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證券6834天二科技殖利率排行推薦ptt證券開戶平台



系統自動摘錄國內外經濟新聞,其新聞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新聞01
© Reuters. 職業教育迎來“政策暖風”,長期投資價值或回歸 11月份職業教育行業頻繁出現利好政策,如《關于實施職業教育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的通知》以及《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實施方案》,而受持續利好刺激,職業教育板塊持續大漲,不到一個月漲幅超過50%。 個股全面開花,中教控股(00839)、東方教育(00667)、希望教育(01765)及中彙集團(00832)領漲板塊,11月漲幅分別爲87.8%、83.8%、69.1%及59.3%。但今年以來,在市場下行的大環境下,教育板塊仍下跌了31%,不過仍有兩只逆行者,中國春來(01969)及華南職業教育(06913),今年漲幅分別爲107.29%及43.9%。 實際上,教育行業是政策性行業,政策路線比較明晰,基礎教育國進民退,職業教育國退民進,前者防止過度資本化,後者則是扶持發展。資本市場對政策的敏感度非常高,但市場存在大量非理性投資者,跟風效應顯著,一直以來教育板塊基本一起聯動,因此職業教育這幾年一直受基礎教育利空影響而持續走熊。 而此次影響較大的《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實施方案》政策對職業教育影響預期高,要求辦學條件重點監測指標全部達標的學校比例,到2023年底達到80%以上,到2025年底達到90%以上,具備規模優勢的機構明顯受益。細分板塊明顯走出了分化,那麽職業教育大漲之後,還能配置嗎? 政策分化,未來看職業教育 首先,政策永遠是投資教育股最核心的要素,短期政策先行,長期業績起到保障及漲跌助推作用。 一直以來,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政策是相反的,然而政策導致股價變動卻是一致的,2018-2021年,基礎教育利空政策頻出,造成了教育板塊的大幅殺跌,職業教育板塊也遭到錯殺。2022年在大市持續走熊下,所有消息都變得遲鈍,直到11月份大盤強勢反彈超20%,職業教育這才恢複了政策敏感性。 從曆史上看,基礎教育的叁大殺招,分別是2018年的“送審稿”、2019年幼教政策,以及2021年的“雙減”政策,叁大利空政策驅使整個教育板塊走熊了叁年,且跌幅超過80%,成爲有史以來最慘的板塊之一。所有基礎教育的利空政策,核心都在于限制資本化活動,以及提高教育的質量。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一直保持對高等教育扶持的態度,從2019年的高職擴招,到2021年10月份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再到今年11月份的《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實施方案》,行業扶持由重數量持續深化重質量。而在政策支持下,職業教育的毛入學率每年都在提升。 2022年,高等教育學校3012所,在學總規模4430萬人,毛入學率57.8%,十年提高27.8個百分點,相比于2018年提高了9.7個百分點。毛入學率的大幅提升,高職擴招政策是最主要驅動因素,2019年實施以來,叁年累計擴招達400多萬名,總體辦學規模相比擴招前大增近40%。 頭部品牌具優勢,“內生+外延”驅動 縱覽2018年以來的教育政策史,對高等職業教育影響基本就“送審稿”,且在成長上無影響,主要在成本上有影響,一是土地成本增加了,二是稅收沒有以前那麽優惠了,這兩個科目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利潤率水平。不過以2018-2021財年,職業教育機構基本保持雙位數的成長,部分利潤率有一定的下降,但龍頭保持穩定。 以龍頭中教控股爲例,2019年以來收購速度呈放緩趨勢,不過學校數量已有原來的3家擴張至12家,並增加了2家海外教育機構,內部招生保持穩定增長,並表下收入和利潤都有不錯的業績,2018-2021財年,收入及毛利潤複合增速分別爲58.03%及56%。不過該公司業績基本靠收購擴張,導致商譽過高,截至2022年2月,其商譽值+無形資産爲89.76億元,是淨資産的56.62%。 除了中教控股,行業頭部品牌,包括希望教育、宇華教育以及新高教等也保持雙位數的成長,其中希望教育的利潤率還創下新高,近四個財年毛利率及利潤率分別提升了5.26個及9.77個百分點。行業中尾部機構抗風險較弱,如辰林教育,期間毛利率及淨利率分別下降32.6個及47.2個百分點。 政策鼓勵職業教育機構做大做強,頭部機構充分利用資金及項目優勢迅速擴大市場份額,從這幾年收購案例看,即使受疫情影響,項目收購代價(估值)仍保持上升趨勢。中教控股收購估值在行業基本是最高的,最高生均成本超過9萬元/人,但項目也是比較優質的,比如2021年9月並表的成都錦城學院,是全國排名第一的民辦獨立學院。 項目好,位置優越,學費及學生增長潛力大,代價高帶來的高商譽也不會産生減值,中教控股通過高商譽策略不斷占領更大的市場份額。當然,産融結合趨勢下,收購標的更加看中專業設置以及和企業的合作前景,一方面以享受到政策優惠,另一方面高就業率尤其是明星企業就業率也帶來更高的名聲,驅動內生增長。 估值“黃金底”,長期值得配置 上文已經詳細解讀了政策發展趨勢下的職業教育前景,近期公布的《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實施方案》,本是解決擴招下教育資源跟不上的問題,但頭部機構具有優勢,加上9月份的建設貼息政策,爲內生擴容帶來更多的空間。其實從長遠看,職業教育具有很高的長期價值,在低估值下獲得的資本溢價預期很可觀。 目前職業教育板塊非常具有投資優勢,因爲主要特征是高成長低估值,經過幾年的下跌,板塊估值已經跌入谷底,近期受政策刺激,持續性上漲,雖然漲幅喜人,但估值仍非常低,板塊PB值低于1倍,PE(TTM)僅爲8倍,大部分標的跌出了價值。不過大部分投資者仍在觀望,倒不是不看好,主要是大市仍不穩。 從個股來看,行業頭部機構中教控股及希望教育PE(TTM)均爲9倍,但希望教育PB值比較具有吸引力,僅爲0.6倍,遠低于行業均值。從成長水平看,在內生+外延”驅動下,近五個財年在校生複合增速超過30%,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在校生發展至約28萬名,僅次于中教控股。希望教育收購項目地區低毛入學率,學費及在校生均具提升空間,業績也有較高的預期。 此外,中國春來是今年趨勢“逆行者”,股價脫離板塊走上漲行情,其實不難看出,並不是該公司業績有多好,而是有資金在操作,應避免踩坑。截止目前,該公司擁有5所學校,在校生98387人,近叁個學年複合增速18.17%,遠低于希望教育,且中國春來的有息負債率較高,2022財年上半年短期借款15.5億元,占比流動負債(扣除合約負債後)達86%,加上長期借款占比淨資産高達91.3%。 綜合看來,近期市場資金對職業教育板塊關注度較高,大市回暖,疊加政策扶持力度持續加碼,板塊的長期投資價值更加凸顯,雖然這一個月漲幅較大,但大部分個股估值仍非常便宜,尤其是頭部機構,或迎來較佳的配置時機。
新聞02
MoneyDJ新聞 2022-10-26 16:33:43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中國金融監管機構集體發聲維穩市場,加上人行連兩市加碼釋出流動性救市,帶動滬深兩市今(26)日開高走揚,盤中滬指一度收復3000點,深成指、創業板分別漲逾2.5%及3.5%,而高檔均見賣壓,午後漲幅見收斂;北向資金連兩日呈淨流入,惟午後淨流入規模明顯收斂。滬指3000點未能站穩,之後拉回至5日線下方震盪,終場收於2999.50點、上漲0.78%,終止連二跌;深成指收於10818.33點、漲1.68%;創業板收於2372.88點、漲2.52%;科創50收於1003.25點、漲3.29%。。 成交量方面,滬市今成交3,728億元(人民幣,下同),深市成交5,414億元,兩市成交額9,142億元,相較前一交易日量增約14%。 而代表外資動向的北向資金今日合計淨流入34.32億元,為連兩日呈現淨流入;其中,透過滬股通淨流入1.53億元,透過深股通淨流入32.79億元。 從盤面上來看,各類股多走揚,醫療服務、生物製品、中藥、醫療器材、軟體開發、互聯網服務、製藥、教育、計算機設備股漲幅居前,風電設備、銀行股則走跌。概念股亦多見反彈,中國國產軟體、國資雲、eSIM、數據安全、新冠藥物、數位經濟等概念股明顯拉升。中國新冠疫情持續反彈,上海今起啟動吸入式新冠疫苗加強免疫,帶動防疫概念股大漲,康希諾(688185.SH)、三諾生物(300298.SZ)、萬泰生物(603392.SH)收漲停。 香港恆生指數今早開低0.46%,盤初回測15000點有撐,隨後震盪翻揚,漲幅一度擴至逾2.7%,但未能突破5日線壓力,午後漲幅一度收斂至0.3%;盤面上,生技醫藥、汽車、黃金、醫療、保險、半導體股漲幅居前,農產品、煤炭、零售股則走弱。恆生科技指數漲逾2%,騰訊(0700.HK)漲逾2%,華虹半導體(1347.HK)漲逾5%,中芯國際(0981.HK)漲2.7%;阿里巴巴(9988.HK)則跌逾2%。恆指終場收於15317.67點,上漲152.08點或1%,終止連五日下跌走勢。
新聞03
MoneyDJ新聞 2022-11-02 06:36:16 記者 黃文章 報導倫敦金屬交易所(LME)3個月基本金屬期貨11月1日全面上漲,因預期中國需求改善,以及交易所庫存下滑的影響。銅價上漲2.7%至每噸7,652美元,鋁價上漲0.9%至每噸2,243美元,鉛價上漲0.4%至每噸1,981美元,鋅價上漲1.7%至每噸2,744美元,錫價上漲1.9%至每噸17,970美元,鎳價上漲8.2%至每噸23,600美元。 財新網1日發布,由於新冠疫情繼續影響製造業生產與需求,10月中國製造業景氣度繼續收縮,但相較9月有所改善。10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2,相較9月回升1.1個百分點,略高於路透社調查預估的49,但仍連續第三個月處於收縮區間,顯示製造業景氣度持續下降。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陳學森表示,8、9月行業出現回穩跡象,預計第四季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有望保持恢復性回升的趨勢,規模以上有色金屬企業全年實現利潤預估將達到人民幣3000億元左右。陳學森預估,第四季十種常用有色金屬產量增幅有望穩中有升,全年增幅在3.0%左右;行業工業增加值增幅預估達5%,總體保持平穩增長的態勢。 瑞士寶盛集團(Julius Baer)分析師曼基(Carsten Menke)表示,當前中國市場所傳遞出來的氣氛仍然偏空,不排除有可能令銅價跌破每噸7,000美元價位;但他認為銅價在低位將是買入的機會,因預期未來幾年銅市的供給面將會相當吃緊的影響。 標普旗下汽車行業研究機構S&P Global Mobility週一(10月31日)報告表示,全球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將影響到脆弱的供應鏈,從而使得電動車電池生產的擴張計畫受到衝擊,也將會減緩電動車採用的速度。報告預估,至2030年,全球鋰電池的年需求量將達到3.4兆瓦時(Terawatt hours, TWh)。 報告表示,在需求增長的帶動下,生產商對電池原材料包括鋰、鎳、鈷等金屬都需求孔急,也將導致價格的上漲,這會傷害到電動車電池生產商的獲利能力。報告指出,電動車電池生產的供應鏈是最為重要的環節,從開採出來的金屬礦產,一直到最終加工成能夠用於電動車電池的元件,是電動車電池生產的一個重要瓶頸。 路透社的一項調查報告指出,至2030年,全球大型汽車製造商將總共投入1.2兆美元,用於生產電動車、電動車電池以及原材料等。報告預估,至2030年,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 Inc.)每年就會需要用到13.9萬噸的鎳來生產電動車電池。 英國商品研究所(CRU)分析師何天宇報告表示,2023年中國電動車部門的銅需求增長預期將放緩至18%,因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有所減少的影響,相比2022年預期為年增37%或47.3萬噸。大陸是全球最大的金屬消費國,中國需求放緩是拖累金屬價格下跌的一大主因。本週鋅價甫創下2021年3月以來的新低,因大陸工業生產數據疲弱引發需求擔憂的影響。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6230尼得科超眾高殖利率股票推薦, 2617台航高殖利率股票推薦dcard, 4552力達-KY2023存股推薦dcard
OPEN445RE115EF5EE
2023致和定期定額推薦低消 1477聚陽殖利率排行推薦ptt 2373震旦行小資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2023港商野村證券定期定額手續費最低 2023台泥存股推薦開戶券商dcard 1305華夏新手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2023土銀定期定額意思月退 1234黑松台股2023存股推薦ptt 1773勝一2023存股推薦開
下一則: 2023福勝定期定額複利公式低消 5007三星2023存股推薦ptt 1903士紙2023存股推薦開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