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云何『中三品接引小凡夫』
大凡修『淨土宗念佛法門』之蓮友,都聽過三輩九品之說法。所謂『九品』是指《觀無量壽佛經》所開示往生之蓮花品位;而『三輩』則是依照《無量壽經》之開示。而《觀無量壽佛經》是淨土宗五經一論之一,乃是說明西方淨土的理論與修行方法之經典。『念佛法門』由佛陀開示分為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持名念佛等,其目的在求臨命終時,能夠『九品蓮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至於云何『中三品接引小凡夫』?茲依《觀無量壽佛經疏》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中上者】。諸師云:「中上是小乘三果者。」何故《觀經》云:「若有眾生受持五戒八戒,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患,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比丘聖眾放光說法來現其前,此人見已即得往生」?以此文證,亦是佛去世後持小乘戒凡夫,何小聖也?
(二) 【中中者】。諸師云:「見道已前內凡者。」何故《觀經》云:受持一日一夜八關齋戒,迴願往生,命欲終時,見佛即得往生」?以此文證,豈得言是內凡人也?但是佛去世後無善凡夫,命延日夜,逢遇小緣,授其小戒,迴願往生,以佛願力即得生也。若論小聖,去亦無妨,但此《觀經》,佛為凡說,不于聖也。
(三) 【中下者】。諸師云:「小乘內凡已前世俗凡夫,唯修世福求出離者。」何故《觀經》云:「若有眾生孝養父母,行世仁慈,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彼佛國土樂事、四十八願等,此人聞已即生彼國」?以此文證,但是不遇佛法之人,雖行孝養亦未有心希求出離,直是臨終遇善勸令往生,此人因勸迴心即得往生。又此人在世自然行孝,亦不為出離,故行孝道也。
由此觀之,如是『中三品』,乃慈父 阿彌陀佛專接引『小乘之凡夫』可知。何以故?蓋佛去世後五濁凡夫,但以遇緣有異,致令九品差別。何者?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下品三人是遇惡凡夫。故中品上生是接引曾受『三皈五戒』或『具足戒』之小乘根性上善之凡夫;中品中生是接引曾受『三皈依及一日一夜八關齋戒』、『一日一夜沙彌戒』或『一日一夜具足戒』之小乘根性上善之凡夫;中品下生是接引『造世間善業』之人。
總而言之,淨宗『念佛法門』乃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之修行法門,為『末法時代』最有把握成就者。其中下品下生、下品中生、下品上生乃是接引『造惡業』之人,而中品下生亦是接引『造世間善業』之人,以上四類之人皆未『皈依三寶』,如同未入小學註冊取得學籍之人,非佛門弟子,故蓮華品位很低。中品中生是接引曾受『三皈依及一日一夜八關齋戒』、『一日一夜沙彌戒』或『一日一夜具足戒』,如同已辦小學入學手續,取得小學學籍,已屬佛門弟子。中品上生是接引曾受『三皈五戒』或『具足戒』之小乘根性上善之凡夫【淨宗二祖 善導大師在其《觀無量壽佛經疏》中說明得很詳細】,如同已經高中聯考錄取並註冊取得高中學籍之人。上品三生則是接引已發『菩提心』而受持『在家菩薩戒』或『出家菩薩戒』之大乘根性之凡夫,如同已經大學聯考錄取並註冊取得大學學籍之人。雖然取得大學學籍,如果不努力讀書,亦不一定能畢業而取得『學士學位』;相同的,如果曾受『菩薩戒』而不如法且精進勇猛修行,也不一定臨命終時,就能『上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如果未受『菩薩戒』,如同未經大學聯考錄取並註冊取得大學學籍,不論你如何認真讀書,也一定無法取得『學士學位』一樣,不論你如何精進勇猛修行,將無法『上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乃是可預知的,因為其不符合經典開示,不合『佛願』故。所以奉勸蓮友,為求較高蓮位往生,早日能夠倒駕慈航來普渡眾生,如果因緣成熟的話,去受持『菩薩戒』並如法精進勇猛修行,臨命終時,能夠『預知時至』『上品上生』將指日可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Monday, October 03, 2005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