:譬喻法
「興」:聯想法
第四節:樂府詩、五言詩、古詩十九首、七言詩、
一、樂府詩
「詩經」>「楚辭」>「樂府」>「兩漢」
樂府詩集:敘事詩為代表性成就
音節和諧,長短自由,五言特多,為其語句特色
例:「上邪」、「江南可採蓮」、「孔雀東南飛」、「上山採蘼無」
二、古詩
(一)五言詩
例:東漢蔡琰「悲憤詩」
(二)古詩十九首
漢代五言詩藝術成就代表
例:「行行重行行」、「迢迢牽牛星」、東漢陶潛「田園宗師」
(三)七言詩
於西漢中葉粗略成形
例:曹丕「燕歌行」
第五節:近體詩
「律詩」、「絕句」、「排律」
一、律詩:
始於初唐,先五言後七言。而絕句盛於律詩之後,但出自樂府詩。
嚴遵規定的句數形式,字句平仄配置,對偶相應。
「逢雙協韻」,律詩難於對仗(首重平仄)
二、絕句:
四句一首:斷句、短句、截句、
絕句不求對仗,散行自如。
三、唐詩分期(以詩為文)
(一)初唐詩壇
「四傑」沿承齊梁靡麗(保守派)--->復古(革新派)漢魏文風--->新詩體:律詩、絕句
四傑特色:化五言小詩為七言長篇
「應制派」,沈佺期、宋之問、新體詩於音韻外,加上「對偶」規限,底定律詩形式。並開拓「排律」新局。
「排律」長篇詩體,於五、七言律詩中,對偶句三聯以上作品。
(二)盛唐詩壇
*李白「詩仙」:
新體絕句,五、七言為主,穿插三言、十言,長短參差,自然不羈之風格
例:「將進酒」
*杜甫「詩聖」:
現實主義,「悲劇敘事詩」,亦破格律束縛,轉重內容表現。
例:「兵車行」、「春望」、「客至」
「新樂府」精神,定名於中唐白居易時代
*「邊塞派」:例、王昌齡「出塞」、王翰「涼州詞」、岑參「逢入京使」
*「山水派」
王維「詩佛」:「鹿柴」、「鳥鳴澗」「謂城曲」
和孟浩然並稱「王孟」
(三)中唐詩壇
*白居易: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倡用白話作詩,期「老嫗能解」
例:「長恨歌」、「琵琶行」
*韓愈:
散文手法作詩,文章復古,詩體創新
(四)晚唐詩壇
唯美詩風,起於中唐李賀和張籍
*杜牧:敘寫城市繁盛榮景,例、「江南春」「泊秦淮」、「山行」
*李商隱:善抒情詩,例、「嫦娥」、「夜雨寄北」
第六節:宋詞(以文為詩)
一、宋詞特色
沿用唐詩形式,唯內容敘寫獨有之情意。
二、宋詩派別
(一)西昆體(北宋初)
楊億「西昆酬唱集」
(二)沖淡派(北宋初)
王禹偁,推崇杜甫
林逋「山園小梅」
(三)革新派
*歐陽修
「戲答元珍」;其「六一詩話」開創「詩話」簡便靈活的論述形式,為文學新體裁
*王安石
詩作運用散文句法,例、「明妃曲」其一、其二、
*蘇軾
擴展韓愈「以文為詩」手法,「議論為詩」形成時代特色:「宋詩說理」「詩體散文化」
(四)江西詩派
黃庭堅,和蘇軾齊名「蘇、黃」,自闢文裁
創造主張:「老杜做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雖取古人之陳言入於翰墨,...點鐵成金也。」
(五)中興四大家(南宋初)
楊萬里:「誠齋集」--誠齋體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石湖體
陸游:「劍南詩稿」,例、「示兒」--放翁體
(體裁以其-字號-為名)
三、宋代詩話
用「軼事類小說」形式為體裁,專以詩為範圍的文學批評。例、歐陽修「六一詩話」
南宋嚴羽「滄浪詩話」:以禪評詩。書分五門,含「詩辯」、「詩體」、「詩法」、「詩評」、「詩證」。影響清王世禎「神韻說」
第七節:元、明、清詩
金代文壇代表:元好問「中州集」
「遺民詩人」處境金、元、南宋三朝。
元代詩人:以四家為最,另有趙孟頫、張養浩等
明代詩壇:「前七子」主張「擬古」;「後七子」主張「詩必盛唐」,另有 「浪漫派」如、王守仁;反對擬古另有「公安派」、「竟陵派」
清代詩壇:「江左三大家」
王士禎:創「神韻說」,著「雨中度故關」「真州絕句」
袁枚:創「性靈說」
黃遵憲:提出「我手寫我口」,「人境廬詩草」詩體改革起點。
第八節:新詩
一、新詩發端:
胡適:新詩體開山組「嘗試集」
改革法:-1-需言之有物。-2-需講求文法。-3-當用文言文時,不可故意避之。例、「答梅覲莊」;魯迅...。
二、新詩的名稱和特質
亦稱「白話詩」「自由詩」「現代詩」;如徐志摩、宋湘、聞一多。
「新月派」採西洋詩格律寫「十四行」等詩體,亦稱為「方塊詩」
三、新詩分期
依「新詩發展、作品風格」分五階段
(一)自由詩時期12-25(西元)
黃遵憲「我手寫我口」>胡適擺脫形式束縛。
例、朱自清、冰心...等。
(二)韻律詩時期25-37(西元)
講求新詩體制,注重形式,音韻和諧、字數工整。以寫景抒情為主。「新月派」為代表。
例、徐志摩「再別康橋」,朱湘「草莽集」、聞一多「死水」...等。
(三)朗誦詩和寫實詩的時期。37-49(西元
施用來反映心聲,音律改進,句話散文化,先報國熱情。
例、艾青、韓北屏「保衛武漢」、臧克家「向祖國」、「古樹的花朵」、「泥土的歌」...等。
(四)運律詩延展時期49-59(西元)
1.延新月派重格律風格,作抒情詩:鍾鼎文,鄭愁予、余光中...等。
2.延抗戰時期朗誦風格:上官予、張自英...等。
(五)現代詩時期59-71(西元)
受西洋文藝思潮影響,以及美「意識流」,佛洛伊德影響,偏寫心理活動狀態。
影響所及產生抽象畫、意識留小說、現代詩。
「現代詩」弦、余光中、洛夫、白荻...等。(由紀弦創辦「現代詩」)
*74~後
實踐本土意識,長篇敘事詩,席慕容、蕭蕭、渡也、苦苓...等
富於實驗精神,及強烈批判意識。
四、兩岸分治時期的大陸新詩壇
於文革後,新時代以其對時代表達關心,帶動新詩風。
五、新詩舉例欣賞
例、洛夫「性騷擾」、高大鵬「叮嚀_寫給畢業同學」。
「詩組」五時年代後成為新詩創作形式之一。例、流沙河「草木新篇」、寥寥「我們無罪」
第一節:詩歌的萌芽
「韻文」:詩歌重聲韻,具格律或音樂
「散文」:散行不講求格律、協韻
第二節:詩歌特質
孔「詩經」:
「風」十五國風
「雅」朝宴演唱用
「頌」宗廟祭祀時的歌舞樂章
本質「詩言志」;「詩緣情而綺靡」
第三節:四言詩_「詩經」
詩有六義:「風雅頌者(體裁),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作法),詩文之異辭」
「風」:十五國風,為里巷歌謠之作
「雅」:大雅、小雅,朝臣筆記施政成敗
「頌」:祭祀時,男覡女巫載歌載舞之樂章
「賦」:記敘法
「比」:譬喻法
「興」:聯想法
第四節:樂府詩、五言詩、古詩十九首、七言詩、
一、樂府詩
「詩經」>「楚辭」>「樂府」>「兩漢」
樂府詩集:敘事詩為代表性成就
音節和諧,長短自由,五言特多,為其語句特色
例:「上邪」、「江南可採蓮」、「孔雀東南飛」、「上山採蘼無」
二、古詩
(一)五言詩
例:東漢蔡琰「悲憤詩」
(二)古詩十九首
漢代五言詩藝術成就代表
例:「行行重行行」、「迢迢牽牛星」、東漢陶潛「田園宗師」
(三)七言詩
於西漢中葉粗略成形
例:曹丕「燕歌行」
第五節:近體詩
「律詩」、「絕句」、「排律」
一、律詩:
始於初唐,先五言後七言。而絕句盛於律詩之後,但出自樂府詩。
嚴遵規定的句數形式,字句平仄配置,對偶相應。
「逢雙協韻」,律詩難於對仗(首重平仄)
二、絕句:
四句一首:斷句、短句、截句、
絕句不求對仗,散行自如。
三、唐詩分期(以詩為文)
(一)初唐詩壇
「四傑」沿承齊梁靡麗(保守派)--->復古(革新派)漢魏文風--->新詩體:律詩、絕句
四傑特色:化五言小詩為七言長篇
「應制派」,沈佺期、宋之問、新體詩於音韻外,加上「對偶」規限,底定律詩形式。並開拓「排律」新局。
「排律」長篇詩體,於五、七言律詩中,對偶句三聯以上作品。
(二)盛唐詩壇
*李白「詩仙」:
新體絕句,五、七言為主,穿插三言、十言,長短參差,自然不羈之風格
例:「將進酒」
*杜甫「詩聖」:
現實主義,「悲劇敘事詩」,亦破格律束縛,轉重內容表現。
例:「兵車行」、「春望」、「客至」
「新樂府」精神,定名於中唐白居易時代
*「邊塞派」:例、王昌齡「出塞」、王翰「涼州詞」、岑參「逢入京使」
*「山水派」
王維「詩佛」:「鹿柴」、「鳥鳴澗」「謂城曲」
和孟浩然並稱「王孟」
(三)中唐詩壇
*白居易: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倡用白話作詩,期「老嫗能解」
例:「長恨歌」、「琵琶行」
*韓愈:
散文手法作詩,文章復古,詩體創新
(四)晚唐詩壇
唯美詩風,起於中唐李賀和張籍
*杜牧:敘寫城市繁盛榮景,例、「江南春」「泊秦淮」、「山行」
*李商隱:善抒情詩,例、「嫦娥」、「夜雨寄北」
第六節:宋詞(以文為詩)
一、宋詞特色
沿用唐詩形式,唯內容敘寫獨有之情意。
二、宋詩派別
(一)西昆體(北宋初)
楊億「西昆酬唱集」
(二)沖淡派(北宋初)
王禹偁,推崇杜甫
林逋「山園小梅」
(三)革新派
*歐陽修
「戲答元珍」;其「六一詩話」開創「詩話」簡便靈活的論述形式,為文學新體裁
*王安石
詩作運用散文句法,例、「明妃曲」其一、其二、
*蘇軾
擴展韓愈「以文為詩」手法,「議論為詩」形成時代特色:「宋詩說理」「詩體散文化」
(四)江西詩派
黃庭堅,和蘇軾齊名「蘇、黃」,自闢文裁
創造主張:「老杜做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雖取古人之陳言入於翰墨,...點鐵成金也。」
(五)中興四大家(南宋初)
楊萬里:「誠齋集」--誠齋體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石湖體
陸游:「劍南詩稿」,例、「示兒」--放翁體
(體裁以其-字號-為名)
三、宋代詩話
用「軼事類小說」形式為體裁,專以詩為範圍的文學批評。例、歐陽修「六一詩話」
南宋嚴羽「滄浪詩話」:以禪評詩。書分五門,含「詩辯」、「詩體」、「詩法」、「詩評」、「詩證」。影響清王世禎「神韻說」
第七節:元、明、清詩
金代文壇代表:元好問「中州集」
「遺民詩人」處境金、元、南宋三朝。
元代詩人:以四家為最,另有趙孟頫、張養浩等
明代詩壇:「前七子」主張「擬古」;「後七子」主張「詩必盛唐」,另有 「浪漫派」如、王守仁;反對擬古另有「公安派」、「竟陵派」
清代詩壇:「江左三大家」
王士禎:創「神韻說」,著「雨中度故關」「真州絕句」
袁枚:創「性靈說」
黃遵憲:提出「我手寫我口」,「人境廬詩草」詩體改革起點。
第八節:新詩
一、新詩發端:
胡適:新詩體開山組「嘗試集」
改革法:-1-需言之有物。-2-需講求文法。-3-當用文言文時,不可故意避之。例、「答梅覲莊」;魯迅...。
二、新詩的名稱和特質
亦稱「白話詩」「自由詩」「現代詩」;如徐志摩、宋湘、聞一多。
「新月派」採西洋詩格律寫「十四行」等詩體,亦稱為「方塊詩」
三、新詩分期
依「新詩發展、作品風格」分五階段
(一)自由詩時期12-25(西元)
黃遵憲「我手寫我口」>胡適擺脫形式束縛。
例、朱自清、冰心...等。
(二)韻律詩時期25-37(西元)
講求新詩體制,注重形式,音韻和諧、字數工整。以寫景抒情為主。「新月派」為代表。
例、徐志摩「再別康橋」,朱湘「草莽集」、聞一多「死水」...等。
(三)朗誦詩和寫實詩的時期。37-49(西元
施用來反映心聲,音律改進,句話散文化,先報國熱情。
例、艾青、韓北屏「保衛武漢」、臧克家「向祖國」、「古樹的花朵」、「泥土的歌」...等。
(四)運律詩延展時期49-59(西元)
1.延新月派重格律風格,作抒情詩:鍾鼎文,鄭愁予、余光中...等。
2.延抗戰時期朗誦風格:上官予、張自英...等。
(五)現代詩時期59-71(西元)
受西洋文藝思潮影響,以及美「意識流」,佛洛伊德影響,偏寫心理活動狀態。
影響所及產生抽象畫、意識留小說、現代詩。
「現代詩」弦、余光中、洛夫、白荻...等。(由紀弦創辦「現代詩」)
*74~後
實踐本土意識,長篇敘事詩,席慕容、蕭蕭、渡也、苦苓...等
富於實驗精神,及強烈批判意識。
四、兩岸分治時期的大陸新詩壇
於文革後,新時代以其對時代表達關心,帶動新詩風。
五、新詩舉例欣賞
例、洛夫「性騷擾」、高大鵬「叮嚀_寫給畢業同學」。
「詩組」五時年代後成為新詩創作形式之一。例、流沙河「草木新篇」、寥寥「我們無罪」
引用來源:文化行政公職考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