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與「龍」有關的文化、傳說及甲骨文字形字義
2012/02/27 01:02
瀏覽1,723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壹、龍的文化

一、龍文化的發現

今年是龍年,中國可以說是龍的文化,中國人也自稱是龍的傳人,而龍文化目前較具體的發現如下:

(一)1982年在現今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查海村發現距今八千年歷史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內發現有龍紋陶片,該陶片已具備中國古代龍形象的基本特徵,在該遺址的一個廣場,設置有一石刻龍形雕塑,類似現代都市公共空間的造型裝置藝術,其餘尚有各種玉器,請注意,這是八千年前的遺址遺跡。

(二)1987年在河南濮陽發現屬於仰韶文化的西水坡遺址,被挖掘的遺跡包括房基、窖穴及墓葬,出土文物包括陶器、石器及骨器等器皿,其中並有蚌塑龍形圖案,該龍形圖案器皿距今也有六千四百年。

二、龍的傳說

(一)古籍描述

1、<爾雅翼>記載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鬼,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呵氣成雲,即能變水,亦能變火。臺灣畫師傳徒口訣,相當有趣:「一畫鹿角二蝦目,三畫狗鼻四牛嘴,五畫獅鬃六魚鱗,七畫蛇身八火炎,九畫雞腳」。另外還有其他的描述如「嘴像馬、眼像蟹、鬚像羊、角像鹿、耳像牛、鬃像獅、鱗像鯉、身像蛇、爪像鷹」,或「頭似牛,角似鹿,眼似蝦,耳似象,項似蛇,鱗似魚,爪似鳳,掌似虎。」,所以八千年來,龍在中國各族在不同時空的集體創作,產生了以上不同版本的形體,下次我們若看到任何東方龍的圖騰或圖像時,可以從龍頭到龍尾逐一比對,應該挺有趣味。

2、《三國演義》:曹操說「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3、《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4、《廣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

5、聞一多在《伏羲考》一文中指出,「龍即大蛇,蛇即小龍。蛇氏族兼併別的氏族以後,吸收了許多氏族形形色色的圖騰,大蛇這才接受了獸類的四腳、馬的頭、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鬚,而成為後來的龍。」,聞一多的說是比較科學有據,在夏、商、周之前或更早的年代,中國土地上各族甚至各氏姓都有自己的圖騰,動物常是各民族的圖騰旗幟代表,如商朝以鳥為圖騰,突厥自稱是狼的後代等。

(二)龍的分類

1、有鱗的叫蛟龍,無角的叫螭龍,有角的叫,有翅膀的叫應龍;蛟龍、螭龍、虯、應龍,都不是龍的正統,龍的正統叫做蒼龍

2、元以前的龍基本是三爪的,有時前兩足為三爪,後兩足為四爪,實例可參見唐、瓷器紋飾,明代流行四爪龍,清代則是五爪龍為多。周朝「五爪天子、四爪諸侯、三爪大夫」,民間「五爪為龍,四爪為蟒」的說法形成於清代,主要作為皇帝與下臣服裝上紋飾的差別,皇帝穿“龍袍”,其它皇族和下臣穿“蟒袍”,但這只是名稱上的差別而已,從龍的形式上來講無論龍和蟒都是四足蛇類,形狀無差異。

貳、龍的甲骨文

一、龍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

(一)龍的甲骨文

         

(二)龍的金文字形

                

(三)龍的篆文字形

             

二、龍的字義

(一)所謂「龍顏非常貌」,龍的甲骨文字形也很特別,若將它做為商品的註冊商標,相信一定很眩,很時尚,看第一個甲骨文字,頭部很大,牙齒與口部又佔了頭的大部份,右上方還帶了一頂像冠的帽子,帽子象徵帝王,有力的大口及牙齒代表了權力,身體卻像似蛇類;再看金文,金文雖與甲骨文極乎是同年代的文字,但因金文是鑄刻在鐘鼎國器的文字,筆畫比較嚴謹,而篆文又是更美化的線條,中國文字之美,每個字個別看都是藝術創作。

(二)韓非子<難勢篇>:「飛龍乘雲」,龍在中國一直被認為是能興風作雨的神奇動物;但龍字若與他字合用,常是另有他義,與龍無關,譬如李商隱的詩句:「至今青海有龍孫」,此處「龍孫」可不是龍的孫子,它是一種駿馬。另辛棄疾的詞<滿江紅>:「春正好,見龍孫穿破」,這裏的龍孫又不是駿馬了,而是指竹笋(筍)。又李白詩云:「腰下有龍泉」,這裏的龍泉是指寶劍。

三、從甲骨文探討龍是否存在?

甲骨文有造字原理分類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象形之謂,即有其形可象,如狗、豬、牛、馬、魚、鳥,甚至山、河、雷、雨、電等都因其形而象之,簡言之,三千五百年甚至四千五百年前的甲骨文字皆係先民實際看到的物,依其形象而造字,可見龍應有其物,只是不知何故消逝無影,連類似的化石都没有,始終無法有效証明甲骨文裏龍的存在,而恐龍族群在幾千萬年前即已絕跡,先民當不致於看到恐龍,但甲骨文裏的龍又是什麼動物呢?有人猜可能是一種蛇、蟒或類似鱷魚等兇猛爬虫類,傳說中共同創作的龍(頭似牛,角似鹿,眼似蝦,耳似象,腹似蛇,鱗似魚,爪似鳳,掌似虎),我們在此不討論,聚焦在前述蒙古族自治縣查海村發現距今八千年歷史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內發現有龍紋陶片的龍形,及甲骨文的字形如        


這兩個龍字,先民必定看過才能依其形象而畫下來,但到底是什麼?值得各領域的專家再探討。

 

(作者戴長漢在本文引用之甲骨文等文字圖片檔在自RICHARD HORACE SEARS)

 

有誰推薦more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