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寶春姐的雜貨店》, 徐銘宏作品,依揚想亮人文事業2018年1月出版。
【博客來網路書店的介紹】
「小時候,在外面需要向阿叔、阿伯自我介紹時,不知道是不是龍潭人地域性比較強的關係,按慣例通常大家都會先說自己住哪裡,然後才說是誰誰誰的小孩……。因為我們家住在街上又開雜貨店,所以我總是仗著家裡做生意、人面廣的關係,介紹詞偷懶很多,我都說:『我家是隆興商店。』如果那位阿伯不知道隆興商店在哪裡,我就會補充說:『寶春姐是我阿嬤。』然後我就會得到『喔!』的回答,大人立刻就懂了知道我住哪,家裡有哪些人。小時候我還沒遇過不認識寶春姐的大人……。」--------- <<畫說寶春姐的雜貨店>>
在那個還沒有臉書的時代,雜貨店應該就是個鄉里間傳達資訊、分享八卦、意見發表的最佳平臺了。從要吃什麼牌的脆瓜來做瓜仔雞湯、到客人走進店裡但想不起來要買什麼然後全店裡的人一起幫忙、到欠了五十多年的十塊錢最後還是遵守了約定把錢給還了。這就是隆興商店,這個作者還沒出生就存在的店,這個作者註定要接管的雜貨店。
但是唾手可得的總是不太珍惜,作者一而再再而三的逃離養育他的雜貨店,只因為自己的不懂事、瞧不起、自以為是……。直到開始認分的坐在店裡幫忙顧店的那一天午後,他看始拿起筆來,趁著一旁的阿嬤沒發現、或是走進店裡的客人沒注意的時刻,快速的畫下每個有趣的畫面、寫下有意思的對話。也是從那時候開始,與家人之間的溝通開始變多了,作者終於知道關於阿嬤一直沒說的秘密、老爸為何不喊阿公 「爸爸」 。
在雜貨店裡,這裡的資訊交流、故事分享,是有溫度的、是觸碰得到的,是真真實實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這是一本不只是以觀察者的身分所記錄下來的故事,而是作者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希望藉由作者細膩又真實的筆觸、簡單平實的話語,在便利商店取代雜貨店的今天,用不同的角度來看這個或許已經老舊、髒亂、賣的商品一點也不當代,但卻是安安靜靜陪著台灣人長大的雜貨店裡面發生的 「台灣人的生活小故事」。
----------------------------------------------------------------------
在圖書館裡看到這本書,感覺應該很不錯,就借回家,因為小時候我家附近也有一家這樣的雜貨店,小小的店面,什麼都有賣,印象中至少已經營業四五十年了,即使路口開了家小七,這家雜貨店仍然屹立不搖,前些年就已經由第二代接班了,前一陣子聽說老闆已經上天堂去了,覺得有點感傷,記得以前讀國中還是高中的時候,忘記帶鑰匙,那時沒有手機,身上也沒有錢,還去跟老闆借電話打給老媽求救,有時買東西少了五塊十塊,也不用擔心,明天再來去還就可以了。小肥哥小時候,也曾經帶他去這家雜貨店買他喜歡的小美冰淇淋,所以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感觸很多。
對徐銘宏這位作者的名字很陌生,但是看作者簡介才發現,原來他就是于小鷺,他和他的太太都是插畫家,我還在桃園展演中心聽過于小鷺的演講呢!不過那時候他講的好像不是跟雜貨店有關的東西,而是插畫跟繪本的創作,說話和動作都慢條斯理的,後來在網路上也看到客家文化局拍攝龍潭特色商店,其中有一支短片,就是介紹寶春姐的雜貨店- 隆興商店,現在商店的規模比以前大多了,影片中也有作者的訪談,說話還是一樣的慢條斯理。雖然我不是龍潭人,但跟龍潭也有點淵源,因為老媽的娘家在三坑,而三坑就在龍潭,不知道老媽還是姑婆他們,對這家店有沒有印象?下回去龍潭的時候,也來去探訪一下,這間歷史悠久的老店。
- 1樓. vhjggj32025/05/21 20:46畫說寶春姐的雜貨店
讚~salo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